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外的故事
2024-09-29黄韡
一块神奇的布料,两个有爱的家庭。这是一个传递温暖和爱的故事。
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爷爷就给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随着约瑟的长大,毯子也越来越旧,妈妈劝约瑟扔掉旧毯子。爷爷总能把旧东西变新。他用智慧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依次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陪伴着孙子的成长。与此同时,约瑟家的木地板下有一个老鼠家庭,老鼠们每次用爷爷剩余的布料制作衣服、装饰新家,做成了背心、外套、头巾、窗帘等一系列物件,他们与约瑟一家共同成长。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曾用一个公式说明了图画书中图与文的关系:图画×文字=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就是“图画×文字”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表达的秘密
1.双环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字,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秘密呢?
《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奇妙的故事。画面是一个故事——约瑟的故事,主画面下面还有一个故事——小老鼠的故事。如果用一个图示来呈现这个绘本故事的结构,那么,“双环”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两个圆代表的是书中的两个故事。外面的圆是约瑟的故事,爷爷的一双巧手把毯子变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奇妙的毯子从有到无,最后约瑟把它变成了一个奇妙的故事。就像书中开头说的“当约瑟还是孩子的时候……”所以,约瑟的故事是一个环状。
里面的圆讲述的是小老鼠一家的故事。他们利用爷爷裁剪的边角料布置自己的小家,毯子、背带裤、背心、桌布、被单、窗帘……小老鼠的家由两个小老鼠变成一个大家庭,从无到有,那些蓝色布料装扮了他们美好的家,那么美好,那么浪漫。最后,小老鼠也把它变成了一个奇妙的故事。也许小老鼠讲的是“当爸爸妈妈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所以,小老鼠的故事也是一个环状。
用双环图梳理故事,书的脉络一下子就清晰了,学生可以借助支架讲述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看完一本图画书后,首先要做到会讲故事。先不管图画中的细节、对比、道具、暗示、颜色……因为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要让每个学生做到看了一个绘本故事就能借助支架讲出来。
2.重复的语言
这个故事除了表达上的双环结构外,语言也非常有特点。重复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学生讲起故事来非常有趣。你看,那块奇妙的蓝色布料从毯子到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逐渐变小。约瑟的妈妈永远都在说“又破又旧,扔掉吧,扔掉吧,扔掉吧”。爷爷总是在反复地做一件事:翻过来,又翻过去,拿起剪刀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故事里很多东西是不变的。那条奇妙的蓝色布料,从毯子到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只是有一些小的变化,仅仅是破旧了,但它依然还是那块布料。故事里妈妈的语气是不变的,她总是在说“扔掉吧,扔掉吧”。爷爷对约瑟的爱是不变的,总是在不停地想办法。那么,让这个故事反反复复不断地向前推进,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呢?到底什么在发生变化呢?
是啊,时间在变,它是故事里的那条隐线。你看,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约瑟慢慢长大,布料变成不同的样子,它越来越小,甚至消失了。爷爷也会慢慢变老,甚至有一天也会离开,但是这个故事很温暖的地方,约瑟把它记录下来,变成了一个奇妙的故事。这个故事承载着爷爷所有的爱,它不会变旧,不会变小,更不会消失,它永远留在约瑟的记忆里。所以,时间的变化是推进故事的主要原因。
3.巧妙的悬念
小说之所以吸引小读者,是因为故事里巧妙的悬念安排。细心的你们一定发现了这本图画书里也有很棒的悬念安排。你看,当故事讲到“这块料子还够做……”时,在这一页是没有结果的,只有翻过这一页故事才有新的发展。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小读者不断翻看的欲望。
二、图画的秘密
1.丰富的犹太文化
如果大家不看图画,只读文字,会感觉这就是一个爷爷和孙子的故事,但这本书的图画部分恰恰鲜活地呈现了一个犹太家庭的生活。
