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智慧
2024-09-29吴希华
【篇类解读】
拿起《中国古代寓言》这套寓言故事集,我的心里升腾起一种别样的情感,是怀旧,是追寻,是回忆,是警醒。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情绪呢?首先是寓言的特点决定的,寓言是我们文化记忆的载体之一,从中可以读出我们文化的丰富性。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将复杂的道理清晰生动地讲解出来,给人以启示。纵观古今中外,大部分寓言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篇幅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二是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大部分会使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三是虚构的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常用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四是“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因为寓言的独特特点,让我们看到了寓言故事的丰富精彩和深远意义。比如《中国古代寓言》中有很多是爷爷奶奶哄我们入睡的枕边故事,是提醒我们做人做事时举的例子,更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民族文化血脉。了解这些故事的源头,有助于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积淀文学底蕴。
在中年级,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就是阅读寓言故事,而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就是一个集古今中外寓言的单元,单元导语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出的是人性的善恶、性情的急缓、处世的方圆。
【读法指导】
寓言来自于生活,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读法指导,做到纲举目张。
一、会分类,明确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将寓言故事分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利用目录分类
关注寓言故事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题目基本上是由故事的主角或核心事件构成。利用目录,指导学生在题目的后面加上一个关键词,如“引婴投江+可笑的人”,这样写好后,分类也就一目了然了。
2.根据内容分类
寓言故事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按内容也比较容易分类。寓言内容既有治国之道,如《国有三不祥》《楚王好细腰》;也有修身之法,如《黄公好谦卑》《不射之射》等;还有治学之态度,如《学弈》《两小儿辩日》等;更有为人处世之妙方,如《好沤鸟者》《染丝》等。学会将内容进行分类,能让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为篇章类合集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根据角色分类
寓言故事中刻画了极具特点的角色,也可以成为指导学生分类的很好依据。如以《中国古代寓言》为例,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特点进行如下分类:
(1)学习专心、刻苦努力之人。在《学弈》《郑师文学琴》《纪昌学射》《造父学御》等篇目中,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些人:他们求学的精神非常刻苦,用了很长时间和很多精力去学习一些细小的东西,比如师文用三年时间学习按指拨弦,纪昌学射箭练眼力练了三年……这些人物最后都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秘诀是除了有一个好的老师,还要有沉得下的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品质高尚、深得处世之道的人。除了对待学习,在与朋友相交、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寓言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像《相濡以沫》中的庄子用在生活中的观察表达了达观超然的生活态度,他拒绝了名利的束缚,情愿安于贫贱,自由地生活在乡野。其实他选择的是他喜欢的生活,而我们也可以用拼搏和努力去追求自己喜欢的方式。
(3)目光短浅、自欺欺人的人。寓言是讽刺的艺术,这里面除了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之外,也有一些让我们难忘的可笑之人。像《守株待兔》里的宋国人,把偶然的事件当规律,最后一事无成;而《郑人买履》中的郑国人,死守着教条,不会灵活处理事情……这些故事既能让我们得到启发,也能联结生活,收获到更多的思考。
二、会复述,梳理故事结构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复述故事,在指导阅读时,尽量运用生动丰富的手段让学生习得方法,并利用“寓言故事会”等活动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1.图像化工具梳理
可以利用情节绳、表格、故事四宫格等方式,让学生梳理故事,并将故事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再复述出来,输入的是故事内容,创造性地使用图像化工具,输出的就是独具个性化的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2.要素法梳理
在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最熟悉的就是事件的几要素。利用要素法来指导学生梳理故事并复述,简洁方便,也便于学生接受。
3.抓关键词梳理
