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下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联、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2024-10-10赵笑迟弓衡李松梅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5期

摘 要:以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新发展理念与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联,并结合现实困境提出实践路径。研究得出:冰雪产业目前存在冰雪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冰雪产业空间布局不完善、冰雪产业发展模式落后、冰雪产业多区域联动机制缺乏、冰雪产业正外部性释放不明显等问题。实践路径:以创新理念提升冰雪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协调理念完善冰雪产业空间布局,以绿色理念规范冰雪产业发展模式,以开放理念活跃冰雪产业区域联动,以共享理念释放冰雪产业正外部性。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逻辑关联;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4)05-0040-08

Abstract:Tak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indus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industry through literature, system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path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dilemm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currently has problems such as weak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imperfect spatial layout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backward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lack of multi-regional linkage mechanism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and insignificant release of positive externalities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Practice path :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with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with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ion, to standardize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with the concept of green, to activate the regional linkage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with the concept of openness, and to release the positive externalities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with the concept of sharing.

Key words:New development concep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industry; Logical connection; Realistic dilemma; Practice path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概念。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极高重视。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体育+”“+体育”的跨界跨项融合发展,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明确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1]。2021年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指出体育产业发展形成新成果,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步[2]。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冰雪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冰雪运动领域的产业发展,其定义实际上是体育产业在特定冰雪运动类别下的具体体现。因此,该系列政策助推体育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体育消费者释放消费潜力,助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冰雪强国冰雪产业起步早,发展模式成熟,国外学者将冰雪产业归于体育产业研究中探讨,主要集中在运营问题[3]、国际势力和空间变化影响[4]、专业化不完善辅助体系不健全[5]、战略因素[6]、领导力理论经济学[7]等方面亟须改善。与国外相比,我国冰雪产业存在起步晚,基础弱,根基浅[8],资源利用开发不足[9],认知偏差[10],结构失衡[11],品牌培植力度弱[12]产品定位模糊[13]等挑战。冰雪产业需结合现实基础,找寻发展阻滞并给出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供给侧改革的战略路径[14]。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新发展理念,将“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从逻辑关联、现实困境以及实践路径层面对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探究,以期提出可行性建议。

1 新发展理念与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联

现有学者们对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虽看法不一,却旨归趋同。即在确保产能的基础上和创新科技、绿色生态、成果共享等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推动冰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目标的实现(见图1)。从本质层面看,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契合了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战略要求。在表征层面,冰雪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态势、实际运营的良善程度以及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深远影响。

1.1 新发展理念是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位概念

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前位概念,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预期结果。首先从时间线来看,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方略,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优化,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结合本国国情经过深思熟虑后首次提出的新型表述,是基于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经济迅猛发展的客观事实,更是基于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严重现实问题的客观反思,得出我国经济已由竞速发展转变为求质发展阶段[15]。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作为航标为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引方向。其次,从逻辑线来看,新发展理念是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提出系统发展理念,而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也需要从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冰雪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从协调理念来平衡区域、领域、环节发展,需要从绿色理念来打造冰雪产业绿色发展生态,需要从开放理念来合理规划冰雪产业布局和人才结构,需要从共享理念助推更高的冰雪经济和社会效益。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推动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多种融合新业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并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对经济结构、质量与效率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是冰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遵从新发展理念

现阶段社会矛盾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是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基本导向,完美地取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存的主要矛盾是资源不足与人口过剩的矛盾,是需求无限大和供给有限小的矛盾。高质量发展自从2017年提出就变成了时代课题,具有前瞻性。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再一次强调,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任务。在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冰雪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挑战都出现不同以往的变化。一方面,要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尤其是在北京冬奥会举办之后,冬奥时代场馆如何有效利用亟待考虑。另一方面,在学校冰雪运动中,要贯彻新课标中提出的“教会、勤练、常赛”目标。在群众冰雪运动中,要实现“懂滑雪、会滑雪、爱滑雪”。在竞技冰雪运动中,要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冬季项目综合实力,增强为国增光能力,直面新时期体育需求结构转变和升级的新形势,提升竞技体育冬季项目的发展质量。建设体育强国,更要建设一个健康的体育强国,高质量发展是冰雪产业的最终目标。