比如,书中慈祥的爷爷奶奶(我们在一开始看到爷爷的样子时就发现了)、勤劳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家庭十分和谐,关系也特别融洽,互相关爱。爷爷奶奶亲昵地靠在一起,也许在祈祷约瑟健康快乐。爸爸妈妈时常拥抱,爸爸给即将出生的妹妹做了一双小鞋子。爷爷和爸爸有交流,妈妈和奶奶也有交流……总之,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我想,他会更加懂得爱,珍惜爱。
书中不仅呈现了约瑟一家的生活,同时还为我们描绘了整个犹太小村落的风土人情。爷爷每一次想办法的时候,同样的场景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人,有伐木工人,有卖面包圈的,有变戏法的,有卖鸟的……甚至有些人物到底干什么,我们也许无法判断,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是那么勤劳,人人有事可做。除了街道上不断变化的人,集市上小商贩亲切的笑容,学校的老师同学……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小镇。
绘本中像这样的犹太文化比比皆是。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气泡图来梳理。
阅读绘本时,把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类比或重组,这样我们会看出其中的规律和变化的原因,这是阅读绘本一个很好的方法。
2.强烈的对比
刚刚我们用类比、重组的方法了解了犹太人的风土人情。我们还可以用对比法,发现这条奇妙的毯子背后的秘密。
当爷爷把一个奇妙的东西变出以后,约瑟那种得意的表情:一条奇妙的毯子,约瑟躺在摇篮里甜甜地睡觉;一件奇妙的背心,约瑟开心地穿着上学去;一颗奇妙的纽扣,约瑟在镜子前照了又照……当妈妈每一次说“扔掉吧,扔掉吧,扔掉吧”,小约瑟的表情都不开心。通过这样强烈的对比,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我想,对于约瑟来说,他不仅仅是珍惜那条奇妙的毯子,这背后更是对爷爷爱的珍惜。
3.细节的力量
图画书里有一些细节往往会反复出现,别具深意。在阅读绘本时,我们要把它找出来,看看它的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比如,书中反复出现的是蓝色的毯子,它是这本书的主线。其实,作者在书中还藏着一条线——妹妹的毯子。爷爷送了一条毯子给约瑟,这条蓝色的毯子承载着约瑟的美好,同样,爷爷也送了一条蓝色的毯子给妹妹。随着妹妹长大,爷爷也一定有办法。蓝色毯子同样记载着妹妹的成长。
阅读图画书时,如果小读者能发现作者安排的这些小细节,就能领会到作者的意图。阅文,阅人,还要依靠书中的细节,这便是细节的力量。
4.情节的呼应
书中还有一条故事线,那就是地下老鼠一家了。他们的生活似乎和约瑟一家同步,人类世界干什么,小老鼠一家也干什么。爷爷和孙子散步,老鼠爸爸和老鼠宝宝也散步;约瑟去学校上课,老鼠孩子们也上课;约瑟一家庆祝安息日,老鼠一家也庆祝安息日;到最后纽扣不见了时,我们会发现原来纽扣被老鼠一家捡到了,还被做成了椅子的靠垫呢!你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是爱的力量。爱,可以改变一切;爱,可以让一个家庭和谐美满;爱可以让动物们快乐地生存,如人一样。
三、故事里的爱
1.约瑟——爷爷
我们再来想想,如果没有约瑟的珍惜,爷爷再有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这个故事首先是写约瑟对于爷爷给他的爱的一种无比珍惜。因为有了这份珍惜,才有了那块蓝色的布料,爷爷才能喀吱喀吱地剪,用针不断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同时,这份珍惜是相互的。约瑟珍惜爷爷的爱,爷爷同样珍惜孙子的情感。我们大人有时候对待孩子没有耐心,可能几次后就开始大喊:“我能有什么办法啊!”可是你看,爷爷对孙子的情感,“我一定要想办法弄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去想,都是办法;不愿去想,都是困难。
2.妹妹——爷爷
图画里还有一条隐藏的故事线。随着约瑟慢慢长大,我们也见证了妹妹的出生、坐、爬、站。妹妹也有一条蓝色毯子,从这条蓝毯子里我们也同样看到她对小毯子的喜爱、珍惜。妹妹很小的时候被裹在蓝毯子里睡觉,长大后连穿衣服都拿在手里。当哥哥的蓝色纽扣不见了全家人都在安慰他时,妹妹将小毯子藏在自己的身后……妹妹对小毯子的依恋,恰恰是对爷爷的依恋。那块璨若星河的蓝毯子承载着约瑟的成长,妹妹手中的蓝毯子也将记录着她的成长。
3.小老鼠一家——蓝布料
我们再来看看地板下老鼠一家。一开始是两只小老鼠,还没有蓝色布料时,他们的生活是没有色彩、没有趣味的。当爷爷的蓝布料从地板上掉下来后,他们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从两个人到一个大家庭,两只小老鼠用这些布料做了他们家的窗帘、桌布、地毯、床单、被罩、枕套、西装、裙子……正是因为老鼠一家对那块蓝色布料的珍惜,才有了地板下老鼠一家的浪漫生活,他们的后代才有了那诗意美好的生活。有时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那一点善意会有多大力量,但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那一点点善意可以成就他人的美好。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九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