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云南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10-09王磊吕清泉

【摘 要】为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持续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园区作为地区招商引资和产业承载的主体,是生产要素高度集中的重要空间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空间载体。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入驻园区企业成长壮大和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入驻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受更为直观,其改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营商环境是云南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此,论文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云南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探索,发现云南建设营商环境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尤其关注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云南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营商环境;园区;园区经济;入园企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8-0154-04

1 引言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需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因此,必须建设符合新型生产关系要求的一流营商环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为主体的各级各类园区,吸引创新要素和创新型人才聚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国内园区渐进优化的进程中,其演变为吸引并汇聚顶尖人才的重要领域,并通过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实现了园区与企业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优化营商环境,为入驻园区企业保驾护航,是实现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出,截至2023年11月,国家级高新区总数达178家;国家级经开区总数达230家。2022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万亿元,创造了全国14.3%的GDP,贡献了全国13.6%的税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各类园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创新基础,是推动政府体制机构变革的实践场所,也是吸引、培育、激励优秀企业以及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新时代背景下,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的实施,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推动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和谐共处。于园区而言,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互补和市场拓展,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同时,吸引外资企业和国际组织入驻,促进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于企业而言,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提供更加自由、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扩大园区经济效益,是云南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招。努力完善营商环境,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服务好入驻园区的各类企业,是助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2 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学界对营商环境展开了诸多研究,最新研究动态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第一,侧重于核心概念的阐述,包括对营商环境内涵的把握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指出,营商环境包括创新、贸易便利、财务透明、法律制裁、监管机构的参与、政府监管、社会责任的实施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影响。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指出,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沈荣华[1]认为,营商环境是指影响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制度性安排,包括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规则程序等。涂正革等[2]指出,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局限于营商便利化方面,未考虑到诸如法治保障、经济稳定和公共服务等其他因素。

第二,关于营商环境困境和优化的思考。张占斌[3]对“十三五”以来我国改善营商环境的成果作出详细的评估,并就“十四五”时期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给出多项具体措施。沈荣华[4]、常健[5]、陈涛等[6]、张琰飞等[7]学者认为,我国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分别聚焦于整体优化、法治化建设、政府数字化转型、协调治理、政府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第三,关于营商环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思考。尚炜伦[8]认为,优质的营商环境可以提升本土企业的活力,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整体的收益水平,吸引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人才的入驻,促进经济发展和专利产出。倪外[9]以上海市为例,认为政府和市场应共同努力,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地推动营商环境的建设,从而促进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程波辉[10]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估框架,用于衡量自贸区企业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的满意度。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见解,但仍然存在进一步探讨的空间。第一,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应持续深化相关研究。第二,不同地区之间营商环境建设差异显著。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改革意识依旧较弱,没有充分认识到营商环境的重要性。第三,针对入驻园区企业营商环境的研究探讨明显匮乏。园区是企业重要的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平台,也是推进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国情,园区发展不平衡是区域经济的缩影。因此,针对不同区域开展差异化特色化的营商环境建设助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亟待深入和拓展。

3 新时代背景下云南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云南省积极响应新发展理念,全力聚焦于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短板与弱项,高度关注企业及群众的关切点。云南省相关部门通过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从而推动云南营商环境实现全面提质升级。

3.1 加强关键领域改革,系统完善和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持续降低准入准营门槛。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消除不合理及不合法的限制和壁垒,确保所有市场主体均能公平、平等地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同时,定期收集违反市场准入规定的案例,对相关问题予以彻底解决。

二是着力加强法治保障。例如,在收费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所有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的原则,明确收费项目和标准,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同时,对符合要求的港口积极实施“运抵直通”运营方案,优化物流流程,提高通关效率。此举有效缓解了边境口岸的交通拥堵状况,大幅缩短了磨憨货物的通关时间,从原来的40多个工作日大幅缩短到2~5个工作日,其运营效率在全国同类型口岸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是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计划,对所有市场参与者进行统一随机检验,以保障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

3.2 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增强企业和民众的获得感

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网上申报、一窗受理、限时办理”,全流程审批时间从70个工作日压减至50个工作日,为企业办理相关事务节省了更多时间[11]。

二是着力提升政府审批效率。建设“跨省通办”线上专区与线下专窗,通过“跨省通办”,不仅在云南省地区内推广,还实现147个事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外,拓展“一窗通”平台功能,将企业登记注册、变更、备案、注销等各环节业务统一整合至“一窗通”平台,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网上办、无纸化、零见面、高效率,全省企业开办时间保持在1个工作日内[12]。