2 新发展理念下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冰雪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关键技术,或者区别于不同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企业文化,以为客户带来可感知价值有重要贡献的结果为导向,不被轻易模仿复刻的竞争力。冰雪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主要体现在:第一,和国内其他优秀体育产业相比存在过度依赖地域优势。冰雪产业在自然资源禀赋地区发展较好,比如被誉为“冰雪之城”的哈尔滨,拥有初雪早、雪期长,昼夜温差大,雪花粘性好,留存时间久的特点,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受到对自然依赖程度过高的掣肘。第二,与国外同类型冰雪产业相比存在冰雪设施技术不完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冰雪场馆设施低廉或者配套服务落后,会导致消费群体流失。现存的压雪车、造雪机、冰刀、雪橇等冰雪运动装备大部分依赖荷兰、美国进口,自主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尚待提高。冰雪产业链衔接断层,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冰刀鞋按部件研发,我国只可以研制冰鞋部分,而核心部分——冰刀依靠德国或者瑞士进口。滑雪装备和滑雪实践相脱节,导致消费门槛居高不下,使滑雪消费者局限于体验式滑雪,未形成习惯性滑雪。因此,冰雪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阻碍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2.2 冰雪产业空间布局不完善

产业布局通俗点讲就是产业规划,产业结构会影响整体布置和规划,各分支、各部门行业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产物,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区位因素。首先,空间过渡形式不完善。冰雪产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等地区,这些地区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然而,现有的空间过渡形式并不完善,导致冰雪产业的发展相对集中,没有发挥先富带动后富的精神。其次,经济流动导向性不明显。尽管交通设施便利,为体验冰雪产业文化发展高峰耗时较长导致成本高昂,缺乏智慧交通干线引导也是一个问题。最后,冰雪产业序列的长度选择不一,可以分为规则式和自由式两种布局方式,而空间序列线路则可以分为直线式、曲线式、循环式、迂回式、盘旋式和立交式等不同类型。然而,当前的经营模式过于标准化,区域间的信息流通不畅,或者说,各个区域以自我为中心,未形成整体的冰雪大产业,小作坊式的经营现象严重,这与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理念相背离。

2.3 冰雪产业发展模式落后

第一冰雪产业单模发展冰雪项目,离冰雪大产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因未与其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群而相差甚远。以亚布力滑雪场为例:2020年初,亚布力滑雪场受疫情影响,在雪季旺期被迫关停,GDP总值受到影响,在滑雪淡季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才有所好转,这反映出冰雪产业发展模式依然存在季节性明显局限。第二参与冰雪运动标准不明晰。依托冬奥会发展契机,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到3.46亿人,群众基础有所提升,但对于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占比甚微,而且国家统计局统计参与冰雪人数时,统计标准不明确,未指出是直接体验冰雪项目的人算数还是只要接触到冰雪行业的人都算数。例如:滑雪场分发雪鞋、雪具的人是否也算3.46亿的一分子,这要求冰雪产业进一步扩大切实参与冰雪运动项目的群众基础。第三冰雪产业同质化服务严重造成行业内卷。新发展理念中一再强调绿色发展是主旋律,但现有冰雪产业发展模式同质化严重,提供产品服务大同小异,竞争领域相同,形成行业内卷,甚至于过分同质化行业内卷最终造成行业内耗。暴露出行业体验性冰雪项目产品不丰富,户外运动、冰雪体育类型单一,冰雪旅游产业潜力有待开发。占有先天区位优势却未能形成冰雪龙头旗舰产业集团,与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理念相背离。

2.4 冰雪产业多区域联动机制缺乏

开放是发展的动力,冰雪产业集中在黑吉辽三省份,彼此竞争激烈,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转变竞争现状为合作互益对象,转劣势为优势。第一,现有冰雪产业缺乏对区域联动经济增长指标的理念认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鼎力支持企业投资,政府奖励补贴、贷款降息等政策硬核支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16],更多的是强调区域联动,协同发展,提高冰雪产业经济发展。第二,冰雪产业发展还存在地区怪圈限制。区域间信息交流不畅,制造产业发展壁垒,目光局限在自身发展,仅开发本地冰雪资源,发挥本地消费群体能力,对冰雪产业发展助益甚微。这会造成龙头产业遥遥领先,而弱势或者后劲群体一直在模仿、复制前者的商业模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第三,高精尖技术人才缺乏。一是技术高水平人才不足,尤其是北京冬残奥会前,我国冬季项目覆盖不全,优秀后备力量匮乏;二是装备器械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相关器械高度依赖进口,维修成本高昂。追根溯源还是缺乏对高精尖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也与新发展理念中的开放理念相背离。

