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实践路径

2024-10-09王景张令佳

【摘 要】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难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论文系统分析了“四链”融合的现状,揭示其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本流动及集聚高端人才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区域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四链”融合;实践路径;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8-0142-03

1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局限于单一的产业链或创新链,已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逐渐将焦点转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以下简称“四链”)的系统整合,以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四链”融合的重要性,指出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涉及多个维度,包括经济增长质量、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等。实质上,“四链”融合是知识、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加快集聚与共享互通的过程[1]。当前经济形势下,研究“四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路径尤为重要。现有研究对“四链”融合的部分要素进行了探讨,但对其整体协同效应及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机制的系统研究仍显不足。如何通过“四链”融合提升各个维度,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模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研究旨在揭示“四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探索其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本流动和集聚高端人才的可行路径,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四链”发展现状

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四链”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四链”不仅各自发挥着关键作用,更通过相互作用与深度融合,共同构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动力。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化和地方政策的持续优化,各区域在“四链”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产业链发展现状。产业链由龙头企业主导,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形成稳定的生产网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2]。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我国的产业链得到显著优化和延伸,尤其在制造业领域,区域经济正在通过提升产业链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部分区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然而,部分产业链仍面临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和核心零部件依赖国际市场的问题。全球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依赖国际市场的产业链带来了巨大风险,供应链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增加了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此外,部分区域的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企业间的协同效应不足,影响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第二,创新链发展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链的构建不仅需要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还需要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价值。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区域内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然而,创新链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①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导致许多科研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市场化产品,限制了创新成果经济价值的实现。②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虽然政府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支持企业创新,但许多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也不够紧密,影响了创新链的整体效率。③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机制不完善。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技术转移机制,使得科研成果难以有效地转移到企业进行产业化,削弱了创新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三,资金链发展现状。资金链是“四链”协同融合的关键要素,在“四链”融合过程中起到贯通卡点、疏通堵点的作用[3],确保生产要素的高效流通与配置。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高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的投资力度,提升了区域经济的资本流动性和资金利用效率。但资金链与产业实体运行不协同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金融资源过度集中在房地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不足。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部分区域的资金链存在断裂风险。此外,资金链对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导致创新链面临融资约束和资金错配问题。全球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市场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威胁企业运营和区域经济的稳定性。

第四,人才链发展现状。人才链是“四链”中的核心资源,是支撑其他链条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国通过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在人才链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人才链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高端人才的流失削弱了国内科研力量,制约了高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引进人才的本土化适应问题导致其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难以有效提升,影响了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此外,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仍存在脱节问题,创新型人才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匹配度不高,现有的人才激励措施不够健全,难以有效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长期留任的意愿。

尽管“四链”协同发展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需应对技术瓶颈、市场依赖、资金链断裂及人才流失等挑战,以释放“四链”融合的潜力,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3 “四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革命加速的背景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应对复杂市场环境和激烈国际竞争中逐渐显现出局限性,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成为必然趋势。“四链”融合为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被视为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路径。

产业链为创新链提供市场基础,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升级,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良性循环。产业链通过提供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促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优化后的产业链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化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创新链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减少生产制造过程中关键技术的外部依赖,助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优化,使新兴技术更快融入生产实践,提升区域竞争力和经济活力。创新链与产业链互动失调会限制生产环节的增值能力,削弱产业整体价值链[4]。因此,推动二者的精准对接和良性互动,不仅提高了区域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还促使区域经济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

资金链为产业链提供资金支持,产业链为资金链提供投资回报,二者在资金的有效配置和使用上形成紧密互动。资金链断裂可能对企业生存乃至整条产业链产生致命影响。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为产业链的各环节提供资金支持,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开展生产、研发和市场推广,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大。健康发展的产业链通过良好的市场表现和投资回报,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增强了资金链的稳定性和扩展性。区域内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因此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风险,推动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

人才链为创新链提供智力支持,创新链为人才链提供发展平台。创新链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而人才链的建设又依赖于创新链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机会。高素质的人才是创新链的核心,通过引进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创新链能够持续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完善的创新链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职业前景,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区域科研和创新。人才通过参与创新链的各环节,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而创新链则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人才链和创新链的良性互动加快了科研成果的市场化,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持续的创新动力。

资金链为人才链提供资金支持,人才链为资金链提供智力支持。充足的资金保障能确保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顺利进行。通过设立教育基金、奖学金和科研经费,资金链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形成良性的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高素质的人才则为资金链的有效使用和管理提供智力支持,确保资金的有效配置和使用中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人才和资金管理的协同降低了经济波动风险,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升了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四链”之间的有效协同,通过互补和联动效应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形成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创新链依赖于产业链的需求反馈,同时,需要资金链的支持与人才链的智力支撑;产业链的升级与扩展又反过来推动创新链的发展。因此,通过加强各链条之间的互动与协同,可以有效提高区域经济体系的韧性与效率,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 “四链”融合: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和技术革命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为应对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四链”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关键战略路径。通过整合“四链”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

4.1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传统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对技术和创新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意味着根据产业需求集中科研力量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第一,加强产业集群建设。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第二,推进产学研合作。政府应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优化升级。

4.2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创新链的发展不仅需要独立的技术突破,还需要与产业链的紧密结合。许多创新成果未能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原因在于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脱节。因此,应围绕创新链重新布局和调整区域内产业链,形成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完整闭环,推动创新成果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链。第一,识别并培育高技术含量和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推动它们成为产业链的核心节点,以创新引领产业链的整体提升;第二,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使区域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方向延伸,最终打造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生态系统,确保技术创新真正落地并实现经济效益。

4.3 资金链为产业链与创新链提供支撑

资金链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产业链和创新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通过建设和优化资金链,确保金融服务满足不断变化的创新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开发符合区域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如科技贷款、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重点支持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确保创新活动的资金链不断裂。同时,完善区域金融服务网络,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的信贷风险,激励更多资本投向高成长潜力的产业链和创新链。通过健全的资金链支撑,形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4.4 人才链为创新链与产业链提供保障

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与创新链和产业链相匹配的高素质、多层次人才队伍,以确保两链的持续活力。高效人才链的构建主要从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3个方面着手。区域政府应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通过优厚待遇和良好科研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区域内创新创业,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教育和培训体系,联合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定向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才,确保人才供给的可持续性。此外,优化人才激励机制,通过高效的人才链建设,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互联互通,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保障,为区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涵盖了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资金支持和人才战略等多个方面,“四链”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机制和实践路径。通过强化各链条的协同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结合资金链的有效支持和人才链的智力保障,区域经济可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结构升级和持续创新驱动,从而构建高效、稳健、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推动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5 结语

“四链”融合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系统分析“四链”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各链条协同效应对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关键;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技术驱动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资金链的有效支持为产业链与创新链提供了坚实的金融保障,人才链则确保了其持续活力与竞争力。深化“四链”融合是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各级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应协同合作,释放各链条潜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体系,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海南,王礼恒,周志成,等.“四链”深度融合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4,26(1):1-12.

【2】黄涛,樊艳萍,王慧.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J].中国人才,2023(1):12-15.

【3】周跃辉,高涌智.以资金链推进“四链”深度融合[J].中国金融,2023(18):87-88.

【4】孙琴,刘戒骄,徐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三链”融合:理论逻辑、现状与思路[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43(12):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