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突至
2024-10-10王维
2020年夏,我调任某县武警某中队指导员。我们中队是典型的小远散单位,用同事的话说,我是过上了“既当爹,又当娘,三天两头一顿忙”的日子。
新婚不久的爱人也来到离中队80余公里的地级市,在一家工厂当质检员。
因工作任务繁重,我每月最多只能回家一两次,甚至半年都难回一趟家。所以,爱人会在我不能回家的周末或节假日,来中队看我。
中队营区在县郊,周围除了高速公路,就是一望无际的农田。虽说相距不远,但爱人每次来中队,都要乘公交、坐火车、打出租车,转乘三四次、用时三四个小时才能到。我劝她来时少带点东西,她嘴上虽然答应得好好的,可每次依旧会大包小裹地往中队带,少部分是给我的,大部分是给中队官兵的。
爱人一来中队,官兵就喜欢围着她叽叽喳喳,除了分享喜怒哀乐,还向她“吐槽”我的严格,还有人当着我的面“挑事”——“要是嫂子来当指导员该多好。”“嫂子你一来,我们就像见到了亲人。”……
每当这时,爱人总是笑眯眯的,时不时地“补补刀”,说上一两句我的“坏话”。
转眼,中秋将至。关于怎么过节,我特意征求了中队官兵的意见,不少人说想见见亲人,好好玩一玩、歇一歇,让军营增添一些家的氛围,缓解一下工作压力和思乡情绪。
官兵集思广益,最后决定举办中秋趣味运动会、电竞比赛、诗歌朗诵、露天电影、野炊烧烤、“军营好声音”、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
我给爱人打电话,邀请她来中队过节,她说厂子最近要进一批新机器,可能会加班,不一定能来。
记得那天,爱人特好奇地问我,中队都安排了什么节目?我简单说了说官兵的想法和活动安排。末了,还调侃她:“反正你也不能来,羡慕羡慕就得了哈。”
中秋节那天上午,我带后勤班正要和应急班举行拔河比赛,突然收到营门哨兵报告,说门口开来一辆依维柯。我感觉纳闷,地方车辆来营区,难道是来慰问?可此前并没接到通知呀!
带着疑惑,我快步跑向营门。车门打开,我不禁傻了眼:一车男女老少兴高采烈,而说得最欢的就是爱人,母亲则坐在旁边,一脸宠溺地看着宝贝儿媳妇。
一时间,我呆在原地。
“傻站着干啥?不欢迎我们这些家属?”
“欢迎,欢迎!”
原来,爱人在不动声色地向我了解节日活动安排后,通过大家自建的“军属群”,又联系了有意愿且能来队的家属,并“悄悄”把我家作为临时中转地,打算在中秋节当天给中队官兵一个惊喜。
“司号员,吹集合号!”
官兵列队完毕,与以往的整齐划一不同的是,大家的头都偏向车的方向。
“大家的欢迎不够热烈呀?是不是不想见亲人呀?”
我的话音刚落,官兵自动站到道路两边,拿起拔河时加油鼓劲的锣鼓敲起来,空手的则边鼓掌边欢呼,个个脸上泛着红光……
热烈的团圆氛围让大家不再拘束:父母摸着儿子的脸夸黑了壮了,恋人们悄悄拉着手咬起了耳朵,当了父亲的战友则把孩子高高举起,逗得孩子咯咯直笑……
爱人站在一旁,坏笑着问我:“没想到吧?天天说以中队为家,我倒要看看,你这个家长能不能把这些家人照顾好。”
亲人来队,中队的节日氛围更浓了。多了十几个人,无非就是要解决怎么玩、怎么吃、怎么睡的问题。
我带官兵在营区前的草地上,表演了野战帐篷搭建和野炊构设,既解决了住宿和做饭的问题,又让家属们了解官兵的训练日常。随后,我和中队骨干把生活用品搬到野战帐篷里,其余的官兵则把宿舍的床拼在一起变成大通铺,以便腾出足够的房间和床铺给家属们。
安置好一切之后,我带家属们参观营区,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官兵的日常生活。为了让家属们吃得满意,我自掏腰包让司务长去县城采购食材;爱人则带着家属们一起商量做饭的问题,让会做饭的做一道地道的家乡美食……中队官兵也不甘落后,把原计划第二天进行的特色烧烤,提前在草坪上准备起来。
万事俱备,静待月圆。
入夜,中队营区灯火通明。大家围坐在篝火旁,一边看着月亮悄悄爬上树梢,一边表演编排了很久的节目。
入伍前就是艺术生的上等兵田佳雨弹唱《十五的月亮》,拉开了晚会序幕;班长苏帅和副班长赵焕超这对好搭档表演了取材于军中趣事的小品;“大活宝”、中士郭祥宇穿着夸张的皮夹克,头戴假发,脖子上挂着能掉色的大金链子表演说唱;自幼习武的上等兵李浩泽表演单手劈砖、飞针穿玻璃等绝活;应急班表演日常训练的擒敌术和警棍盾牌操……原本排练时扭扭捏捏的小伙子们,不仅大大方方表演,而且时不时还和台下家属们互动。
爱人带着家属们也纷纷表演节目。爱人跳了一段新疆舞,看着她的脖子左右平移,大家边护着脖子边模仿;母亲穿着崭新的秧歌行头,扭起了欢快的秧歌,手绢在手里陀螺一样滴溜溜地飞转;班长吴明松的女儿扎着冲天鬏,摇头晃脑地唱起在幼儿园新学的儿歌;上等兵谭子龙的父亲当过兵,有声有色地唱起《小白杨》;中士黄子阳妈妈唱的豫剧《穆桂英挂帅》高亢有力……篝火前,月光下,老人慈祥的笑、官兵欢快的笑、孩子天真的笑,衬得晚会高潮迭起……
现在,我和爱人提起那年中秋,用得最多的形容就是:惊喜、热闹、幸福。
(作者单位:武警长春支队保障中心)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