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10-10杨珂
一、前言
赊销这一业务模式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促进商品流通、保持经济流畅运转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赊销交易记录已经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涉及汽车制造、金属冶炼、造纸业、石油石化等众多领域,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制造业具有极其鲜明的行业特性,高度的资金流动性使得制造企业大量采用赊销的业务模式。但在缺乏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情况下,部分制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盲目追求市场份额,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潜在风险的控制,使得企业的呆账、坏账日益增加。因此,如何管理和预防应收账款的潜在风险,是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制造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
(一)稳定企业现金流,减少融资成本
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来自原材料采购、设备维护、扩大销售、厂房租赁等各项成本费用,同时获得订单来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应收账款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容易导致企业的现金流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进而造成资金压力。为了满足日常经营和项目开发需要,制造企业往往会进行融资。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融资的方式有很多,如银行信贷、商业信贷、发行债券等,融资渠道的担保方式不同、利率不同、还款方式也不同。当面临较高融资成本时,制造企业可能被迫放弃相关融资行为,无法获得融资将导致企业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加重。“现金为王”是企业经营的关键,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能够有效保证资金回流,将资金存量维持在合理水平,降低了制造企业资金流短缺的风险和不必要的融资成本,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
(二)避免坏账风险,减少利润消耗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目的在于确保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能够准确无误、及时充分地回收销售货款,对于维持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充裕度至关重要。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企业因销售款项未能按期收回而导致的资金长时间占用,缓解企业的资本压力,增强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也能显著降低由于应收账款难以回收而形成的坏账和呆账风险。应收账款一旦转化为坏账和呆账,就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剑”悬在制造企业的利润之上,不仅直接侵蚀企业的净利润,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可能对企业信誉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制约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严谨高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应收账款,提前预判并化解潜在的坏账风险,将极大地帮助制造企业提高资金的流动性,确保企业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和高效周转。换言之,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是对制造企业利润的一种间接保护与增值。制造企业通过优化信用政策、严格赊销审批、动态跟踪监控、适时催收欠款等一系列手段,力求将坏账损失降到最低,无疑是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对企业利润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与积累,为企业长远战略布局和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1]。
(三)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应收账款是制造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其回款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产质量。一方面,制造业市场竞争激烈,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决定着制造企业的资金回收能力。回收能力较强意味着制造企业可以将流动资金快速投入到更多的生产活动中,在销售-生产中建立良性循环,加速资金周转。但如果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过长,不仅会影响制造企业的资产结构,降低资金使用效率,还会使企业的资产结构恶化,负债规模不断增加,削弱利润,无法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益提供保证[2]。另一方面,应收账款管理是制造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应收账款管理表面上看是对制造企业资金的管控,但实质上反映了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和治理能力。
三、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赊销规模增长,企业资金占压严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在快速增长。在制造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采用快速扩张的销售战略来占领市场,提高销售份额,同时因为其产品单价普遍较高,导致在销售过程中往往采用赊销或分期支付等结算方式。通过对沪深A股上市公司(不含ST、*ST及金融类)2000—2018年度财务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结算方式从“提前支付”“收到定金后执行项目”逐渐转变为“收到货后再付款”“质检合格后再付款”的方式。财务数据显示,应收款项及应付款项均有增加,同时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占总资产的比例同方向增加,应收比例增加了7%,应付比例增加了12%。截至2018年年底,沪深A股上市公司(不含ST、*ST及金融类)中制造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稳居第三位,仅次于科技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3]。此外,根据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实际情况,大规模的应收账款基本上都来自较长的赊销期和多种支付方式。制造企业以项目为主体,其付款安排由通用的30%(预付款)—30%(进度款1)—30%(进度款2)—10%(质保款)逐渐向90%(进度款)—10%(质保款)过渡。受其所在行业的影响,不同项目的执行周期在6个月至2年不等,有的甚至长达3—5年。在此背景下,制造企业的流动资金被严重占用,资金不能大量且快速地流回企业,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尤其部分制造企业更是支出多于收回,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获得关键项目而放弃严格的收款条件,制造企业的入不敷出和高负债率是常见现象。
(二)应收账款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企业潜在风险较难识别
根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具备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达到670.20万人,具备中级资格的人员达到242.02万人,具备高级资格的人员达到20.57万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79.3%、50.6%和73.1%。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较低,一些民营、私营企业的财务人员很少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有些甚至仅在社会培训机构学习过会计基本原理与报税基本操作技能后就直接上岗,自身也缺少学习意识,没有有效扩充知识结构。在此背景下,诸多财务人员不具有完备的财务知识和优秀的分析能力,缺乏风险判断的经验,在应收账款管理上缺乏方法,再结合制造业周期长、项目复杂的特点,使得制造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时存在诸多困难。除此之外,制造企业管理层的关注点主要放在销售额增长上,对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的表面化和流程化,较难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三)缺乏配套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较少运用管理工具
由于应收账款管理人员的水平差异性较大,目前很多制造企业尚未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工具的运用也比较少,如第三方资信报告、信用保险等工具[4]。部分制造企业在尚未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的情况下,不能对每个交易客户进行科学地评估,也无法制定合适的赊销额度和赊销账期,有的企业甚至不对客户做评估,对赊销额度和账期也不做限制。财务人员对企业可以承受的应收账款总额以及回收周期缺乏合理判断,制造企业盲目追求销售额的增长,导致应收账款金额激增。如果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将造成制造企业资金紧张,严重时会出现只能部分收回或全部无法收回的情况,产生的坏账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设置合理的赊销期及付款方式
