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2024-10-10梁欢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9期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关系到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公众满意度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和透明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成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

(一)透明性原则

透明性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公众信任度的关键。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透明性原则要求所有相关信息,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估结果,都应对内部员工和公众开放。首先,透明性原则确保预算编制过程公开和公正。行政事业单位应公开其预算草案,包括收入来源、资金分配和预期目标,以便内部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审查和提供反馈,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同时增加了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在预算执行阶段,透明性原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公布预算执行情况,包括实际支出、进度报告和偏差分析。通过持续监控和公开报告,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及时采取策略应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外部监督的有效性。最后,在预算绩效评估阶段,透明性原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公开评估方法、标准和结果,不仅有助于公众和内部员工理解预算绩效评估的依据,还能促进员工和管理层对预算绩效目标的认同,从而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二)责任明确原则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责任明确是确保预算绩效有效管理的关键。首先,责任明确原则要求在预算编制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和个人的职责要明确划分,包括财务规划、资源分配和预算编制的责任。明确的职责分配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目标的可达成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每个部门和个人应对其预算绩效管理目标负责,以提高预算管理质量[1]。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责任明确原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避免预算管理混乱。当行政事业单位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时,预算执行将更加有序和高效。最后,在预算绩效评估阶段,责任明确原则要求评估人员对评估结果负责,包括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当评估人员对预算绩效评估工作负责时,评估结果将更有说服力,也更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改进和发展。

(三)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改进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另一个核心原则。首先,持续改进原则要求对现有预算编制和执行流程进行定期评估。通过分析预算执行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偏差,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识别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这种评估不仅涉及财务数据,也包括对预算绩效管理过程和员工绩效的评估。其次,基于评估结果,持续改进原则鼓励行政事业单位采取具体措施改善预算管理,包括优化资源分配、改进财务监控系统或提高员工培训质量。改进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确保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持续提高。最后,持续改进原则还涉及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行政事业单位要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促进跨部门合作以及持续学习。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还能持续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的问题。首先,预算绩效目标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能力和资源状况不匹配。例如,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设定了过高的预算绩效目标,而这些目标超出了实际财务和人力资源能力。在此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实现预算绩效目标,导致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不切实际[2]。其次,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还体现在缺乏可操作性。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目标过于抽象,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例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仅提出“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但没有具体说明如何量化“效率”,或是达成该目标所需的具体步骤。模糊的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使得员工难以理解和执行,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作用大打折扣。又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大型修缮及有明确支出标准的项目未设置成本指标,或者成本指标未进行细化。最后,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还表现在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设定预算绩效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经济、政策的变化,导致预算绩效目标难以实现。

(二)预算绩效评价标准模糊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标准设定模糊,是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另一个问题。首先,预算绩效评价标准不清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标准时,未能提供明确、可量化的指标。例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提升服务质量”作为预算绩效评价标准之一,但没有定义什么是“服务质量”,也没有提供具体的评价方法或量化指标,难以进行客观和公正地评估。其次,预算绩效评价标准模糊还表现在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的标准不一致。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部门或不同层级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设定各自的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导致整个组织内部预算绩效标准混乱,使得跨部门协调和资源配置变得困难。最后,预算绩效评价标准模糊导致对环境变化反应迟缓。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标准长期未更新,不能反映当前的业务需求和环境变化。例如,在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仍旧使用过时的评价标准来评估部门的预算绩效,无法准确反映部门的实际贡献。

(三)预算绩效反馈机制不完善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预算绩效反馈机制不完善是一个显著问题。首先,预算绩效反馈不及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估结果的反馈存在延迟,导致管理层和员工无法及时获得预算绩效评估结果,从而错失及时调整和改进的机会。其次,预算绩效反馈的详细程度和质量存在问题。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即便存在预算绩效反馈机制,但提供的反馈结果往往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持和深入分析,无法有效指导管理层和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精准调整[3]。再次,预算绩效反馈的渠道和方式存在问题。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反馈机制过于单一,往往通过正式会议或报告进行反馈,而缺乏日常的、非正式的反馈渠道。单一的预算绩效反馈方式限制了预算信息的流通速度和广度,降低了预算绩效反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最后,预算绩效反馈受众范围有限也是一个问题。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反馈仅面向高层管理者,普通员工难以获得预算绩效信息,导致员工在改进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信息和指导。

