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与四海英才共赴“刚刚好”的未来

2024-09-27

走向世界 2024年34期

6月12日至7月12日,济南以“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梦响海右 赢在济南”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海右人才节”。

第二届“海右人才节”是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八大主题性活动之一,是济南争创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当好山东“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领头雁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强省会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面向天下英才展现济南海纳百川胸怀的热情邀约。

第二届“海右人才节”累计举办269场活动,其中,80场特色精品活动。人才节期间,相关话题全网传播量超过3.5亿次,展现了“人才与泉城相互成就,智慧与繁荣共绘华章”的美好图景。

(一)与首届相比,第二届“海右人才节”主要呈现出10个“聚焦”的特点。

聚焦落实“项目深化年”工作部署,将人才节系列活动统筹优化为6大类269场,涉及招商引资、人才交流、成果转化、项目对接等类型的活动90场,服务全市大局导向更加突出。

聚焦校友经济主题,同步举办开幕式暨济南校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举办“城市与大学”对话会等校友经济系列活动,健全完善“1+1+3+N”校友经济工作机制,推出新时代校友经济发展措施20条,成立“济南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济南校友经济发展联盟”。

聚焦打造城市IP,围绕“我在济南刚刚好”,策划推出城市人才宣传片及主题曲,推出泉城校友之歌《你还记得吗》、济南人才工作之歌《我们不一样》《点亮》等系列原创歌曲和MV,打造一批海右人才文创产品。

聚焦提升城市开放度,面向海内外,每季度公开发行《走向世界》“海右人才”专刊,用好济南国际传播中心,广泛宣传推介济南人才新政。

聚焦提升人才服务精准度,接续出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及网络安全、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推动细分领域精准引才。

聚焦丰富招才引智成效,搭建全市人才工作“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刊一行”招才引智体系,形成人才“引育留用”工作闭环。

聚焦发挥好顶尖人才引领作用,参加开幕式两院院士、发达国家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57人,数量再创新高。章丘籍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组织发起“第十届女科学家论坛暨清照论坛·女性领导力论坛”,为家乡带来科学盛宴。

聚焦塑造“以才引才”优势,87名海内外院士、知名专家及高校领导受聘济南市“海右伯乐”,助力济南精准识别举荐人才。

聚焦提升“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实效,首期组织24名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参与“一把手谈人才”访谈,首次在媒体公开发布44个党(工)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

聚焦提升人才参与度,高标准举办人才节文艺汇演,实现“人才当主角、城市更出彩”。

(二)坚持“整体统筹、集中呈现、突出实效、创新精彩”原则,重点做到“五个更加突出”。

更加突出服务大局。聚焦全市中心工作,以“海右人才节”为牵引和纽带,充分汇聚人才发展势能,为强省会建设提供强劲动能。紧盯“项目深化年”工作部署,坚持“人才+项目”一体引育;紧盯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人才+产业”一体推进;紧盯济青平台建设要求,坚持“人才+平台”一体部署,将“海右人才节”列为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八大主题性活动之一,持续提高济南人才工作对全省贡献度,持续提高济南城市软实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更加突出统筹协同。市委人才办牵头成立市级工作专班,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整体策划、一体推进,确保人才节效果拉满、成果显著。强化顶层谋划,有力保障了人才节活动质量。强化协同联动。注重纵向贯通,与中央、省直有关部门合办重点活动9场;注重横向协同,与市直部门、各区县(功能区)通力协作,合办重点活动39场;注重全域联动,与全国重点高校、驻济高校合办重点活动32场。强化资源融通。用活用好“院士、校友、市场、服务”等优势资源,实现人才生态整体性优化、城市形象整体性提升。

更加突出校地合作。聚焦校友经济,聚合校友力量,整合资源优势,依托“校友圈”扩大“朋友圈”“项目圈”,将校友资源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出台一项政策——制定支持新时代校友经济发展措施20条,建立一套机制——建立“1+1+3+N”校友经济工作机制,打造一批平台——建设20余个“泉城校友之家”“泉城校友会客厅”,策划组织特色活动30场,加快校友经济大厦建设,设立“济南校友双招双引工作站”,聘任一批校友双招双引大使,引导更多优质项目加速汇聚。

