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传播环境下主流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2024-09-27陈海芹

摄影与摄像 2024年7期

媒介融合背景下,大众新闻消费方式伴随着短视频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短视频逐渐形成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气质,备受大众喜爱。同时,主流媒体的话语体系也面对着不小的挑战,既要借助短视频丰富话语表达、做好真实叙事,也要加强自身创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爆款短视频新闻。短视频作为当下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新闻行业转型发展、传播环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对主流媒体的话语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复杂的短视频传播环境,主流媒体需要重构新闻传播的话题体系,引导受众对主流新闻传播产生更多正向反馈。本文首先介绍了短视频环境下主流媒体话语表达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优秀短视频新闻话语表达的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有效的主流媒体创新策略。

短视频环境下主流媒体话语表达的变化趋势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主流媒体话语体系受数字技术、移动设备以及新媒体等的影响,发生了巨大变革,不仅体现在新闻消费形式上,还体现在新闻生产的内在逻辑上。具体来看,主流媒体话语表达的变化大致包括叙事特征、表达方式、叙事体系等方面。

叙事特征不同

在短视频环境下,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开始向小屏传播发力,注重新旧媒体的融合共生,进而实现了新闻作品表达方式上的创新。与长视频相比,短视频短而精、场景多元化、风格多样化,更容易塑造网感,拉近和大众间的距离。从播放时长来看,短视频以几秒至几十秒的视频为主,最长不会超过5分钟。比如,“人民日报”在2024年2月6日发布的《冰冻预警连发,今冬为什么会有冻雨?》短视频新闻,在三分钟内介绍了2024年全国冻雨频发的情况,并分析了冻雨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后果,及时为大众答疑解惑,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新闻一经发出收获了10万+点赞量。从叙事场景来看,短视频实现了新闻场景的移动化叙事,新闻传播从大屏走向小屏,并借助接地气的叙事方式,为大众提供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从叙事风格来看,由于短视频无法完整再现新闻,其所包含的信息量无法与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相比,但其能为大众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让大众找到与新闻的共情点。因此,短视频的话语表达更具情感、更重社交、更加生活。

表达方式不同

主流媒体要想做好短视频生产工作,必须重视互联网这一传播渠道,提高话语表达的“网感”。当下,“网感”主要是指依托大众网络消费习惯及互动方式而搭建起的新型理解、表达方式。因此,要想让新闻更出彩,主流媒体必须牢牢把握互联网传播特点和网民心理,将“网感”贯穿于新闻创作全过程,从而让新闻更吸引人。

首先,主流媒体要保证新闻的情绪力量。纵观当下的“爆款”短视频新闻,他们都有着饱满的情绪价值,能够击中大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另外,主流媒体借助短视频进行新闻传播,可以通过标题、内容向大众传递主旨思想,让大众产生情感代入。

其次,主流媒体要保证新闻的故事力量。短视频时代是“全民皆媒”的时代,大众在短视频生产分发中的参与度极高,为短视频新闻“破圈”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故事感是影响短视频新闻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主流媒体要想保持并扩大既有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就要提高自身优势,紧跟社会热点,增强新闻的情感表达,实现涟漪效应。

最后,主流媒体要保证新闻的反差力量。主流媒体要把握好短视频新闻的反差感,按照互联网传播规律,让新闻更具记忆点。主流媒体要敢于打破自身狭窄的眼界,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事物在现实与网络间的不同之处,比如弱势群体在互联网中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有利于激发大众的情感共鸣。

打造主流叙事体系

短视频环境下,主流媒体要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新闻,让新闻具有“网感”,从而建立起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叙事体系。在具体实践中,主流媒体要弘扬正能量,实现新闻内容的年轻化表达,在实践中建立起具有烟火气的表达方式。同时,主流媒体要懂得利用大众的情绪,从个体化叙事、小而美创作和民间话语表达等方式塑造新闻情绪价值,打造主流叙事体系。

首先,主流媒体借助短视频,可以进行个体化叙事,让新闻更接地气。短视频的生产门槛低,创作者既包括主流媒体,也包括自媒体等,实现了生产者的多元化,受到了大众青睐。在我国,短视频新闻发展至今,具有较强的乡土化、个性化等特征。在这一背景下,主流媒体必须从宏大叙事中找准个体化叙事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一个个鲜活故事,引导社会舆论,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比如,“人民日报”在2023年12月24日发布的《2023,那些温暖、美好念念不忘;2024,迎着光亮,勇敢出发!》短视频新闻,该新闻通过展现2023年的凡人小事,让大众感受到温暖的力量和生活的美好,为大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

