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旧小区“回春”记

2024-09-29宋婷婷

公民导刊 2024年9期

重庆市九龙坡区红育坡片区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是老工业区的时代缩影,承载了“老城”记忆。但在时间的年轮中,昔日光彩逐渐褪色。

小区虽然老去,但仍是人们的家园和眷念。

如何让它“回春”?红育坡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出居民新生活,提供了有益经验。

小区老化问题成堆

红育坡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涵盖了渝州路街道红育坡社区及白马凼社区。实施改造前,让居民们感到糟心的地方很多。

九龙坡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红育坡片区开发建设年代较早,农转非集中居住区多、集体企业及单位建房多,绝大部分房屋年龄都在30年以上,最老的为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职工宿舍,普遍存在楼栋老旧漏水、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缺失等问题。

对此,白马凼社区党委书记杜晓深有感触。

“我家以前住在歇台子,读高中时学校离白马凼很近,所以我经常过来吃饭、找朋友耍。我记得白马凼社区的街心花园处,曾经有一个面积颇大的圆形花坛,因为管护不到位变得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甚至有人在此随地大小便。”杜晓说。

以前,住在白马凼社区26号8楼的张国芬最怕下雨天。

“我家住在顶楼,遇到下大雨,屋顶就会大面积漏水,家里到处放满脸盆、水桶接水,墙壁也经常发霉,苦不堪言。”由于居住环境越变越差,张国芬曾有好几次动过搬家的念头。

“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也困扰着居民。

社区居民张爷爷表示,以前车位少,占道乱停车的多,这个社区老年人特别多,就怕有人生病或是发生火灾,救护车、消防车进不来。

当家园成为典型的隐患多、基础差、服务弱的城镇老旧小区,特别是存在社区公共服务功能严重不足等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居民自然对消除安全隐患、完善社区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加强平安建设的诉求强烈。

转机出现在2020年。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决策部署,重庆市积极谋划安排,2018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2019年至2021年在全市全面推开。

九龙坡区委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提升改造工作,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2020年,九龙坡区启动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总建筑面积约10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7亿元。

其中,红育坡片区作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重点示范项目,改造总建筑面积约为12.6万平方米,仅白马凼社区示范区改造总建筑面积就有4.7万平方米,改造栋数29栋,涉及改造户数522户。

治理“手术”妙手回春

老旧改资金从哪儿来?九龙坡区积极拓宽思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改造。

经过反复比选,愿景集团进入候选视野。

作为全国首个采用PPP模式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红育坡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参与方——愿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负责项目全过程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后续维护等工作,建立‘居民受益、企业获利、政府减压’的多方共赢模式。”

据介绍,为推进改造提升,由政府平台出资20%、愿景集团出资80%,成立项目公司——愿景渝隆公司,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其中:建设期1年,运营期10年,通过挖掘片区、社区、小区的闲置资源、资产再利用,以及停车、农贸、商超、广告、保洁等资源“造血点”,统筹实施建设改造和后续管理、运营,实现可持续运营、盈利还款。

老旧小区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居民们最有发言权。

在白马凼社区改造前,社区、项目公司召开院坝交流会、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研,问需于民。

“电线在空中乱飞,能不能想办法整理一下?”“我们希望有个大的休闲区域,方便下楼活动。”“停车太难了,能不能增加停车位?”……在院坝交流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出多年的盼望。

居民需求收集后,愿景渝隆公司就组织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等专家深入社区进行沉浸式调研设计,制定多套改造设计方案。

随后,社区以点带面,党员、群众代表带领居民共同参与方案讨论,先后举办10余次居民议事会,协调各方诉求,争取意见覆盖最大化。按照“党建引领、基层推动、群众点单、专业把关”的思路,最终形成了“居民提议—大家商议—社区复议—专业审议—最后决议”的五议工作机制,共同确定项目改造方案。

虽然一直盼着小区改造,盼着改善居住环境,但起初因为对楼顶漏水的改造方式有意见,张国芬也曾对改造有过强烈的抵触情绪。

为此,白马凼社区、项目公司多次入户听取她和部分居民的改造意见,并派出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等深入社区蹲点,与大家会商改造设计方案。

