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论要
2024-10-12刘靖北 王琳
摘 要: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是“十三个坚持”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具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政治性、推进组织体系协调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性、健全党的组织法规制度的科学规范性、强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性等主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地方党委运行更加科学,党组工作进入制度化发展新阶段,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新征程上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必须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党的组织体系一体化建设,把各级各类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党的建设;组织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党的全面领导
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点内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使用了“党的组织体系”这一概念,强调“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举措不断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深刻逻辑
提出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加强党的组织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对党的百余年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坚持,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保证,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
(一)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深刻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要求建立从支部、区部、总区部到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的自下而上的组织系统,强调所有盟员必须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遵守同盟纪律,接受组织领导,使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了关于组织体系的思想,强调党要有自下而上的严密体系,各级组织要有明确的职权、产生机制、相互关系等。他们同以巴枯宁、拉萨尔等为代表的宗派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提出如果按照巴枯宁的支部自治、党员个人自治的荒谬主张,党就将“没有任何斗争的武器”。[3]519列宁在创建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学说同时代条件和俄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他深刻阐述了党的组织原则,认为党是有组织的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党应该是按照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严密的组织、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是一个“真正钢铁般的组织”。[4]227他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5]121俄国革命胜利后,列宁还把无产阶级专政的结构概括为“一个由若干齿轮组成的复杂体系”。[6]369在这一体系中,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复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些思想,为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正确指导,是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深厚理论渊源。
(二)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深刻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并将其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与领导人民不断创造辉煌成就的重要保障。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组织采用委员会形式,确立了中央和地方的组织架构。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提出了党的“组织系统”的概念,对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地方执行委员会、组(基层党组织)的产生机制、职权、组织原则等均作了规定。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规定党要有“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明确指出:“自中央机关以至小团体的基本组织要有严密系统才免得乌合的状态;要有集权精神与铁似的纪律,才免得安那其的状态。”[7]90,91此后,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党的五大首次把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了中央、省委、市委或县委、区委和支部的组织架构。党的五大还完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首次实行党中央“四级领导体制”,并设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以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1927年9月,毛泽东对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在军队中逐步建立起严密的党组织体系。1928年,党的六大党章首次将“党的组织系统”单独列为一章,对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作出全面规定,要求增强组织工作的系统性,减少偶然性,确立全党由上至下的明确的坚定的组织路线。党的七大党章在全面总结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组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制度作了更加具体和完善的规定。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打不垮、拆不散、摧不毁,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党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正如著名学者王奇生所指出的,国共两党的组织体系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个具有严密渗透性和强大内聚力的政党组织体系,而国民党的党组织则完全沦为了军政的附庸。[8]35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形成了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构成的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正式将党的组织分为“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三个层级,这一划分方式沿用至今。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充分说明,拥有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深刻时代逻辑
进入新时代,党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懈奋斗,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度调整,大国博弈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特别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美西方越发焦虑不安。美国把我国定位为“头号竞争对手”,对华采取一系列干预和打压措施。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形势越严峻,任务越艰巨,我们越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依托坚强组织体系选干部、聚人才,依靠高素质干部和优秀人才强组织、干事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主要特点
党的组织体系将党的各级组织紧密相连,贯穿国家与社会各领域,将党的领导传递到社会的神经末梢,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出台一系列新举措新做法,以党的组织体系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动党的组织体系不断严密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政治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我们对党的领导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9]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10]222而党的全面领导的有效实现,有赖于党的组织体系的有力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1]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确立了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根本政治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紧紧扭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重大政治性。
(二)推进组织体系协调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性
列宁曾指出:“党应当是组织的总和(并且不是什么简单的算术式的总和,而是一个整体)。”[11]471党的组织体系是一个结构纵横交错、要素多样、内容复杂的有机系统。它以体系化的组织结构为依托,包括组织成员、组织制度、组织纪律、组织生活等诸多要素,兼具动员、表达、综合、决策、执行等多种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正确把握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过程中各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党的组织的系统性整体性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提出“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系统观念,首先抓好党中央自身建设,发挥党中央以上率下作用;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好中央和国家机关这个“最初一公里”、地方党委这个“中间段”、基层党组织这个“最后一公里”,推动各级各类党组织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的整体战斗力。党的组织体系协调高效运转,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党中央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正确把握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规律,充分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特点,是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工作方法在党的组织建设中的生动实践/TD+0Yd5zCVNZrZHv0e7uw==。
(三)健全党的组织法规制度的科学规范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9]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所作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是对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组织制度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包括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在内的完整组织制度体系,完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制度并严格抓好执行,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12]进入新时代以来,全党继续遵循党章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党中央制定和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以及农村、国企、机关、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搭建起组织法规制度的“四梁八柱”,逐步形成一个全面规范党的各级组织的组织制度体系。
(四)强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性
从组织体系的结构来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的最末端,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严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优化组织配置,理清隶属关系,实现基层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扩大和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从与群众的关系来看,基层社会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生动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宗旨和坚定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13]从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情况来看,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还存在一些“断头路”,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基层治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基层党的建设质量还有待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还有待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积极推动资源向基层下沉,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持续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创新基层党建工作,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采取一系列举措着力破解基层党组织建设难题,为严密基层党组织体系提供保障,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党的组织体系是一个层级分明、职能清晰、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有机统一、运转协调的严密组织架构。从纵向来看,有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三个层级;从横向来看,可根据工作需要,在各级党组织中设置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党的工作机关,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及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设立党组。党的各级各类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连接起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组织网络,构成了党的全部工作和力量的基础和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1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组织体系建设。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党的组织体系更加严密有力。
