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情境创设,激活初中数学课堂
2024-10-10裔丹
摘要: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添姿添彩,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可以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最终培养数学素养.文章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对多元情境的素材选择及多元情境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多元情境;数学课堂;数学思维
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学习者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亲历由抽象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就是数学学习的过程[1].然而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知识的输送与积累,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难以激活,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逐步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事实上,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添姿添彩,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可以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最终培养数学素养.
1 多元情境的素材选择
既然我们可以创设多元情境展开数学教学,那么好的教学情境的素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收集、选择和整理.
1.1 从生活出发
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事实上,并非单指数学学科本身,学科间互通有无,所有学科都可以从这句名言出发实施教学.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需要在细致观察、深入思考、时时总结与积累中精巧选择素材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切实体会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应用性.
1.2 从感官着手
观察和操作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过程.那么,在教学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感官着手,通过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多感官的协同参与下获取新知、发展思维,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1.3 从问题展开
提问和解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也是高效教学的核心.精准运用好课堂提问,从问题展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较好地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对相关知识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索,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其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以知识探究者的角色深化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创新思维.
2 多元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
2.1 生活素材下的情境
抛出生活问题巧妙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内在动力,还能增强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自信,以强化认识与理解.基于此,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着手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体会蕴藏在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案例1函数
一次函数这个全新概念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不少学生在学习该内容时易产生惧怕心理.针对这一情形,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巧妙导入,使学生轻松入课、深度学习、高效建构.
师:想必你们大多都陪着爸爸妈妈去过加油站,那你们有没有见过汽车加油呢?有没有注意到加油机上的内容呢?它们究竟表示的是什么?
课件呈现加油机图片后,不少学生思考片刻表示有想法想要表达.
生1:我注意过加油机上标有单价、油量和金额这三项.
师: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生2:单价就是加一升油需要多少钱,油量就是加了多少升的油,而金额就是根据汽车所加油量计算得出需要支付的钱数.
师:哇,看来你们不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还非常会动脑筋!那根据上节课所学,谁能说一说此处的常量是什么,变量又是什么呢?
生3:这里的常量是单价,而变量就是油量与金额了.
师:那油量与金额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生4:有,金额随着油量的变化而变化.
师:很好!在加油的过程中,随着油量的不同,会产生一个不同的金额,这种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谁知道是什么?
生5:这就是函数关系吗……
这一情境的创设,即刻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在经历用常规语言与符号表示一个抽象概念的过程中切实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价值.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后续的建构流畅而自然.
2.2 数学问题下的情境
“问”是数学学习的前提,而“思”则是学习的内驱力,倘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必然可以引领学生自主自发地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问题情境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激活数学课堂.
案例2弧长和扇形面积
师:老师手上是什么?
教师高举一把扇子.
生(齐):扇子.
师:你们会用吗?
学生连连点头.
师:扇子的大小决定了弧长的长短,那弧长又是由扇子的什么量所决定的?
生1:半径、圆心角.
师:那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倘若现在需要用一条饰条装饰这把扇子的弧,且告知你扇子的圆心角与半径分别为60°和20 cm,请计算出饰条的长度.下面请大家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
上述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学生引入深度探究、深度交流的境地,并以问题为载体进入深度探究,在学生探索、分析、交流、讨论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推导得出弧长计算公式,提高了的探究精神、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发展数学素养.通过问题的引领,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可见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是有效的、是成功的.
2.3 实践操作下的情境
实践操作是新课程理念中最有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它与数学也是密不可分的.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探索,可以极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2].因此,教师需要巧妙运用好各种素材与资源,为学生创设剪、折、拼、量等方式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多感官协同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在“再创造”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高效学习.
案例3圆周角
实践活动1:试着测量出课本中的圆的同一段弧所对圆周角、圆心角的度数,并深入思考二者间有何关系.
实践活动2:首先,拿出练习纸,并随意画一个圆;接着,在该圆上任意截取一条弧,并试着画出这条弧所对的任意两个圆周角及所对圆心角;最后,一一测量圆心角、圆周角的度数,并比较二者间的关系.
这一情境的抛出,引得学生兴趣盎然,自主自发进行画图、测量等,并在深入思考与探究后自主归纳得出圆周角的定理.显然,这样的情境将本节课所学自然融入进去,学生在探索和揭秘的同时有效生成、磨砺思维.因此,教师要在“三个理解”的基础上创设情境,通过有价值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发现,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与发展.
3 结束语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情境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推动课堂深入的方法,更是促使知识生根发芽的策略.当然,创设有效的、适切的情境是一门重要的学问,需要教师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下进行反复尝试,如此才能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迎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更加顺应数学课程教学的需求[3].坚持深入研究、反复尝试,才能创设多元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宽学生的眼光,激活数学课堂,实现深度学习,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尚会妍.让数学走进生活以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实效课堂[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4):45-46.
[2]陈红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3):63-64.
[3]张建.做好情境创设 完善课堂教学——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