2.5 冰雪产业正外部性释放不明显

冰雪产业发展基本以利益为导向,而非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导向,“唯GDP论”愈演愈烈,与目标中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相差甚远,这是政府主管部门、企业高层领导以及地方商铺落实的协同问题,是一个从宏观、中观、微观协同发力的过程。宏观来看:中央政府政策体制缺乏专门性奖励扶持政策。缺乏政府买办服务来引导低碳、免费、共享的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观来看:县域级配套实施不完善,冰雪产业自由式发展,没有“升规入统”,针对国家级文件背后深刻内涵没有切实领会,冰雪产业文化并未形成。微观来看:企业接待能力和组团能力低,科技冰雪项目薄弱。同时,冰雪产业全年入住率低,集中在雪季,出现饥饿营销,使冰雪产业产品服务溢价严重。冰雪产业覆盖面积低,消费者消费能力被局限,与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相背离。

3 新发展理念下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3.1 以创新理念提升冰雪产业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着眼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抉择。贯彻新发展理念,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也是构建冰雪产业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指南。创新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体系中居于首位,是发展的核心与灵魂。

第一,以制度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持。新发展理念要求构建冰雪产业新发展格局,尤其在经济逆全球化背景下,需加强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转向内需主导,提升国内大循环的作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需要政策框架制定、制度创新路径以及制度评价体系共同发力。首先,在政策框架制定方面:要考虑现有体制的存量有限,增量不足,落地实施困难,各部门间体制壁垒林立,针对上述问题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提供长效精准供给制度,构建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其次,在制度创新路径方面:政府“自上而下”规划冰雪产业政策,群众“自下而上”协作,提炼关注要点,发挥社会多主体力量,打破区域限制,推动政府政策向人民需求倾斜,实现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度共制共享。最后,在制度评价体系方面:一方面,要建立“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机制,打通网络监听渠道,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网民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度评价体系中的“聚民智”作用。另一方面,建立网格化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中智慧供给的作用。

第二,以科技创新供应源发动力。在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观看运动员训练演示时指出,科学创新必须与中国冰雪紧密结合。现下时代飞速发展,“互联网+”、5G技术、云端数据共享的综合运用,使得我国冬奥会在关键技术上得到突破。比如:开幕式现场座椅靠垫使用的石墨烯助力保暖、“水立方”向“冰立方”的蝶式蜕变、北京奥运村A LOT智能建筑系统打造人居示范标杆、智能消毒机器人站好防疫岗等,都充分发挥自身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经验及相关技术,集体为打造“科技冬奥”贡献力量。科技的不断创新,激发冰雪运动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升级[17]。依托数字技术对冰雪体育的赋能,更多985、211院校科研工作团队创题立项,针对冰雪技术难题苦心钻研,怀揣科研热忱带动冰雪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以产业创新明确发展方向。2021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后冬奥时代为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激发人们消费需求,重新规划体育产业结构,但冰雪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亟须进一步克服破解。当前我国冰雪产业发展不均衡,冰雪景区体制机制问题突出,冰雪旅游起步在国内领先但产品供给质量低,作为冰雪人才关键输出地的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教培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链,冰雪装备虽有龙头企业但没有形成规模旗舰集团,需要高瞻远瞩,科学统筹,精细规划,强劲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比以往更注重文化理念的融入,形成人文冰雪产业观,注重冰雪产业人文价值。

3.2 以协调理念平衡域间发展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日趋凸显,在冰雪产业经济发展中同样存在。区域间经济社会发生颠覆性转变,各个地区交往在时间、空间、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维度全方位广泛深入交融。“十三五”所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是理解发展问题的关键,掌握协调发展理念基本观念,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协调理念重点解决发展环节、区域、领域不均衡问题。

第一,正视环节发展不均衡。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受冰雪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程度的综合影响。一方面从冰雪自然资源来看,我国东三省冰雪自然资源丰富,黑龙江省更是中国最早开发冰雪、运营冰雪相关项目的城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全新理念,为开发冰雪产业,提升冰雪经济效益,使“冷资源”变为“热经济”提供政策支持。现存问题是中国领土辽阔,各地区季节、温度、自然条件差异明显,例如深圳、广州地区四季无雪。冰雪产业没有自然资源做支撑,造价昂贵,不易实施,导致冰雪产业出现“极化”现象。另一方面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经济空间布局从新世纪以来就已形成东强西弱的稳固态势。东部靠近边境,与外界贸易往来频繁,率先实现经济振兴。中部受邻里影响,吸收资源,快速转型,随后也完成了经济崛起。而西部地广人稀,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开发有限,基础设施欠缺,人才流失严重,导致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冰雪产业是一个成本造价极高的项目,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依托经济赋能打造室内冰雪运动场地,比如四川成都实现“旱雪”滑雪场,运用黑科技“金针菇旱雪毯”,帮助谷爱凌赛前加练,助力冬奥。