(四)员工参与度不足

员工参与度不足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一个常见问题,其表现形式多样。首先,员工在预算编制和绩效目标设定过程中的参与度不足。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和绩效目标设定主要由高层管理者决定,普通员工很少有机会参与讨论和提出建议。在此情况下,员工对预算编制和绩效目标的理解和认同度较低,影响了员工对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其次,员工对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了解不足。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评估信息不对全体员工公开,员工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绩效评估结果的充分了解,导致员工在工作中难以符合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最后,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培训和教育不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员工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足,导致员工在面对相关任务时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策略

(一)合理设定预算绩效目标

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战略和长远目标进行全面评估。行政事业单位要综合考虑自身职能、愿景以及长期规划,制定与之相符合的预算绩效目标,确保预算绩效目标具有战略性。例如,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目标是提升服务质量,那么预算绩效目标应聚焦于提高服务效率和公众满意度。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进行资源和能力评估,确保预算绩效目标可实现,包括对财务状况、人力资源和其他关键资源进行评估,确保预算绩效目标不超出财务承受能力和资源支持能力。再次,行政事业单位要让各级员工参与预算绩效目标设定过程,通过调研、会议和讨论等方式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仅有助于提高预算绩效目标的科学性,还能增加员工对预算绩效目标的认同感和执行动力。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指导业务部门按要求编制预算绩效目标,审核业务部门报送的预算绩效目标,并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培训。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确保每个预算绩效目标都应当有明确的数字或具体的表述,以便于后续监控和评估。

(二)明确预算绩效评价标准

首先,明确预算绩效评价标准的过程要从理解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和服务内容出发,意味着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应当紧密联系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职能和服务领域。例如,如果一个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教育服务,那么其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应当围绕教育质量、学生满意度和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设定。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于每一个预算绩效评价维度制定出可量化、易于理解和执行的指标。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服务时效指标、财务节约目标或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等方式量化预算绩效评价标准,不仅便于监测和衡量,也有助于预算绩效目标的具体落实[4]。最后,为了确保预算绩效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对这些标准进行评估和调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发展,原有预算绩效评价标准需要相应更新和改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定期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复审和调整是确保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持续有效的重要措施。

(三)建立有效的预算绩效反馈机制

首先,确保预算绩效反馈的及时性是建立有效反馈机制的重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且系统地收集、分析和分享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估的数据。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月度或季度报告,及时向相关人员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评估结果,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也有利于快速做出调整。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多渠道的反馈系统也至关重要,包括正式的会议通报、电子邮件通知、内部网络平台分享等多种方式。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多种渠道传递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估信息,可以确保不同层级和部门的员工都能够方便地获取和理解相关信息。例如,对于那些直接涉及预算执行的员工,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平台实时更新预算执行进度和反映问题。最后,预算绩效反馈机制的建立还需考虑预算绩效反馈内容的具体程度和建议。预算绩效反馈不应仅限于提供数据和结果,还应包括对问题的分析以及改进建议。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如果发现某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效率不高,反馈时应提供具体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四)提高员工参与度

首先,沟通是提高员工参与度的关键。有效沟通可以确保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过程和意义有清晰的理解,为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让员工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定期举行员工大会,让管理层与员工直接对话,或者通过内部网络平台提供一个讨论和反馈的空间。在这些沟通活动中,重要的是要确保员工的声音被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倾听和重视[5]。其次,培训是提升员工参与度的有效手段。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定期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培训内容应包括预算编制的基础知识、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方法、数据分析技能等。此外,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案例研讨、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培训更加生动和实用。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建立激励机制对提高员工参与度至关重要,不仅包括物质激励,如奖金、晋升机会等,也包括精神激励,如表彰优秀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激励机制应与员工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表现紧密挂钩,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行政事业单位构建一种鼓励参与和创新的组织文化也是提高员工参与度的关键。这种文化应当强调团队合作、持续学习和开放式创新,通过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定期举办创新挑战赛或团队建设活动,鼓励员工提出改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创新想法。

五、结语

在探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路径中,本文提出了设定合理目标、明确评价标准、建立反馈机制和提升员工参与度四大策略。通过实施这些策略,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增强透明度和责任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未来,随着实践的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将更加成熟和高效,从而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引用

[1]刘一芹.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探讨[J].财会学习,2024(01):62-64.

[2]高秀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究[J].财会学习,2023(35):80-82.

[3]陈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足和对策[J].财会学习,2023(35):65-67.

[4]张海英.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3(34):70-72.

[5]俞宇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23(33):67-69.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播电视监测中心

责任编辑:王颖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