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策略研究
2024-10-10董新军卢文云
摘 要: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迷你马拉松赛事的公共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供给策略。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还存在安全保障措施不足、赛事服务信息发布机制不够完善、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等问题。研究认为:迷你马拉松赛事的公共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安全保障、赛事信息和志愿服务等方面,要通过发挥市场资源运转能力扩大投入,发挥政府平台创造能力提高赛事服务信息发布的供给效能,多方联动推进志愿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数量等策略来提高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质量。针对当前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优化供给策略对于吸引更广泛的人群参与迷你马拉松运动,推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4)05-0056-07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new public services, analyze the demand for public services in mini marathons and explore corresponding supply strategies.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expert interview, and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upply of public services for mini marath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with insufficient safety measures, incomplet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echanisms for mini marathons, and insufficient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volunteer service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public service demand for mini marathons mainly focuses on safety guarantees, event information, and volunteer services. It is necessary to expand investment by leveraging market resource operation capabilities, enhance the supply efficiency of event information release by leveraging government platform creativity,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volunteer service supply through multi-party linkag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 for mini marathons. Optimizing the supply strategy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practical problems in public services for mini marathon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attracting a wider audience to participate in mini marathons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healthy China and a sports powerhouse.
Key words: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Mini marathon; Public services; Supply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日益关注和重视,迷你马拉松竞赛活动对外呈现出一种飞速发展的态势[1]。“跑步+”这种模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活动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流行起来,例如5公里迷你马拉松跑+希望小学体育器材捐助、乐跑赛+自闭症儿童捐助行动等公益性迷你马拉松赛事[2]。迷你马拉松赛事举办的经济与社会属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变发展。迷你马拉松赛事的举办由传统具有的浓重商业色彩向普惠性、公益性转变,由传统的官方组织举办向政府部门购买迷你马拉松赛事服务,民间机构组织承办的方向转变,迷你马拉松赛事活动的性质也由原来的竞技体育商业化模式向大众体育公益性模式转变[3]。迷你马拉松赛事比赛性质的转变在丰富迷你马拉松赛事活动举办多样化的同时,满足了更广泛人群通过迷你马拉松公共赛事服务实现强身健体的现实需求。迷你马拉松公共服务赛事放宽了对运动人群限制,所有身体健康的群众均可参加。其特点是门槛低、运作成本低、风险低、宣传效果好,在同一座城市举办迷你马拉松公共赛事的次数可以无限度的增加,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这项运动,最终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实施[4]。然而,当前在提供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还存在赛事组织管理不规范、赛事设施不完善、市场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5]。举办迷你马拉松赛事重在贯彻落实公益理念和服务意识,提升赛事的公益性、公共性、均等性等人文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探讨高效精准为大众提供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产品的应对策略,这对于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助推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核心概念厘定
