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资金管理策略研究
2024-10-10范利
一、前言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新医改旨在通过改革医疗、医保、医药三个方面,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就医压力,增强医疗系统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在此背景下,公立医院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金管理尤为重要。新医改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大医保控费力度等措施,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和财务状况。因此,公立医院必须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要维持自身良好的财务状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更加符合新医改的相关要求,公立医院必须深入理解新医改的内涵和要求,加强资金管理,并积极解决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公众。
二、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加强资金管理尤为重要。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资金管理在确保医疗资源在公立医院各部门合理分配以及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在有限的财政投入和不断上升的医疗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公立医院只有加强资金管理才能确保每笔资金都可以充分发挥价值,在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同时,保证资金运用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性价比[1]。此外,公立医院加强资金管理还能保证自身始终保持稳定的发展状态。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实施,公立医院的运营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效的资金管理不仅能够帮助公立医院更好应对挑战,以保证财务的稳定性,还能拥有持续的资金流,为公立医院开展其他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此外,公立医院加强资金管理还可以构建更加灵活的服务结构与业务策略,更好适应医疗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从而在新医改背景下实现稳定发展。
三、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体系不健全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收支结构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为确保内部管理与新医改要求相适应,公立医院需要完善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然而,部分公立医院内控体系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财务岗位设置不合理。公立医院为保证财务状况良好,往往会设置多个财务岗位,分别负责不同的财务工作,不同财务岗位通过合作保证各项财务工作高质量完成,财务岗位工作也需要基于资金管理进行相应的职责划分。然而,部分公立医院财务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资金管理工作内容不清晰,部分岗位存在工作内容重叠的情况,而部分工作存在岗位空白,影响资金管理的质量[2]。第二,内部审计作用弱化。在部分公立医院管理框架中,内部审计只是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和评价作用,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的范围和深度明显受限,内部审计的实际价值并未充分发挥。第三,存货管理不规范。部分公立医院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货品整个流程(如进货、存储、领用等)没有得到规范地控制和管理,导致存货管理工作质量较差,许多药物出现损耗,甚至因为管理不科学导致药物过期,造成资源浪费。
(二)应收账款管理不完善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也需要进行调整。然而,部分公立医院应收账款管理存在明显不足,不仅影响公立医院的流动性,也不利于公立医院的良性发展。第一,医保资金管理缺乏与上级医保部门的定期对账机制,导致医保资金的使用和结算过程中存在诸多不明确和不透明的情况,导致公立医院难以准确掌握应收账款的真实情况,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此外,部分公立医院内部信息沟通存在滞后性,导致资金管理人员往往无法及时获取关于医保结算的准确信息,影响了医保资金的及时回收和合理使用,不仅增加了公立医院的资金压力,也影响了公立医院对医保政策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第二,患者欠费催收存在困难。公立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职责,对于急诊急救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公立医院在面对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时,往往采取宽容态度,导致欠费情况普遍存在。患者出院后,由于患者自身的经济条件可能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即使公立医院按照正常的催收流程催收医疗费用,但部分患者仍旧无力承担,导致医疗欠费无法及时追回,公立医院也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和社会资源进行催收,造成医疗欠费逐渐增多,公立医院可能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在信息化时代,公立医院实现资金管理信息化是必然趋势,特别是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明显提高。部分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注重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且基于自身情况构建了相应的管理系统。然而,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相应系统并没有进行及时升级与调整,影响了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效率[3]。除了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短板,许多公立医院在信息化设施层面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部分公立医院现有管理系统依托的设备普遍存在着使用年限过长、运行速度缓慢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系统操作的流畅度与效率,更成为阻碍管理系统更新换代的症结。设备老化与技术落后导致公立医院在应用新管理系统时难以兼容,进一步影响了管理系统更新进程。更为关键的是,硬件设施老化对公立医院资金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造成了重要影响。由于原有设备无法支持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及功能模块,导致公立医院在进行财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以及决策支持等方面,无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工作效率与精准性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信息化设施落后还限制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远程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导致财务人员在应对日益复杂的财务业务与监管要求时,难以实现高效、便捷、精准的操作,严重影响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效能。公立医院信息化设施滞后不仅制约了现有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升级,更对公立医院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构成了挑战,严重影响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精准度与安全性。因此,公立医院亟须对现有信息化设施进行升级换代,以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提升公立医院整体运营效率与竞争力。
(四)预算管理效果不佳
预算管理是公立医院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预算管理机制可以为资金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预算管理通过相应的成本控制机制,极大压缩了公立亿元各项活动的成本。依托预算管理,公立医院可以显著提高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然而,部分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在预算管理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预算编制方法,如零基础预算法、增量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相应预算编制依据存在极大差异,起到的效果也并不相同,公立医院在开展预算管理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预算编制方法进行选择。然而,部分公立医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未对自身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往往模仿其他公立医院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导致预算方案可能与自身情况不符,影响了预算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第二,预算执行力度不足。预算方案的有效执行是保证预算管理效果的关键,需要公立医院提高预算执行力度,确保预算方案能够真正落实。然而,部分公立医院预算执行力度存在明显不足,导致预算方案难以落实,预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四、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资金管理策略
