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题”别扔,变“错”为宝

2024-10-10王红霞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24年9期

摘要:在中考冲刺阶段,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注意解题的每一个细节,争取不因此扣分,而且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错题”的重要性,并将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收集起来,别扔,因为错题也是“宝”.然而,学生实际备考时往往太过于关注刷题,对错题反倒不予理会.本文中从一道中考改错题出发,以“木桶原理”为基础探析错题教学设计.

关键词:错题;“木桶原理”;反思

1 中考改错真题

2 分析及反思

2.1 真题分析

上述真题从学生平时学习出发,准确把脉学生易错点,通过第③步一举击中学生要害.要知道,在平时学习中,学生会在第③步出错.该命题还原了学生错解场景,并且要求学生自己改错,命题角度刁钻但准确,且考查形式新颖.

2.2 基于“木桶原理”的反思

从这道真题的命题思路和解题过程来看,下面两点值得教师深思:

(1)命题是课堂的“缩影”.近几年,一些新颖的命题形式接连出现.本题一改常规考查方式,即不再直接要求学生化简求值,而是将学生平时学习中的错解场景融入其中,达到“学”“考”一体化效果.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课堂上的每个细节,尤其是学生解题出错之处、奇思妙想之处等.

(2)注重“错题”.根据劳伦斯·彼得提出的“木桶原理”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1].由此观之,“错题”即是学生的“短板”,注重“错题”有利于查缺补漏.

3 课堂实践

既然“错题”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对待错题呢?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

3.1 问题出示——明确主题

3.2 解法展示——揭示错误

一段时间后,学生解题完成.教师随机抽查若干个学生,筛选出有错误的解题过程,并展示如下:

3.3 分析交流——探错纠错

3.4 弥补“短板”——改错订正

师:经过以上探讨,我们发现了这几种解题过程中的错误之处.中考时,命题老师往往会将我们这些常错之处拿出来考查,希望同学们多加注意.那么,现在同学们能正确解出这题了吗?

3.5 总结提升——思错悟学

通过本次讲解,学生认识到了化简求值时应仔细、认真.同时,也认识到了学习中做错的题不能忽视,因为中考的命题老师会结合这些常错之处命题.诚如“木桶原理”理论,“错题”反应出学生的“短板”,只有将“短板”补齐,将错题解决,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不断提高[2].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一定不能“扔”,应给予它们足够的重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学会发挥“错题”的作用,利用“错题”弥补“短板”,逐渐构建正确、完善的知识体系,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惠敏.初中数学知识短板“异号两数相加”的学困生归因及转化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3(16):13-14,12.

[2]秦德辉.如何做好中考改错题[J].初中生辅导,2016(Z3):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