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培训中心市场化策略
2024-10-09赵培培
【摘 要】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拉开帷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及构建市场化经营机制,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新的发展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新的市场发展格局,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化转型,持续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打造提质增效强力“支点”,无疑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路径。论文就国有企业市场化背景下培训中心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国有企业培训中心市场化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最后结合实际提出国有企业培训中心的市场化策略,旨在有效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市场化服务机制,为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1]。
【关键词】国有企业;培训中心;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276.1;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8-0121-03
1 引言
改革号角已吹响,宏伟蓝图已绘就。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探索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新路径,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而一直作为推动企业发展与变革支撑力量的人才培养工作,如何乘势而为、主动求变,加速知识资产萃取、整合和应用,面向市场输出培训产品及优质服务,通过培训市场化运作,释放并扩大自身活力与价值以解组织燃眉,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提升,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成为国有企业培训中心当下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2 企业培训中心市场化现状
2.1 培训市场规模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稳步复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企业对培训日益重视等有利因素的带动下,中国的企业培训行业呈现出了高速增长的态势[2]。从需求层面看,广大企业培训意识提高,培训消费能力增强;而从供给角度看,管理培训服务产业化也已经开始加速。在需求和供给的双方面推动下,企业管理培训业发展迅速,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训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据统计,2023年全球企业培训市场规模达到10 369.65亿元,中国企业培训市场规模达到1 774.25亿元,显示出中国企业在全球企业培训市场中的重要地位。预测到2029年,全球企业培训市场规模将达到18 005.85亿元,显示出企业培训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发展潜力。与此同时,2023年《培训》杂志对中国企业培训行业调研显示,该年对外提供培训/人才发展咨询服务的企业占比为33.1%,比2021年上升10.4%;对外提供收费服务的企业占比为23.9%,是2021年度该数据的近两倍。企业培训中心市场化服务趋势显著,意味着企业培训正在追随企业变革发展步伐,寻找彰显自我价值的新路径。
2.2 培训市场化现状
企业培训市场化是企业培训中心对内或对外提供培训产品及服务,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充分配置内外资源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培训的市场化转型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必然要求,培训市场化意味着培训由封闭走向开放,培训市场化不仅体现了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也反映了企业对外部市场的敏感度和适应性。通过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企业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还能在培训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培训中心所扮演的角色已经由过去的企业运营支持者和流程执行者,逐步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合作伙伴和推动企业变革的先行者,成为企业价值增值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增长始终是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务,尤其是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多数培训中心成为组织调整和优化的重点。主动寻求价值创造路径,以市场化的思维与机制运营培训中心或培训项目,已成为企业培训中心的发展趋势,既可纾解企业的成本压力,又能发挥企业培训的经营价值,提升企业内外部影响力。诸多大型企业的企业大学、培训中心深谙此道,早已布局完成培训市场化初期的探索和尝试,正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积极延伸全方位的培训价值创造版图。
3 企业培训中心市场化的必要性
3.1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以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流的企业培训中心对一家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训中心市场化不仅能够沉淀知识资产,实现赋能与传播,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助推企业变革创新,更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品牌市场影响力、增强企业持续增值能力的必要手段,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2 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
培训赋能业务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企业内部,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激发员工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训市场化的尝试与探索,则有助于深入业务前端,提高业务敏感性,与业务部门共舞,提升培训的专业水平和响应速度,实现企业战略与业务战略的协同融合。与此同时,培训中心市场化还能够帮助企业探索创新与经营发展的路径,链接多方优质产业资源,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扩大经营性业务范围,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3.3 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企业管理培训只有适应发展要求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企业纷纷追求降本增效的背景下,企业培训中心在卓越内部培训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市场化的转型,积极寻求更高的价值创造路径,适应新形势下的经营管理需求,向产业链条、行业内外提供培训服务产品来获得收益,不仅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困难,也为企业持续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指明方向,是企业适应新形势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3.4 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在培训中心市场化的过程中,企业培训产品的打造与输出,毫无疑问要依靠企业员工的沉淀和凝练,一体化的培训服务及咨询项目解决方案更是基于内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来应对各种挑战,这种市场化的变革,在为企业注入了源源不断活力的同时,既确保了培训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4 企业培训中心市场化策略
4.1 高效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精品内容是吸引学员的关键条件,企业培训中心应该对内挖掘凝练优秀组织经验,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发挥知识资产价值,构建个性化、定制化和特色化的培训课程体系。精准定位自身,积极针对自身优势、资源情况及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分析及可行性研究,明确培训对象,制定出专业化、特色化的培训课程体系。紧跟培训趋势,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除提供企业自身优势课程及师资以外,还应该链接高校、行业标杆、培训机构等多种学习资源,实现资源交叉相互融合,切实满足企业多种多样的学习需求。丰富培训形式,帮助学员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将理论知识联系业务实际场景,除面授理论课程以外,积极探索情景式实操课程或现场体验式学习模式,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企业培训中心要不断扩大培训服务范围,树立优质培训品牌,塑造核心竞争力。