三是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将与企业相关的经营许可事项全部列出,采取分步推进的方式,以有效地破解“照后减证”“准入不准营”的困境。

3.3 优化企业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加速推进创新型平台建设。2022年,云南省新增91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完成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对各州(市)政府所在地的全覆盖,为广泛的社会弱势群体,如大学生、务工人员、回乡人员、老干部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是深入开展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中共云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云南省“兴滇惠才卡”服务指南》,组织开展2023年“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申报评选工作,集中遴选12个重点产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完善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信息征集发布机制。

三是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积极探索城乡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创新模式,开展“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建成“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图书馆”等新型公共阅读空间483个、文化驿站等艺术普及空间120个。

4 云南建设营商环境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4.1 数字技术赋能营商环境建设的困境

在营商环境构建中,许多领域因数字化转型瓶颈面临挑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营商环境的优化进程。

首先,大多数园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无法支撑入驻企业及其他行业完成复杂任务。数字基础设施不佳,极易导致信息流通受阻、创新能力受限、运营成本增加和市场拓展困难等诸多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营商环境的优化进程。昆明市主城区的园区因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助力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该区域的营商环境带来了积极影响。反观偏远地区规模较小的新兴园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入驻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这种不均衡的发展使得不同园区企业在营商环境上存在差异。

其次,与发达省份比较,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欠佳是云南省营商环境优化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入园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国家专利保有和申报量低,使得园区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云南省中小企业偏重于传统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呈现小散弱的状态且成长滞后,难以在园区内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另一方面,高端人才吸引力度偏小,导致园区缺乏数字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无法为数字技术赋能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吸引各类高端创新人才的政策措施、科学技术资金支持政策、政府产品创新引导政策、公众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优惠政策的实施力度亟待加大,这进一步限制了园区数字技术赋能营商环境建设的进程。

4.2 差异化特色化营商环境构建的困境

不同地区由于自身要素禀赋、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等特征的不同,面临着构建差异化、特色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求。

首先,产业间营商环境建设不平衡。不同产业在准入便利化程度上存在差异,所面临的竞争和国际环境也存在差异,如高新技术产业相比传统制造业往往能够享受到更为宽松便捷的准入政策和流程。

其次,营商环境区域协作不畅。各园区管理部门信息系统互不关联,信息无法共享流通,致使在进行跨区域管理中各部门难以协同,无法及时了解其他园区情况及有效沟通交流共性问题,影响整体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在资源要素流动方面,能源的调配缺乏统筹规划,导致一些园区能源供应紧张,而另一些园区则存在能源闲置浪费情况。对于入驻园区的企业来说,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是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能源调配不合理会降低企业对园区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且能源闲置浪费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最后,不同园区、不同入驻企业对营商环境的需求各不相同。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在提供服务时,对各园区、各企业的服务缺乏精准性和针对性,在政策区域化实行过程中存在“一刀切”情况,未能根据园区、入驻园区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难以满足差异化的需求。

4.3 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完善的困境

法律法规的建设对园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对园区吸引人才、园区企业入驻、新兴产业入驻大有裨益。

首先,法律法规完善方面。法律修订与解释工作可能进展较慢,不能及时适应园区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入驻园区企业参与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渠道不够畅通,其作为园区内主体的意见和建议难以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落实。

其次,法律服务方面。园区法律援助体系不够完善,存在覆盖范围有限、援助资源不足的问题;园区管理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问题,法律宣传实际效果不佳;缺乏公众舆论和新闻媒介对园区营商环境的宣传和报道。

最后,营商环境监管方面。一方面,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营商环境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行政收费、审批流程烦琐等现象,可能由于监管不到位而未能得到及时整治。另一方面,监管的力度不够,对违规行为的惩处措施不明确或执行不严格,导致一些不良行为屡禁不止。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也损害了园区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此外,监管的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靠传统的检查、投诉处理等方式,缺乏创新和科技支撑,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营商环境变化。

5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云南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以数字化赋能园区营商环境优化

首先,充分发挥数字化政务热线对数字治理的重要作用。政务热线已然成为数字治理的关键环节,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化手段,政务热线能够迅速收集并精准分析民众诉求,高效定位问题根源,大幅提升处理效率。无论是明确治理边界,还是实现诉求工单的顺畅流转、严格进行督办考核以及开展满意度回访等环节,都离不开数字化的有力支撑。因此,应明确数字化政务热线的治理边界以及诉求工单流转、督办考核、满意度回访等标准和规范,推动公共治理的公平化和法治化。

