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高中篮球“赛—学—练—赛”教学方式实施策略
2024-10-11李晓芸肖建忠高峰朱东斌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程理念中提出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基于此,“学—练—赛”也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形成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新样态,取得了良好成效。鉴于高中学段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运动技能水平和一定的比赛能力。笔者在“学—练—赛”基础上,提出高中篮球选项教学的“赛—学—练—赛”教学方式。笔者对“赛—学—练—赛”教学方式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以为深化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赛—学—练—赛”教学方式释义
“赛—学—练—赛”教学方式是在“学—练—赛”的基础上,在“学”前增加了比赛的环节,即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后先安排3~5分钟的比赛,通过比赛发现存在的问题,再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学—练—赛”,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高中生的学情
体育教育教学是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服务的,学情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依据和出发点。在高中篮球选项教学实施“赛—学—练—赛”教学方式是基于学情创新,是以落实“以学定教”的重要体现。
高中阶段学生身高、体重等接近于成人,肌肉力量、骨骼、神经发展趋于完善,经历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此外,经过9年的系统体育学习,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1~2项运动技能,加上近年来“学、练、赛”的教学要求,经过长期比赛教学,学生具备了参与比赛的基础和能力,这就为“赛—学—练—赛”教学方式奠定了现实基础。
三、“赛—学—练—赛”教学方式的作用与价值
高中篮球选项教学实施“赛—学—练—赛”教学方式时,需要通过比赛将篮球项目包含的技战术对抗、规则条例遵守、意志品质锻炼、团队精神养成等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是通过体育实现“全面育人”价值的必然要求。
1.有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高中体育教育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实战中发现问题,产生学习欲望,积极解决问题。高中生有一定的技能基础,可以在热身后,先赛再学练,让学练更有目的性。“先赛”起到了体验项目特征、满足运动需求、发现问题、确定教学逻辑起点的作用。“赛—学—练—赛”教学方式本身就是从“学”前的“赛”中发现问题,再针对性进行“学—练—赛”,从“赛”中发现问题,到“赛”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从教学的流程中感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与实践体验。赛中缺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练什么,练什么就赛什么,“学”前“赛”提高了学练的针对性,让学练后的“赛”更具实效性,从而促使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2.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篮球等球类运动属于开放式运动技能,比赛场上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学生主动观察和快速决策,这是学练预设环境下难以达成的。篮球等球类项目教学中多以多个技术组合、技战术等结构化技能为主,但技术动作之间需要衔接、过渡连贯,这些都考验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赛—学—练—赛”教学方式强化比赛能力,在流程上多了一个“赛”环节,从时间上就要压缩了“学练”的时间,整个教学环节更应做到精讲精练。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技能基础,加上能够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课堂上教师只需稍加学练指引,重点还是让学生在比赛中感知和感悟如何触类旁通、如何技能迁移、如何联系实战等,让高中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反思改进等学习能力,这也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养成。