更加突出精准务实。坚持“节俭、务实、高效”的总体原则,做到“不求华丽,但求出彩,彰显特色”。注重结构优化,将人才节系列活动统筹优化至6大类269场,项目对接、成果转化类活动占比较去年增长34%。注重高效衔接,市直单位和各区县(功能区)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鼓励人才带着项目来、企业带着需求来,真正实现精准对接。注重数据赋能。开发“人才活动统计管理”线上业务板块,动态跟进活动举办进展,加强数据共享应用,实现人才节活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更加突出氛围营造。将人才的节日作为城市的节日,持续营造尊才爱才敬才氛围,实现“人才过节、全城精彩”。叫响“我在济南刚刚好”引才宣言,创作城市人才宣传片和主题曲,发布系列评论文章、宣传视频。塑强“海右人才”宣传矩阵。连续两年发布《济南人才发展蓝皮书》,在多个媒体平台开设人才节专栏,举行主题灯光秀,推出系列原创歌曲和MV。擦亮“海右名城”文化底色。策划出版《二安全集》、“海右名士”画集,推出人才节和泉城校友系列文创产品,举办中医药健康夜市、非遗展览人才夜市,通过海右人才节活跃城市文化圈,让城市产业、人文气息与烟火气息相融相生,拉满了人才节专属氛围感。

(三)规模更大、层次更高、举措更实、氛围更浓,全方位展现济南人才工作生动实践。

人才工作格局呈现新面貌。以举办人才节为契机,构建更加积极、更具活力、更为开放的人才工作格局。“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力度更大。首次通报表扬60个全市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首期组织24名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参与“一把手谈人才”访谈,首次在媒体发布44个党(工)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各单位做好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抓“第一资源”力度明显提升。人才助力城市发展势头更强。来自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480余名市级以上领军人才积极参与各类活动,153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人才项目签约落地,签订合作协议68项,达成合作意向60个。高校参与人才工作劲头更足。56名海内外高校领导应邀参加“城市与大学”对话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济南市签订校地人才工作合作协议,22家省内外高校主动参与主办或承办人才节活动49场,校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

招才引智成效取得新突破。聚焦重点产业需求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加快引进集聚高端人才。招引体系持续完善。以“海右人才节”为总牵引,倾力打造“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刊一行”招才引智体系,实现一体布局、协同推进。引才渠道持续拓宽。87名海内外院士、知名专家及高校领导受聘济南市“海右伯乐”,举办16场国际化人才交流活动,邀请770余名外国专家、港澳台青年、华人华侨参与。132场人才引进交流类活动,共吸引线下线上11万余人次参加,一批知名专家在济达成合作。产才融合持续深化。“第十届女科学家论坛暨清照论坛·女性领导力论坛”集聚国内30余名知名女性专家学者,共同推动生物医药领域跨界合作创新。60余位知名院士深度走访企业、院所90余次,达成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合作协议46项。“济南大学城科研成果转化大赛”对接高校高价值成果120余项、达成校企合作共建项目20项。

校友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积极引导广大校友凝聚发展合力、发挥聚才引力、释放创业潜力,“高校+校友+资金+产业+城市”融合成效初显。扩大了校地合作“朋友圈”。114位优秀校友受聘济南市“校友双招双引大使”,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吸纳单位及个人会员118个(人)。集聚了校友经济新资源。31个校友项目签约落地或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投资总额达20亿元。增强了泉城校友凝聚力。举办“百万校友聚创泉城”系列专场、重点高校济南校友登山活动、首届驻济校友足球邀请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校友扎根济南的热情、建设济南的激情、融入济南的感情。

城市人才生态得到新优化。持续完善“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通过涵养良好人才生态赋予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让人才创业无忧。组建首期规模3亿元的海右人才基金,组建目标规模100亿元的“天使创投母基金”,举办海右人才基金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启动仪式,与国内知名天使创投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人才创业金融支撑。让人才发展无忧。举办人才政策宣讲解读、企业家专题培训班、涉外法律服务交流会等活动,面向网络安全、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领域出台专项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让更多专业领域人才的价值得到认同与尊重。让人才生活无忧。人才优惠购、人才夜市、联谊交友、义诊等活动服务人才12万余人次。让人才内心无忧。1500余名人才嘉宾成为人才节文艺汇演晚会主角,彰显了济南礼遇人才、致敬人才的真情实意。

对外开放度实现新跃升。坚持国际视野、开放思维,持续提升“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传播度,以人才对外开放展现包容大气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对外传播元素更多元。首次面向海内外发行《走向世界》“海右人才”专刊,济南人才故事《他乡有梦》荣获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家大赛特等奖。人才来济意愿更强烈。人才节前期,举办济南首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吸引港澳台学生1500余人、外籍人才200余人到现场参会。城市国际形象更加鲜明。城市人才宣传片及主题曲在泰国曼谷、英国曼彻斯特、中国科协“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济南国际传播中心等广泛播放,润物细无声地提升济南城市影响力。

