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现实样态、实然困境与实践路向
2024-10-10全海英王鑫浩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步伐的目标,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促进冰雪运动的发展是实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梳理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现实样态,分析我国冰雪运动发展面临的实然困境,进而提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实践路向。研究认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面临的实然困境主要包括冰雪运动核心竞争力不足、冰雪运动人口基数不足、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滞后、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实践路向:完善冰雪运动竞技体系,夯实冰雪体育支撑基础;扩充冰雪体育人口基数,提升群众冰雪参与热情;重塑冰雪运动进校园,保障校园冰雪运动发展;提升冰雪体育产业生产力,拓宽冰雪产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体育强国;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实然困境;实践路向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4)05-0033-07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d the goal of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th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are used to sort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s in China, analyze the actual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s in China, and then propose the practical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s in China.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real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s in China mainly include insufficient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ice and snow sports, insufficient population base of ice and snow sports, lagging development of campus ice and snow sports, and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The practical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house: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 system of ice and snow sports, and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of ice and snow sports support; Expand the population base of ice and snow sports, and enhance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sses for ice and snow participation; Reshaping ice and snow sports on campus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ice and snow sports; Enhance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and broade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Key words:A leading sporting nation;Ice and snow sports;Beijing Winter Olympics;Actually dilemma; Practical direction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冰雪运动作为体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1],其中明确指出了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等目标。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和推广冬奥运动,让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为全球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2]。近年来,在体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冰雪运动不仅成为我国体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然而,尽管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势头强劲,但在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潜力仍有待挖掘。因此,在体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现实样态以及面临的实然困境,进而探讨适合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实践路向,旨在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走向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1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现实样态
1.1 冰雪运动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我国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来,直到1992年第十六届阿尔贝维尔冬奥会才开始在冰雪运动领域崭露头角,首次获得冰雪项目奖牌,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冰雪运动迈出了重要一步。在2002年第十九届盐湖城冬奥会上,我国实现了冰雪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冰雪运动员的士气,也提升了国家对冰雪运动的重视程度,同时我国冰雪运动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又一高峰,此次冬奥会上我国实现了参赛规模和运动成绩的双重突破[3],共获得15块奖牌,其中9块为金牌,创下总奖牌数与金牌数历史新高。其中冰上项目取得4枚金牌,雪上项目取得5枚金牌,这一成就不仅扭转了我国历届冬奥会中“冰强雪弱”的项目格局[4],也彰显了我国冰雪运动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1.2 冰雪运动参与人数稳步增加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着力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奋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随着冰雪运动在助力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推进,直到2022年,这一目标已取得显著成效。根据2022年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已达到3.46亿人,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达到了24.56%。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冰雪运动参与率分别为25.34%、18.64%、22.07%。这些数据表明,冰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度和参与度显著提高,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总体目标并深入实施“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后冬奥时期,多种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群众冰雪活动层出不穷。例如“全国大众冰雪季”等活动,不仅扩大了冰雪运动的影响力,还巩固了已有成果。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提高了大众对冰雪运动的认识和兴趣,还为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3 “冰雪运动进校园”稳步推进