其次,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一方面,加大数字化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数字化技术,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营商环境优化中应用,如利用大数据为入园企业提供精准政策支持和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以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以质量引领提升营商环境品质,借助数字化手段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推动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通过数字化平台评价和公示企业质量信用以促进诚信经营。

最后,建立数字化专属服务平台。构建一个集项目申报、金融服务、政策发布、人才引进于一体的数字化园区服务平台,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入驻园区企业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云南省可通过充分发挥数字化政务热线对数字治理的作用、创新驱动及质量引领、建立数字化专属服务平台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一个更加优越的数字化营商环境,为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5.2 构建差异化特色化营商环境框架

首先,充分结合当地禀赋和产业发展。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从各园区入驻企业的实际感受着手,制定出最为适宜的政策,杜绝一味地进行攀比与模仿;鼓励各地园区以自身产业禀赋和未来发展导向为基点,策划更为合理有效的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打造与本园区相符的产业链营商环境,精准对接重点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需求。

其次,打通营商环境协作经脉。倡导各园区秉持公平竞争的理念构建营商环境政策协调对接机制,以保障同质信息实现跨园区的相互沟通、相互认可和相互运用;探索跨园区产业合作的创新形式,推动园区间要素资源的畅通流转;运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构建涵盖能源、土地、人才、数据等重要要素的园区信息共享平台,助力园区作出科学决策。

最后,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数据化分析当地园区的资源、产业现状、市场需求等,推出契合当地企业发展的特色方案。努力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具有精准性和针对性的服务,避免政策执行中的“一刀切”现象,充分发挥政府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以全面提升各地的行政服务、市场运行、社会生态及法制建设的质量。

云南省可通过结合当地禀赋和产业发展、打通营商环境协作经脉、数据化分析推出特色方案等措施,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营商环境,而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5.3 加强园区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建设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新需求,并加大对园区司法工作的监督力度,为企业及其经济活动提供法律保障;加大对调解、仲裁、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高效公正处理园区纠纷,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促进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积极引导入驻园区企业参与到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当中,更好地推动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将其转化为更高质量的服务,为园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其次,提高针对园区经营主体的法律服务水平。优化政策服务,建立健全园区法律援助体系,确保入驻园区企业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帮助;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入驻园区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充分利用公众舆论和新闻媒介,对营商环境状况开展持续的宣传和报道,以便更好地改善入驻园区企业的发展环境。

最后,“红黑榜”“好差评”制度的贯彻执行将被视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把“红黑榜”“好差评”制度贯彻落实到各个行业,以便更好地衡量企业的发展水平;建立健全由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其他相关部门组成的入驻园区企业维权委员会,以确保园区内企业及园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法制建设是园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服务水平以及贯彻执行“红黑榜”“好差评”制度等措施,能够为入驻园区企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园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6 结语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既要量的合理增长也要质的有效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是达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的有效途径。扩大园区经济效益,是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招。一流的营商环境,能够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坚实的发展根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保驾护航,才能让园区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本文总结新时代背景下云南建设营商环境的实践探索,发现仍然存在数字技术赋能营商环境、差异化特色化营商环境构建和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的困境,提出以数字化赋能园区营商环境优化、构建差异化特色化营商环境框架、加强园区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建设等对策建议,以营商环境优化为入驻园区企业保驾护航,助力云南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荣华.优化营商环境的内涵、现状与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20(10):24-31.

【2】涂正革,程烺,张沐.中国营商环境地区差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39(7):3-25.

【3】张占斌.“十四五”期间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与重点任务[J].行政管理改革,2020(12):4-10.

【4】沈荣华.优化营商环境重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J].国家治理,2021(9):45-48.

【5】常健.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9(6):22-30.

【6】陈涛,郜啊龙.政府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优化营商环境研究——以东莞市为例[J].电子政务,2021(3):83-93.

【7】张琰飞,朱海英.区域营商环境优化的协同治理机制与路径研究[J].江苏商论,2022(3):135-138+141.

【8】尚炜伦.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20(5):127-134.

【9】倪外.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营商环境优化研究——以上海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9(10):61-68.

【10】程波辉.政府职能转变视域下自贸区营商环境评估——以A自贸区企业满意度测量为中心[J].理论探讨,2021(5):138-144.

【11】孔垂炼,邝耀豪,孔思云.云南营商环境全面提质[N].云南经济日报,2023-07-19(A01).

【12】马新焕.我省营商环境全面提质[N].民族时报,2023-07-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