某机场餐饮公司就是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国企改革行动计划,创新培训模式,塑造培训品牌,以“培训产品”开辟了市场化发展新赛道,有效推进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某机场餐饮公司(以下简称“餐饮公司”)是某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是机场商业全链条业务的管理服务提供商,公司依托成熟的商业管理运营经验,正在为多家机场提供商业管理服务,管理面积达6万余平米。
该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及管理经验的凝练与传承,致力于打造一套系统完善、实战实用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疫情窗口期夯基础、练内功、提品质,集中发力精品课程开发,创新提出“以师为根,以课为本”的“师课共建”培养新模式,结合头部机场先进管理经验,围绕战略发展、业务痛点、组织传承等方向,邀请外部专家协助开展组织经验凝练,对内搭建了涵盖“岗位必学、专业提升和通用管理”的全方位课程体系,对外形成了涵盖“党建实务、规划招商、商业运营、安全服务、餐饮业务”的“五学”机场餐饮特色市场化课程体系,几十余门精品课程精准匹配市场需求,为培训市场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2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师资专业水平
企业培训中心要拓展培训市场,就必须大力提升培训管理团队和培训师资团队的专业化水平[3],专业的培训管理团队不仅能够确保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更能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体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培训管理团队要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强化市场服务意识,勇于探索和尝试,高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持续优化培训产品和服务内容,切实提升培训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师资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进而影响培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培训中心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讲师培养流程和机制设计,为讲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机会,确保他们知识技能满足行业发展新需求。同时,在企业内部引进“赛马”机制,以赛促训,赛训融合,搭建讲师一体化锻炼发展平台,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
餐饮公司为有效提升讲师专业水平,重点针对经验萃取和授课呈现,创新采用理论学习+实战练兵的“双向培养”机制,针对各个级别内训师匹配相应的课程,进行“分阶”赋能培训,邀请外部专家答疑解惑,协助讲师提升经验萃取及课堂展现能力,力争让学员听的懂、学的会。与此同时,餐饮公司每年举办“讲师风采大赛”,以赛代练,推出“同好能量日”主题分享平台、建立“同知驿站”新媒体分享专栏,为讲师搭建了集赋能分享、学习交流、自我展示的一体化平台,让讲师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本领,通过多措并举,上下联动,逐步造就了一支由40余人组成的锐意进取、笃行不怠的精锐之师。
4.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培训产品
为了彰显企业培训中心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企业培训中心应该打造具备吸引力的培训产品匹配市场多元化的需求,积极探索企业内部培训市场化向培训外部市场化的延伸路径。内部培训市场化方向,重点将企业下属分、子公司、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及同行业的从业人员作为服务对象,围绕企业战略、聚焦业务痛点,提供针对性的课程培训,同时结合“游学参访”的形式,通过理论学习与沉浸式学习体验,打造定制化的培训产品。培训外部市场化方向,一方面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尤其是国有企业,除了提供课程与师资以外,还应积极搭建专业领域资质能力认证平台,为市场提供培训、认证一体化的服务产品,实现培训服务的溢出价值;另一方面积极整合资源,扩大辐射范围,不断挖掘新型赋能手段,自主招生筹划各类公开课、专题讲座和论坛,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青少年游学项目,提供多元化、特色化的培训产品或服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餐饮公司结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立足市场化主体目标定位,结合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头部机场的网红属性及多年沉淀下来的优质课程,开展培训模式创新,打造优质培训产品。为确保培训产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餐饮公司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从“市场学员”视角,设计学习参访路线,深度挖掘可沉浸式体验项目资源,确定了“现场参观+主题分享+互动交流”的重点培训输出形式,打造了“标杆企业学习、机场行业学习、餐饮行业学习、青少年研学”4类特色培训产品,与多家企业合作完成了培训市场化服务,实现了培训收益。同时,与业内机构合作开展“机场商业资源价值”培训公开课、机场商业主题沙龙活动、参与“组织人效提升”论坛分享,对外提供多样化培训输出,受到行业内外一致好评。另外,餐饮公司也在积极探索一体化的培训及认证服务,力争实现培训价值最大化。
4.4 深化拓展合作领域,加速市场输出进程
信息时代,“好酒也怕巷子深”,企业培训中心应该积极配合多种媒体手段将自身的品牌进行推广与宣传,明确目标群体和品牌定位,通过社交媒体、内容创意和口碑营销,持续扩大影响力。同时,精选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制作宣传手册,通过商业论坛、行业活动来推介优势培训产品,提升外界对培训品牌认可度。企业培训中心还应积极加强与外界的战略合作,与行业内部、培训服务商、标杆教育机构等多类外部单位积极开展商务洽谈,充分利用合作机构客户资源,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合作开展培训游学项目,扩大双方在培训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另外,积极探索旅行社、亲子平台、学校等合作方向,重点面向青少年发力,以暑期、寒假为突破口,深入了解目标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教育为主导、以游学为载体,加速向青少年教育行业渗透。
为加大培训市场化推广力度,餐饮公司积极转变观念,在意识上找准自身定位,完成从甲方到乙方的身份转变,在行动上主动出击,扩大市场知名度。编制了涵盖五大学习领域、两种赋能形式、两条精品路线的“5-2-2”培训产品手册。积极对接机场业内企业、餐饮行业机构、游学项目运营商等3个重点领域几十余家企业,借助培训机构外部市场拓展客户资源,大力推广优势课程、精品游学路线。通过“专人专线”、紧密协同,多渠道、全方位、差异化的宣传推广,积极“送课上门”,先后举办“餐饮人走进机场”和“智慧机场与科技创新”等多期标杆企业游学项目,服务涵盖多家知名餐饮品牌和大型国有企业,有效提升机场资源价值及外部影响力,实现了培训项目收益。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培训中心市场化发展势在必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人才发展需求的增加,企业培训行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想要确保企业培训工作历久弥新,就必须积极地进行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3]。伴随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多元化的培训需求,企业培训中心市场化发展也将朝着更加个性化、定制化和社交化的方向发展,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未来,国有企业培训中心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方调研统筹规划独具特色的培训产品,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培训服务,精进专业能力,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持续深耕,拓展市场,着眼小切口,做深做强,以小支点撬动大市场,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22):94-96.
【2】梁燕.A培训公司市场部绩效考核问题诊断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3】邱立民,徐博,高冲.打造高校培训市场的品牌化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