3.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运动是培养高中生坚韧品质的有效措施。活动即心理,体育活动本身需要克服自身惰性。体育比赛特别是球类项目比赛,有攻防对抗的趣味性,也有你追我赶的竞争性,受到大多数学生的热爱,有着较好的学生基础。对高中生而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通过自己的拼搏获得成就感。在体育比赛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在比赛中表现得更为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学生需要走出舒适圈,克服种种困难,在竞争中积极进取、超越自我;在体育道德方面遵守规则、公平公正等;在体育品格方面相互尊重、团队合作、正确胜负观等。“赛—学—练—赛”教学方式就是帮助学生从“学”前“赛”中分析不会、失利的原因,引导学生针对性地学练,不断提升自我,在比赛中坚定意志、努力拼搏、永不言弃、永不言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四、基于“赛—学—练—赛”教学设计实践
高一篮球模块一预设“掩护、传切、突分和小赛季”4个单元,该模块的前3个课时预设为“篮球侧掩护配合”,以“篮球侧掩护配合”的“赛—学—练—赛”教学方式的实施为例,在常规热身活动、球性练习结束后,进入“学”前“赛”,然后再结合学前赛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学—练—赛”。
1.结合学情和项目特征做好“学”前“赛”的准备
高一篮球模块一第1课时学习《篮球侧掩护配合》,“学”前“赛”前分好小组,确认小组长,提出安全要求,分配好场地器材,根据预设学习内容提出比赛中尽量尝试使用掩护配合,教师做好观察记录,为后续的学练安排做好准备。第1课时结合了侧掩护配合的关键技战术预设观察的要点,在“学”前“赛”中了解多少人掌握了侧掩护配合,掌握到什么程度,还存在哪些问题。观察从整体到细节,从动作规范性到完成率、成功率,对学生技能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并从中发现问题,为后面有针对性的“学”提供明确方向,突出重难点(表1)。
2.结合侧掩护配合第1课时的“学”前“赛”做好教学预设
在侧掩护单元第1课时“学”前“赛”中了解学生侧掩护配合掌握整体情况,30%的学生会使用侧掩护配合,但存在掩护动作不规范、转身拆开时机不合理、传球路线不精准等3个问题(表2)。针对发现问题预设侧掩护配合设置3个课时,由易到难,每个课时重点解决1个问题。“赛”后“学”是逐个解决学生在比赛中所暴露的技术动作问题,按照由易到难的思路设计教学内容及进度。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战术未掌握需要教师进行统一教学,少数学生对侧掩护战术已经掌握,可以做“小老师”对本组进行辅助指导。
3.明确侧掩护配合每个课时的“学”前“赛”观察要点,优化教学预设
篮球是一项依据场上不断变化而产生各种不确定问题的项目,学生的技能水平也随着每个课时的学练进行动态变化。教师应针对学生“学”前的“赛”的表现不断修正教学重点内容,第1课时可以以侧掩护配合存在的普遍问题作为教学重点进行预设,之后的课时在“学”前“赛”中检验上1个课时的学习情况同时发现新的问题,并以之为教学重点(见表3)。
4.结合“学”前“赛”情况,做好后续“学—练—赛”的跟进
根据“学”前“赛”暴露的学生侧掩护配合的各种问题,有目的地“学—练—赛”。结合问题的难易、解决的方式分配好学练时间。教师讲解示范后,让学生模仿练、合作练、实战练,逐渐接近真实比赛情境。重点还是学生练,由徒手到实战、由探究到演练,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地提升练习的难度和层次,让学生从反复的练习中理解技战术的目的,感悟动作失败的原因,在改进中掌握技战术。“学—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在“赛”中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使用所学练技战术,可结合当节课的重难点改变比赛规则。如,降低比赛难度,减少防守人,增加得分条件,使用所学技战术可加分等。再如,侧掩护第1课时的比赛中能规范做出侧掩护配合加1分,第3个课时中能规范做出侧掩护配合且创造进攻机会并得分,在进球得分基础上加1分。通过各种增设和改变规则,使学生在比赛中更愿意使用所学技战术,从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赛—学—练—赛”教学方式的实施实效
“赛—学—练—赛”教学方式实施初期,可能会出现学生对“学”前“赛”有些不适应的情况,是因为学生技能水平有限,对技术动作还不熟悉,配合意识还未形成,但一个模块结束后,学生对该模式有了深入理解,“学”前“赛”快速展开,有基础的学生会根据教师提出的课堂教学内容,主动尝试在比赛中呈现,并主动与教师进行探究。经过2个篮球模块的学练赛后,学生的技能水平、比赛能力均有大幅度提升,课外活动参与篮球赛的学生较学期初有所增加,班际间约球也有所增加,在市级篮球锦标赛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成绩。另外,笔者曾在不同运动项目中尝试“赛—学—练—赛”教学方式,但效果不如篮球项目好,所以,不同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不同,“赛—学—练—赛”教学方式在学生喜欢、普及度高且有竞争趣味的项目中使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