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企业综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完善措施

2024-10-09王迪

【摘 要】煤炭行业作为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煤炭开采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都直接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尤为重要。论文旨在探讨煤炭企业综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其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建议,以期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煤炭企业;综合安全;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F27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8-0118-03

1 煤炭企业综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1 保障企业人员生命安全与健康

煤矿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瓦斯爆炸、透水事故、顶板坍塌等,这些都直接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良好的安全管理工作还能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水平,通过定期的体检、职业病防治培训等措施,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进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员工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1.2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

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减少因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如设备损坏、人员伤亡赔偿)和间接损失(如停工停产造成的生产延误)[2]。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从而保证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良好的安全记录也是企业社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客户、投资者以及公众的信任感。在当今社会,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因此有着出色安全管理记录的企业更容易赢得市场认可,这对于扩大市场份额、吸引投资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 煤炭企业综合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1 物资管理安全

由于煤炭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资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机械设备、化学试剂、防护装备等,这些物资往往需要特定的存储条件以确保其安全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未能提供足够的仓储设施或者缺乏专业的存储指导,导致物资存储环境不符合要求,增加了安全隐患。例如,易燃易爆物品没有被妥善隔离存放,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化学试剂混放可能导致有害物质泄漏,危及人员健康。

物资管理中的另一个问题是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煤炭企业所需的物资往往体积大、重量重,运输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容易发生翻车、掉落等事故,不仅会损坏物资,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对于需要特殊运输条件的物资,如低温保存的化学品,如果运输途中温度控制不当,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2 设施设备安全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生产效益,忽视了对后勤设施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维护制度,或者即使有制度也未能严格执行。这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逐渐演变成大故障。例如,对运输设备的维护不及时,可能导致设备磨损加剧,最终出现断链、脱轨等事故,严重威胁员工的生命安全。

另外,在新设备的引进和使用方面也容易存在安全问题,如部分企业在引进新设备时,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导致设备与实际生产需求不匹配。这些设备可能在性能、规格等方面无法满足企业的安全要求,反而成为安全管理的新难题。或者是员工对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不熟悉,企业又未能提供足够的培训,使得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误操作,引发安全事故。

2.3 应急管理安全

应急管理安全涉及事故预防、应急响应、救援行动等多个方面,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然而,在实践中,部分煤炭企业在应急管理安全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煤炭企业在应急管理安全方面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不够完善。许多企业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却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预案往往过于笼统,未考虑到不同类型的事故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导致在实际应急响应过程中难以迅速有效地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应急预案的更新频率较低,未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使得预案与实际需求脱节。

煤炭企业在事故后的总结与反馈机制方面,虽然多数企业会在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调查,但调查结果往往缺乏深入分析,未能从根源上查找事故原因。加之,事故后的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类似事故反复发生,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长期的影响。

2.4 住宿消防安全

从宿舍环境本身来说,在一些老旧的员工宿舍中,电气线路存在私拉乱接现象,电线布局混乱,且很多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这不仅容易引发短路、漏电等电气故障,还可能因电火花等引发火灾。同时,一些宿舍区域没有按规定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或者虽有配备但器材老化、损坏严重,无法正常使用。一旦发生火灾,员工将面临无工具可用的困境,无法在初期有效控制火势,从而增加了火灾的危害程度。

从人员因素的角度来说,煤炭企业的员工大多将精力集中在生产工作上,对住宿消防安全重视不够。很多员工不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和逃生技能,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在火灾发生时容易惊慌失措,错过最佳的逃生时机。而且,一些员工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火灾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对消防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再加上很多煤炭企业对员工宿舍的消防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定期、严格的检查机制。对于一些违规行为,如在宿舍内吸烟、乱扔烟头、堆放易燃杂物等,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措施。这使得这些潜在的火灾隐患长期存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2.5 食品卫生安全

煤炭企业的综合安全管理中,食品卫生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生产。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包括食材储存不当、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食品留样与追溯体系缺失等多个方面。在食材储存不当方面,如果食材的储存条件不符合标准,如冷藏冷冻设备不足或故障频发,导致食材变质腐烂,食用后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方面,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对食堂的日常运营缺乏监督,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或者是食品安全监测手段落后,检测设备陈旧,无法准确检测出食材中的有害物质,这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更加隐蔽,增加了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完善煤炭企业综合安全管理的措施建议

