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编辑部修习的日子

2024-09-29王占和

健身气功 2024年5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健身气功》杂志编辑部打了一段工。今年恰逢该杂志创刊二十周年之际,回过头来翻一翻那些年曾经编排、撰写的图文稿件,白纸黑字、彩图墨香,悠悠往事历历在目。我由衷感到:杂志舞台大,气功天地宽;编辑趣事多,修习记流年。此文谈一些在编辑部修习的往事。

从平常琐事中起步。初到编辑部,常在忙忙碌碌的事务中打发时光。每天上班进门先打开水,再收拾办公室卫生,整理书架上的书籍文稿。一切就绪后,便开始从邮箱里下载各地发来的习练功法的照片,以及投来的文稿,并依据杂志设置的栏目为各省建立了文件夹,而后将图文分门别类放入对应的省市文件夹里以备选用。随后又根据需要逐渐完善了图文作者、健身气功专家、各期刊稿作者名录、各地邮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耗费不少时间与精力,由于杂志的作者读者群体,遍布全国各地,年龄偏高,如有一点相关事宜做不好,老人就会“急眼”的,立马便把电话打到办公室、或找领导“告御状”,所以,对待功友丝毫不敢怠慢。在理顺内外关系后,绝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修改稿件,校对文字正误、调理语言句式、求证作者引经据典、概念术语的来龙去脉,力争报送给领导的文稿少出或不出毛病,让刊发出来的文章经得起读者和实践检验。

从练功活动中提高。我在编辑部时,重点推广的是四种功法: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以及八段锦。编辑部围绕四种功法,以图文形式力争全方位开展宣传。由于办刊时间不长等原因,杂志在选稿时特别关注敏感词语的掌握。也就是说,从上级领导到各习练站点的辅导员,从四种功法编创专家到站点练功群众,从四种功法书籍到杂志宣传用语,都要经过严格筛选,不得使用不适合的文字。因此,编辑的注意力也就集中在了“挑刺”上,既要通俗易懂,更要符合规范的宣传口径。其主要依据就是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第4号令《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将健身气功界定为:“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定位为第62个体育项目。毫无疑问,这些政策规定对办杂志而言,具有纲领性指导作用。从办刊业务角度来讲,就是要将纲领转化为具体文稿。当时对编辑而言,应具备的素质是:既要自己会做功法动作,又要会写或修改功友来稿;既要收集一般性的功理功法稿件,又要选择对练功有帮助的“一招一式一点通”的短文;既要编辑会写练功专业类文章,又要会纠正来稿中不当用语表述。这些不起眼的“要与不要”,正是在该杂志编辑的难点所在。尽管大半辈子都是与文字打交道,也算是半拉子“码字工”,由于《健身气功》杂志的专业性特殊性,作为编辑起码能用清晰的语言文字,阐述功法功理的来龙去脉;起码要消除编辑出来的文章与练功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象;起码达到不仅自己会写一般的功法功理文章,还要从来稿中发现较为切题的稿件。此间,中心领导与部门负责人,想方设法为编辑人员,提供学练功法机会,提供学习健身气功的相关资料,提供参加功法培训及推广活动的机会,提供参加理论研讨、进行学术交流的条件。这些措施,对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就我个人而言,通过参加各种活动,阅读有关健身气功书籍,观看专家教学视频,收获颇丰。尤其是在早上上班时,恰好路过天坛公园,当时园内有三四个注册练功站点长年练功。我不失时机,每天提前半小时在公园内与功友们一起修习,练功结束后再到编辑部练活。日积月累,功夫渐长,脑子里时不时的涌动出健身气功的文脉理念。就这样,无论是修改各地来稿,还是自己动手撰稿;无论是采写练功故事,还是编辑动态消息,自我感觉心里有底气,下笔作文也不犯愁了。

从工间习练中养成。在《健身气功》杂志编辑部期间,有许多便利条件修习各种功法,了解掌握许多知识,并可直接参与功法探讨实践,得到有关专家的亲自指导,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环境是独一无二的。别的不说,就说工间休息这点时间。每到工间休息如无特殊情况,办公室楼道里总会响起悠扬悦耳的功法音乐,轮着习练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时不时地播放《健身气功协会会歌》。工间休息时在走廊里习练功法,编辑人员都会出来参加的,听一听悠扬悦耳的古典音乐,舒缓一下心绪,活动活动四肢筋骨,何乐而不为呢!反过来说,工间休息不参加习练功法那也是不可能的,当功法音乐响起来,早把所有人的“魂儿”勾出来啦,谁又能不出来健一健身,练一练功呢!工间习练功法看起来只有十来分钟,日积月累的健身效果可不容小觑。如在银行里存款,零存“小功法”整取“大健康”。习惯了在走廊里练功,工间休息时间不练反而有点不自在。

从书摊网店里寻宝。记得是在亳州的一场活动中,有幸结识到健身气功界的许多练功名家以及专家学者,宋天彬老先生也在其中。有一天早上,我从涡河岸边返回宾馆时,恰遇宋老先生下楼早练,老先生邀我同行。于是,随老先生走到亳州中药材批发市场。一路走来一路听老先生讲,真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对批发市场摊位上的一枝一叶一籽粒,宋老先生都可讲出它在中药里的名称,药理、药性、药用等知识;同时,老先生又自然而然地用中医药调理气血、经络脉象等原理,深入浅出地诠释健身气功的功效,令人佩服不已。在亳州相处数日,我请先生开个习练健身气功需要研读的“书方子”,宋老先生欣然应允。上百部经典巨著名录,一挥而就。如《黄帝内经》《中医理论基础》《人体解剖学》《诸病源候论》《道德经》《论语》《孟子》等。按照老先生开出的“书方子”,我竭尽全力进书店,访书摊,网上淘,名家讨。比照近些年出版的相关书籍,深以为健身气功:从远古洪荒期走来,从老子的天地间走来,从庄子的养生经走来,从儒家的修身之道走来,从中医的经典理论走来,其身世来路不同凡响。尤其是在天津历史博物馆看到《行气铭》之后,更感到气功理论的博大精深。《行气铭》为一杖首,青玉,灰黑色晕斑,十二面棱柱体,高5.2厘米,宽3.4厘米。在十二面中,每面自上而下阴文篆刻三字,共计四十五字,记述了“行气”的要领,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气功记录。全文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郭沫若先生在《奴隶制时代》一书中释其文为:“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行气铭》描述了练功时人体之气运行的过程。在那个久远年代,古人能有这么深邃的认识,让我由衷敬佩古人的智慧和实践。

从编辑部里练写作。可以这样说,一代又一代的杂志编辑人,以各自的方式,续写着不同的精彩篇章,而我在编辑部与各位同事一样,兢兢业业地处理日常工作,又给自己加码专研写作了120多篇文稿,包括健身气功理论、功法探讨、练功故事、动态消息,以及诗词等作品,为健身气功功法赋予诗情画意。有的作品已在《健身气功》杂志,或健身气功协会网上刊发。

在编辑部修习期间,收获多多,真诚希望:愿《健身气功》杂志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