其次,主流媒体借助短视频,可以为大众提供小而美的视觉体验。随着移动设备的更新迭代,短视频新闻的呈现方式愈发多元。由于短视频新闻大多播放时长较短,所以大众更倾向于选择节奏快、内容简洁明了的新闻,为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用的信息。由此可见,新闻传播已经向快节奏转变。而且,短视频新闻能够通过小屏为大众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体验。

最后,主流媒体借助短视频,搭建起民间话语表达体系,提高新闻对大众吸引力。过去,主流媒体作为官方发言人,在话语表达上往往过于严肃、认真。而短视频在话语表达上具有民间特色,更接地气,因此,主流媒体在运用短视频时,一方面要坚守舆论阵地,传递正能量;另一方面要与民间话语结合,提高新闻的亲和力,让新闻更加具有“网感”。

优秀短视频新闻话语表达的特征

情感共鸣直抵人心。大多数短视频新闻节奏快、接地气,能在第一时间激发起大众的观看兴趣,建立起情感联结,提高新闻影响力。比如,“人民日报”在2023年6月19日发布的《全场沸腾!贵州“村超”,一名选手上演“倒挂金钩”进球》短视频新闻,一经发出迅速获得了119万+的点赞量。从中能够看出,乡村的现代化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反映了当下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追求,成功抓住了大众的共情点,实现了短视频新闻的大范围传播。

聚焦社会紧跟热点。纵观当下,优秀短视频之所以能够抓住大众眼球,究其原因是其报道的新闻皆为大众关切的社会热点。而大众的关心关注往往和其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报道这类新闻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如果主流媒体能够抓住热点、聚焦时事创作短视频,从小切口反映大民生,就能够让短视频兼具正能量和价值观,为主流媒体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流量。

观点鲜明直观中肯。短视频新闻的质量良莠不齐,优秀的短视频新闻必然有着鲜明的观点,能够直中要害、一锤定音。互联网时代,虽然这增加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但也导致虚假信息问题愈发严重。主流媒体要善用短视频,通过传递真实、可靠的短视频新闻来引导社会舆论、维持社会稳定,当好“压舱石”。同时,主流媒体还要从新闻思想、内容生产等方面入手,提高自身公信力,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贴近生活注重“网感”。过去,主流媒体的话语表达过于严肃,让人感到高不可攀,很容易产生距离感。而短视频新闻无论是内容创作还是传播渠道,都贴近生活、接地气。如果主流媒体可以依托短视频创作更多具有“网感”的作品,就能够打造出更多爆款,同时这也极大地符合了年轻人的观看习惯。以《以梦为马》短视频栏目为例,中国中央电视台通过动画这一形式,详细讲述了国宝南下至香港的风波故事。其中,短视频创作团队借助网言网语和网梗,充分展现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让大众找到了情绪共鸣之处。

精准切口微观叙事。与其他媒体相比,短视频大多小而精。一个优秀的短视频更是要通过微叙事讲好故事,开门见山,突出主题,去粗取精。同时,短视频新闻还能够做到短时间内的高效传播,以小故事反映大时代。

互动多样提高效果。优秀短视频大多实现了图片、文字、音效等元素的融合运用,会激发大众的分享欲。尤其是弹幕的实时评论功能,不仅能够让大众实时互动,还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帮助大众准确把握新闻主题。因此,主流媒体在打造精品短视频新闻时,要注重提高大众的互动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短视频的传播价值。

短视频环境下主流媒体话语体系的创新策略

当下,虽然主流媒体能够将过去的优秀经验运用到短视频生产传播中,但由于缺乏短视频运营管理经验,其在短视频环境下的话语体系创新不足,这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的发展瓶颈。对此,主流媒体要不断探索、变革,以此来谋求更好更大发展。

