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漫漫
2024-10-02张子焕
“孩子们、家长们别送了,快回去吧。”
在万发村支教期满即将返城的春艳老师,望着黑压压送行的人群挥手致意,心潮起伏。此时此刻,她眼前浮现出了两年前来到万发村的场景。
虽然来之前春艳老师已经做足了功课,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但踏上前行的路她才真正地感受到了小山村有多么偏僻。先是要乘坐8个小时的火车,再改乘5个小时的公共汽车,最后是2个小时颠簸的盘山路。接近村子了,路虽然曲折但十分平坦,前来迎接的村支书说,这路是一百余名孩子及家长事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顶风冒雨修整的,为的就是欢迎春艳老师的到来。春艳老师听罢,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那年,春艳老师带着一抹青春的气息从师范学校毕业。正赶上全省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她义无反顾地报考,到最缺教师的万发村小学当了一名志愿者,开启了两年的支教生活。
这里条件相当艰苦,用的是最原始的长条木头桌椅,吃的是最古老的井水。没有像样的厕所,半夜去解手,常常遇到窜出的野狗,令她心惊胆战。尽管如此,她还是凭着一颗炽热的心,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孩子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把深深的爱倾注到了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中。
班级里有个叫丽丽的女孩,长得很文静,也很有礼貌。但是,她整日形单影只,独来独往。丽丽忧郁的眼神,让春艳老师感觉她家里一定出了什么事。经了解得知:丽丽的母亲是聋哑人,与人交流困难;她的父亲经常酗酒,酒后脾气暴戾,对家人常常拳脚相加。平日里父母靠给人放牛、做手工挣点钱,勉强维持生计。一盏微弱的油灯支撑着一个清贫如洗的家庭,让早熟的小女孩内心十分凄苦。了解了这些情况,春艳老师主动与丽丽谈心,并买来书、本、新书包等送给她,鼓励孩子要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天两天、十天二十天,丽丽渐渐地合群了,开朗了,成绩提升明显,眼神也一改往日的忧郁。后来,丽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她紧紧地抱住春艳老师,流着泪说:“老师,我不想离开你,还想让你教我!”
明天是一名个子比同龄孩子矮小,而且胆子也小的男孩,他平日里表现得很自卑。春艳老师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个男孩的父亲是继父,母亲虽然是生母,但对他并不怎么好。生长在一个这样的家庭里,明天从小就缺失爱与尊严。
春艳老师总是在放学的时候,偷偷地往他的书包里放饼干、苹果、麻花等。不仅如此,她每天都在班级里,为明天洗手、洗脸;牵着这个男孩的小手,去找那些欺负他的学生,教育他们要有爱心,不要恃强凌弱。渐渐地,明天变了,他挺直了脊梁,人也变得干净自信了,期末考试,他考了班级第五名。
“17年了,孩子终于会叫妈妈了,要是没有春艳老师,哪有孩子的今天,她帮助了我们一家子啊!”说这话的是学生军军的妈妈。军军是一个来自特殊家庭的特殊孩子,因为患有智障和先天性心脏病,17岁的他看起来就像个心智不全的孩子,现在也只是在读小学。春艳老师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前往孩子的家中,并郑重地对孩子的父母说:“就让我来照顾孩子吧,你们放心,我会寸步不离地看护他。”
为了改变军军,春艳老师和他做同桌,耐心地与他聊天。她让军军摸自己的声带,感受如何发声,给他带好吃的,发出声音就给奖励;他不能参加体育课,春艳老师就陪他在班级,拿出纸笔让他画画,虽然他画不出什么,但是军军会很开心。慢慢地他会说简单的一两个字了,还会学别人的话。为此春艳老师翻阅了许多有关书籍,了解更多的康复训练方法。通过一年的接触训练,军军有时会说整句话了,一看到春艳老师,脸上就露出灿烂的笑容。
支教期满后,春艳老师又主动延续了一年。时间到,当学生们得知春艳老师要走时,都难过得沉默不语,甚至流下了不舍的眼泪。家长们也纷纷打电话,恳求她能留下来。但大家并不知道,春艳老师支教期限是两年,超期服务是没有工资的。其实,春艳老师支教期间的补助也不多,还要拿出一部分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维持生活都有些勉强。
为了躲开孩子及家长期盼的眼神,春艳老师选择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离开小山村。走着走着,春艳老师感觉背后有人。她控制住恐惧的情绪,猛回头叫了一声: “谁?”
“老师,是我。”
春艳老师仔细辨认,原来是军军。她语气变得温和了:“你不在家睡觉跟着我干嘛?”
“老师,我知道你要走,我送您。夜晚山里有狼。” 从前语言有障碍的军军,一字一顿地说出完整的话。
春艳老师鼻子一酸,两行热泪顺着面颊缓缓流下。月亮冲破云层,洒下一片皎洁的月光,她踏着漫漫山路,把小军军送了回去,从此就一直留在了这里……
(编辑·姚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