第二,调整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家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日渐提升,各区域间政治权力不断加大,制度各不相同,配合政府“放、管、服”政策落实,区域自治相对明显。而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协同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但区域与区域之间冰雪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仍然存在各自为政,衔接不力的现象。比如现在知名冰雪产业“融创茂”和“亚布力滑雪场”,商业模式不同,前者注重品牌连锁效应,后者注重科技和客户体验感。暴露区域间缺乏沟通交流问题,信息互联互通渠道受阻,很难聚大家之力,共促冰雪产业发展。以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由国家宏观统筹,出台专门性政策,各区域根据自己本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小范围改动,坚持方向性和目的性原则,制定切实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性政策。在政策中着重强调区域联动如何作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增加阶段性评价,制定“国家俯瞰点评+自身纵横比较+群众民意汇集”评价体系。通过调整和完善区域政治制定、执行和评价,打造完善区域政治体系。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凝聚区域合力,进一步激发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活力。

第三,解决领域发展不平衡。以比较优势带动错位发展,政府需正视发展不均衡,调整区域政策,还需重视城乡差异和收入分配差距,以促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等诸如此类的贫困地区,迫切需要生活供给,冰雪运动相关文化娱乐供给相对较少。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此类人群处于第一层——生理(食物和衣服)的需求,而冰雪项目在需求层次理论中至少在第三层——社交需要(友谊),甚至于在第四层——尊重及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个阶段为缺陷需求,第五阶段为增长需求,由此可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从文化层面带动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相对贫困地区冰雪产业开发地寥寥无几,正视城乡差异,利用错位优势带动乡村冰雪产业发展,深挖乡村冰雪产业发展潜力,将冰雪产业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尽力补齐补足冰雪经济短板弱项,以优势地区带动劣势地区发展,实现北冰南展,西进东扩,进一步实现利用南方发达经济打造冰雪人才训练基地,方便为北方冰雪高精尖人才输送通道,助力本国冬季项目奥运赛事竞技水准。

3.3 以绿色理念规范冰雪产业发展模式

坚持绿色为必要条件,合理开发资源,健全环境监测,实现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国家强调提升文化产业质量,引导绿色发展,冰雪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分支亦需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中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聚焦生态冰雪、绿色消费及深挖消费潜力,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第一,着力发展生态冰雪产业。从供给侧来看,东三省、华北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天寒冷漫长,冰雪资源丰富。西北地区虽属内陆,但其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险要,昼夜温差明显,冬冷夏热,冰雪资源相对丰富。发展冰雪产业都是依托自然资源,秉持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发展理念。从需求侧来看,发展冰雪产业所需原材料多数依托自然降雪,大环境低温保存,实现原材料的低碳供给,资源循环可持续成为常态。对物质消费需求和环境污染程度远小于别的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指出: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污染治理、顺应气候变化,协同推进减碳排、减污染、扩绿化,推进生态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就现下我国冰雪产业发展来看,冰雪教育培训、冰雪装备、冰雪竞技运动正在成为具有后发动力的新兴产业。

第二,大力倡导绿色冰雪消费。绿色发展旨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核心是绿色消费,人作为主体参与购买绿色产品,冰雪产业在生产中需避免“非绿色现象”,推动绿色发展。冰雪产业要想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应着力解决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从原料供给到生产分销再至最终客户终端过程中的断裂问题。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消费群体体验感。比如:在雪具雪鞋领取处设置自助扫码领取,并提供一次性袜套,增加人性化服务项目;设立自主物品存储柜,合理划分雪场休息厅的空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提升客户幸福指数。打造冰雪产业绿色生态,通过制定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战略,引领时尚可持续消费观念,正向反馈于冰雪经济产业全体认同绿色消费理念,使良好的冰雪生态环境化作冰雪产业新的增长点。