1.1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一词的出现最早来源于西方,在汉语中公共服务作动词时是指公共部门为了直接满足公民基本的公共需求,生产、提供和管理公共产品的活动、行为和过程;作名词时是指居民共同需要的有形和无形产品,也就是公共产品[6]。公共服务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服务、就业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环境保护、公共信息提供等。总之,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公民生存和发展需要,运用法定权利和公共资源,面向全体公民或特定群体组织协调或直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1.2 新公共服务
新公共服务是由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者罗伯特·登哈特等人在反思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是一种基于公民参与和公共利益的服务模式,该理论认为政府应该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强调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普及性,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市场需求、提高服务效能,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市场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从而通过私人或社会非盈利机构实现政策目标[7]。
1.3 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
“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通常是指在迷你马拉松比赛期间,赛事组织方为参赛者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旨在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为参赛者提供良好的比赛体验。这些服务主要包括:赛事组织、赛事举办、交通管制、医疗保障、补给站、洗手间和更衣室、赛事物资、志愿者服务、安保措施、信息发布等。新公共服务下政府部门要和市场主体共同努力,通过引入专业赛事管理公司、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引入社会资本和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为参赛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
2 迷你马拉松赛事的渊源及特点
迷你马拉松赛事来源于马拉松赛事,却又不同于马拉松赛事,它具有自身的特点。马拉松赛事是奥运会正式比赛赛事,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赛事;迷你马拉松赛事是非奥运会比赛赛事,是一项群广受欢迎的群众体育运动赛事。迷你马拉松赛事是从马拉松赛事演化而来的,迷你马拉松赛事供给是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基本供给赛事之一。
2.1 迷你马拉松赛事的渊源
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古波斯人和古雅典人在古希腊马拉松海边发生了一场战争,历史学家称之为“希波战争”,经过顽强奋战,最终雅典人获得了比赛的胜利。当时的最高指挥官叫米勒狄,他指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把胜利的消息送回家乡,菲迪皮茨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把消息尽快送达,他顾不上休息,一路奔跑,总共跑了42.193公里,等他跑回故乡把消息传达完毕后就因为过于疲劳而逝世了。人们为了纪念菲迪皮茨,在1896年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把长跑设立为比赛项目并命名为“马拉松赛跑”,规定以42.193公里作为比赛的距离。从1896年首届奥运会举行马拉松赛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至今,马拉松赛已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长跑赛事。“迷你马拉松”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3月在美国上映的喜剧影片《迷你马拉松》,该影片由Ron Beck执导[8],讲述了一位运气不佳的蒲团推销员通过举办了一场迷你马拉松比赛,得以在床上用品行业取得领先的事迹。现在,迷你马拉松运动通常是在5km或10km的距离内进行,是一种较短的马拉松比赛,一般会分别设置男子和女子10km、5km组两个组别。它比全程马拉松更容易参加,适合初学者和健身爱好者。
中国的第一个公益性的迷你马拉松赛事名字叫“Running Together(一起跑)”,于2014年创办,该赛事的宗旨是通过亲子跑步帮助自闭症儿童参与社会活动,其公益精神是“快乐公益、一起跑”。目前,Running Together是凤凰网公益行动者联盟的成员之一,已成为AUTISM SPEAKS(全球最大的自闭症科学与宣传机构、美国最大的自闭症非盈利组织)的合作伙伴[9]。
当前,我国的迷你马拉松赛事主要作为慈善活动或社区公益活动的一部分,各种公益性迷你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国各地掀起了迷你马拉松参赛热潮,政府部门、公益组织等赛事供给方乐见迷你马拉松赛事能吸引更多人参与,扩大社会效应,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2 迷你马拉松赛事的特点
对于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而言,由于其赛道距离十分长,对于参赛选手的体能具有极大的要求,往往使得普通大众望而却步。但是迷你马拉松比赛完美的兼具了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所有优点,同时其距离更短,对于参赛选手的体能要求并不高,