(一)加强党的中央组织建设,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首先从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建设抓起。比如,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的十九届、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首次会议,均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要求中央领导同志以上率下,在守纪律讲规矩、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等方面为全党同志立标杆、作表率。2020年9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为加强中央委员会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党中央制定的其他相关党内法规,也都对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为加强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提出“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并作出一系列重大政治和制度安排。2016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四个意识”,强调全党要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宪法作出修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并对国家主席任期作出调整。2018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调,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之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整体性要求提出来,要求全党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最高政治原则。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首次提出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通过党章修正案,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列为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这对于广大党员经常对照党章规定和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不断完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新设、调整、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对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制定《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等,要求中央书记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汇报工作,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建立完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任务分工、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监督问责等制度机制,通过建立定期就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和报告、通报制度等,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同时,中央和国家机关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确保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第一方阵”和“最初一公里”不出现“拦路虎”。
(二)加强党的地方组织建设,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地方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把地方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决听党中央指挥、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班子团结、风清气正的坚强组织,确保地方党委认真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在本地区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出现“中梗阻”。
着力加强地方党委决策机制和工作机制建设。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这是20年来该条例的首次“大修”。相对于老版,新修订的条例在新增的“组织和成员”一章中明确了地方党组织结构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规定“常委会委员名额,省级为11至13人,市、县两级为9至11人”,规范了地方党委组织架构和组织规模;取消“书记办公会议”,确立“书记专题会议”,完善地方党委决策的过程机制,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明确地方党委实施领导的7个方面内容,厘清党委和政府关系;针对地方党委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职责界限不够清晰的问题,细化全体会议和常委会决策事项范围,明确地方党委必须通过召开全会讨论和决定的9项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地方党组织的权力结构和配置。[14]
强化对地方党员干部中的“关键少数”的管理和监督。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加强地方党组织“一把手”和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必须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记必须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书记应当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善于集中正确意见,自觉接受常委会其他委员监督,不得凌驾于组织之上、班子之上,不得搞独断专行。”[14]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全文公布。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首个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专门文件,为落实对地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提供了遵循。该文件提出,要“加强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上级‘一把手’必须抓好下级‘一把手’”;“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应当加强对省级党委、中央单位‘一把手’的监督,督促省级党委加强对下级‘一把手’的管理”。[15]党中央还要求严把选人用人关口,以高标准选人用人,为加强党的地方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有力保障。2020年底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对地方党组织选举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明确了代表和委员的产生条件和对其的基本要求,指出:“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应当是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提名,必须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原则和结构合理的要求”。[16]
(三)加强非党组织党组建设,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治国理政的各方面
党组是党对非党组织实施领导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党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组建设。2015年6月,《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正式发布。该条例是党组工作方面的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是党组设立和运行的总依据和总遵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继续完善党组建设方面的制度规范。2017年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对党组职责作了充实,要求党组“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重要事项”,“领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17]随后,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把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对党组职责的新规定、新要求细化和具体化。2018年印发的《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2019年印发的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2020年印发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以及《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均就加强党组职能建设提出了要求。如《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坚持全国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和专门委员会分党组的组织体系,加强全国政协党组对机关党组和专门委员会分党组的领导”。[18]又如《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规定,“政法单位党组(党委)在领导和组织开展政法工作中,应当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发挥好领导作用”,“应当建立健全在执法办案中发挥领导作用制度、党组(党委)成员依照工作程序参与重要业务和重要决策制度”。[19]
(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社会“最后一公里”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进入新时代,全党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提出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新任务和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0]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1]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强调“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22]从2014年开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连续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2019年,中央组织部印发《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试行)》,继续强调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内容,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9]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21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系统阐述了以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总结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与成效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2]的重大部署,要求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持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
着力加强和改进农村、城市、企业、机关、学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不断严密基层党的组织体系。党中央召开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制定修订多部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比如,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提高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点抓好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各类园区、互联网企业等新兴领域党建;在国企,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在高校、公立医院,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院长负责制;在中小学,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等等。
四、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