长短视频融合,打造网络爆款

主流媒体拥有着丰富的素材资源、新闻传播经验以及专业的新闻团队,所以,其在短视频新闻生产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有别于自媒体等新闻创作者。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二创”为主流媒体短视频生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不仅能够保持并发挥长视频的优势,还能充分利用短视频的长处,以长短视频融合共创,实现大屏、小屏间的联合传播。因此,主流媒体要变革创新,通过“二创”建立起全新的话语体系,让新闻更具活力。具体来说,首先,主流媒体要对短视频受众的消费习惯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受众的观看习惯和阅读偏好,借助算法、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新闻的精准传播,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大众需求。其次,主流媒体要做好长短视频创作的事前策划,确保新闻传播达到预期效果。要想做好长视频和短视频的融合,主流媒体不能将二者作为单独的个体进行考虑,而是要对二者进行统筹策划,成立专业的新闻团队,集众人之力、众人之智,实现长视频和短视频的齐头并进。最后,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如何将长视频新闻转化为短平快的短视频新闻是其创新话语体系的关键瓶颈之一,也是当下主流媒体塑造“网感”的重要环节。而且,将短视频新闻中的创新点加入长视频新闻中,可以弥补长视频新闻的不足,实现长视频新闻与短视频新闻间的转化共享。以《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和《双宝茶话会》为例,《双宝茶话会》系列短视频是《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纪录片的浓缩精华版,不仅包含了纪录片的内容核心,还在表达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同时,《双宝茶话会》系列短视频借助网络热词和大众喜爱的方式,将金丝猴、大熊猫等动物拟人化,向大众科普专业知识,凸显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主题,迅速“走红”。

PGC和UGC融合,丰富内容生态

在短视频环境下,人人都可以参与到短视频新闻的生产分发过程中,主流媒体如果不求新求变,仅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提高关注度和观看量。当下,《大敦煌》《我们的国家公园》等纪录片凭借着精美的画面、精良的制作获得了许多大众的喜爱,很多被作为优秀作品流传于世。然而,短视频受制于自身特点,更新换代很快,很容易被新出现的短视频所取代。因此,主流媒体要想做好短视频传播、打造爆款短视频,就必须充分发挥大众的力量,调动起大众创作推广短视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共创等方式提高自身短视频新闻的“声量”和“流量”。以《中国短视频大会》为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PGC+UGC”这一形式,为《中国短视频大会》注入众多新鲜血液,发布了许多高品质的短视频作品。这些“新鲜血液”既有网络大V、非遗传人、技能大咖,也有农村姥姥、健身达人等,他们从不同视角对事物进行了多元化的叙事,将平凡人的正能量故事搬上短视频,为主流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素材和内容生态。

短视频和慢直播融合,做好“真实叙事”

现在,短视频存在内容低俗、信息不实等问题,特别是随着短视频新闻的爆发式创作,短视频内容缺乏原创性。很多短视频新闻中的叙事逻辑并没有可靠的事实依据,有的更是为了求流量、博噱头而创作了很多“伪新闻”,这就导致大众对这类同质化新闻产生了疲惫感。在这一背景下,慢直播开始崛起,广受大众的欢迎,同时这也为新闻创作者提供了全新的创作思路。慢直播不仅能够真实呈现时空情境,还能够让大众看到原汁原味的事件,有助于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将短视频和慢直播融合,可以充分发挥慢直播的新闻传播优势,为短视频提供源源不断地创作“脚本”,做好“真实叙事”,弥补短视频传播的不足。

对此,主流媒体要看到短视频和慢直播融合传播所带来的好处,搭建起“慢直播+短视频”的传播框架,整合素材进行全场景、跨场域传播,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受众的参与热情,还提高了大众黏性。以《熊猫宝宝与饲养员的亲密互动》短视频新闻为例,该报道是短视频和慢直播融合传播的典型代表,国内外知名媒体纷纷转发,受到了国外网民的广泛关注,仅Face Book用户观看量达到11亿+。由此可见,“短视频+慢直播”可以进一步丰富新闻素材,推动短视频新闻再上新台阶。

综上所述,为了紧跟短视频的“东风”,主流媒体要牢牢把握短视频的特征,通过长短视频融合、打造网络爆款,PGC和UGC融合、丰富内容生态,短视频和慢直播融合、做好“真实叙事”等措施,尽可能满足大众的新闻消费习惯,做好新闻创作上的结构性改革,实现新闻数量、质量上的双提升。

(作者单位:青岛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