报名方式和条件也更具人性化,具有较强参的与性。迷你马拉松与其他马拉松赛事本质的差别在于其路程距离比较短,相比于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而言,迷你马拉松赛事距离往往是其一半甚至更少[10]。通常情况下,迷你马拉松比赛距离低于10km,以5km的居多,对于未受过专业体能训练的业余跑步爱好者而言是最佳的路跑赛事选择。迷你马拉松比赛通常被组织者作为一个公益社交活动载体,通过比赛人们可以结识新朋友,跑者在交流经验和技巧的同时还会在比赛中感受到团队合作和个人挑战的乐趣。由于迷你马拉松比赛通常是在城市或公园内进行,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对于人们追求以低碳环保、具身体验模式为运动主体的赛事活动体验而言,规模适中的迷你马拉松比赛是最优选择。经常参加迷你马拉松比赛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总之,迷你马拉松赛事是一种适合初学者和健身爱好者参加的赛事,它具有门槛低、低碳环保、公益社交、促进健康等特点。
3 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的需求分析
3.1 问卷调查
选取调查对象为2023年某市迷你马拉松赛事参赛者。问卷采取现场纸质版问卷及网络问卷两种发放模式,一共发放调查问卷505份,回收485份,回收率为96.04%;筛除掉填写内容不规范不完整的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1%。
3.2 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需求总体分析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6.0对收集资料的各变量进行分析,因在迷你马拉松参赛者需求各维度中所包含的统计观察指标不同,需要将参赛者对于各个维度打分的分值进行统计计算,从而求得平均值、标准差。对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各需求维度中得分情况进行区分,共分为五个等级,即很需要、需要、一般、不太需要、不需要,并分别对应于5、4、3、2、1分。表1为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需求维度得分统计。
由表1可知,五个需求维度平均值均高于4分,处于非常需要、需要等级之间。从小到大排列,均值依次为:医疗保障需求<后勤保障需求<赛事体验服务需求<安全保障需求。在各项需求得分较高的情况下,得分最高的是安全保障需求,其次为参志愿服务需求,两者相差较小,这表明迷你马拉松赛事在安全保障需求、赛事体验服务需求得分较高,具有最大需求,迷你马拉松赛事对安全保障需求占有相对大的比重。后勤保障需求排在第三,得分相对较低的是医疗保障需求,组织者会在比赛现场设立医疗站,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急救设备,以应对任何突发状况。得分最低的是医疗保障需求,这从侧面反映出医疗服务是满足赛事举办的最基本服务,在当前赛事后勤保障服务较成熟的情况下,参赛选手更加注重对赛事安全保障及赛事体验服务等需求。
3.3 不同维度下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需求分析
3.3.1 安全保障需求分析
“快乐公益、一起跑”是迷你马拉松运动的精神主旨,更是迷你马拉松运动的文化内涵,参赛者希望通过举办比赛带动更多的人群参与这项运功,扩大赛事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群投身公益事业,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能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而赛事级别越高参与比赛的人也就会越多,赛事公益效应也会越大。
迷你马拉松参赛者在比赛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如跌倒、中暑、心脏病发作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措施,这些意外情况可能会导致参赛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为了保障参赛者的安全,比赛组织者应该充分重视参赛者的安全需求,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比赛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表2为迷你马拉松选手对安全保障需求分析,由表2可知,在安全保障需求各维度中,均值最高的是赛道安全感,其次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得分最低的是饮食安全。这表明赛道安全感其本质上反映了参赛选手对于比赛全程的心理需求,只有在确保赛道安全的情况下。参赛者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去。医务人员的监督得分情况仅次于赛道安全感,这是因为专业的医务团队监督可以有效地对参赛者可能发生的运动风险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有效降低运动意外伤害的发生。
3.3.2 体验服务需求分析
迷你马拉松赛事是参赛选手彰显个性的舞台,组织者和志愿者周到的服务对参赛者来说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肯定,会给参赛者带来美好的参赛体验与回忆。
表3为体验服务需求分析,由表3可知,在体验服务需求维度中,得分情况从低到高依次为:热身引导<旅游引导<康复服务<官方配速员<媒体关注<完赛纪念品<志愿者服务。在整个比赛中,志愿者服务包含了整个赛事的全过程,志愿者服务需求得分最高。参赛者对官方配速员需求为中等强度,对迷你马拉松跑者而言,比赛中配速有自己的调节方式,配速员引导是完成比赛、取得成绩的有力保证。旅游引导需求均值偏低,原因是参赛者在参加比赛前,对行动已有安排,因而对旅游引导需求较低。
3.3.3 后勤保障需求分析
迷你马拉松比赛后勤保障的意义在于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和参赛者的安全。后勤保障包括提信息传达服务、住宿便捷、移动厕所配置、交通接驳、参赛物资提供、财物存储等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帮助参赛者克服身体疲劳、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比赛的质量和参赛者的满意度。此外,后勤保障还可以提高比赛的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的参赛者和赞助商[11]。
表4为后勤保障需求分析,由表4可知,在后勤保障需求维度中,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住宿便捷<移动厕所配置<交通接驳<参赛物资提供<财物存储<信息传达服务。参赛者对赛事活动进行了解的最重要途径是赛事信息传达,通常情况下,比赛会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给参赛者传达,例如物资领取时间及地点、赛事注意事项、开赛时间等关键信息,所以,需要将迷你马拉松赛事的参赛信息情况进行公示,使得参赛者可以得到全面消息;而针对于后勤保障服务中,关于参赛选手的财务储存属于重要一环,参赛者物品存储及提取通畅,可减少等待时间;对参赛者而言,参赛物资提供很重要,舒适美观的参赛服、结实耐用的参赛包、赛事提供的小物品均能提高参赛者的体验及热情;在举办迷你马拉松比赛期间,交通接驳服务是参赛者按时到达赛场的保障;比赛起终点、赛道途中均设置有移动厕所,为避免拥挤、排队,要合理安置移动厕所,参赛者对移动厕所配置需求则较低,表明该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