第三,深挖冰雪产业的消费潜力。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带来的冬奥遗产效应,引发群众参与冰雪热情。2022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提出建立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冰雪高精尖人才培训基地,如何刺激消费拉动冰雪产业经济增长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培育消费理念可以改变人们对冰雪消费的观念和态度。通过培育消费理念,改变刻板印象,提高参与度和满意度。引导正确消费观念和习惯,提高消费品质和体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满意度和忠诚度。其次,培育市场主体,促使市场这张“无形的嘴”开口讲话。通过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冰雪经济发展,增加供应量,提升多样性,推动创新与提质,不断改进技术与产品。助推冰雪产业区域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强市场竞争力,助力冰雪产业壮大。再次,优化消费环境,实现科技赋能冰雪产业。冰雪旅游景区采取设备升级,线上线下协同服务,大数据精准定位客户群链接专属app的方式打造科技化智慧冰雪产业消费模式,创立科技冰雪体验模式,提升冰雪消费群体体验感,激发冰雪产业更深层次活力。最后,加强品牌建设,打好组合拳释放冰雪深层潜力。冰雪产业发展需政企社各方协同发力,增加政治互信力,加强顶层战略互通,知悉冰雪产业利益共同体成员的优劣势,成立冰雪专业团队,合力共创冰雪产业文化品牌,实现冰雪产业全链发展,全领域推进,跟随时代步伐,打造冰雪元宇宙,使冰雪产业消费扩容提质,促进冰雪产业经济增长稳中有进。

3.4 以开放理念活跃冰雪产业区域联动

开放理念解释新时代开放发展的目标与动力、布局等关键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现什么样的开放发展、怎样推动开放发展”这一题目也做出科学的解答,标示着我国开放发展理念认识达到新高度。冰雪产业环境将会更加透明、规范,继续扩大区域间伙伴关系,增加合作交汇点,推动贯彻开放理念的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更加重视冰雪产业区域联动经济增长的指标意义。冰雪产业区域联动是衡量冰雪产业经济发展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应成为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监测指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体现:一是经济多元化。进入“十四五”,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再升级,印发《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18],借助北京冬奥会弹射器效应,助力冰雪热经济飞跃式发展。通过促进冰雪产业联动发展,增强区域经济韧性,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冰雪旅游、冰雪运动设施建设以及装备制造等众多细分行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创业机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二是发挥区域协同效应。2022年5月31日哈尔滨市构建“一心、两带、六大工程、三个支撑”的“1263”冰雪产业发展格局。吉林省相继发布《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19],通过区域协同实现资源互享,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人员流动、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互补效应,促进冰雪产业的整体水平提升,提高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三是旅游消费拉动效应。冰雪产业作为一种兼具休闲和户外的特殊旅游形式,向好发展可以带动旅游消费的增加,《2021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显示:我国冰雪产业,2015到2020年,总规模从2 700亿元增长到6 000亿元。这一系列数据证明,我国冰雪产业区域联动活跃度逐渐攀升。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冰雪产业持续向好,庞大的经济数据需要以开放的理念驱使冰雪产业区域联动高质量发展。

第二,协同发挥冰雪产业区域联动双轮驱动效应。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所处的开放背景来看,地域性明显,季节性和同质化缺陷尤为突出。需着重推进冰雪产业引进来走出去相平衡,映射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便是协同发挥冰雪产业区域联动双轮驱动效应。一方面,冰雪产业强省要走出去。首先,冰雪产业强省要走出地域限制怪圈,尝试拓宽季节性限制,体现冰雪产业反思的深度与广度,检验出其他区域对于冰雪产业的包容程度以及冰雪产业自身的感召力、影响力。打造品牌标识,讲好冰雪故事,传递冰雪情结,有利于冰雪产业文化输出与质效升级。其次,冰雪产业区域联动难免出现冰雪强省间强强联合,体现出强省与强省之间对于优秀冰雪文化成果接收程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去接受他省的优秀文明成果,兼容并包,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冰雪产业弱势地区要引进来。对于冰雪产业优秀文化成果输出城市,提高自己辨识度,打出品牌效应。对于冰雪产业弱势地区,补齐自身短板,弥补冰雪产业弱势,增加产业品类,为全产业品类做基础。实现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协同区域联动双轮驱动,以“走出去”宣传冰雪产业优秀成果,以“引进来”包容外来冰雪产业精华,趋同装备技术,趋异文化理念,加快开放进程,推动高质量发展。

3.5 以共享理念释放冰雪产业正外部性

共享理念在五大发展理念中,体现的是人民的参与性,具体表现为人民共建共享共治,凸显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具体落实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要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为目标导向,引导冰雪产业正外部性释放,彰显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优越性。

