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答记者问实录
2024-10-09
问:刚才发布中提到了要以“共享智造”为突破,推动集群高质量发展。请问,什么是“共享智造”?如何推动这项工作?
答:我们将“共享智造”描述为:围绕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运用共享经济理念,深度融合先进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共享生产资源、技术、服务能力等,实现制造资源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和柔性匹配,促进集群精细化、专业化协同分工,实现降本增效,推动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新业态。
为了推动“共享智造”,我们提出三种模式,为集群发展共享提供指引。分为3个阶段:1.0是实现制造能力共享,包括设备、工艺等核心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的共享;2.0是达到制造能力与服务能力共享,涵盖原材料集中采购、物流仓储集中管理、产品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共享;3.0是推进制造能力、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共享,涉及技术创新、研发设计、试验检测、金融服务等创新服务的共享。
实现“共享智造”需要3个基础。一是共享的核心企业。也就是我们要培育的“领跑者”企业,能够通过订单牵引、购置先进生产设备或原材料集采等方面,具备服务集群的能力。二是较为完善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共享智造前提是信息的及时整理和传递,只有通过高效的互联互通,才能及时传递共享各个企业之间的生产信息。三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参与共享的中小企业实现了设备的数字化改造,能及时采集生产经营信息,利用大数据算法及时推动集群的共享。
为推动集群探索开展“共享智造”,进一步促进精细化、专业化协同分工,实现降本增效,我们重点开展5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重点聚焦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指导市、县集群主管部门会同行业协会、“领跑者”企业,深入梳理集群产业链、服务链,逐集群细化产业链全景图、服务体系结构图,选准集群共享关键环节,找准推进“共享智造”切入点,以“小口切入、链式拓展”的思路,细化集群推进“共享智造”工作计划,清单化落实。
二是组织学习交流。汇编一批省内外共享工厂的具体举措和取得成效,梳理总结典型模式和做法,为各地推行“共享智造”提供指导。组织召开全省“共享智造”赋能特色产业集群学习交流活动,现场观摩共享工厂经验,开展政策解读,指导集群探索“共享智造”模式。组织赴国内共享制造工作有代表性的典型集群开展学习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在省内开展调查摸底,深入挖掘已经开展“共享智造”的示范典型,打造一批发展样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业务培训、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集群共享水平整体提升。
四是培育共享“领跑者”。优选培育一批共享“领跑者”企业,引导和支持“领跑者”企业建设一批共享工厂(车间),对共享“领跑者”企业更新先进生产、研发、检测、试验设备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
五是打造发展生态。充分发挥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作用,协调解决发展问题。强化标准质量引领,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集群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拓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人才培训、成果转化等功能。开展产融对接,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深入共享供应链业务场景,创新开发信贷、保险产品。举办资本赋能产业集群百县行活动,支持共享智造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引进股权投资。
问:“专精特新”企业是支撑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请介绍一下,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
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这为我们培优“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培优“专精特新”企业与培强特色产业集群相结合,通过实施政策引导、创新驱动、融资合作、精准服务等举措,多项发力,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效。
一是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协调做好科技特派团工作,为有需求的“小巨人”企业做好科技研发、工艺优化等服务。深入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研发机构创建、数字化转型等工作,为企业创新发展打牢基础。二是加大产融对接力度。打造对接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为“小巨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探索“一企一策”工作机制,会同25家签约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开发更多金融产品。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工业诊所”“工业医院”,定期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管理咨询等服务;实施“专利护航”行动计划,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专精特新”企业中落地见效;持续开展“百场万家”“一起益企”等系列公益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四是积极争取更多资金支持。争创更多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努力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鼓励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问:数字化转型是实施“共享智造”的重要基础,请问我省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水平如何?下一步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思路是什么?
