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路径探索
2024-10-01徐益军
【摘 要】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成果,是小学阶段不可多得的德育资源。针对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学校可尝试“创设情境,点燃探索兴趣;融入学科,深化文化理解;注重实践,体悟节日情感”,引导学生传承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节日;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路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成果,是小学阶段不可多得的德育资源。在学校德育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践行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新一代青少年起着关键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德育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本文聚焦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探讨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
一、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
(一)节日氛围淡薄,须重建校园传统文化
如何在校园内点燃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情成为首要挑战。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流行,传统节日氛围逐渐淡薄。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不多,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的机会也很少。因此,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沉浸其中并深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节日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科融合欠缺,须搭建文化与知识的桥梁
当前,学校内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与学科教学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教师容易忽视传统节日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对教材的挖掘也不到位。这种文化与知识分离的状态导致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巧妙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搭建文化与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深入探索。
(三)活动层次浅显,须挖掘节日文化的深层价值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受到重视,学校举行的相关活动也逐渐增多,但大部分活动还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对节日文化深层价值的挖掘。例如,许多学校都会在腊八节煮腊八粥,让学生品尝。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但未触及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核心精神,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与本土文化风俗设计既有教育意义又体现节日文化内涵的活动,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
二、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实施路径
(一)创设情境,点燃探索兴趣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德育旨在让学生了解、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传统节日情境中形成文化认同感。口头传授无法充分展现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创造特定的节日文化情境,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索中。
1.实景模拟,营造节日氛围
充满趣味和探索性的情境,有助于学生领悟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价值。教师可以模拟传统节日的场景,为学生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
以春节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具有年味的环境,如在教室里挂鲜艳的红灯笼,在窗户上贴精美的窗花,在门上贴春联,等等。这些传统元素不仅能装点学习场所,还能向学生传递春节文化意蕴。此外,学校还可以准备传统的美食,如饺子、年糕等,让学生共同品尝,共享年味。在具有新年氛围的环境中,学生能够从视觉、味觉等多个方面领略春节文化的魅力。在直观地了解了节日的习俗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了提升。
2.故事引领,激发探索欲望
传统节日往往伴随着有趣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教师可以对传统节日故事及其价值引领进行梳理(如表1)。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现这些故事,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同时,教师可以用故事传达的道理教化学生,使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达成德育的效果。以中秋节为例,教师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等故事,让学生了解节日的起源与内在的深层含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富有节日特色的游戏或竞赛活动,如猜灯谜、制作月饼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进一步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
(二)融入学科,深化文化理解
德育并不是脱离学科教学而存在的,它与学科教学常常是融为一体的。在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教育背景下,学科交叉与融合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是深化学生对节日文化理解的有效途径。它能丰富德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
1.学科渗透,融入节日文化教育
传统节日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多个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将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融入课堂,就能打破学科壁垒,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综合发展,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受到德育的浸润。
如在“童心敬老,情暖重阳”的重阳节活动中,学校根据各年级的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渗透(如表2)。学生在语文课上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意义,诵读与重阳节相关的诗歌;在劳动课上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等等。在多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并传承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学会了感恩,树立了良好的家庭观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跨学科实践,挖掘节日文化内涵
将节日文化融入德育课程,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是一种富有创新且效果显著的方法。学校整合多个学科,将节日文化与语文、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立体的学习环境。节日文化中蕴含的历史底蕴、道德规范以及人文情怀等,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塑造其道德观念,提升其综合素养。
同样是重阳节,学校可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如表3)。“童声诵重阳”“小小历史侦探:重阳探秘”“彩绘重阳梦”“重阳小勇士登高赛”等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能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注重实践,体悟节日情感
德育的核心在于将所学内容内化为心灵感悟,外化为实际行动。为此,教师应巧妙结合传统节日文化,创设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深入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体悟背后的价值,进而在生活中自觉发扬。
1.亲身实践,探索文化深意
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同样强调学生的实践,这也是让他们真正触摸并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教师可以开展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其参与实践,体悟文化内涵。
以端午节为例,教师设计了一个以传承端午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根据“粽叶飘香话端午”实践任务表(如表4)参加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实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有力传承,德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体验情感,深化文化认知
实践活动在文化传承与情感体悟之间搭建了一座重要的桥梁。实践活动创造的情感体验,能够触及学生的内心,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更加珍视优秀传统文化。
以中秋节为例,教师组织学生与家人共同赏月、品尝月饼,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交流场景。在这一场景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秋节团圆的文化内涵。在与家人的亲密互动中,学生深刻体验到亲情与家庭的温暖,产生了强烈的感恩之情和家庭责任感。可见,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从而达到德育目标。
综上所述,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学校和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学科融入和实践体验等策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