我国冰雪运动的稳步开展,离不开人才储备和政策支持。近年来,随着“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积极推动,以及《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校基本要求(试行)》等政策文件的深入落实,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得到快速发展。《报告》中显示,我国有15.73%的受访者的孩子学校有冰雪体育活动或开展了冰雪体育活动知识普及。截至2020年10月,共认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208所和“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 026所[5]。各级冰雪特色学校为了有效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开展,竞相推广冰雪运动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冰雪场地、推动实践基地结合、打造冰雪运动课程、撰写冰雪运动相关书籍等。当前这些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前期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于后冬奥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 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稳步增长
我国冰雪产业稳步增长,得益于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冰雪产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我国以冰雪旅游、冰雪制造、冰雪文化三者为核心的冰雪产业新兴体系初步形成[6],该体系包括冰雪体育文化、高端冰雪科技、专业冰雪装备制造、冰雪表演等多个子领域,推动了冰雪产业的全面发展。截至2024年3月21日,全国冰雪运动场地共2 847个,同比增长16.1%。其中,滑冰场地达到1 912个,滑雪场地为935个,增幅分别为21.3%和6.7%[7]。牢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冰雪产业与旅游、制造、文化等行业紧密结合,为产业创新注入了新动能。此外,高端科技与专业装备制造的发展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基础。总体来看,我国冰雪产业正朝着多元化、专业化方向稳步前进。
2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中面临的实然困境
2.1 冰雪运动核心竞争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在冰雪竞技运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上。然而,与世界冰雪运动强国相比,我国整体冰雪运动实力仍有明显差距。例如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我国代表团虽然取得了9块金牌,排在金牌榜第3名,但是所获得的15块奖牌仅排在总奖牌榜第11位。尽管我国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冰雪项目中扭转了“冰强雪弱”的格局,但“总体薄弱”的不均衡态势仍然是阻碍发展的痛点[8]。究其原因,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本土化应用时存在一定的适应性问题,以及我国在冰雪运动领域后备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目前,由于青少年冰雪竞技体育的人才基数相对较小,基层训练水平普遍偏低,国际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无法深入贯彻实施,这直接导致了冰雪竞技后备人才储备的明显不足,形成了制约我国冰雪运动进一步发展的瓶颈[9]。另一方面,我国冰雪运动竞技格局尚待优化。目前,我国冰雪运动竞技项目的整体规划尚显薄弱,尚未充分发掘和利用我国在冰雪运动领域的潜在优势,也未能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和特色的冰雪运动竞技体系。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冰雪运动竞技项目的规划和发展,提升我国冰雪运动竞技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2.2 冰雪运动人口基数不足
冰雪运动人口基数是指能持续参加冰雪运动的人口,而并非参与冰雪运动的总人口数,相比于世界冰雪强国,我国冰雪运动人口基数略显不足。根据“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可知,我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群众冰雪运动的快速普及及其参与度的提升,对于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0]。虽然冰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冰雪运动在群众层面仍存在浅层次参与、运动人口渗透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群众冰雪运动起步较晚、相关知识了解浅薄、相关设施不健全、参与机会少、费用高等导致群众冰雪运动难以保障,从而限制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体验感。另一方面,虽然冰雪参与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冰雪运动质量提高缓慢,尤其在冰雪培训、赛事参与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当前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提质提效应作为发展重点。
2.3 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滞后
通过实施“冰雪运动进校园”政策,有效推动了冰雪运动逐渐在全国范围内的学校普及和发展。这也有助于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相关冰雪人才等,进入后冬奥时代,重点是进一步巩固校园冰雪运动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是推动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关键。目前,虽然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及成果,但是校园冰雪运动发展还受困于场地设施、教学教法、师资队伍等问题,具体而言,一方面,校园冰雪运动人口流失严重,后冬奥时期,学校对冰雪运动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同时校园冰雪器材设施条件落后、家庭对冰雪运动宣传不够、冰雪运动兴趣培养不足等问题都会导致校园冰雪运动人口流失[11]。另一方面,冰雪运动教师缺乏,当前学校缺乏专业的冰雪体育教师,更缺乏具有扎实知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冰雪体育教师,这些都限制了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