城市人才IP叫响新高度。以“我在济南刚刚好”打造城市人才IP,积极传递济南广纳英才的诚意与信心。城市名片更鲜亮。以人才节为载体,通过举办活动、创作宣传片及原创歌曲、开发文创产品、推出主题灯光秀等一系列“组合拳”,展现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彰显城市魅力。情感纽带更牢固。以立法形式设立“海右人才日”,以城市之名举办“海右人才节”,让人才站稳“C位”,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才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活动影响更深远。原创新闻稿件500余篇,全网322个媒体平台参与传播,在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等央媒站点以及微信、今日头条等平台的传播信息量均排名TOP20。江西等省市主动前来现场观摩学习或邀请我市以讲课形式分享经验做法,第二届人才节的盛况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点赞。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才出彩助力城市出彩。

注重增强全局性。人才工作作为组织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将“子系统”融入“大棋局”。自觉把人才工作“子系统”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棋盘”中定位布局,将人才节活动与项目引进、产业布局、招商引资有机结合,推动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以“小切口”带动“大纵深”。坚持“小切口、有特色、可量化”,以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产才融合紧密的人才节活动,放大“人才+”溢出效应,强化“人才经济”对重点产业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

注重增强开创性。人才工作发散性、开放性、创新性强,只有敢于“探新路”,才能勇于“开新局”。在去年率先出台新就业形态和哲社文体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全国率先推出网络安全、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深入践行“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理念,组织第七届双创大赛海聚泉城特色赛道决赛等多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对接活动,充分展现济南开放包容的“大人才观”。持续创新引才模式、拓宽引才渠道,推动城市人才品牌持续性创新、持续性出彩。

注重增强精准性。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思维,立足各区县(功能区)各部门实际,聚焦细分产业领域,按照“产业+人才”“项目+人才”“消费+人才”模式,精准统筹各类活动,充分赋能产业、带动创新、助推发展。用足用好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实行凡是交流类活动“人才宣传+城市宣传”同步跟进、凡是招引类活动“人才部门+投促部门”同步对接、凡是服务类活动“政策推介+政策兑现”同步实现的“三同步”工作法。以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的工作态度,将各项活动办成精品、办成品牌。

注重增强实效性。将区县(功能区)作为活动、项目的承接主阵地,精心设计各项流程,因地制宜增加园区考察、企业调研等环节,提高人才项目落地率。以人才引育为核心,针对性结合人才需求,精准策划组织各项活动,做优人才生态,做新人才结构,做大人才增量。吸引人才项目落地,既要有“真金白银”的支持,也要有“真情实意”的服务,让人才充分感受“最高礼遇”,增强人才“我在济南刚刚好”的情感认同,让人才与城市同成长、共奋斗、能出彩。

注重增强坚韧性。从去年探索举办首届“海右人才节”,到今年以法定形式创新设立海右人才日、海右人才节,始终锚定“人才工作没有天花板”的信念,谋求突破、探索出新,不断丰富人才节内涵、提升活动品质、擦亮城市引才名片。无论是269场活动的统筹组织,还是贯穿于活动前中后各类新闻稿件、视频等宣传素材的审修把关,始终以不松懈、不停歇、不倦怠的作风推进工作,确保活动开展有力有序、务实高效,宣传内容精准精彩、亮点纷呈。人才节不只是人才的节日,更是招引人才、对接项目、提升工作的重要契机。对于人才节的各类活动、达成的合作、落地的项目,健全完善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体系,主动跟进、靠上服务,避免“一办了之、一招了之”,不断巩固深化成果成效。

(五)海右人才,“节”续精彩,与您共赴“刚刚好”的未来。

透过一节精彩看一城万象,天下泉城、人来无忧,让人看到了温暖的模样;青年集聚、活力四射,让人看到了青春的模样;市井繁华、熙熙攘攘,让人看到了烟火的模样;文脉悠长,翰墨飘香,让人看到了诗城的模样;大河奔腾,跃动希望,让人看到了梦想的模样;温馨恬淡,岁月静好,让人看到了幸福的模样;不疾不徐、不慌不忙,让人看到了刚刚好的模样。

让我们共同期待,海右人才,“节”续精彩!

(本文转载自《济南日报》2024年8月2日第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