第一,以“冰雪产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根本导向。展望第二个百年目标,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人人都获得参与感、幸福感、切实提升人民的冰雪文化素养,确保冰雪产业优秀文化成果由人民共创,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政府制定专门政策,完善相应法规,自上而下强制文化企业遵守政策法规,履行法律责任、践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主动践行是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础。在冰雪产业保障超额利润之后,就会向社会公开或者由政府买办转向社会公开,发挥企业的社会效益,从经济属性转为社会公益属性,一般接轨形式是免费对公众开放、节日庆典融入当地民风民俗,直接与民众接洽,在民众直接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传播冰雪产业相关企业口碑,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反映出现在冰雪产业相关企业暴露严峻问题是“唯经济”论,这要求政府重制冰雪产业评价体系,将目光放长远,要以长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导向,摒弃传统重CDP轻民生,重“做大蛋糕”轻“分好蛋糕”的观念,用共享发展的战略眼光为国家为民族为冰雪产业本身留下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第二,积极引导冰雪产业正外部性的释放。外部性的概念是由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外部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其中致使外部经济主体受益,而受益者并没有为此额外向溢出者进行付费的情形称之为正外部性。映射在冰雪产业经营项目中,在雪季旺期初期各大滑雪俱乐部的门票、滑雪教练价位都较昂贵,消费能力不错的冰雪参与者为了消费时效性而代付溢价,而一些消费能力略低又较喜欢冰雪项目的群体会在周末、雪季尾声或者节假日大酬宾时用稍低的价格获取同样的冰雪体验。这便是定价高昂的时效性消费持续一段时间,使消费额达到一定数值,商品便会打折或者免费向低消费群体出售,究其根源就是共享的理念。“互联网+体育”助力冰雪产业破界内卷,提升渗透率,强化薄弱区域,扩大覆盖面;提升数字赋能,加快培养技术教练和器械专业人才,打造科技冰雪产业,提升客户体验感。需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发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共创高质量冰雪产业,共享发展成果,提升人民参与度和幸福感。

4 结 语

“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是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步骤,是我国体育变革的指导思想,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我国体育人追逐的体育梦。

冰雪产业遵从新发展理念五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进行全面提质扩容,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迈进。在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历程中,冰雪产业在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布局发展等方面已具备现实基础,但是存在冰雪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空间布局不完善、发展模式落后、多区域联动机制缺乏、正外部性释放不明显等问题。后期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薄弱项入手,从供给侧、需求侧多视角看待冰雪产业布局,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服务,深挖冰雪产业潜力,释放正外部效应。新发展阶段、新事业征程、新历史使命,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冰雪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体育强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4-05-1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17/content_5430555.htm.

[2] 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4-05-1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0/26/content_5644891.htm.

[3] ,.Operation Strategies and Core Issue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New Era[J].,2019,17(4):131-143.

[4] Yu Z, Medvid V, Le Y.Measurement and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geo-economic relationships in China’s sporting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J].Innovative Marketing,2021,17(1):53.

[5] ,.[J].,2003,12(2):391-399.

[6] KIM M K, KIM S H. Prioritization of Strategic Factors for Revitalization of the Sports Contents Distribution Industry[J].Journal of Distribution Science,2020,18(12): 5-13.

[7] Seong D-H.Sports leadership theories for improving retail service quality on customer value[J].Journal of Distribution Science,Korea Distribution Science Association,2021,19(5):13-21.

[8] 李云舒,管筱璞.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02-22 (004).

[9] 张瑞林,李凌.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11):13-21.

[10] 张润宇.社会信息加工微观视角下冰雪产业数字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J].体育与科学,2022,43(4):11-20.

[11] 朱焱,袁诗怡,张佃波,等.新时代我国冰雪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22,58(5):11-20.

[12] 郭法博,易剑东,任慧涛.动员式治理:后冬奥时代我国群众性冰雪项目的发展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3,43(5):1-10.

[13] 孙威,刘明亮.我国冰雪消费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1):11-14.

[14] 王飞,张莹,孙大海,等.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现实基础、困境与战略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3):24-30.

[15] 李悠,王飞,庞善东.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的实现逻辑:基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社会的“三轮驱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6):29-36.

[16]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2024-05-10.https://www.hlj.gov.cn/hlj/c108373/202203/c00_31184122.shtml.

[17] 廉永生,谢菲,王一萌.黑龙江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实现路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4):37-42.

[18]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EB/OL]./2024-05-10.https://www.hlj.gov.cn/hlj/c108411/202203/c00_31183099.shtml.

[19] 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EB/OL]./2024-05-10.https://www.jl.gov.cn/yaowen/202110/t20211029_2975277.html.

[20] 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2)[EB/OL]./2024-05-10.http://pishu.hbst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