3.1 物资管理安全建议

3.1.1 强化仓储设施建设管理

为了确保物资的安全存储,企业应当投资建设高标准的仓储设施,这些设施需要具备良好的防火、防潮、防爆等功能,并且要根据不同物资的特性提供适宜的存储环境。例如,对于易燃易爆物品,应当设立专门的防爆仓库,并严格控制进入仓库的人员和物品,避免任何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的因素。对于需要特殊温度条件的物资,如低温保存的化学品,应当配备专用的冷藏设施,并确保这些设施能够稳定运行,避免因温度波动而导致物资变质。并需要加强对仓库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物资的存储要求,以及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因物资存储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3]。

3.1.2 加强物流运输安全保障

鉴于煤炭企业所需的物资通常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翻车、掉落等事故,因此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物流运输安全规程。首先,应当确保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得到妥善固定,如使用合适的绑扎材料和方法,以避免在运输途中发生位移;其次,对于需要特殊运输条件的物资,如低温保存的化学品,应采用专用的保温运输车辆,并实时监控温度变化,确保物资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处于安全状态;最后,定期对运输车辆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3.2 设施设备安全建议

3.2.1 强化设备日常巡检与维护

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设备巡检与维护制度,并确保该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一方面,应当制定详细的设备巡检计划,明确巡检的时间、内容和责任人,确保设备能够定期接受全面的检查。巡检过程中,需要重点检查设备是否存在磨损、腐蚀等情况,以及润滑系统是否正常,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维护体系,对于巡检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并安排维修,避免小问题积累成大故障。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如更换磨损部件、清理积尘等,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3.2.2 做好设备引进与使用培训

在引进新设备之前,企业应当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论证,确保所选设备符合实际生产需求,并能满足安全要求。在设备投入使用之前,还应组织专门的培训,让员工熟悉新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维护保养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等。还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复训,确保他们的操作技能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有效降低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风险,同时也能提高生产效率[4]。

3.3 应急管理安全建议

3.3.1 完善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全面而细致的预案体系,确保预案覆盖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并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预案应当详细描述不同类型的事故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人员职责分工、通讯联络方式、疏散路线等。预案还需要定期更新,以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确保预案与实际需求保持一致。为了确保预案的有效执行,企业还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不同的事故场景,让员工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能力。

3.3.2 构建事故调查与反馈机制

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当立即启动事故调查程序,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要找出直接原因,还要探究根本原因。调查报告应当详尽地记录事故经过、原因分析以及预防措施建议等内容。为了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企业还需建立一套监督和评估机制,跟踪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定期回顾整改效果,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3.4 住宿消防安全建议

3.4.1 强化消防器材配备与维护

企业需要全面检查宿舍内的消防设施,确保每栋楼内都配备了足够的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并且这些器材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老旧的电气线路,企业应当进行彻底的改造升级,消除私拉乱接的现象,确保电线布局合理,避免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还需要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常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宿舍区域发生火灾的风险。

3.4.2 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企业应当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和逃生技能,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还应当加强消防安全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等形式,提高员工对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消除侥幸心理,树立正确的消防安全观念。同时,企业应建立定期的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对员工宿舍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如在宿舍内吸烟、乱扔烟头、堆放易燃杂物等。

3.5 食品卫生安全建议

3.5.1 规范食材采购储存条件

在食材入库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确保食材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对于需要特殊储存条件的食材,如需要冷藏冷冻的肉类、蔬菜等,企业应当配备足够的冷藏冷冻设备,并确保这些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食材变质。还需要加强对食材储存环境的监控,定期检查仓库的温湿度,确保食材在适宜的环境中储存。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因食材储存不当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3.5.2 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全面而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包括日常监督检查、食品留样与追溯、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首先,需要加强对食堂日常运营的监督,确保食材加工、烹饪、分餐等各个环节都符合卫生标准;其次,要建立食品留样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问题源头;最后,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手段,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5]。

4 结语

当前,煤炭企业在物资管理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应急管理安全、住宿消防安全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强化仓储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强物流运输安全保障、强化设备日常巡检与维护、完善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强化消防器材配备与维护、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规范食材采购储存条件以及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煤炭企业能够有效提升综合安全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猛.煤矿后勤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文化,2024(11):16-18.

【2】王丽红.如何做好煤矿企业后勤管理工作[J].现代企业文化,2022(28):110-112.

【3】乔楠楠.经济新常态下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改进新思路[J].经济管理文摘,2021(21):67-68.

【4】姜前香.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特点与专业化的思考[J].现代企业,2021(09):33-34.

【5】张婧,双海清,李占利,等.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研究——基于“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视角[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9,40(06):70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