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他作主

2024-10-10塞纳河

军嫂 2024年9期

30多年前,我在西北某部服役,妻子在山东威海上班,儿子则在距妻子单位百里之外的小县城,由姥姥、姥爷代为照看,我们是名副其实的三地分居。

每次探亲回家,我一般是先去姥姥家,带上儿子到妻子单位宿舍小聚数日,一家人实现“三合一”。妻子工作忙,通常都是我和儿子在家“演双簧”。

每天上午,我先领着两岁多的儿子逛海滩、爬高楼、练走路,儿子累了还得要“抱抱”,时间一长难免疲累交加。我有午休习惯,一到晌午,便感觉脑袋昏昏然。此时,儿子却精力十足,一会儿在床上垒积木,一会儿在地上扔皮球,动不动还要拖着我再出门。

实在困得慌,我就故作严肃状,不再理会儿子,心想他必很快静下入睡。没承想,不多会儿他又凑过来,偏着小脑袋,一个劲儿地喊着“爸爸,爸爸”,强烈抗议我对他的冷落。

终于有一回,我难耐性子,干脆把儿子抱下床,让他靠在床边自己玩,我则躺下小憩。儿子开始哭,见我不理,便号啕。无奈,我只能将他重新抱上床,心疼地安慰着……

熬过一天中最难熬的这个把钟头,睡意便也遁去,儿子还是那么欢,我又抖擞精神陪他游戏。儿子仰卧于床,我举起他的小脚,屈伸着做起体操,“一、二、三、四……”,他就咯咯笑。没几下,儿子居然就在摇动中,酣睡了。

看着儿子恬静稚气的脸蛋,一丝自责和愧疚涌上心头:是啊,很多时候,父母的意愿往往并不是孩子的喜好。为什么一定要孩子依从自己,而不能让自己依了孩子呢?

后来,随着我的调动,妻儿也到了北京。一家团聚后不久,便到了儿子上学的年龄,选择上哪所小学,我们竟全由儿子自选。按照分片就近入学的原则,儿子应到我们单位北门的一所学校上学。但南边不远处还有一家重点小学,公认教育质量更高些,很多家长都力求让孩子上那所小学。

一天晚饭后,我和妻子领着儿子分别到这两所学校散步,并说服看门的大爷让我们进校实地参观。一家三口转完操场,又逐排隔着玻璃窗看教室、活动室。

一圈转下来,我问儿子有何想法,他居然说:“还是北边的学校好。”

“为啥?”

“南边的学校门口放了垃圾桶,一进去味儿大。北边的学校,楼里的旋转式楼梯很漂亮。”

就这样,儿子最终上了北边的小学。

当时,身边不少熟识的同事、朋友对此颇为不解,认为孩子毕竟太小,凡事只看到点皮毛,质疑我们这样做是否太过轻率。但我们坚信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所说:在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让他们自由浪漫和独立思考,将决定他们一生是以继承为主还是以创新为主。

入学后,儿子积极上进,刻苦努力,不但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还当上了班长。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想学一门乐器,但究竟学什么,和先前择校一样,我们也完全由他自定。

那天下午,我们先是带他到学校大队部参观——那里摆有各式中西乐器。儿子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最终挑了一支单簧管。也好,相比于钢琴、萨克斯、圆号等“体型偏大”的乐器,单簧管既轻便又便宜,我们自然也乐于支持。

学艺之路多艰辛。儿子每周一次到老师家里,接受一对一的授课,其余时间全靠自己在家苦练。

三伏天炎热难耐,儿子光着膀子在屋里站着,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经常是大汗淋漓。

有一次,遇到一支难度较大的曲子,儿子怎么练都找不到感觉,干脆把单簧管往床上一扔,扑倒在床上,抱头大喊:“不学了,我不学了!”

“不吃苦中苦,哪来甜上甜?”我给儿子举例说,单位同事家的孩子,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还一直埋怨父母没让他从小学一项特长,以致在大学期间和工作后,每当要搞娱乐活动时,身边的人都有一技之长登台就来,他却只有在台下鼓掌的份……

“再说了,当初不是你自己主动选择要学的吗,怎能说不学就不学了呢?”我也忍不住道出当初的真实想法,“以前爸爸觉得,单簧管的音质远没有二胡或小提琴好听,要是让爸爸替你挑,肯定会选其他乐器。可既然你挑了单簧管,后来爸爸也就慢慢喜欢上了单簧管的声音。这大概就叫爱屋及乌吧!”

从那之后,懂事的儿子再也没叫过苦喊过累,每天坚持练习单簧管,仅用了4年时间,就顺利通过中央音乐学院组织的高等级考试,并如愿加入学校的交响乐团,还曾在中山音乐厅等艺术殿堂演出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慎施于人。对他人如此,对孩子也是一样。他的人生他做主,这些年来,儿子一直走在自我打拼、全面发展的“车道”,不仅考入心仪的大学,而且毕业后还成为一家公司的业务“大拿”……

身为家长,隐身其后,超然做个“参谋”和“守望者”,省心省力,岂不快哉!

(作者为媒体人)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