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PEP)》的设计思路和教学建议(上)

2024-10-01郑文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4年9期

【摘 要】2024年秋季将全面启用英语新教材。对于教师而言,应先了解新教材的特点——以主题为引领、以问题为主线、以语篇为依托、以评价为导向,而后分析各板块的教学要点。以对话板块为例,教师应帮助学生感知对话语篇意义,提升学生对话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模仿和真实表达的习惯。

【关键词】PEP英语;对话教学;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24年秋季将全面启用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新教材。作为国家基础课程,小学英语将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四个年级新旧教材的替换。面对教材的更替,许多教师对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编写理念存在认知和理解上的偏差。特别是对于主题引领下的单元整体编写体系,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操层面面临一定的困难。本文将以《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PEP)》(以下简称“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为例,在分析新教材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围绕新教材单元核心板块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以期为教师有效实施新教材提供帮助。

一、设计思路及主要特点

新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强化英语课程的学科育人价值,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语言学习规律,在充分吸收原有教材体系优势的基础上对整体的框架进行了调整,优化了设计思路和编排结构,尤其是强化了主题、主题意义、语篇、语境、活动、目标、评价等方面的整体设计。新教材内容围绕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展开,体现了适度复现、有机衔接和螺旋上升的特点,为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课程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以主题为引领,整体架构课程内容

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了语境范畴。新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主题为引领,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对三至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题内容进行了顶层设计。其以成长为主线,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指向主题理解的探究性学习,逐步提升对自我、同伴、班级、学校、社区、家乡乃至国家的认识,完成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转化,实现从语言学习到素养发展的跨越。

以三年级上册为例,为保证覆盖三大主题范畴的学习内容,新教材将原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文具”和“饮食”等话题以及三年级下册中的“家庭”“水果”等话题后移,并新增有关植物生长的话题。六个单元主题明确,对应《课程标准》主题内容的一级要求和子主题内容(如表1)。其中,同一册中相邻两个单元的主题关联密切,如第一、二单元围绕问题“Who are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展开,引导学生探究与家人、朋友相关的内容。另外各单元的主题之间也存在复现和交叉,旨在将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架构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发展性。

(二)以问题为主线,落实单元整体设计

新教材结合各单元主题,在每个单元的开篇页均设计了一个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可称为单元问题。它是统领整个单元的引导性问题。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Making friends”,开篇页上的单元问题是“How do we make friends?”,通过Part A中“How do we greet friends?”和Part B中“How can we be a good friend?”这两个具体且指向主题理解的问题,架构单元学习目标并串联单元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结交新朋友时可使用的语言及肢体动作,使学生深入理解朋友之间需要倾听、分享和互助。另外,Part C围绕“Project: Make a mind map of making friends”开展单元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Reading time拓展阅读板块以小松鼠Zip的视角描述其与新朋友小熊Zoom如何相处成为朋友的故事,丰富了单元主题表达的内容和视角。最后,教材在单元结束时以“Smile and say‘hello!’ to make friends. Good friends share, help and listen with care.”作为对单元问题的阶段性回应。这也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单元主题意义形成的阶段性观点或认识。这样的单元整体设计,不仅体现了单元内各板块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进阶特点,也体现了单元主题表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为教师有效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以语篇为依托,创设主题学习语境

语篇包含着体现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学生的多样化学习素材。语篇类型的多样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适应不同语境的语言运用能力至关重要。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级别语篇类型内容的要求,新教材结合各单元主题创设了丰富的语篇类型和主题语境。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既有简短对话、配图故事和应用文“交友海报”,又有韵律节奏明快的歌谣、歌曲、韵文、TPR活动,还有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如表2)。另外,新教材Part C中的Reading time板块改变了原教材中Story time板块以故事为主的设计,增加了与非虚构类文体相结合的拓展阅读材料,增加了信息类、科普类文本的含量。如:第二单元中有涉及人类家庭和动物家庭的诗歌;第三单元以配图故事的形式科普几种海洋动物的奇特之处;第四单元以一棵苹果树的视角叙述植物与人类互利共生的关系;第五单元以向日葵独白的形式讲述其颜色在不同生长阶段发生的变化;第六单元通过玩数字卡片辨认数字六的不同写法,渗透甲骨文的知识,凸显了汉字的悠久历史。新教材创新性的语篇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多维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取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等,使学生不断拓展视野,提升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科间知识内容的相互呼应和有机融合。

(四)以评价为导向,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教材的评价设计是体现“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引导教师将“评价镶嵌于教学之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支持与保障。新教材将学习目标、主题语境、学习任务和评价设计整合在单元学习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各单元开篇页的主情景图中包含单元问题、单元学习目标等内容。其中,单元学习目标指向Part A和Part B的必学板块,重点围绕对话、词汇、语音、读写展开,指导教师设计基于单元主题的听、说、认、读等语言实践活动。此外,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意识也融入其中,学习目标包含具体可观察的行为,用来描述学生经过单元学习能做什么事。学生在单元结束时结合自评板块“Self-assessment”,用确定星级的方式自评单元学习后的典型性成就表现,呼应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另外,新教材在Part C选学板块新增项目化活动内容,以产品的制作与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凸显对单元所学内容的综合评价。以第一单元中Part C Project: Make a mind map of making friends为例,学生先通过听、说、认、读等活动,检测单元所学语言,再对照“Be a good friend”的标准反思自己的交友行为并完成交友思维导图,最后运用目标语言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课本情境走向生活情境,回应单元主题。新教材的各板块还设计了针对问题链的课堂问答、课堂练习及结合评价标准的口头表现等多种学习评价活动,将学习活动和评价设计有机结合,使形式更丰富、主题更聚焦,体现学5562316d13b1e38c8efaa2068b05b5a3ef6a1ff19fe23df455dd800a8dc1de52生主体性和互动性,为教师开展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提供参考和依据。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art A Let’s talk的评价设计为例,具体如表3所示。

