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广东外贸新业态发展研究

2024-10-09李红王琦

【摘 要】随着全球化贸易的深入发展,外贸新业态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对广东省外贸新业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存在新业态总体体量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金融服务能力不足和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政府应为外贸新业态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引导省内各地新业态均衡发展,拓展数字化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并重视人才质量和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8-0148-03

1 政策背景

近些年,中央政府、国务院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发展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等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均提出要推动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指出,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021年11月,广东省发布了《关于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加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提升仓储物流效率、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等方面提出10项举措,为进一步推进广东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促进广东贸易新业态扩容提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引。2024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发展外贸新业态,支持广州、深圳建设跨境电商国际枢纽城市,打造20个“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园区,培育10家百亿元级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建设500个较大规模海外仓,推动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突破万亿元。可见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已成为我国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2 广东省外贸新业态发展现状

外贸新业态是相对于传统外贸业态而言的,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适应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潮流,运用新技术、新工具、新理念,在国际贸易的具体流程、监管制度、技术应用以及要素配置等方面开展创新而形成的各种商业模式、贸易形态,以及由此衍生的行业[1]。目前我国的外贸新业态主要包括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保税维修、离岸贸易6种类型,因保税维修和离岸贸易的流程不涉及商品在国内的交易,以下主要分析广东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现状。

2.1 跨境电商

广东跨境电商的发展近年来一直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不仅连续多年实现了显著的增长,而且在最近3年中其规模更是稳定地占居了全国的首位。海关总署发布数据表明,2021年至2023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从3 310亿元跃升至8 433亿元,年均增速59.6%,2022年和2023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更是超过了三成(见表1)。2024年上半年,广东省的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了4 273.4亿元,总量和规模在全国各省份中稳居第一。

此外,自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目前广东已经实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21个地级以上市的全覆盖,综试区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同时,广东非常重视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的建设,位于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汇聚了众多跨境电商企业,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跨境电商产业的集聚效应。

2.2 市场采购

截至2022年9月,我国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名单已扩大至39个。2016年,广州花都皮革皮具市场成为广东首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如今广东省已启动了5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项目。2021年我国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总额达到了9 304亿元人民币,其中广东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突破了3 000亿元人民币,占比接近全国的三分之一,市场采购贸易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广东通过积极发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引导电商、金融、物流、数据、旅游等多业态集聚,拉动了全省外贸出口的增长。

2.3 海外仓

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3年,采用海外仓模式的中国B2C出口电商物流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达到45%,复合年增长率为33.2%[2]。截至2023年底,广东累计在全球建成海外仓超过1 000个、面积近600万平方米,服务企业超过10万家。广东省积极推动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建立海外仓,在欧美地区增加海外仓的布局,以拓展其国际市场。同时,广东省还支持海外仓企业开发智能仓储技术,以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2.4 外贸综合服务

2017年,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简称综服企业)的定义:依托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代办包括报关报检、物流、退税、结算、信保等在内的综合服务业务和协助办理融资业务的企业。综服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生产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广东省综服企业的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尤其是深圳聚集了全国80%以上的综服企业,形成了高度的行业集聚,综服企业在广东对外贸易和产能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 广东省外贸新业态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总体体量不足

广东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其总体规模增长迅猛,然而在整体外贸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通过分析广东省跨境电商与整体外贸进出口的数据,可以发现近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3万亿元,而在这一总额中,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所占比重最高仅为10.16%(见表2)。可见,与传统贸易业态相比,广东的外贸新业态在规模上尚存在明显的差别。

此外,广东外贸新业态的企业群体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具有市场份额优势和强大市场影响力的头部企业。以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为例,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平台中,广东地区只有3家。

3.2 外贸新业态区域发展不均衡

外贸新业态的发展在空间分布上与传统的贸易形式具有相似性,显示出一定的区域发展不均衡性,在广州、深圳和东莞这几个城市表现得尤为显著。从跨境电商企业分布地区来看,中国海关企业进出口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数据显示,广东全省的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已达到14 370家,其中将近80%的跨境电商企业集中在深圳、广州两地。从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来统计的交易额看,目前广州、深圳、佛山3市交易规模已达千亿级别,东莞、珠海、惠州、汕头4市交易规模达百亿级别,广东其余地市与这些城市交易规模的差距还较为明显。