4 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4.1 迷你马拉松赛事安全保障措施不足
一些迷你马拉松比赛场地由于缺乏专业的安保人员和设施,导致比赛现场的安全监管和保障工作不够完善。2021年甘肃省白银马拉松事件的发生是由于赛事组织方对赛道安全和天气安全缺乏科学预案造成的,由于赛道补给点之间的距离安排过长,在降水、降温发生后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欠缺以及医疗监督服务不及时也是导致伤亡事件发生的因素之一。因此,迷你马拉松赛事举办机构要更综合考虑马拉松赛事的风险因素,做到科学办赛、安全办赛,要加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确保医务监督及时有效,为参赛选手提供安全服务[12]。
4.2 迷你马拉松赛事服务信息发布机制不够完善
组织者没有及时向参赛者发布比赛规则、时间安排、场地信息、天气状况等重要信息,或者发布渠道不够畅通,导致参赛者难以获取全面的信息。2016年南京马拉松赛出现罕见的乌龙状况,由于裁判和现场志愿者与非洲运动员语言上的沟通不畅,在全马与半马分道处指引方向错误,耽误了一定时间,虽然被及时纠正,但仍影响了非洲运动员成绩,夺冠热门、非洲选手跑错了比赛路线,导致他们没有取得名次。这也为国内迷你马拉松赛事敲响了警钟,在一窝蜂地跟风举办马拉松赛的同时,赛事的组织、管理、服务水平还要及时跟上[13]。
4.3 迷你马拉松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不足
由于志愿者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导致提供的服务不够优质和周到。同时,志愿者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参赛者的志愿服务需求。2023年在临沂举行的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出现了一幕令人遗憾和失望的场景:当比赛的冠军即将冲线时,两位志愿者竟然没有按照规定松手,导致冠军被绳子绊倒,冲线过程受到了严重干扰[14]。2020年长沙马拉松比赛因为志愿者人数不够,在复杂路口、起跑点和终点,以及物品发放处,造成参赛者对赛道不熟和道路拥堵等问题[15]。
5 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策略
5.1 发挥市场资源运转能力扩大安全保障供给投入
提高对市场资源挖掘的效果,需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积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和资源,提高安全保障供给品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参赛者的满意度。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发挥市场资源的可造性、灵活性。引入迷你马拉松赛事服务的市场机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赛事供给企业、个人等社会资源的引导和支持,发挥社会资源对于市场的敏感程度和适应性优势,深挖社会资源对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潜力,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赛事服务安全保障供给,吸引更多迷你马拉松爱好者参与赛事,发挥市场资源对安全保障供给的转运能力,最大化保证赛事的成功举办[16]。深挖社会市场资源与政府部门在迷你马拉松赛事安全保障供给方面的增长空间,在提高赛道安全、对赛事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饮食安全、标识引导、医务监督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5.2 发挥政府平台创造能力提高赛事信息发布的供给效能
政府体育机构是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在整个赛事供给过程中起着主要引导作用。在迷你马拉松赛事中,需要针对于政府行为、角色进行规范认知和引导,从而对迷你马拉松赛事组织与运作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17]。政府体育机构在购买迷你马拉松赛事服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平台对赛事信息发布机制的创新作用。政府平台可以通过创新赛事信息发布服务模式,提高政府赛事信息发布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推出在线办迷你马拉松事平台、赛事智能客服咨询等,将迷你马拉松赛事信息数据开放给公众,促进赛事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推动赛事信息共享创新和发展。搭建政府平台与其他平台的沟通桥梁,推进平台间赛事信息发布的多元合作,使政府体育机构赛事信息发布平台与企业、协会、公益组织等平台联通合作,共同推动迷你马拉松赛事信息供给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5.3 多方联动推进志愿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数量
只有政府部门、志愿者协会、公益组织、学校、个人等多方联动,才能真正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进而推动迷你马拉松活动的顺利开展。多方联动推进迷你马拉松志愿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数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志愿服务宣传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和推广,以提高迷你马拉松志愿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等途径宣传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此外,可以与学校、社区团体等合作,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在志愿者招募和培训方面,政府部门、志愿者协会、公益组织、学校、个人联合建立一个有效的志愿者招募和培训体系以确保志愿者具备足够的技能和知识,以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通过社交媒体、官方网站、学校和社区团体等渠道广泛招募志愿者,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安全培训、沟通技巧、急救技能;在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方面,政府部门、志愿者协会、公益组织、学校、个人要联合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流程,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包括迷你马拉松赛事活动的时间安排、路线规划、物资准备、人员分工等。