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跨学科主题学习解读

2024-10-09杨洁覃燕飞

地理教育 2024年10期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初中地理教材需要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根据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适用性原则,设置了8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每个跨学科主题学习均含创设情境、使用方法、完成任务等环节。本文以“美化校园”为例,说明了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编写特点,并提出教师应灵活处理课时、根据需要进行校本开发、关注评价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初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10-0008-04

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1]。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加强学科间的关联,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能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打下重要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地理课程的特色,地理课程是进行跨学科学习、提高综合分析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理想载体。

一、从地理课程标准出发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2]。”义教地理课程标准将“跨学科主题学习”列为重要的“课程内容”,安排有10%的课时,对学习目标、学习主题、学习形式、学习场所、学习评价等均有详细说明。

1.以地理为主体,“跨”多学科

跨学科主题学习一定要以地理为主体,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现实问题。为了完成活动、解决问题,学习过程需要整合其他学科的技能、方法。若分不清主次,在实际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很容易变成“学科拼盘”。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体现地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综合性方面,主要“跨”3个维度:“跨”情境、“跨”方法、“跨”任务,学生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后,核心素养应有提升。“跨”情境,提出学习主题。学习主题要根植于学科思维,超越具体的知识点,提供给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3];“跨”方法,整合学科技能。以地理学科为主整合其他学科的方法、原理、思想等,目的是解决复杂问题。这样的“地理+”不仅体现了知识整合、问题解决,也体现了价值关切。通过“跨”任务,体现学习成果。尤其需要关注物化产品,如统计图表、手绘地图、产品设计等。物化产品不仅是实践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表现。

2.地理教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

义教地理课程标准列出“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呈现“探索太空,筑梦航天”“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发展”“美化校园”5个学习主题及学习活动设计提示,还给出“探访‘地球之肾’——湿地”“我的家在这里”2个具体案例,写明核心任务、学习活动方案、学习活动实施、学习活动评价等各环节。

根据义教地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可总结地理教材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环节(图1)。

需要创设复杂的、真实的、跨学科情境,这是地理跨学科学习开展的基础。学习主题应选定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以地理学为基础的,能够被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明确要“跨”的学科,结合目标学科的核心素养确定要“跨”的情境、方法、任务。明确学习目标要根植地理学科思维、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融入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重在利于学生增长见识、提升综合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要求” [2]。

需要确定相对独立的学习形式,按需选择学习方法。学习场所不应限于校内,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大课堂。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方法应以地理工具为基础,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导向的知识结构和逻辑。

需要明确学习任务是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要用物化成果呈现学习结果,学生学习的过程、预期表现也应清晰可见。学习评价要伴随整个学习过程,且和学习目标相匹配。教师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运用多种评价方式[3]。

二、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总体设计

1. 跨学科主题选择的原则

基于义教地理课程标准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规定,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际,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对跨学科主题的选择遵循了以下4个原则。

第一,从学生出发,体现自主性。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地理课程是“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地球家园”的一门课程,要关注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关心世界的态度。

第二,确定“地理+”模式,选择合适的目标学科,体现综合性。从学情出发,初中阶段只有七年级和八年级开设地理课程。在选择要“跨”的目标学科时需要注意:化学课程九年级才开设,不适宜“跨”;物理课程八年级和九年级开设,“跨”时要注意内容深度。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从该学科的初中课程标准中查得。

第三,设计学生动手的实践活动,体现实践性。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学生“动起来”,学生要自己动手实践而不是听教师讲授。设计目标和学习成果尤其要体现实践性,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要求呈现物化产品。

第四,便于全国各地学校开展学习,体现适用性。跨学科主题是正文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因教材的使用范围广,跨学科主题选择需要兼顾内陆、沿海地区,城市、农村地区,重点校、普通校等的学情。