3.3 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不足

与传统贸易相比,外贸新业态以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高频的线上交易模式,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多元化[3]。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的业务模式多样、业务链条烦琐、结算币种不一,涵盖了融资、支付、清算、信贷保险等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外贸新业态强调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和平台化,这对金融服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广东省的跨境金融服务在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在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交互的数字化进程中仍显不足,这种局限性阻碍了数据一体化管理的实现,进而影响了通过数据一体化提升外贸业务整体运营效率的能力。

3.4 外贸新业态专业人才紧缺

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下的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各国法律法规、国际贸易统一规则、支付结算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熟悉物流运输、通关、税务、营销等专业知识,以适应高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以跨境电商为例,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外贸人才形势研究报告》,2021年一季度跨境电商招聘需求猛增,其中广东省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占全国51.6%,深圳、广州两城市合计占比就达到48.8%[4]。报告还指出,跨境电商运营处于人才供给跟不上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显示出人才供给相对滞后。

4 广东省外贸新业态高水平发展展望及对策

4.1 推动外贸新业态做大做强

4.1.1 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

首先,应当大力培育本土综合类、垂直类跨境电商平台,探索对通过跨境电商方式销售自有品牌产品的制造业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其次,推动大型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和综试区建设,重点引入报关清关、支付结算、税务保险、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等服务型企业,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为跨境电商企业的成长创造便利条件。同时,鼓励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方为入驻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孵化服务以及培训和咨询服务等公共性支持。

4.1.2 优化市场采购税收配套政策

升级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政策,通过“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引导中小跨境电商企业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本地阳光化运营,以提升透明度,同时促进外贸数据的回流和确保税收的落地。此外,还应积极推动企业充分利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所提供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跨境电商企业的成长。

4.1.3 提升海外仓数字化水平

广东应依托海外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设海外物流智慧平台,提升海外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各类操作业务可视化、信息化管理,提升操作效率。同时支持海外仓与国内外优质电商平台以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引导跨境电商企业、综服企业、物流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海外仓建设[5]。

4.1.4 加快培育优质综服企业

首先,鼓励综服企业逐步向专业化、品牌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培育服务能力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综服企业,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发外贸市场活力,带动外贸增量;其次要加快建设统一的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公共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小商品顺畅对接国内外市场,并支持有条件的外贸龙头企业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业务。

4.2 引导省内各地新业态均衡发展

广东要发挥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省覆盖的优势,将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先进城市的发展模式和成熟经验做法,复制推广到粤东粤西粤北等外贸新业态发展落后地区,与当地产业发展和地方特色相结合,以点带面推动省内各地市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如惠州综合试验区可凭借中韩(惠州)产业园的多重政策优势,着手建立中韩航线的直接连接,以及设立韩国进口商品的展示交易和分销中心,推动中韩跨境电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江门综试区可以尝试推行将跨境电商与加工贸易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跨境出口产品附加值。中山市综合试验区可探索构建湾区“全球购”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分销的中心基地,吸引更多的优质跨境电商资源汇聚于此。

4.3 增强数字化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是影响外贸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当前蓬勃发展的广东外贸新业态的市场环境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积极顺应贸易新业态发展新趋势,深挖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打造银行服务外贸新业态数字化、开放化平台,实现一点接入、批量服务,加快助力新业态数字化转型,支持外贸新业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6]。

4.4 重视人才质量和素质的提升

要想推进广东外贸新业态的高水平发展,就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保证数字化领域人才的质量和素质。一方面,要适当提高人员准入门槛,从源头上筛选出具备真材实料的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信息技术产品开发、供应链运营管理等跨境电商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增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课程开发和设置、职业技能资格认证以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核心要素方面尽量满足企业和人才的发展所需。

【参考文献】

【1】唐晓婷.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现实逻辑与实践路径[J].南海学刊,2023,9(03):104-112.

【2】商务部:尽快出台政策推进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N].北京商报,2024-05-31(002).

【3】贸易新业态问题解答[J].中国外汇,2020(13):53-54.

【4】郭静.数智化时代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以跨境电商课程为例[J].对外经贸,2023(11):150-153.

【5】张娟,杜国臣.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展望[J].服务外包,2024(07):23-26.

【6】中国农业银行国际金融部课题组.银行支持外贸新业态数字化转型研究[J].中国外汇,2023(0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