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猜想有理有据

2024-09-29徐飞飞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8期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阅读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以后,学生将由“学习阅读”逐渐转变为“用阅读来学习”。也正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材中加入了阅读策略单元,让学生有层次、分梯度地掌握并运用阅读策略。“预测策略”是学生第一个正式接触的阅读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策略。

一、认识预测——启动阅读思维

1.预测有价值

“预”为预先,“测”为推想。预测就是预先推想。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预测,则需要先启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通过文章的题目、行文线索、开头、过程等逐步在预测中推进故事,并不断得到验证。从分析到推理再到预测,最后验证并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这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预测过程。每一次预测的过程都是训练学生推理、想象力和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预测策略能促使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体悟情感。在预测中的过程中,学生能对阅读产生积极的期待,并尝试用阅读解开疑惑。这也是“预测策略”教学最大的价值所在。

2.预测无对错

中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珍视和保护他们思维过程中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的预测和文章的内容出现偏差时,我们切不可直接纠正或是直接判断,而要让学生多思考:“为什么故事的发展与我们的预测会有偏差?作者在这里这样写,到底有什么样的意图?”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进入了发展期,我们在教学时,预测结果的对与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学生有更强的自我感受和自我判断。“预测策略”的使用更有助于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阅读期待,多角度地理解作品。

二、使用预测——贯通阅读始终

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可以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有更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更高的阅读期待。

1.阅读前

可以通过文章背景、人物认知或者作者信息等先让学生进行预测,猜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将阅读前的信息整理提取出来并成为预测的理由和依据。

2.阅读中

通过行文线索、主题句或人物性格、环境渲染、故事转折等相关内容,预测故事发展的走向、文章的风格特色或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分享“我预测的是什么,书中答案是什么,我猜对的方法是什么,利用这样的方法,我猜想故事下一步的发展是什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聚焦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让预测有依据、有深度、有方法。

3.阅读后

回想整个预测过程,归纳总结方法,并联结学生自己读过的书、生活中经历过的事进行创造性预测。让学生用想象补白人物的心理,将故事情节写得更加丰富细腻,创造性地续写故事。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进行阅读反思、是否能进行思辨性阅读,让预测提高阅读质量。

三、设计预测——创生阅读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如何在教学时将“预测策略”巧妙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并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用预测阅读策略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反复实践的重要一环。

1.题目预测巧激趣

好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有时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有时可以了解文章的主旨。利用题目进行预测,让学生大胆猜想故事的大致内容或是故事走向,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插图预测提效率

教材中,课文插图也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预测故事的走向,并猜想胡萝卜先生遇到了谁,用长胡子做了哪些事。学生的思维从形象走向抽象,在这样的过程中,课堂的氛围和学生的热情被小小的插图点燃,阅读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3.线索预测助发展

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或是反复出现的语句都可以成为学生预测的关键依据。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中,老屋反复出现的语言“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呼应题目,让学生有了充分的预测依据,为之后行文的发展和情感的体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关键情节停一停

在《猎人海力布》一文中,海力布面对乡亲们的不理解,不肯搬家,急得掉下眼泪。这是本文中的一个高潮部分,也是故事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此时可以停一停,让学生想想面对这样的情况,海力布会有怎样的抉择,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根据之前的故事内容预测,再结合民间故事的特点预测故事的结果。此时预测故事的走向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字里行间读懂海力布这一人物的性格、内心,并感受民间故事带给我们的精神成长。

5.相似内容来联结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以联结情节相似的作品,然后做出预测,让“预测策略”和“联结策略”连动,发挥更大作用。如《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被乌鸦抓走飞在树林中,不断地“惹是生非”,所有被他招惹的动物都深深记住了这个被乌鸦抓走的小人,无形中也起到了为雄鹅报信的作用。这样的情节在《丛林之书》中也有,狼孩莫格里被猴子劫持后,他一路用兽语向飞鸟求救。相似的内容,相同的智慧,这里可以通过与之前积累的阅读进行有效预测,让预测更有理有据。

6.补白细节创意足

从课文的细节之处可以感受到人物或角色的风格特色,从细微的环境变化中也可窥见故事的发展趋势。如福尔摩斯与华生第一次见面时就能猜出华生的职业和经历。这些细节使预测变得神秘有趣。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利用预测的方式补白牛郎织女相见的细节,也可以补白织女回归天庭后的一些抗争情节,这都为学生创意表达和深度思考提供了很好的方式。

7.风格特色意深远

在作家风格特色较明显的文章里也可以恰当使用“预测策略”,如鲁迅的文章风格深刻、犀利,同时也表达着繁复的心理世界。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尝试使用预测的方式,依据作者的写作风格推测,还可以根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些描写鲁迅的文章去推测鲁迅的写作风格。在高年级,预测的策略需要建立在提取信息、联结旧知、联系生活、分析判断等多种综合能力之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精读细读,对于他们的思维拓展起更大的作用。

阅读的“读”意味着很多,你得拿上书,读懂它,直到你能说出整个故事,但不是只讲述故事,而是要在故事中生活,继续挖掘它。随着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阅读的策略越来越受到关注,而“预测策略”正是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对阅读的深入思考,这也是我们所有师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香洲区香华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