2.4 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冰雪运动方面的社会供给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我国冰雪运动及其相关产业仍然面临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我国的冰雪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展现出成长潜力。然而,在产业供给体系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目前,产业供给仍然依赖于传统要素,供给内容、产品服务、供给机制都尚存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优化,这限制了跨越到高质量发展阶段[12]。而冰雪经济的产业化进程依赖于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支持[13],虽然我国目前初步形成冰雪产业新兴体系,但仍缺乏深度融合发展,还存在产业协同性和专业性较差、低端化供给与高端消费需求割裂、冰雪装备核心技术薄弱等问题,冰雪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创新能力仍不充足[14]。归根结底,在于多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冰雪经济发展缓慢。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市场的消费潜力还未完全激发,导致冰雪企业难以完成实质性进展,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还不够成熟,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选项仍然缺乏,使得冰雪产业链延长,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结构失衡。冰雪产业链协调搭配冰雪资源效率较低,供需两侧的契合程度不够理想,这一状况制约了冰雪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合理化发展[15]。
3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实践路向
3.1 完善冰雪运动竞技体系,夯实冰雪体育支撑基础
3.1.1 构建冰雪运动竞技新体系
随着体育强国建设以及北京冬奥会取得的优异成绩,后冬奥时期要吸取国内国际冰雪体育强国建设中的政策扶持、资源倾斜、训练方法等经验进行反思,从而融汇贯通,构建属于中国专属的冰雪运动竞技新体系,积极备战米兰冬奥会。首先,不仅要巩固我国竞技冰雪运动的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并且要将这些成功经验向弱势项目、短板项目中转化。具体而言,像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空中技巧、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积极保持国际竞争力;像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台滑雪、冬季两项、北欧两项、冰球、雪橇、雪车、钢架雪车等弱势项目、短板项目积极开拓新局面、取得新突破。其次,构建完善的国内冰雪运动职业赛事,积极推动冰雪项目锦标赛以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开展,积极承办“亚冬会”“冬青奥会”“大冬会”等国际冰雪赛事,同时发挥各体育项目协会的组织作用,举办大众冰雪系列赛事,使之延续北京冬奥会的“热潮”,提高比赛层次与频次,满足运动员以赛代练的需要。
3.1.2 扩大冰雪运动后备人才选拔范围
随着我国“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深入推进,第十四届全国冬季奥运会上首次以省市为单位参赛,其中有31个省份参与,这一现象也证明战略的阶段性成功。当前,冰雪运动的不断发展,选拔后备人才不能只从运动员中进行,应扩大选拔范围,可以在群众、学生群体进行挖掘,更好的发掘出被忽视、误选的人才[16]。其次,基于全球化背景,我国冰雪项目开启了归化外籍运动员的初步实践,归化冰雪运动员不仅能够带来更多的国际经验和专业知识,更能显著提升中国在冰雪运动领域的整体竞争力。再次,通过“跨界跨季跨项选材,转项训练”战略,打破现有项目选材范围的限制,使运动员可以从另一个项目上展现天赋并获得成功,“轮转冰”“轮转雪”训练的成功经验,夯实了我国冰雪后备人才队伍,打通青少年冰雪竞赛,这不仅有助于发掘更多潜在的优秀运动员,也为冰雪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多样性,使得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被发掘出潜能,获得走上国际赛场展示冰雪运动隐藏实力的机会。
3.1.3 创新体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要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强国的建设,必须建立冰雪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人才选拔方式,提高我国竞技冰雪运动水平。同时强化和创新“举国体制”建设,以实现冰雪后备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高效化[17]。首先,应培养一批高素质、强专业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冰雪社会指导员、相关服务人员等,同时为了提升竞技冰雪运动的基层训练质量,应积极引进专业的冰雪运动员和教练深入基层,开展系统的训练工作,完善专业技术培训,强化基层教练员基础知识,进而推动儿童青少年启蒙,夯实冰雪运动基础能力。其次,深化推进体教融合,打造一批冰雪运动传统校、特色校,截至到2023年9月,河北省积极推动建设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52所[18],吸收试点校建设经验,通过学校、俱乐部之间起到良好反应,不断优化协同育人模式。最后促进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赛事,构建“U系列”及不同年龄段人才梯队,推动体教融合发展。
3.2 扩充冰雪体育人口基数,提升群众冰雪参与热情
3.2.1 丰富冰雪体育资源
积极丰富和提升冰雪场地设施,促进冰雪场地设施提量提质,有助于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优良的基础设施不仅是推动冰雪运动顺利进行的核心要素,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19]。《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对我国冰雪运动场地科学规划布局、公共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丰富冰雪运动场地类型等方面提出了要求[20]。具体的实践措施有以下几点:其一,建设一批中大型的滑雪场地,紧密联系“冰雪+旅游”形式,结合当地资源与人文特色,形成滑雪旅游度假地、度假小镇等。其二,依据各个城市现状建设一批多功能冰场,能够同时参与冰球、冰壶、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等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冬奥遗产,向大众进行开放使用,吸引群众参与热情。其三,依据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冰雪体育设施,旱雪毯、室内滑雪场、仿真冰等创新建造技术的广泛采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众对冰雪运动场地与设备的选择,同时,通过结合滑雪模拟机和各类辅助训练仪器等先进科技手段,有效地为冰雪资源稀缺地区提供了开展冰雪运动的可能性,解决地域限制问题[21],这种多元化发展策略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朝着更为全面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2.2 完善冰雪公共服务供给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及《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要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等要求,通过政策出台,引导群众转变参与冰雪运动的理念,以更为轻松、愉悦的形式提高运动人口渗透率,扩大参与冰雪运动人群的规模,使群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从而提高群众的体育健身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提高冰雪体育人口基数可以通过普及冰雪运动活动,增加公众接触和了解冰雪运动的机会,激发公众对参与冰雪活动的兴趣。定期在城市中心或学校举办免费的冰雪体验活动,提供基础的滑雪、滑冰教学,让公众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能够亲身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然后还可以通过举办地方性或全国性的冰雪节,包括专业和业余的冰雪比赛,吸引冰雪爱好者参与,并通过赛事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最后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加强冰雪运动的宣传推广。
