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古求今,“浓”“淡”皆宜

2024-09-30徐成辉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4年9期

在当下社会风气中,人们对于“浓人”和“淡人”这两种社交人设的讨论越发热烈。这种对个体性格和生活态度的划分,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我认知和社交定位的重视,也呈现出一种对于自我表达方式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自我认知和社交定位,说白了也就是人生观的问题。或“浓”或“淡”,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选择。那么,我们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浅里说,不难明白,向深里讲,就入乎哲学范畴。时代不同,民族各异,社会迥然,也各有不同之精神。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态度”而言,有“入世”与“出世”两种,虽难免于笼统,但也可一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入世”与“出世”对应着“浓”与“淡”。“浓”和“淡”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对立而又互补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顾名思义,“浓人”可以解读为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的人。在儒家文化中,强调的是积极入世,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如孟子所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浓人”往往注重家庭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情感丰富,善于表达,这种态度体现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同时,“浓人”也常常被视为热情洋溢,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然而,“淡人”则更多地指向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道家倡导“清静无为”,提倡返璞归真,淡泊名利。“淡人”可能看似寡言少语,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深沉,善于内省,更注重内在精神世界的修养。他们对待生活和人际关系,可能更为随和,不强求,更愿意顺其自然。

当然“入世”与“出世”对应“浓”与“淡”也只是就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而言,具体的为人处世,即便是儒家也有“浓”“淡”之别。在现实生活中,“浓”与“淡”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一个理想的人生状态可能是既有浓烈的情感投入,又有淡然的心境。“浓人”可以有热情和行动力,“淡人”则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这就像一杯茶,浓淡适中,才能品味出生活的醇厚。因此,中国传统文化鼓励人们在“浓”与“淡”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既要有社会参与的热情,也要有内心的宁静。

就如“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中谓中正、中和,庸谓常、用,强调的是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为人处世。孔子把中庸看作最高的道德境界,多次论及中庸,如赞美《诗经》的《关雎》篇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思想感情表达最得当;又说一个人的性格风度,“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中庸之道要求凡事中正适度,恰到好处。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孔子认为子张和子夏,一个太过,一个不够,两人各走一端,都有毛病,这就是“过犹不及”。对此孔子表示反对。他主张用舜处理问题的方法。“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孔子提出“两端”,即承认事物有它对立面的矛盾。而舜的处理方法,不是偏向于一端,而是量度以取中,不要做得太过,也不要做得不够,即要做到无过无不及。“中”就是过与不及的联结点和分界线。它既不是过,也不是不及,而是对两者的否定,但又需要把握两端,才能用其中于民。孔子对舜的称赞,是对中庸思想的肯定。

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如果对应到人生态度的“浓”“淡”上,那应该是“浓”“淡”适中,可惜的是“民鲜久矣”,也就是说难以企及的。其实在《论语》中孔子也给出了权变之道。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中行,就是行事不偏激、不保守,坚持走正道的人。这样的人最接近君子之道,是孔子交往的首选。但是这样的人不是经常能遇到的,没有碰到这样的人时怎么办?孔子给出了答案:“必也狂狷乎!”孔子对“必也狂狷乎”给出的理由是“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朱熹注中说“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也就是说“狂者”的志向极其高远,但行动却达不到。这样的人优点是敢想敢为,富有冒险精神,就是孔子说的“进取”。他们不会被困难所击倒,不畏他人眼光,确实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与“狂者”一起被孔子并列的还有“狷者”。朱熹认为“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意思是说他们能力不足,难以改变现状或者不利局面而被迫无所作为,但能坚守原则、底线而不去干坏事。西晋时的“竹林七贤”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无力改变西晋腐朽黑暗的政治局面,于是躲入竹林,希望过与世无争的日子。他们绝不会去干不符合自己原则的事情,坚守着有所不为的底线。孔子赞赏这类人有原则、有底线的品格。

此处“狂”与“狷”也自可对照“浓”与“淡”。

时代不同,民族各异,社会迥殊,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但不外乎是对待外物、对待他人、对待自己这三个方面。我们自可以从古圣先贤处习得经验,也需适应当下时代所需,认真思考,慎重抉择。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足进步、文化高度自信、国际影响力日渐攀升、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也蒸蒸日上。百年征程,梦圆复兴,这是可为的时代;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这是有为的楷模。

“浓人”也好,“淡人”也罢,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两种视角。我们该有的人生态度是奋斗,跳脱出眼前的苟且,仰望星空,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莫问“浓”“淡”,但为中国!

徐成辉,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数百篇,参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课例设计、课堂实录等教学辅助用书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