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比2021年底净增132.9万名”;“现有基层组织506.5万个,比2021年底净增12.9万个”。[23]历经百年风雨和新时代十年革命性锻造,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日益严密完善,充分体现了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职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是党内最高职务。党的中央组织居于党的组织体系最顶端,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大脑和中枢,具有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把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破坏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问题;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坚决克服自行其是、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经过持续努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全党的共识。全党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正如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所指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24]
(二)地方党组织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更加有力有效
党的地方组织包括省级党组织、地市级党组织和县级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中间段”,必须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不能形成“中梗阻”。《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的出台,推动地方党委形成了职责清晰、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组织工作格局,为地方党委实行有效领导提供了重要保障。地方党委相关权责关系更加清晰,形成了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不仅地方“党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的权力结构和各自的职责范围更加清晰,而且地方党委书记、副书记的职责也更加清晰。尤其是“不担任政府职务的党委副书记主要协助书记抓党的建设工作,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协调和负责其他方面工作”的规定,[14]让专职副书记“专”起来,破解了长期存在的专职副书记被架空的问题。地方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和书记的第一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各项工作的“指挥部”“战斗部”,建设好领导班子是地方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加强地方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中央办公厅印发《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的督查问责机制,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着力锻造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以优化年龄、专业、来源和经历结构为重点,选优配强党政正职,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选配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打破地域概念、部门界限,形成上下贯通、搭配合理、优势互补的领导班子结构;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调动和激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三)党组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设立党组以加强党对这些组织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党在国民党和其他政治团体中就设立了党团,以贯彻党的政策、监督党员工作。1945年党的七大系统总结了四大以来党团发展的经验教训,决定将党团改为党组,并第一次在党章中对党组作出规定。党组制度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一项重要制度正式确立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此后,党组制度几经变化,一直到党的十四大才稳定下来。党组是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组制度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制度。但长期以来,除了党章条文对其作了原则性规定外,一直没有专门的党内法规对其进行规范,由此造成了党组设立不统一、成员配备不一致、职责不明确、议事决策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党组作用的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组制度建设。从2015年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到2019年的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党组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党组制度基本成熟定型。作为党组工作方面的第一部专门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对党组职责认识不够、设立党组随意无序、党组关系模糊不清等一系列问题,在提高党组领导水平、加强党组工作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党组按照党中央部署,把贯彻该条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四)基层党组织成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形成了单位党组织、区域党组织、行业党组织互联互补互动的立体化、网络化、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各级党委(党组)根据党中央重要部署和要求,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强化政治功能,扎实推进农村、城市“两大阵地”基层党建,在农村普遍建立起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监会、合作社、服务站协调联动的“五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和村级治理架构,在城市普遍搭建起涵盖“区—街道—社区—网格”四个层面的党建网络;切实解决国有企业、机关、高校、公立医院等传统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突出问题,着力补齐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短板,探索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从农村到城市,从传统领域到新兴领域,各级党委(党组)着力构建覆盖广泛、结构合理、运行机制畅通、功能健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推进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实现了党的事业前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的时代要求。“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1]在全面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指引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大战大考中充分彰显责任与担当。比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党中央一声令下,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广大乡村干部冲锋陷阵,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层层抓落实,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比如,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各级党组织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上下一心、团结奋斗,为最终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更加严密,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为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地落实提供了有力保证。
五、结 语
新征程上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必须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各级各类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要紧紧围绕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党的组织体系一体化建设。要进一步抓好中央和国家机关这个“最初一公里”,坚决消灭“拦路虎”,抓好地方党委这个“中间段”,坚决打破“中梗阻”,抓好基层党组织这个“最后一公里”,坚决打通“断头路”,确保党的组织体系的各个部分紧密配合、上下联动、协同一致,确保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执行有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7月3日)[J].当代党员,2018(19).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4]列宁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8]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
[10]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习近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J].求是,2020(15).
[13]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 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N].人民日报,2015-06-19.
[14]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6-01-05.
[1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2021年3月27日)[N].人民日报,2021-06-02.
[16]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21-01-07.
[17]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N].人民日报,2017-10-29.
[18]中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8-10-15.
[19]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9-01-19.
[2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N].人民日报,2012-11-18.
[2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13-11-16.
[22]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4-05-29.
[23]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23-07-01.
[2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1-11-17.
[责任编辑 黄云龙]
On Strengthening the Building of the Party’s Organizational System in the New Era
LIU Jingbei, WANG Lin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 Shanghai 201204;
School of Marxis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organizational system in the new era contains profound theoretical,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logic and has majo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mportant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organic integrity of promoting coordinated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scientific normativeness of improving the Party’s organiz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clear orientation of focusing on primary-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s organizational system, the authority and the centralized, unified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have been effectively guaran-
teed, the operation of local Party committees has become more scientific, the work of leading Party groups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institutionalized development, and the key role of primary-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o enhance the Party’s organizational system on the new journey, we must focus on enhancing the political and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of Party organizations, promot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s organizational system in a systematic way, build Party organizations of all kinds and levels well, and provide strong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for advanc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on all fronts through a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new era; Party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building; building of the Party’s organizational system; overall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收稿日期:2024-05-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和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2ZDA0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靖北,男,山东青州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琳,女,海南屯昌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