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技术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2024-10-01金可蓬
【摘 要】人机交互技术使艺术教育更加形象化、情境化、多元化、智能化,为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和好奇心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混合现实(MR)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协作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以此模拟可观察的学习环境,创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增强感知与实时反馈,促进社会互动与集体学习。
【关键词】新质教育;人机交互;小学美术
《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要求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美育,利用国家和地方智慧教育平台开发和更新美育教学资源,鼓励利用云展览、数字文博等新技术,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机交互技术使艺术教育更加形象化、情境化、多元化、智能化,为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和好奇心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以浙美版《美术》的教学为例,探讨人机交互技术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混合现实(MR)技术:模拟可观察的学习环境
人工智能背景下,混合现实(MR)技术为小学美术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MR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它可以模拟构建三维艺术工作室,使学生直接观察虚拟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在学习四年级下册《茶香四溢》一课时,学生借助MR技术,沉浸在虚拟茶馆中,观察传统茶具的设计与使用过程。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茶文化的形成背景和艺术表现,还能在虚拟环境中尝试设计和装饰自己的茶具。在三年级上册《我驾神舟游太空》一课中,教师借助MR技术,让学生置身于太空场景中,观察火箭发射的全过程。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航天知识的理解,还学会将虚拟场景中的设计应用到火箭模型的制作过程中。
此外,MR技术的交互性和即时反馈机制还能帮助学生得到具体指导和改进建议。且在个性化的虚拟空间中,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解决了传统美术教育中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受限的问题,提高了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创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AIGC技术,学生能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获得个性指导和实时反馈。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时钟造型设计》一课时,学生通过AIGC技术探索了各种造型和色彩的组合效果,系统根据他们的设计提出优化建议,使其更加符合美学要求和功能性要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适合纹样》一课时,AIGC技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纹样的设计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学生通过AIGC技术浏览并选择传统和现代的装饰纹样,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AIGC技术会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实时分析,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图案的布局、颜色和细节。这种互动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装饰纹样的美学价值,还提升了学生在设计中的决策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巧妙的包装》一课时,AIGC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生设计包装盒时,AIGC技术能够分析他们的初步设计方案,提出改进建议,并展示类似的成功案例。这种个性化的指导能够使学生平衡美观性与实用性的要求,并学会关注用户需求。由此,学生不仅掌握了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还学会了如何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AIGC技术的引入使得小学美术教育呈现出动态化和个性化特点。这种结合了社会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现实(AR)技术:增强感知与实时反馈
增强现实(AR)技术在学生的现实世界中融入了具有互动性的数字图像和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学习体验。在AR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绘画或雕塑作品中看到增强视觉效果,如利用AR技术叠加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或动态演示技术过程。这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艺术作品的结构和技术,还能激发他们的模仿欲望和创作动力。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一课时,学生通过AR技术实时观察笔墨变化产生的效果,并尝试将不同的色彩和墨韵叠加在虚拟画布上。这种互动式的创作过程能让学生即时看到自己的绘画效果,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传统彩墨画的技法,还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彩色拼贴画》一课时,学生通过AR技术预览不同颜色和图案的拼贴效果。这种互动的、动态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创作前更好地规划和调整自己的设计,从而创作出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的作品。在学习四年级下册《良渚古玉》一课时,AR技术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学生通过AR技术近距离观察良渚文化中的玉器纹饰,并将这些古老的设计元素应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此外,AR技术还支持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各种元素的组合,实现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这种结合虚拟与现实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还激发了他们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进行创作的热情。
在AR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不仅能在虚拟和现实之间自由切换,探索艺术创作的各种可能性,还能在互动和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艺术技能和创作自信。可以说,AR技术的应用丰富了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四、协作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促进社会互动与集体学习
协作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与合作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这些工具和平台进一步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全球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环境,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增进了学生对艺术的多样性理解。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生长的植物》一课时,学生利用协作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共同探讨和创作与植物生长相关的艺术作品。学生分享自己的草图,其他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同伴完善这些设计。这种互动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在艺术作品中表现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在学习四年级下册《节日的徽标》一课时,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展示自己设计的节日徽标,并从学生和老师那里获得反馈和建议。通过观察同伴的创作过程,学生能够学习不同的设计思路和技巧,而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这种在线协作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文化符号的艺术表达效果。在学习四年级下册《虫虫大聚会》一课时,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展示他们设计的昆虫模型,并获得同伴的实时反馈。他们了解了不同的创意和设计思路,结合同伴的建议改进自己的设计。这种协作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享受艺术创作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还发展了关键的社交技能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了学习质量。此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多样化,让学生便捷地学习,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人机交互教学为美术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通过混合现实(MR)技术,学生得以置身于虚拟的艺术世界,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在观察与模仿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意思维。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通过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为学生量身定制创作策略,并通过实时反馈帮助学生不断优化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增强现实(AR)技术将虚拟与现实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预览并动态调整自身的艺术作品,不断提升对色彩、空间和形式的感知与运用能力。协作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效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合作中吸收创意,理解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这些技术手段不仅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还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云峰.用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改变生活体验方式[N].中华读书报:2018-12-12(17).
[2]章文.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13):41,43.
[3]胡静.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探索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新方向[J].美术教育研究,2022(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