看到漏水治理措施得到优化、下水道堵塞问题得到解决,张国芬放下了心理包袱,还加入了社区协调小组,成为社区自治志愿者。

有了资金的投入、有了居民的支持,改造实施起来底气十足。

针对改造前普遍存在的楼栋老旧漏水、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缺失等问题,九龙坡区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手术”。

例如,实施楼体开裂修复、外立面修缮、路面修整、护栏增设、可燃雨棚更换、架空线规整、屋顶漏水治理、防雷设施安装、下排管网改造、消防隐患整治等。

一批“旧疾”不断被“治愈”。

此外,建成社区治安室开展24小时巡逻,新增社区公园“全年龄”活动空间;利用闲置房屋打造集社区养老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白马睦邻会客厅于一体的邻里中心;通过深挖空间,新增立体、路内停车位;适老化改造达到100%,形成15分钟生活圈。

环境焕新生活舒心

9月初,山城暑热正盛。

走进白马凼社区,改造带来的新鲜感扑面而来。

上午9时许,白马凼社区的街心花园显得活力满满。绿树的荫蔽下,孩子们在滑滑梯上快乐地玩耍,母亲逗弄着怀中的婴儿,老人们在健身器械上锻炼着身体,还有不少人坐在一旁,或聊天、或打牌……

这个街心花园虽小巧玲珑,但五脏俱全,提供了“家门口”的绿色休憩空间,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锻炼、休闲游览的重要场所。其中,划出100多平方米的区域新建了迷你循环塔机械停车楼,可以停放36辆小车,实现刷卡取车、车辆自动升降等功能。

穿过街心花园,去往社区居民楼,途经道路上也有不少停车位。

据介绍,这条路原本是双行道,但因为时常有人乱停车被挤成了单行道,改造时结合居民们的意见,索性直接改为了单行道,一侧道路变成停车位,由此打通了“肠梗阻”。

红育坡片区通过改造共新增停车位229个,停车规范后也为居民清理出生命通道,使急救车、消防车得以畅行。

道路一旁的彩虹风雨长廊引人注目,廊顶更让人惊喜。原来,这是针对“三线”规整下地费用高的问题创新建设的风雨长廊,既规整隐藏了难看的飞线,又便利居民“天晴下雨”出行,深受群众好评。

廊柱上还挂有一些居民的书法作品——“幸福白马凼和谐家园”“人来人往繁花似锦”……一字一句折射出居民们的获得感。

如果不想到街心花园“打斗凑”,也可在自家楼下独享清净。

在改造过程中,当地保留山城小巷院坝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了5个主题文化院坝,以传承“培育红色接班人”的传统文化、传播“美好睦邻、生态环保”的社区文化。

上午10点半,居民楼之间的院坝上聚集着不少老年人。撑开的遮阳伞为他们挡去大半暑热,老人们悠闲地坐着摆龙门阵。人群中的李大爷显得尤其自在,一边聊天、一边择菜。

他就是眼前这座25号楼的住户。

“现在到处都敞亮了,楼下也修了院坝,我们可太高兴了!”对比以前这块区域脏乱差、蚊子多且没有休闲空间的情景,如今下楼就有活动场所,老年人个个觉得开心、舒心。

改造之后,居住品质提升了,一些外迁居民计划搬回老宅。白马凼28号外迁居民吴敏洁,就忙着装修老房子。

“我是土生土长的白马凼人,这里每棵树、每栋楼都有我的回忆。小区改造得这么好,我该回来找‘乡愁’了。”吴敏洁感慨道。

老旧小区并非一“改”了之,如何避免“一年新、两年旧,三年恢复原状”的尴尬?

对此,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表示会持续关注老旧小区城市更新后的管理问题。

据悉,渝州路街道地区组人大代表也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多次提出了相关建议,呼吁加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推动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后续长效管理机制,从强化规范入手巩固改造效果,为老旧小区管理和改造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