答:“十四五”以来,我省以数字技术推动重点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快产业集群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等新模式在集群的普遍应用,产业集群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
2023年,我厅对省重点产业集群2838家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水平评估。从整体水平来看,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9.0,相较上年,总体水平增长1.9%,近三年增幅达到6.7%,两化融合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07个产业集群中,30个集群两化融合发展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5),26个集群两化融合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1)。其中,怀安汽车产业集群、隆尧县食品产业集群、固安县电子信息(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武安市精品钢材产业集群、邢台市襄都区煤化工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排名全省前五位。
从关键环节数字化发展情况来看,2023年我省产业集群在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工业电商等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一是在生产制造方面,我省重点产业集群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4.9%,高于全国(54.3%)和全省(53.4%)平均水平;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到55.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0%)7.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4%)7.1个百分点。二是在经营管理方面,我省重点产业集群的经营管理数字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6.2%)4.1个百分点。三是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我省重点产业集群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8.0%)4.3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厅将以建设先进共享集群为目标,全面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作。一是加快产业集群5G-A、5G轻量化、北斗、IPv6、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平台+集群”新模式,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在集群的普遍应用。二是加快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打造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标杆。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推动政策、技术、产品、服务等进集群、进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具体问题。三是大力发展“共享智造”,在产业集群培育实施“共享智造”的核心企业,聚焦集群共性制造需求,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建设共享工厂(车间)。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逐步实现技术、采购、设备、仓储、物流、售后等全流程共享服务。到2027年,全省将培育一批共享制造先进集群。
问:推进我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提质增效。请介绍一下我省加强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作的推进情况和下一步措施?
答:做好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作,是发展“共享智造”、促进我省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建设标准引领、品质卓越的质量强省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积极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围绕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坚持突出标准引领,加强质量支撑,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标准制修订有力有效。引导我省企事业单位加大先进标准制修订力度,2023年以来,我省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机器人、大数据等相关领域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2项。企业通过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获得了更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是标准化示范效应加快显现。组织我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目前在建项目2个,已列入公示项目1个。试点项目将围绕智能制造标准在行业中的应用,构建推动智能制造有效实施应用的“标准群”,为河北制造业企业运用标准化方式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企业质量管理持续提升。大力推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鼓励工业企业普遍设立“首席质量官”,完成与市场监管总局“首席质量官之家”平台互联互通。推动我省优势企业培育创建“中国质量奖”“河北省政府质量奖”,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推动质量管理向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延伸。
四是质量服务效果更加明显。深化“质量服务企业行”活动,聚焦我省重点产业集群骨干企业需求,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即到、做足功课、精准服务、突出实效”原则,2023年组织服务团队入企帮扶9000余家次,解决质量问题1.5万项,受到企业和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2024年印发《深入开展服务企业行行动实施方案》,开展质量服务企业等7个专项行动,助力企业和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积极配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方面突出标准引领,鼓励“共享智造”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等先进标准研制,对主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或团体,按规定予以资助。全力支持有关龙头骨干企业争创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另一方面强化质量支撑,深化“助企引智”服务,持续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广卓越绩效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扎实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鼓励共享“领跑者”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河北省政府质量奖,积极推进“共享智造”,服务我省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问:“共享智造”是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请问,我们总体上如何推动全省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答:总体来讲,下一步我们以贯彻落实《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为契机,强化统筹协调,凝聚部门合力,全力实施“领跑者”企业培育、共享智造突破、科技创新赋能、质量标准牵引、集群生态优化5大行动。刚才几位同志分别介绍了有关措施,我在这里再补充一下,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领跑者”企业培育。深入落实《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方案》,分类推进、精准实施。持续支持“领跑者”企业更新先进生产、研发、检测、试验设备,并按照企业年投入资金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力争到2025年“领跑者”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6.5%。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股权、债权或者资产收购等方式实施并购重组,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助力市县聚焦集群发展需求,瞄准产业链上的国内外行业龙头、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开展重点项目招商。深化与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合作,举办股改辅导对接活动,推动一批集群企业实现上市。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开展新一轮科技、人才需求摸排,对“小巨人”企业、“领跑者”企业实施科技特派团(员)服务全覆盖。引导集群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组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活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
三是强化集群生态优化。对标同行业先进集群,指导我省国家级和省级集群完善“两图两表”(产业链全景图、配套服务体系结构图、产业链重点项目情况表、集群短板突破表),找准堵点、卡点,按产业细分门类制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实现梯度突破。开展政策进集群到企业宣讲活动,强化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推动重点产业集群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全覆盖,引导行业组织发挥牵线搭桥、信息互通
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组织开展跨境电商赋能产业集
群活动,组织“领跑者”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参加“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万帆耘海行动”,拓展国内外市场。
下一步,我们将制发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进一步明晰集群发展内涵及高水平、高质量推进集群发展的系列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切实提升集群竞争力。重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样板,让省内企业可学可见、同步提升。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对集群发展分类分级分档,形成梯度培育体系,完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和集群“能进能出”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和多方联动,大胆开拓创新,勇于攻坚克难,凝聚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集群力量,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