GIS和测绘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2024-10-12柯昌玉王建春
摘要: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是在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的规范下进行的,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是其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基本农田保护质量和效率,需要对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GIS和测绘技术的优势,对GIS和测绘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GIS;测绘技术;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基本农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用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主要采用平面图和矢量数据两种形式,在编制过程中均需要使用GIS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采用GIS技术能够提高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系统软件,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空间数据管理、地图编辑、查询分析、三维动态仿真等功能。因此,GIS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 GIS和测绘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作用
第一,GIS和测绘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获取和空间分析两个方面。信息获取方面,GIS技术可以整合各种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地形地貌等,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测绘技术则可以通过遥感影像获取地表特征信息,为农田保护规划提供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
第二,在空间分析方面,GIS技术可以对基本农田的空间分布进行精确划分和分析,帮助规划者了解基本农田的分布状况、面积大小等关键信息。通过空间分析,可以发现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为规划的科学性提供支持[1]。
第三,GIS技术结合测绘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还可以实现规划方案的可视化展示。通过GIS软件可以将规划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和展示,直观呈现基本农田的保护范围、周边环境等信息,为相关决策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
第四,GIS和测绘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作用还体现在规划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方面。利用GIS技术结合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基本农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保护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变化,为规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GIS和测绘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规划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GIS和测绘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为我国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 GIS和测绘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2.1 采用先进测绘技术
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采用先进的测绘技术是至关重要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技术的应用为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GIS技术通过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基本农田资源的全面管理和监测。同时,结合测绘技术,可以精确绘制基本农田的边界和分布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GIS和测绘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进行基本农田资源的动态监测,还可以实现对农田利用的精细化管理。通过GIS技术,可以对基本农田进行空间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同时,测绘技术的高精度测绘能力可以确保基本农田边界的准确定位,避免因边界不清晰而导致的乱占乱用现象,为基本农田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2]。
除此之外,GIS和测绘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基本农田资源进行评价和分类,为不同类型的基本农田提供个性化的保护方案。同时,结合测绘技术的实地调查能力,可以获取详细的土地信息,确保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政府部门和农民提供可操作的指导。
总的来说,GIS和测绘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的结合可以提升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保障基本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相信GIS和测绘技术将在基本农田保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2 注重规划与衔接
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GIS和测绘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规划的衔接和一体化。规划衔接是指在保护基本农田的过程中,要将不同区域的规划进行有效连接,确保整体规划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通过GIS和测绘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区域规划的精准对接,从而实现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规划衔接方面,GIS技术可以帮助规划者实现多规划数据的集成和分析。通过GIS平台,可以将各个区域的规划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整合,实现不同规划之间的空间关联和信息交互。同时,GIS还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功能,帮助规划者识别不同规划之间的重叠和冲突,为衔接提供科学依据。测绘技术则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理数据支撑,确保规划衔接的空间精度和准确性。此外,在规划衔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规划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需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有效衔接,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与整体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通过GIS和测绘技术,可以实现不同规划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促进规划的一体化和综合性。此外,规划衔接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不同地区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GIS和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区域的精细化划分和规划设计,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
2.3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GIS和测绘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实现基本农田的精准界定和监测,更能够加强其严格保护。GIS技术通过对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实现了对基本农田的全面监测和管理。同时,测绘技术的高精度测量和数据采集,为基本农田的边界界定提供了可靠的支持,确保了基本农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方面,GIS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基本农田的动态监测和实时更新。通过GIS平台的建立和数据更新,监测人员可以随时获取基本农田的相关信息,及时发现任何违规占用或破坏行为。同时,GIS系统还可以结合遥感技术,对基本农田进行多时相、多角度的监测,有效防止基本农田的非法占用和破坏行为。这种动态监测机制可以提高基本农田的保护效果,确保其得到有效地管理和维护。
此外,测绘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高精度的测量和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可以准确绘制基本农田的边界线和相关地理信息。这些准确的测绘数据不仅可以为基本农田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规划提供支持。在基本农田的规划过程中,测绘技术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基本农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为保护基本农田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综合来看,GIS和测绘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基本农田的精准界定和监测,更能够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严格保护。通过GIS技术的动态监测和实时更新,以及测绘技术的高精度测量和数据采集,可以有效提升基本农田保护的水平,确保基本农田资源得到有效地保护和管理。GIS和测绘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完善将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4 构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
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是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质量评价的目的是科学评价耕地质量,为保护耕地提供科学依据。构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酸碱度、地形地貌等。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指导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首先,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科学性要求评价指标科学可靠,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全面性要求覆盖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土壤、水文、气候等多个因素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其次,耕地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评价指标应该简单明了,易于实地调查和评价。评价结果应该能够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提供具体的指导建议,使规划更具针对性和实施性。另外,耕地质量评价体系还应该考虑到时空变化因素。耕地质量是一个动态过程,受气候、土地利用方式、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评价体系需要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监测和评估能力,及时更新评价结果,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支持[4]。
2.5 实现动态监测
基于GIS和测绘技术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实现了对基本农田的动态监测。通过不断更新的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基本农田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占地行为。同时,GIS技术还可以结合农业生产数据、土地利用情况等信息,实现基本农田的生态环境监测。在实现动态监测的过程中,GIS和测绘技术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的比对分析,可以准确识别基本农田的变化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被情况等。同时,GIS还可以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合土地资源、地形地貌等因素,为基本农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此外,GIS和测绘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精准度和效率。通过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实现基本农田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农田的分布情况和保护措施。同时,GIS技术还可以进行空间优化配置,为基本农田的保护提供更加合理的规划方案。
2.6 加强农田管理
加强农田管理是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GIS和测绘技术的应用为加强农田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手段。首先,可以利用GIS技术建立农田档案数据库,实现对农田资源的全面管理和监控。其次,结合测绘技术,可以对农田进行精准的界址划定,确保基本农田的边界清晰明确。同时,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农田利用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此外,GIS技术还可以为农田资源评估提供支持,通过对农田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农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利用GIS和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基本农田的全方位管理,提高农田保护的效率和水平。除了技术手段外,强化规划实施监管还需要政府部门、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监督。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农民应增强基本农田保护意识,自觉遵守规划要求,共同维护好农田资源。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实施的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规划实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7 强化规划实施监管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实施监管至关重要。通过GIS和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规划实施的全面监测和及时调整。首先,GIS技术可以帮助建立基本农田的数字化档案,包括土地利用、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信息,实现对农田资源的详细分类和管理。其次,通过遥感技术结合监测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基本农田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违规占用或破坏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GIS在规划实施监管中的应用还可以实现规划目标的动态调整,根据监测数据及时修订规划方案,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实现。
在强化规划实施监管的过程中,测绘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测绘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为规划实施提供可靠的地理参考;同时,测绘技术还可以结合GPS定位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基本农田的精确定位和监测。通过测绘技术获取的数据可以与GIS系统集成,实现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立体化监管,为规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5]。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而土地资源却相对不足,这就使得我国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耕地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于基本农田保护意识不够强、耕地占用严重、不合理用地现象等原因,导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因此,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减少对耕地资源的破坏。在国土资源调查过程中,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能够提升土地调查的质量,需要运用GIS和测绘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曹锦莹.GIS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单元划分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3,48(6):185-188.
[2] 王坤.刍议GIS技术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J].黑龙江粮食,2022(8):54-56.
[3] 李煜恒.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格局优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2.
[4] 王晨雅.基于GIS和CA-Markov模型的海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情景模拟[D].连云港:江苏海洋大学,2022.
[5] 汪慧琳.协调保护与发展的永久基本农田优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