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浓人”
2024-09-30罗康悦
【编者按】
“认识你自己”是铭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墙壁上的一句箴言。从“佛系”“躺平”的生活态度,到“i人”“e人”的人格评价,大众始终关注着“我”这一中心。“浓人”“淡人”作为新社交“人设”,无疑再度掀起了“自我认识”的讨论热度。
“浓人”指做什么都“浓浓的”,这类人往往情绪外放,对生活表现得热烈而张扬;“淡人”指面对一切都“淡淡的”,主打一个兴趣寡淡、情绪平淡、社交冷淡,“就这样吧”“那就算了”“感觉还行”是他们的口头禅。如果可以,你会给自己贴上什么样的性格标签?在“浓”“淡”之间,你又会做何选择?
本期刊发4篇高中学生佳作与1篇教师感悟文,一起来看看他们对于这个话题的见解吧!
“你是‘浓人’,还是‘淡人’?”
风靡网络的热点话题一时引领认知新潮,一如先前人们津津乐道的MBTI性格测试中的“i人”和“e人”。“浓人”和“淡人”的表述似乎有与生俱来的独特魅力,引导我们在“浓”“淡”的辗转和差异里体触自我的味道。“浓”“淡”作为新颖有趣的人格标签,并不仅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话题,更是被赋予了时代意义的显性符号。乐此不疲的研讨背后,蕴藏着人们自我认识的觉醒,对“小我”生命的密切关注和积极探索。
7VcnIjiyScilrMmnNa3GtA==若要给自己贴个标签,我想我应是个“浓人”:爱憎喜恶都具有高饱和度。会摁下情绪因子的调节键,追求释放百分之百的快乐,亦会在失意时拉着朋友的手痛哭流涕,宣泄跌至谷底的心情。“浓人”常以敏锐的感知力和旺盛的表达欲著称,在这一点上,我的确具备“浓人”的行为特征。
我曾咬着笔杆给老友洋洋洒洒地写了四大页的信,但仍不尽兴,灯火阑珊,唯灯下光与灯下人热烈起舞。我曾将象征“屈辱”的66分试卷折好塞入笔袋,大放豪言:“不逆袭非好汉!苦学物理誓不罢休!”最终取得大幅度进步,如同青春热血漫画的翻版。我也热衷于分享喜欢的明星、一读再读的小说、妙趣横生的故事,关不上的话匣子总淌出不竭的情思和笑意。我确信自己拥有这样浓墨重彩的性格,有不服输、敢竞争的勇气,有风风火火、轰轰烈烈的处世态度,可以毫不遮掩地表达心中所想、坦荡直白地袒露心意,大胆无愧地做自己。
或许“浓人”的心里都有一支画笔,执着于把整个世界涂抹得缤纷绚丽。哪管什么“过满则亏”,偏要挥毫泼墨、恣肆汪洋,用流溢的色彩泼出耀眼绚烂的生命,成为穿梭在世间的一抹亮色。“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汪曾祺笔下的栀子花,便是“浓人”的真实写照。
我愿选择“浓”一点。既然我奔波在追梦路上,青涩的心依旧滚烫,不妨跟随心的风向,“浓”一点方显少年本色。正值年少,自然有勇气去撞所谓的“南墙”,大千世界还等待我去闯荡。困境中我总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比起“中二病”的称呼,我更赞同这是年轻的灵魂——在千万次泥泞和不妥协中成长,在短暂的屈身和棱角的磨砺里攒够拥抱幸福的奖券。生于盛夏,心有骄阳,理想主义不会坠落,太阳和希望终会在新一天升起,日复一日,生生不息。
我有一个“淡人”朋友,虽称不上人淡如菊,但有情绪稳定的禀赋。起初我以为她只是锋芒内敛,后来才察觉她是没有处世的锐气,因为人生不是优胜劣汰的竞赛。“淡人”的情绪如玻璃上的水痕,似有若无。他们游离于波折之外,等待人抽丝剥茧看见他们纯粹而有秩序的璞心。
“浓人”难免于孤寂时陷入平淡,“淡人”亦会偶因热爱而浓烈,有“浓”有“淡”,有滋有味,这才是完整的生活、真实的性格——原来,我们如此相似。温柔的包容和双向的靠近使浓郁的明媚和淡淡的幽默碰撞糅合,于是每一个不同的“我”成为契洽的“我们”。
值得肯定的是,大众对“浓”“淡”的关切显示他们将关注世界的目光投向人本身,推进了“自我认识”这一课题的深入讨论。但“浓人”“淡人”的标签,不过是社交中浅显、初步的个人定义,它无关勇敢与怯懦、真诚与虚伪、积极与消极。“浓”一点或“淡”一点都是自由的决定,人生本就“淡”妆“浓”抹总相宜。
“浓”“淡”之间,余味无穷。透过“浓”“淡”,我们抚触心灵,回归“我”,拥抱“我”。“浓人”“淡人”都是鲜活而具体的人,是闪闪发光的、大写的“我”。美因有差别而厚重,所幸世上有“浓人”也有“淡人”,“浓”有风流,“淡”有妙趣,“浓”“淡”兼济,多姿多彩。所以你瞧,“浓”“淡”是众生的平仄。
世界并不单调,黑白之外还有第三种色彩。复杂的我们都是矛盾的个体,“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淡”并不需要划出非此即彼的界限,不需要艰巨严苛的抉择,我们都能在“浓”“淡”的交融里看见更真实、更清晰的自己。
指导教师:徐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