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幼儿园数学区材料投放与调整策略
2024-09-30蔡一叶
正如皮亚杰所言“儿童的智慧来源于操作”,而操作是通过环境与材料来实现的。数学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的数学操作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科学的操作,能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数学概念、理清数学关系,有利于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幼儿来说,数学是枯燥、抽象的。研究表明,适宜的游戏材料能够使幼儿轻松地感知数学概念,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在实践中,幼儿园数学区的材料往往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开展的活动也脱离了幼儿的意愿,降低了数学区活动的质量。近些年来,数学区活动在学前教育中越发受到关注,不少研究者支持“儿童视角”,但仅限于理论层面。因此,基于儿童视角,在数学活动区域科学投放材料,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等方面的数学概念与知识产生兴趣,并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二、儿童视角下幼儿园数学区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
数学区材料投放得当,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自主性,而且能帮助他们在活动中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概念,提升教育质量。
1.材料的全面丰富性,是否利于幼儿数学概念的构建
全面丰富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与实践体验,使其在与材料互动中增加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避免材料的单一性与枯燥性,注重对不同种类、难度、功能材料的选择,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迅速作出决策,从而增强数学思维,建立更全面、丰富的数学概念。
2.材料的科学适宜性,是否建立在幼儿经验上
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学习能力等,精心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数学区材料。首先,科学适宜的材料避免了数学概念引进的时机偏差,确保幼儿的认知能力与所学内容相适应,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概念。其次,科学适宜的材料不仅符合幼儿的特点兴趣,推动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索,还增加了幼儿的亲身体验,能有效培养其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材料的动态开放性,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学习特点
在实践中483bc2763e6448c28931c9000970e41fd56de95ed4669aafcba18fb0bdaed7b9,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可以组合、拆分、重组的材料,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探索材料的用途与功能。在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动手的能力,根据幼儿所学的知识变换、组合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材料的趣味层次性,是否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提供材料时要重视趣味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在活动中选择不同难度级别的材料,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数学概念。这不仅关注了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满足了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为其夯实基础、发散思维。此外,在材料选择时增加有趣味的材料,如谜语、小故事等,不仅增加了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性,更能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学习效果,逐步提高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儿童视角下幼儿园数学区材料投放与调整策略
为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构建数学概念并积累数学经验,教师应合理提供数学区材料并根据幼儿的实践操作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通过分类经验取得,以数学区活动“果园里的数”为例,探索了儿童视角下幼儿园数学区材料投放的实施困境以及调整策略。
1.第一次投放材料
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制作并投放了有关“摘取成熟果实”的相关材料,如“网兜捕橘”“小车搬西瓜”等。这些材料的颜色以及不同的形状,为幼儿提供了判断依据。考虑到中班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教师在设计时注重材料的立体化、趣味化,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支持他们自主操作。同时,根据幼儿的数数能力,在小班学习点数5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增加至6和更多的点数,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幼儿行为】各种颜色、形状的材料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有的幼儿踮起脚尖一遍又一遍地捞橘子,有的幼儿专心致志地搬运着西瓜,还有的幼儿试图往兜里塞葡萄……贝贝选择了“网兜捕橘”。她把塑料橘子一颗颗地装进水桶里,很快,11个橘子就被装进了两个水桶里。然后,她按照顺序,给穿着同样颜色衣服的幼儿对应颜色的橘子。“1、2、3,3个红色。”1、2、3、4,4个黄色……“3个红橘子,4个黄橘子,4个蓝橘子。”贝贝用手逐一点数。