3.3 重塑冰雪运动进校园,保障校园冰雪运动发展
3.3.1 改善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环境
后冬奥时期,学校应充分利用冬奥余温,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之上,积极推进现代化改造工作,旨在提升场地设施的功能性、多样性及安全性,以充分满足“冰雪运动进校园”计划的实施需求,满足校园冰雪课程及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而学校高层领导对“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重视程度是推动该项工作的关键。当学校高层领导真正认同这一工作内容,并不断丰富冰雪运动的形式,改善校园冰雪设施,将有助于促进校园冰雪运动的高质量发展。注重教学教法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探索将冰雪运动融入体育教学体系,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关于冰雪运动的基础知识,还能掌握并熟练应用相关冰雪技能。此外,学校应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将冰雪运动引入学生社团活动中,或者通过与社会冰雪俱乐部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践性的冰雪体验课程。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冰雪校本课程,以弘扬和传承本地的冰雪运动文化。例如武汉市育才小学通过建构、融合、优化等措施推出了6周的冰雪特色课程+创意表达使学生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22]。最后,学校可以搭建冰雪运动科普平台,通过现代技术线上线下数字化满足青少年冰雪理论学习需求,使其感受冰雪科学技术的魅力。
3.3.2 推动多元合作协同培养
校园冰雪运动中想要持续发展,要发挥好企业、学校、政府等不同主体的作用,搭建不同主体协同培养校园冰雪运动的桥梁,通过政府、企业为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师资等教学资源,学校可通过支付资金或非物质交换的形式同政府、企业建立关系[23]。不同主体之间互通师资、场地、课程资源等形成全方面全方位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为学校带来资源和专业知识,还能为企业提供实际应用其产品和服务的平台,为政府培养一批优秀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参与冰雪运动的机会。首先,协同合作能够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持。通过政府引进先进理念与专业的冰雪运动企业合作,建立双方认可的合作目标,学校可以获得最新的运动器材、设施建设与维护知识,以及专业的运动指导,同时促进企业盈利。这种合作可以大大降低学校自行开展冰雪运动项目的成本和难度。其次,协同合作有助于提升冰雪运动的教学质量。政府、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专业的教练团队、师资培训。同时政府、企业可以根据学校的需要,提供量身定制的课程开发和活动策划服务。这些课程和活动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和技能水平学生的需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感和成就感。再次,通过协同合作,可以建立共同管理组织。通过政府、企业与学校协同合作,降低学校全权负责事务的管理难度,避免出现企业不管、学校难管等现象。
3.3.3 构建校园多层级竞赛体系
参加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对冰雪运动的积极动力,构建完善的校内赛事、校际赛事和选拔性比赛的竞赛体系框架,能够促进学生冰雪运动水平的提高,而冰雪体育竞赛的常态化、系统化则有助于激发学生持续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24]。为此,可以尝试规划并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四级联赛冰雪赛制,同时以相邻地区合作构建联赛,比如“京津冀”“珠三角”“川渝”冰雪运动联赛,以体教融合为抓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相联合,达到成绩的青少年颁发运动员等级证书,积极向上推送,形成环状式,打造完整的青少年冰雪体育训练体系,形成浓厚的校园冰雪文化氛围,夯实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构建校园竞赛体系同时,学校应吸纳专业人才,如运动员、教练、裁判、技术专家、赛事组织与管理人员、媒体转播团队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进入校园分享知识、传授技能,这样的措施将全面传递冬奥知识,为培养和储备冰雪运动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3.4 提升冰雪体育产业生产力,拓宽冰雪产业发展道路
3.4.1 新质生产力赋能冰雪体育产业
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及“由一季向四季拓展”“南北互换、东西互跨”等特征不断发展下,我国正激发冰雪产业消费潜力。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面对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要以创新为基石,依托创新促进整个产业的飞跃。全面评估冰雪产业当前的生产力状况、明确其优势与劣势,把握新兴与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冰雪+”模式,探索新业态、新产品和新场景。严格践行“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以冰雪旅游为纽带,涵盖特色餐饮、主题住宿、休闲娱乐、文化演艺、户外运动、医药健康等多业态的冰雪产业链正在延长,不断完善的“冰雪+”模式为持续扩大冰雪消费注入新动能。智慧数字冰雪是冰雪产业新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可以为冰雪运动增添了新动力,5G、VR、AR、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冰雪产业联系愈加紧密,加速发展智慧冰雪产业、冰雪场馆数字化等[16]。
3.4.2 加强冰雪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
我国冰雪体育的蓬勃发展以及冬奥会的圆满举办,不仅推动着冰雪产业繁荣发展,还推动着我国冰雪文化交流,“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正是我国所展现的体育风貌,也是对中华体育精神在新时代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应借助后冬奥会效应发挥优势,起到对我国冰雪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推动冰雪文化走向多元化繁荣,做好“冬奥遗产”的保护和巩固工作,实现冰雪体育场馆的再开发与再利用,传承冰雪文化与体育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25]。依据我国冰雪体育文化推动冰雪产业国际化发展,增加与世界冰雪强国的国际赛事和交流活动,精彩绝伦的赛事既能推广冰雪运动,又能吸引人们积极参与冰雪运动,管理好和利用好北京冬奥遗产,在总结借鉴北京冬奥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和打造我国冰雪运动赛事的强大IP,并借助数字技术创新,推动赛事传播[26]。同时,积极在冰雪高端制造业、科技业寻求协作,不仅可以学习不同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还能在冰雪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上也得到提升,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冰雪运动的水平,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 结 语