有些寓言故事中会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可以利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复述。如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气的语句,并加入自己的想象,丰富对话的内容,让复述更生动具体。
三、对比读,明确寓言内核
寓言故事类的对比阅读也需要教师给予明确的指导。如在对比读《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这两本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1.寓言角色
《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故事以动物的关系做比喻,赋予了动物以人的感情、动机、知觉和语言能力,像我们熟悉的《乌鸦和水罐》中那只衔石子喝到水的聪明乌鸦,还有那只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伊索寓言》中,寓言中的角色大部分是动物,这跟《中国古代寓言》不太一样,可以尝试从寓言的角色入手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发现,交流收获。
2.语言风格
对比两本书的语言风格。《伊索寓言》都是寓言家伊索的作品,他会有固定的语言风格,比如风趣、生动、活泼等,而《中国古代寓言》是一本合集,也就是编者从不同的古代典籍中摘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目,在风格上并不统一,但却独具民族特色和韵味,这些都要通过具体的阅读去琢磨和对比,才会有更多的发现。
【典型任务】
任务一:巧用目录做计划
因为寓言故事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小故事,所以阅读时可以使用目录做“阅读监控”,在目录上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标注出阅读篇目,进行阅读打卡。也可以运用目录做阅读计划,大致计划一周读完一册,全套书在一个月内完成。
任务二:有趣题目藏奥秘
每一篇寓言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你能发现寓言中题目的奥秘吗?你能根据题目来给寓言分类吗?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从寓言的题目入手,发现特点,梳理寓言故事。】
1.题目就是故事概述或故事核心
寓言的题目很有意思,有介绍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如《山雉与凤凰》《宋元君与神龟》;有介绍主要角色干了什么事的,如《扁鹊治病》《塞翁失马》;还有概述事件或性格的,如《狗猛酒酸》《叶公好龙》《画鬼最易》,根据题目来梳理故事,复述故事。
2.题目可以应用于习作
很多古代寓言流传下来成为成语或是著名的典故,如“守株待兔”“邯郸学步”“井底之蛙”“崂山道士”等,这些都可以应用于学生的习作中,能为作文增色不少。
学生在阅读后可以根据内容、寓意给寓言归归类,在归类的过程中,学生对寓言的理解会逐步深入,对寓意也会由了解到深刻。
任务三:火眼金睛识角色
在寓言故事中,我们认识了很多角色,有学习专心、刻苦努力之人,也有品质高尚、深得处世之道之人,还有目光短浅、自欺欺人之人,用表格的方式记录下你阅读寓言故事时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吧!(见表1)
【设计意图:寓言中大部分角色是人,还有一些寓言的主角是动物或是物品,让学生分析寓言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并分析这种性格特点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可以使用“分类+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梳理人物特点。】
任务四:复述故事有方法
你喜欢搭积木房子吗?一层一层地摆上去,一座漂亮的房子就盖好了!要想房子结实,根基要打得牢,要想房子美观,就一定要独具特色。那就用你读到的寓言盖房子吧!盖好后,你会发现,这个寓言房子就是你复述这个故事的最好框架。光有框架,故事还不生动,再加上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看法感受,我想,你的寓言房子一定是独一无二的!(见图1)
【设计意图:寓言是由“故事+道理”构成的。是故事就一定会有构成要素,有起承转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引导他们抓要素,突出角色的特点来讲故事,也是中年级学生的表达训练点。有些寓言有多个寓意,如《两小儿辩日》;有些寓言没有明确的寓意,只是引发人们的思考,如《多言何益》。这些篇目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看法和观点,形成独立的思考与思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任务五:古寓新意焕活力
寓言是我们生活的温馨小贴士,也教会我们如何看问题,如何思考。有些寓言随着时代的进步,会焕发出新意。今天我们就尝试着用“新编”的方式,将寓言重新编写,注意用人物的对话或动作、神态的变化来推进故事,会更生动具体哟!
参考选题:
(一)《新鲁侯养鸟》
自从上次鲁侯将特别的海鸟养死后,他非常愧疚。伤心难过了好一阵子。一天,手下人又来报,一位猎人在山上发现一只特别的动物,特地献上。鲁侯大喜,
(二)《中山狼续编》
东郭先生告别了老人,再次赶路。这时从路上跑来一只很老的狼,问东郭先生:“你看见了我那受伤的儿子了吗?”东郭先生说:
【设计意图:寓言最重要的就是寓意。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伊索寓言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其光芒在于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历久弥新,传承着民族的精神血脉。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小故事中蕴含着大智慧,这就是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价值与力量。愿成人和孩子都在寓言故事中找到启发,得到收获,获得力量。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