(一)完善内控体系
完整的内控体系为公立医院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提供明确依据,从根本上保证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为此,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要建立完整的内控体系。公立医院要对财务岗位进行重新调整与规划,以保证资金管理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使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实,以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此外,公立医院要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与功能,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专业人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资金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保证资金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二)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要与上级医保部门建立对账机制,每月或每季度与医保部门进行数据核对,确保双方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此外,公立医院要基于患者欠费催收存在的问题采取多元化措施。公立医院要明确患者入院前的财务政策,实行预付制度,要求患者或家属提前支付一定比例的lRrHQoAUSd9LouNOrSu78A==医疗费用。特别是执行先诊疗后付费的公立医院,对于出院后未结清费用的患者,公立医院应建立一套标准化、人性化的催收流程,包括电话提醒、短信通知、书面催告等多种方式。针对故意拖欠医疗费用的患者,公立医院可以直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推进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推进信息化建设能够保证资金管理工作符合政策要求,所以,公立医院要采取有效策略,加快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力争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信息化转型[4]。为此,公立医院要结合新医改要求选择适合的资金管理系统,基于公立医院资金管理工作内容对系统进行相应地开发与调整,以保证系统功能可以完全支撑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公立医院要及时对资金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与升级,以保证系统的适应性,为公立医院资金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撑。此外,公立医院要及时淘汰落后的信息设备,在不增加自身运营成本的基础上,采购性价比较高的信息设备,为资金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四)加强预算管理
公立医院想要在新医改背景下实现更高质量的资金管理,就需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为后续资金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根本上提高资金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此,公立医院要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预算编制方法。在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公立医院应对预算编制方法有全面地了解,明确不同编制方法的优缺点,随后对公立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收集各方面信息,如资金收入结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等,基于评估结果选择最适合的预算编制方法。此外,公立医院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以有效提高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可以对预算执行进行全程跟踪,确保预算方案真正得到落实与执行,最大限度提高预算管理的效果与质量,为资金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预算执行监督过程中,公立医院如果发现某个部门存在预算执行问题,可以及时与部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并对预算方案进行调整,以保证预算方案始终符合公立医院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整体效果。
(五)健全经济责任考核机制
经济责任制是强化资金管理的重要抓手,公立医院要建立健全以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将资金管理情况与医院及科室绩效、职务任免及奖惩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具体而言,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公立医院要坚持以医疗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为导向,重点考核医疗收入、成本费用控制、资产使用效率、负债率等关键财务指标,引导员工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公立医院要将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学科建设等非财务指标纳入考核范畴,引导员工在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费用。考核指标的设定要科学合理,充分听取一线医务人员的意见,确保指标切实可行、便于考核。在考核结果运用上,要建立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资源配置、重点项目投入、绩效工资分配的挂钩机制。对考核优秀的公立医院,在经费支持、项目立项、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并在全系统推广其成功经验,对考核不合格的公立医院,要限期整改,视情况核减经费或暂缓重大项目建设。考核结果还应作为公立医院领导人员和财务负责人业绩评定、奖惩、职务任免的重要参考。对在资金管理中不作为、乱作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同时,要加强经济责任考核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监管,建立健全考核工作机制,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明确考核的程序、办法和纪律要求[5]。
五、结语
新医改促使公立医院必须对资金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然而,部分公立医院在资金管理中存在内控体系不健全、应收账款管理不完善、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预算管理效果不佳等问题,不仅影响资金管理的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公立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公立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确保财务岗位设置合理,提高存货管理的规范性,保证资金管理质量。同时,公立医院要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以保证应收账款可以及时追回,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以保证资金充足,为开展其他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此外,公立医院要推进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预算管理,推动资金管理模式转型升级,促使资金管理工作在满足新医改要求的同时,与医疗事业发展形势更加契合,从而推动公立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引用
[1]黄冬妮.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富生活,2023,15(04):154-156.
[2]张萍.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资金管理研究——以A公立医院为例[J].投资与合作,2022,13(11):157-159.
[3]赵佳佳.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2,22(22):140-142.
[4]许金笠.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2,21(20):128-130.
[5]马梦璇.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富生活,2022,17(12):34-36.
作者单位:习水县中医医院
责任编辑:王颖振 蔺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