二、对话教学板块的教学建议

新教材以主题为引领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同时继承了原教材分层设计的基本结构。每个单元分为三大部分,其中Part A和Part B为必学内容,Part C为选学内容。三年级学生的必学部分包括对话学习(Let’s talk)、词汇学习(Let’s learn)、语音学习(Letters and sounds)以及阅读启蒙(Start to read),选学部分包括项目化活动(Project)、单元学习结果自评(Self-assessment)和拓展阅读(Reading time)。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兼顾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以及个体差异,支持教师灵活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和补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课时安排选择四至六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笔者将结合新教材必学内容,就对话教学、词汇教学、语音教学和阅读启蒙教学等核心板块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帮助教师围绕单元主题,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明晰板块定位,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活动,以评价促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下面提出对话教学的一些建议。

对话教学板块是单元的核心板块,旨在把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和相关词汇融入指向主题意义的对话语篇中,让学生整体体验句型和词汇的使用情境,并作为文本范例,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相应的语境中进行语言交流和迁移运用。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关注对话中的核心句型,较多采用句型操练和对话模仿跟读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如何从单元主题出发,关注对话语篇的意义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人物间的情感交流?如何设计有效的听说活动理解对话,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如何利用主题语境,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鼓励学生开展真实、自然、个性化的表达?

(一)整体输入,帮助学生感知对话语篇意义

在语言学习中,对话理解不仅指对单个句子的理解,还包括对整个对话的意义的把握。学生要理解对话的上下文、对话目的和对话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话文字与图片语境之间的关系。新教材的对话板块分别围绕单元主题和Part A、Part B中的问题展开。教师要改变逐词逐句解释对话的教学习惯,通过播放录音或者无字幕视频的形式呈现完整对话,让学生完成听或视听理解的活动任务,帮助学生感知对话的意义。

第一单元Part A Let’s talk是三年级学生开启英语学习的第一课,尽管对话句型与原教材新同学初次见面“打招呼”的内容十分相似,但对话背后蕴含着单元主题“Making friends”和Part A中的问题“How do we greet friends?”的意义探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听懂基本的问候语,能用“Hello!”“Nice to meet you.”与同伴打招呼并作自我介绍,还要指导学生以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作出友好回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自身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做好示范,引导学生注意表情、动作在对话中的运用。且学生与教材中的人物是初次见面,许多英文人名的表达如Mike Black、Sarah Miller、John Baker等,对他们来说是难点。因此,教师要在对话前以热身活动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为对话的整体输入做好准备。

(二)凸显听说,提升学生对话理解和表达能力

对话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和能力,通过视、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对话的意义。对话教学的重点就是围绕主题开展对话前、对话中、对话后的教学活动,依托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单,借助图片、视频、简笔画、手势等帮助学生理解所听、所看的对话情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培养听的策略,如引导学生通过对话情景图等进行预测和推理,捕捉关键信息,带领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课本对话走向生活实际,并围绕单元主题和核心词句进行口头表达。对于刚接触英语课程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设计有效的视、听、说活动尤为关键。

以三年级上册Unit 1 Making friends Part A Let’s talk的教学设计(如图1)为例,对话前,教师先通过单元歌曲Nice to meet you!引导学生欣赏并尝试跟着视频吟唱,在吟唱过程中加入动作,如挥手打招呼、两两握手等,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唱。这样是为了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渗透本课的目标语言“Nice to meet you.”,让学生感知单元问题“How do we make friends?”。同时,教师还设计了Listen and tick、Watch and find out等活动。学生通过听对话录音、看无字幕视频的方式整体理解对话,然后结合Listen, sing and role-play,完成新朋友互相打招呼的歌曲吟唱活动和角色扮演活动,丰富自我介绍的语言表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结交新朋友,运用所学语言及表情动作创编对话,综合回应Part A的问题。

(三)强化实践,培养学生倾听模仿和真实表达的习惯

教师要发挥小学生敏感性强、乐于模仿的特点,让他们在理解对话的基础上,对对话音频、视频进行模仿。学生通过模仿朗读,了解对话中的语音、语调和重读现象,感知对话中的话轮转换和情感表达,提升自身的语感。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趣味朗读和表演练习,通过原音赏析、角色朗读、角色配音、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在最后的对话产出活动中,教师可围绕主题设计与学生生活情境相匹配的交际性语用活动,辅之以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和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有逻辑地推进对话,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大胆表达。

如在Unit 1 Making friends Part A Let’s talk最后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想象如果教材中的人物来到自己的学校,自己会如何与他们交朋友,并创编一段自己与教材中的人物的对话。学生结对表演,并根据评价标准从“能正确介绍自己或者角色的名字;能用所学问候语与对方打招呼并给予回应;打招呼时能微笑、挥手致意,交流时能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倾听”等维度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判定自己的表现属于一星(We still need help.)、二星(We can mostly do it.)还是三星(We can do it!)。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输出真实的语言。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机渗透交际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