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志愿者在活动中的协调和配合,提高志愿服务效率;在志愿者激励机制方面,要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可以通过颁发证书、奖杯等形式表彰优秀的志愿者,同时也可以通过积分兑换礼品等方式给予志愿者一定的回馈。此外,可以为志愿者提供参与培训、交流互动等机会,提高其服务能力和积极性;在志愿服务质量反馈和评估方面,政府部门、志愿者协会、公益组织、学校以及个人要联合建立建立反馈和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志愿者反馈等方式收集意见和建议,对志愿服务进行评估和改进。同时,可以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服务质量等进行记录和统计,为后续的志愿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6 结 语
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要体现新公共服务的理念,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市场需求、提高服务效能,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市场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在参赛各项安全性能上予以充分的重视,多方联动,加大投资力度,最大程度地对参赛选手各项需求予以满足。在迷你马拉松赛事安全管理及服务管理方面要具体落实到位,对迷你马拉松参赛赛道的各项安全措施和性能等方面均进行完善,对整体赛道的安全性能予以提升,对赛道的设计、医疗工作的监督、比赛过程的秩序进行管理维护,要对参赛选手的体验感予以充分重视,例如参赛纪念品的设计、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创建、服务态度的标准和要求,后勤保障要重视移动厕所配置、赛事信息传达服务、补给点物资的提供及财物存储。运用新技术、新形式对迷你马拉松赛事进行广泛宣传。在新公共服务理念下优化公共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对于吸引更广泛的人群参与迷你马拉松运动,满足人民群众对迷你马拉松赛事公共服务供给的可及性需求,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娜,徐盛,汪海. 长江中游城市群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4):22-30.
[2] 孔煜,赵岷.城市迷你马拉松的发展困境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9(7):66-70.
[3] 敬艳,刘建国,黄鹂,等.乡村马拉松赛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2):48-52.
[4] 朱珊珊,林加彬,陶萍. 健康中国背景下“G-U-S”公益性体育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5):49-56.
[5] 支强.产业价值链视角下我国马拉松赛事运营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0):104-109.
[6] 张旭,等.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
[7] 登哈特(美).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8.
[8] 迷你马拉松[EB/OL].(2023-03-27)[2007-03-21].http://movie.mtime.com/88026.
[9] Running Together国际迷你马拉松[EB/OL].(2023-03-27)[2015-04-02].https://baike.baidu.com/item/Running%20Together%E5%9B%BD%E9%99%85%E8%BF%B7%E4%BD%A0%E9%A9%AC%E6%8B%89%E6%9D%BE/17045479?fr=aladdin.
[10] 孙园.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整体治理的审视与论绎[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2):46-53.
[11] 潘磊,方春妮. 我国马拉松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重点任务与现实进路[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6):84-92.
[12] 吴小圆,任占兵,李乐虎. 政府治理视域下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综合效益、潜在风险与治理路径[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2):50-58.
[13] 马南.南马选手跑丢?非洲哥们儿跑错路痛失冠军[EB/OL].(2023-12-22)[2016-10-16].http://news.jstv.com/a/20161016/129032.shtml.
[14] 临沂马拉松赛场出现争议性事件,冠军即将冲线时两名志愿者不松手[EB/OL].(2023-12-22)[2023-10-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0268652620099968&wfr=spider&for=pc.
[15] 肖敏.浅谈长沙马拉松赛的发展策略[EB/OL].(2023-12-22)[2020-11-02].http://csty.changsha.gov.cn/zfxxgk/ztzl/sswtysyfzxyc/202011/t20201102_9304496.html.
[16] Byon K K, Zhang J J, Baker T A. Impact of marketdemand and game support programs on consumption levelsof professional team sport spectators as mediated byperceived value [J].European Sport M anagementQuarterly,2013,13(2):232-263.
[17] 郑凤岐.基于SWOT分析的太原国际马拉松赛事运作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