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出重围

2024-09-30朱方舟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8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一批高素质、善保教的专业化幼儿教师队伍,是实现“幼有所育”迈向“幼有善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着重提到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身处“求生期”这一阶段的教师群体,在面对学前教育变革的巨大挑战时,如何解决困惑、突围成长成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求生期”的内涵

“求生期”(Survival Period)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福勒教授提出,意为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主要关注自我胜任能力、班级的教学与管理、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学校领导的评价、学生与同事的肯定和接纳等,以及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生存”下来。国外一批从事教师职业生涯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求生期”(通常为入职1~3 年)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时期。综合教师在幼儿园的工作实际,我们把“求生期”幼儿教师定义为:对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不熟悉、不胜任,对儿童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理念不了解、不理解的教师。

二、“求生期”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

从本园的调查发现,处于“求生期”阶段的教师所面临的最大难点在于对幼儿园课程理念的理解与实践存在困惑,最大痛点在于教师个人被挤压的生活时间。

(一)百家之“争”——能否争“明”?

对于如何践行幼儿园课程理念,如何实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不同教师的理解与做法不尽相同,“求生期”教师对此有着诸多困惑。由于对一日活动的流程及意义缺乏足够了解,有教师疑惑:“主班和阿姨指挥我干这、干那,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由于不了解支持性行为对幼儿的发展及意义,有教师认为:“孩子间发生矛盾,主班在处理时对不同孩子的做法不一样,每个老师的沟通方式都不一样。”……当“求生期”教师面对千人千面的儿童、自我认知的冲击时,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克服困难、在不同声音中找到方向,对幼儿作出适当的引导,成为他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时间之“争”——如何突围?

“求生期”教师常常会觉得每周时间过得尤其快,这往往是由于能力不足、经验欠缺导致的。在访谈中,有“求生期”教师表示“不知道怎么利用时间”“感觉工作怎么也做不完”。对“求生期”教师而言,每项工作都充满挑战,与之伴随的还有事倍功半的挫败感,久而久之,容易让他们对工作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当“求生期”教师的个人时间被挤压、教育信念被冲淡时,应如何抓住其自主成长的时机,帮助他们重塑自身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加速成长,也成为教师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实现“求生期”教师的成长突围,我园围绕课程能力的“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两个目标,探索有效的专业发展路径,为“求生期”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求生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策略

(一)搭台又搭梯,主动促学习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强调“注重过程评估”“强化自我评估”。我们也十分重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强调以每日的行动研究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你欲畅言我搭台——主动表达解决问题

我们从保护“求生期”教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出发,以探究式学习的方式鼓励“求生期”教师好问、质疑。与此同时,园级层面提供开放、平等的研修平台,促进问题导向的探究式研讨,鼓励每位教师提出各自的见解。

【案例1】围绕幼儿阅读的讨论片段

“求生期”教师A:我感觉有的孩子在学校看书一点都不认真,一本书翻阅得很快。

“成熟期”教师B:每个孩子看书的习惯不一样,有的就是会快一些。

“求生期”教师B:我们不用关注孩子的阅读时间吗?

主持人:快速翻阅的阅读习惯真的“坏”吗?你觉得怎样是“认真”看?是否也要观察、判断幼儿有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成熟期”教师C:我们班每个孩子都有自主阅读习惯,因为我会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支持每个孩子的阅读方式,而不是外在的驱动。

主持人:我们可以观察孩子的状态,分清是“老师要我做”还是“我自己想做”。从而了解孩子到底在看什么,吸引孩子的到底是什么。

2.你攀高峰我搭梯——主动研究培养反思意识

为支持“求生期”教师开展自我反思,我园提出了针对“求生期”教师的个性研究支架。一是保证“求生期”教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如每周撰写两次“幼儿一日活动”反思记录表,鼓励他们用直白的文字、简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问题与思考,帮助其尽快融入班级管理之中;二是要求“求生期”教师每日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记录,从收集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起,让教师在调整中反思、在行动中研究。具体做法为:每日随调随记(微信便签轶事记录),每月轮流做“3分钟精分享”(个人行动研究表格),每学期行动研究汇报(数篇个人行动研究成果)。这一做法不仅激励了“求生期”教师的研究积极性,给了他们成就感与满足感;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培养了教师的研究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精准跟进,有效促发展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表达自己玩过的游戏、阅读的图画书、观察等活动,教师也应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因此,我园也关注“求生期”教师对幼儿观察、倾听、解读能力的有效培养。

1.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我们每月组织“求生期”教师阅读幼儿园课程建构的书籍,围绕课程理念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展开讨论,促使“求生期”教师明确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案例2】积木区的整理

第一次交流:

主持人:在《放手游戏,发现儿童》书中,你看到了什么?对哪部分最感兴趣?

