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中创新
2024-10-09韦志榕
摘 要:新的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在素材选择、编排方式乃至整体面貌上有了很大改变,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新的理念和要求: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科书编写的“纲领”,以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作为教科书编写的“经纬”,以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为教科书编写的“要件”。
关键词: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10-0003-02
202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随后启动了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的修订,从修订情况看,与其说“修订”不如说“新编”更为准确。秋季开学,新的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与广大师生见面了。打开带着墨香的教科书,地理教师们可能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教科书展现的地理课程内容有很多是基础的、经典的,在原有的教科书中出现过;陌生的是教科书中的素材选择、编排方式乃至整体面貌有很大改观。这些改观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新的理念和要求。笔者所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一、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科书编写的“纲领”
自2017年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之后,基础地理教育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地理教科书作为地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工具,必须在落实课程目标、促进地理教学改革中起到引领作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地理教科书要将核心素养作为谋篇布局的纲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串联起丰富的地理课程内容,围绕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培育组织课程内容”,这就要求教科书的编写思路要从“知识立意”转向“素养立意”,在选择和设计教科书内容时,能够透过地理知识看到其背后的素养意义。例如,“综合思维”蕴含着系统观念、整体意识、时空观念,就系统观念而言,即在认识一个具体地理事物或现象时,往往需要从整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单个、孤立地看待问题。因此,教科书中在阐释某个地理事物或现象时,应能够体现出综合思维的内涵。
二、以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作为教科书编写的“经纬”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内容”是与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关系最为直接的部分。关于什么是课程内容的问题,看似不值得一问,实则有其深意。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由 “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3个小板块组成,展现了“学什么”“学得怎么样”和“怎样学”的学生学习经验积累的逻辑。由此可见,课程内容不仅是知识点,还有关学生的学习经验。对课程内容新的理解,带给教科书编者的思考是,教科书的结构如何从“学科知识体系”转向“学生认知体系”,将学科逻辑与学生学习逻辑很好地结合。
在课程标准的引导下,从学生学习的立场出发设计教科书的内容框架已成共识。因此,教科书在结构设计、内容编排、呈现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态。在教科书内容结构方面,出现了按照地理空间尺度、地理主题、地理项目、地理问题为框架的多种设计方案;在教科书内容编排方面,因循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呈现出“情境创设—基于情境提出问题—提供与问题相关的地理知识—运用知识完成问题解决任务”的设计思路,“做中学”已成为教科书编排的主流方式。其中,还以不同的方式嵌入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检测;在教科书呈现方式方面,则继承了地理教科书的传统,有丰富多样的、精美的地图与图表,以及不同功能的小栏目,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三、以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为教科书编写的“要件”
地理学科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通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架构、活动设计等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这是地理教科书编写的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新版地理教科书又有新突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个突出的亮点是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将综合学习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是用跨学科的思维提升学生整体认识世界能力的有效措施。面对这个新要求,教科书编者认真研究并加以落实,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家乡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乡村振兴等主题,设计多种多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顺应时代发展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地理教科书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我们需站在新的起点上研读教科书,并以此为契机将地理教学改革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