根据以上原则,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跨学科主题的选择情况如表1所示。

2.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呈现形式

根据地理教材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的环节,人教版地理教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流程如下(图2)。帽段为整个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序言,为整个学习创设情境;“流程提示”将整个学习拆解为不同任务,用流程图的形式呈现任务概况。每个学习任务下,设计一段文字进行学习引导,视任务具体情况给出学习形式、场所建议。每个学习任务还可继续拆分为2~4个小问题。教材用物化产品展示学习成果,不仅设计了空白的表格、地图、统计图等供学生完成,也为学生完成撰写短文预留空白。

在教材排版上,跨学科主题学习通常占2页。需要说明的是,八年级上册跨学科主题学习包含图表较多,“探究河流流量与水位、流速的关系”占4页,“认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占3页。

3.以“美化校园”为例,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编写特点

七年级上册“美化校园”的帽段摘录如下。“校园是我们平时学习、生活的地方,布局合理、绿化适宜的校园更有利于我们的身心成长。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可利用校园平面图,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方法,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对校园绿化进行合理规划,学会利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在帽段后,给出流程提示(图3)。

根据流程提示,“美化校园”设计了“了解校园绿地”“调查校园植物”“提出改进方案”3个学习任务(图4)。每个学习任务均含有学习形式、场所建议,下设2个小问进行具体的方法引导。每个学习任务均有明确的物化产品作为学习成果。

在“美化校园”中,任务1需要学生估算校园绿地面积,为“地理+数学”的跨学科任务;任务2需要学生识别植物种类,主要为“地理+生物”的跨学科任务;任务3需要学生综合考虑,针对校园绿化中一些不合适的地方(如绿地偏少,草坪、树林分布不合理,植物种类不合适等),提出改进方案并绘制设计图,是“地理+生物+美术”的跨学科任务。

“美化校园”的各任务都要求学生完成物化产品。任务1中列出“校园绿地面积情况表”,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任务2中列出“校园植物种类调查表”供学生参考,学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调查表完成调查;任务3中预留了空白栏,供学生撰写改进方案、绘制校园绿化设计图。针对校园绿化设计图,教材特别补充提示:“绘图时要注意方位、距离,添加图例。”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建议

1. 课时建议

教材每册根据教材内容安排2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每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大致按2个课时设计。全套书共4册,设计8个跨学科主题学习,约16个课时。符合义教地理课程标准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总课时10%的要求[2]。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处理。有些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前期教学资料准备充足的基础上,可在2个连续的课时内集中学习,如“探寻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有些跨学科主题学习前后任务关联性较强,学生需要一段时间完成上一个任务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分散学习。例如,“美化校园”的任务2需要学生花较多时间进行校园调查、识别植物种类,在任务2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任务3。有些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较多,需要教师补充资料,可利用更多课时开展,如“探究河流流量与水位、流速的关系”。

2.校本开发

为适宜全国各地的教学情况,教材设计的“流程”“任务”为共通性内容,仅供教师参考。教师可结合当地特点、本校特点再次开发,但需关注任务的逻辑性和阶梯性。例如,任务4“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的要求是选择合适的食料和烹饪方法做一道菜,用一张表呈现菜肴的照片、主要食料名称、烹饪方法。这类任务就很适合个性化开发,教师可根据特产、生长季节等指导学生选择食料,也可根据本校特点开发呈现方式(如上传至社交平台、举办厨艺交流活动等)。

教材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没有明示所需要跨的学科,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跨”。例如,在“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中,教师可结合初中历史课程中“张骞通西域、(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等内容进行开发;再如,“认识东南亚的世界遗产”中教师可“跨”生物学、艺术、信息技术等进行开发,结合生物学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态文明观念等;结合艺术关注制作墙报作品的能力;结合信息技术关注互联网搜索能力等。

3.关注评价

评价应伴随整个学习活动过程,围绕核心素养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教师需据此特点灵活、充分使用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物化产品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学习结束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物化产品展示或交流反思的机会,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规划、创新、合作、交流等能力也需要关注和评价。

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教师用书中,为每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评价建议和评价量表,对活动前(侧重资料收集)、活动中(侧重表现性评价)、活动后(侧重物化成果评价)进行全面评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J].基础教育课程, 2022(9):72-8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