目前,冰雪运动在我国已经迎来了重要发展的契机,冰雪运动的工作重心正奋力推进“冰雪新国”向“冰雪强国”迈进。而身处体育强国的奋进新时代,我国冰雪运动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理应需要全新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理路来提供引导与支持。在新阶段,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改革应在明确冰雪运动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从经验借鉴、实施战略、拓展产业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与科学研判,为了推动冰雪运动在我国全面普及和快速发展,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和构建一个贴合我国特殊国情和冰雪运动独有特点的高效发展体系。这不仅将为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还将为实现“冰雪强国”和“体育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贡献力量,使“冰雪强国”梦想之花在我国土地上繁盛开花。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2019-09-02)[2023-05-26].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2] 新华社.习近平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的致辞(全文)[EB/OL].(2022-02-05)[2024-03-21].https://www.gov.cn/xinwen/2022-02/05/content_5672097.htm.
[3] 孔凡明,朱苗苗,米靖,等.米兰冬奥会形势研判及备战方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4,(1):70-75.
[4] 赵晶,闫育东,白金木,等.北京2022年冬奥会我国参赛目标、参赛成绩审视与后冬奥时代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23,59(9):81-88.
[5]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排球、冰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等名单的通知[EB/OL].(2020-11-11)[2024-04-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2011/t20201118_500605.html.
[6] 叶海波,李嘉,阚军常.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与实现路径[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4,39(1):1-9.
[7] 国家体育总局.2023年全国体育场地459.27万个[EB/OL].(2024-03-21)[2024-04-26].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67608/n20067635/c27581312/content.html.
[8] 阚军常,翟哲,张宏宇.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推进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52-59.
[9] 刘征.我国冰雪体育强国建设的现实样态、国际镜鉴与行动方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4,43(1):1-8.
[10] 张帅,朱佳滨.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与实践路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6):37-42.
[11] 刘义峰,李冰,马嘉幸,等.后冬奥时代我国校园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困境与实施路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6):43-48.
[12] 王松,周瑶,郭振.新时代我国冰雪运动产业供给体系高质量发展目标及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0(9):8-13,35.
[13] 冯烽.北京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22,44(3):41-47.
[14] 辛本禄,耿晶晶,朱成峰.中国冰雪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构及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4(5):48-57.
[15] 王飞,张莹,孙大海,等.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现实基础、困境与战略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3):24-30.
[16] 程文广,冯振伟.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影响因素、推进机制与实践路径[J].体育科学,2020,40(7):40-48.
[17] 吴晓华,伊剑.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冰雪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5):25-29.
[18] 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教育厅 关于河北省“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公示[EB/OL].(2023-09-05)[2024-05-01].http://jyt.hebei.gov.cn/col/1405611268996/2023/09/05/1693914574778.html.
[19] 陈祥慧,杨小明,张保华,等.我国冰雪运动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向[J].体育学刊,2021,28(4):28-34.
[20]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EB/OL].(2016-11-02)[2023-08-30].https://www.sport.gov.cn/n10503/c773657/content.html.
[21] 谢军,孔哲,董倩,等.科技冬奥视域下我国冰雪运动与科学技术互促发展的体系构建、内容构成与路径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35(6):585-593,580.
[22] 刘永晨,张帅,杜贝贝.“北冰南展”新形势下南方地区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机遇、困境与策略——以武汉市育才小学推广经验为例[J].冰雪运动,2024,46(1):61-66.
[23] 全海英,郭子萌.“校企合作”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机理、困境与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5):24-31,48.
[24] 叶海波,李嘉,阚军常.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冰雪运动,2023,45(4):48-53.
[25] 张磊,郭子暄,涂芝仪.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历程、新时代特征及未来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23(2):41-48.
[26] 杨丽花,王德显.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5):1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