周期较长、付款节点较多是制造业项目的特性,是制造企业经营中无法回避的因素,因此,制造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的过程中,应对交易客户进行充分了解,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做出较为全面的预期和判断,开展赊销业务时制定适当的、合理的赊销金额和赊销账期。制造企业可参考交易客户的历史订单金额和数量、当前项目进度和资金需求量等,也可以在项目执行期间对赊销金额和赊销账期进行调整,从而动态管理应收账款。在付款方式的选择上,尽量优先选择如现金、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保障程度较高的支付方式,避免选择商业承兑汇票、支票等潜在风险较大的支付方式[5]。制造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不仅要坚守传统的风险管理原则,更要勇于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积极接纳和运用诸如现金折扣、票据贴现等现代化、高效率的财务管理工具。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已被诸多制造企业广泛采纳和高度认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减轻因应收账款过多而引发的资金流动性紧张问题,确保企业现金流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为企业稳健运营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现金折扣作为一种激励买方尽早支付账款的方式,可以在不影响双方合作关系的前提下,通过给予一定比例的金额优惠来鼓励买方提早结清款项,从而有助于制造企业迅速回收现金,增强资金运作的灵活性。票据贴现则是利用金融市场机制,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提前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贴现,换取即时可用的资金。该做法虽然会带来一定的贴现利息支出,但却可以迅速改善制造企业的现金流状况,满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制造企业在采取相关管理方式时,必须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财务实力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与权衡。特别是在处理现金折扣与票据贴现带来的额外资金成本问题时,制造企业应巧妙运用财务杠杆,精确计算各种方案的成本与收益,精确制定出既能有效控制应收账款规模,使其始终保持在安全界限内,又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收益水平的应收账款管理策略。
(二)提高应收账款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
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管理人员的作用无可替代,其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实战经验。首先,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应对所在行业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透彻理解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洞悉从合同签订、产品交付到账款回收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风控策略。其次,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财务分析能力,能精准解读各项财务数据背后的真实含义,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逾期账款比例、坏账准备金充足率等关键指标,敏锐捕捉制造企业资金流动的细微变化,及时预警并解决潜在问题。同时,借助先进的财务模型和预测方法,对未来的收款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预估。再次,出色的沟通技巧是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在与交易客户互动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灵活且富有策略的沟通方式,获取客户信用状况、付款意愿及偿债能力等方面的第一手信息,以便有效制定个性化的收款计划和策略。因此,制造企业在选拔和培养应收账款管理人员时,务必注重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量,培养兼具行业知识、财务分析能力和卓越沟通技巧的人才。同时,引入先进的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和工具,将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应收账款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从而全面、科学、精细地管控风险,确保制造企业的资金链条稳固流畅,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并运用管理工具
1.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体系
为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制造企业必须配备专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团队,制定统一的审批政策和风险评级制度,建立全面的客户信息档案,做到专人专职管理应收账款,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拥有不同的管理权限。每个赊销的交易客户都有相应的回款记录、拜访记录和担保记录,制造企业应定期对授信对象进行记录归档和系统复核。在此基础上,制造企业可以将应收账款管理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以达到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目的。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必须构建一套严谨且高效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并针对该体系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不仅是对企业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衡量尺度,更是推动企业改进应收账款管理实践、防范财务风险的内在动力。制造企业需深入研究实际业务中影响应收账款的各种因素,例如客户信用等级、账款逾期天数、历史坏账率等,依据关键信息不断优化和完善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流程。通过规范化和精细化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制造企业能够有效提升赊销交易的质量,使每一次赊销行为都能够在明确的风险评估与严格把控的基础上进行,从而降低坏账风险,保障企业资金链的健康与稳定。如此,赊销不再仅是一种销售手段,而是转化成为推动制造企业顺畅运营的强大助力,成为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催化剂。制造企业通过对赊销活动的审慎管理与优化调整,不仅能够缩短账款回收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还能在维护良好客户关系的同时,逐步建立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2.应用应收账款管理工具
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事前尽职调查旨在防患于未然,是整个控制流程的重中之重,因此,从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获取客户信用报告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信用报告可以了解交易客户的综合风险水平、上下游企业的评价、主要管理层变动以及关联企业信息等。针对有严重逾期记录的交易客户,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可以更多了解逾期记录背后的真实情况。相对于交易客户的直接反馈,第三方信用报告所披露信息更具有深度与真实性,对客观认识交易客户的风险状况有非常大的帮助。受行业模式及产品、项目特性的影响,由于资金周转不灵而导致制造企业发生潜在坏账成为主要原因。因此,除了事前调查,对于事后收款跟踪和不良资产转移也需引起重视。贸易信用保险作为当前最常见的风险转移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采用。当债权人对其应收款项进行投保后,如果债务人不能按时还款而发生坏账,债权人需要及时告知信用保险公司。经过理赔等待期之后,债权人就可以获得一定金额的赔付,从而降低了因逾期带来的坏账损失。但需要提醒的是,贸易信用保险只是作为风险转移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交易双方的风险控制,更多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都应该由制造企业主动掌握。同时,结合事前与事中管理,综合运用风险评估工具和体系,实现对潜在风险的规避。
五、结语
应收账款是制造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应收账款管理也成为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当前,制造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企业资金占压、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配套的管理体系等问题,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企业要合理运用赊销方式来扩大业务,全面培养应收账款管理人才,建立健全应收账款风险防控体系,活用信用信息资源和风险转移工具。只有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制造企业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加速资金周转,规避潜在风险,从而实现健康发展。
引用
[1]徐华.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21):151-153.
[2]陆美萍.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07):101-103.
[3]袁莉.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2(06):111-114.
[4]张新华.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21,15(35):101-103.
[5]顾敏.对完善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建议[J].商讯,2023(13):97-100.
作者单位:SMC自动化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韩 柏 王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