【教师行为】在贝贝用网兜捞橘子的过程中,教师认真观察并进行指导。当发现她将橘子放进数字不匹配的桶内时,教师指着桶上的数字提示:“小桶上的数字是什么?橘子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在教师的指导下,贝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改正,顺利地把橘子装到了正确的水桶里。当贝贝分发橘子时,注意到她没有按照要求分发橘子,便示意贝贝观察手里橘子的颜色及对应幼儿身上的颜色,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贝贝顺利完成任务。
【分析与反思】一是投放的材料能否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经过小班的学习,幼儿对于数数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经过中班一个学期的学习后,部分幼儿在数数时不会受物体的颜色、顺序、大小、形状等基本特征影响。第一次投放的材料,基本是以单独的形式进行呈现的,比如,一个一个的橘子、西瓜等,这些材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幼儿维持兴趣的时间比较短。由此可见,现有的材料难以满足幼儿学习的需求。二是教师对于贝贝的个别指导是否适宜。贝贝在刚开始操作时,未能注意到橘子颜色和幼儿衣服颜色的对应关系,而是自由地给幼儿分发橘子。事实上,幼儿年龄尚小,对于游戏材料的操作与探索需要一个过程,过早地介入会剥夺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耐心等待,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思考、解锁游戏材料的不同玩法。
2.第二次投放材料
为了增强材料的全面性,教师改变了材料的组合方式,把不同颜色的西瓜分别粘在一起,为保证幼儿认知材料的完整性,还加入了一些平面材料,如彩色、数字卡片等。同时,对水果的数量、颜色、大小、形状、排列顺序等方面也进行了适当调整,并把5以内的水果材料投放到果园,又在贴有数字7的果园中放了4个桃子。
【幼儿行为】有的幼儿在操作“小车搬西瓜”的材料时,先把3种组合排列相同的西瓜搬到一辆小车里,再把其他不同组合的西瓜一个一个搬到另一辆小车里;有的幼儿选择了“寻找水蜜桃”的材料,先用小桶将果园里已有的4个桃子装起来,然后一边念“5、6、7”一边寻找隐藏的桃子。在操作中,教师发现贝贝、俊俊、小雨均选择了材料“果实大分享”,但操作方式有明显差异。贝贝举起手逐一点着橘子的数量,边数着“1、2、3……”,边将橘子分给贴有相应颜色的小朋友:“小琴,给你3个红橘子。”“飞飞,给你4个蓝橘子。”小雨每次拿起一个西瓜,都先拿出不同组合的,然后接着数:“3个红绿色的西瓜,4、5、6,一共6个。”“2个黄色的西瓜,1、2、3,一共3个。”俊俊则拿起桃子迅速地分给相应的小朋友。
【教师行为】在分享水果活动中,教师发现俊俊分享得最快、最准确,于是让他分享自己的经验。“这两个小朋友身上的是2、4,一共有6个桃子,分给对应的同学。”“这边桶里有4个红色桃子和2个蓝色桃子,而且这边的小朋友身上有不同的颜色,分给对应的小朋友。”小雨在分享西瓜时产生了一些困惑,两种颜色组合的西瓜怎么分配给身上只有一种颜色的小朋友呢?在教师的点拨下,小雨想到将西瓜切开,然后将不同颜色组合的西瓜分开并顺利地将西瓜分配给对应颜色的小朋友。
【分析与反思】在第二次调整投放材料后,由于幼儿水平具有差异性,他们对于数数采用了多种方式,有少部分幼儿无须教师的提示,就能很快数出材料个数;有的幼儿两个两个地数,还有的幼儿在上一轮环节数数的基础上接着数。由此可见,材料的适当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3.第三次投放材料
为了增加挑战的难度,提高幼儿的思考能力,教师把原来保留的个别物品移除,把一些物品合并起来,如“网兜捕橘”和“小车推西瓜”合并成“水果大丰收”。同时,将新投放的材料数量增至10以内。接着,继续给材料增加难度,不仅改变水果的颜色,有的材料同时改变了大小和颜色,让幼儿在操作同一材料时能采用不同的数数方法,以此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在幼儿操作游戏材料过程中,还增加了一个计时挑战,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数数挑战,以此提高幼儿的数数速度。最后,由易到难,逐步投放一些难度不一的多种水果组合的排列物体,或者将小体积的材料放入大体积的材料中增加判断和数数的难度。
【幼儿行为】在第三次操作中,小唯和俊俊同时选择了“我是水果大王”的材料。在计时开始后,两人同时开始分配手中的水果,按照小桶上的水果卡片将水果放入桶内并数出桶内水果的数量。小唯和俊俊的数数方法各有不同,但都能准确、快速地计算出6及以上的数量。而对于两种水果组合的物体,他们能尝试自主判断并分开不同种类的水果,小唯甚至还会用笔做标记。
【教师行为】在小唯和俊俊计时比赛时,教师发现两名幼儿对于封闭组合型的材料存在疑惑,于是给予提示:“两种不同的水果放在一起,应该将它们分开。”两个幼儿的思维能力很好,迅速理解并将水果分开。此外,在分配水果时,教师有意识地拿出纸笔放在旁边,小唯能够利用笔对分开的水果进行标记,以快五秒的成绩赢得了比赛。
【分析与反思】不同的材料隐含着不同的学习经验,教师要据幼儿当前的兴趣、经验与发展需要,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地建构学习经验,获得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样的学习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加有效。
四、结语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设置和材料投放对于区域活动质量和幼儿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适宜的材料投放犹如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助推剂”,使幼儿的学习不仅是一种行为上的参与,更是一种心理上、智力上的积极互动。每个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他们的个性化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也得到了充分激发。因此,教师应坚持儿童视角,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同时基于幼儿的游戏经验、发展水平,细化材料、调整材料,帮助幼儿推进游戏进程,发展幼儿的多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