“求生期”教师A:为什么每天都要收积木?可以不收吗?

通过讨论并结合实践,教师A发现引导幼儿对积木进行整理、收纳,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如图形、倍数关系、空间等数学领域的感知,以及分工、合作、互助等社会领域的学习,还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二次交流:

“求生期”教师A:我知道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方式,但我看到孩子收玩具的时候也一直在玩!我就忍不住催他们赶快收。后来我观察了一会,才发现孩子们是在用“玩”的方式收玩具,用“送快递”的游戏进行材料整理。再看这本书时,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放手,要退后观察才知道孩子到底在干什么。

2.多维推进,“力”从心来

除此之外,园长也会带领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求生期”教师,并及时对他们的表现予以反馈,帮助“求生期”教师获得更好发展。

形式1:一对一精准指导

园长带领的课程领导小组会结合工作实际,对“求生期”教师进行连续一周的跟班观摩与不定期走班观察。在一周连续跟班过程中,园长通过拍视频的方式,抓重点、抠细节,及时反馈、促进调整;随机进入班级观察“求生期”教师的带班情况后,领导小组也会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跟进并提供支持,从而推进“求生期”教师对幼儿及行为的观察、倾听、解读水平。

【案例3】 观察记录:“儿童也挺厉害”

第一天某“求生期”教师与幼儿的倾听记录:

幼:这是我的小葡萄,还没发芽,所以不能给小朋友吃。

师:你看它的根部像什么呀?

幼:像洋葱。

师:你看这个叶子是不是弯弯的?

幼:不是的,叶子长长的。

师:那叶子是宽宽的还是细细的?

幼:细细的。

园长看到后,组织“求生期”教师集体观摩了成熟教师的一对一倾听互动,并让大家讨论:如果不问,孩子会不会观察?如果不“指导”,孩子会不会形容?……

第二天该教师与孩子的倾听记录:

幼:这是我的小葡萄……

师:嗯,还有吗?你还观察到了什么?(一对一的忠实倾听记录)

幼:叶子长长的,像根绳子一样。

……

教师反思:我发现如果不做过多引导,幼儿也可以说得很好,还说出葡萄藤像绳子一样,我觉得幼儿说的挺形象的,很厉害。

通过园长的一对一精准指导,我们发现,园长就像教师观察幼儿一样观察着“求生期”教师,不介入、不灌输,而是引导“求生期”教师多看、多思、多练,在平等、理解的氛围中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行为。

形式2:主题式研修

此外,我园还根据学期初的调研制订了学期研修计划,即每月开展两次主题式研修活动,鼓励“求生期”教师群体间相互借鉴成功经验,探讨共性问题。

【案例4】“游戏观察解读没那么难”

研修主题:游戏观察与解读

第一次研修:说一说——多次观察反复解读

研修过程:出示一段2分钟内的游戏视频,“求生期”教师轮流发表自己的所看所想。反复出示5~6次,“求生期”教师每看一遍就轮流解读一遍。

研修效果:从“求生期”教师研修后对案例的解读可看出,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观察可以分析得更深入,并且有了自己的思考。

第二次研修:写一写——深入观察思考解读

研修过程:出示一段5~8分钟的游戏视频,让“求生期”教师先写再说,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

研修效果:“求生期”教师能从游戏视频中看到幼儿各方面经验和能力的发展,观察解读能力有所提升。

通过对比两次研修作业,我们发现“求生期”教师A对幼儿活动的描述更细致、客观了,能够看到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反思中也能够体现出教师的儿童观的进步。A教师感叹道:“原来对幼儿的游戏观察解读没那么难!”

形式3:个人研究阶段汇报

最后,我们鼓励“求生期”教师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个案进行分享,通过汇报的形式推动其关注课程的行进过程、跟随幼儿个体发展、关注调整后的成效与不足等。“求生期”教师从汇报的准备过程到独立分享、相互讨论,过程中不断地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求生期”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其化被动为主动,勤学好问、质疑思辨、自我反思,才能达到“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幼儿园只有不断地夯实课程能力,帮新教师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走出“求生存”的困惑,“争”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