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镜头下创作的视听语言运用与创新
2024-09-27张凯
短视频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满足人们表达情感、记录生活的需求。因此,作为拍摄者,为深入了解镜头语言的内涵和在作品创作中的作用,应该主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与能力,合理应用镜头语言丰富和深化短视频作品的内涵,保证短视频质量在提升的同时,扩大短视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短视频镜头下创作的视听语言特点
视听语言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镜头调度方式与音乐应用技巧。将视听语言灵活应用到短视频创作中,不仅可以让作品的内容更为丰富,还能满足受众的碎片化观看需求。
分镜头的运用
在以往电影拍摄过程中,若想让内容表现得更为生动、丰富,需要借助分镜头实现。同样,短视频在拍摄时,也可以使用分镜头增强画面感,并对时长合理控制,保证当前人们碎片化的阅读及观看需求得以满足,同时也能让人们快速与作品融合,提升受众体验感和代入感。比如,在北京冬奥会遗产系列宣传片《重新再出发》中,时间控制在4分32秒,具体如图1所示。为增强画面感,宣传片拍摄时全部按照电影的分镜头脚本,运用电影机进行拍摄,画面精致。宣传片中,通过对普通人参与冬奥会故事的阐述,让人们直观了解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当地众多老百姓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使用户在观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方然,作品在拍摄期间,也可以尝试利用长镜头,画面的呈现真实且代入感强,不仅能提升视觉效果,还能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真正达到短视频记录美好生活的目的。
声音渲染
除镜头调度方法外,短视频也可以对音响元素灵活应用,将情感抒发、渲染气氛、叙事等方法与短视频深度整合,创作者可以将自身的视频内容搭配合适的音乐,诸如搭配和视频有关的背景音乐,对环境气氛合理烘托和渲染,将主题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保证观众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比如:北京冬奥会倒计时30天正式发布《筑梦冬奥》宣传片,视频开始便利用通过回顾北京冬奥会经典画面+背景音乐的形式,对环境气氛加以渲染和烘托,明确宣传片的主题,试图在情感上引起观众的共鸣。或者运用音乐和视频,使反映的内容节奏与主题截然相反,从而形成反差,以此达到戏剧化的目的。
短视频镜头下创作的视听语言分析
短视频创作手法
在多年的发展下,传统影视创作的视听语言体系具有完善性,表达更为完整,应用的手段类型多样。短视频的创作过程中,除了要对传统视听创作手法科学运用外,还应将当前受众的多元化审美需求作为立足点,加大创新力度,对镜头灵活且科学运用。
运镜创作体系。运镜主要源于传统影视语言创作中的“镜头调度”。在影视拍摄期间,镜头运动分为镜内运动和镜外运动两种。现阶段,短视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镜外运动。通常情况下,运镜的不同,表达的情绪自然存在差异。诸如,有的运镜具有起承转合的作用,暗示后续剧情的发展,以此达到观众沉浸感增强的目的。也可以对空间以及时间重新塑造。在摄影摄像中,运镜主要有推、拉、摇、移、升等模式。
变速与时空观。影视作品中一般利用“升格”和“降格”方式展示高潮部分,这种手法也称之为慢动作和快动作。相同的镜头在拍摄期间,为让时间变化的展现更为明显,可以将帧率改变的方法应用其中。短视频时代下,快慢镜头在作品中的切换比较频繁,可以起到提升视觉效果的目的。并且,通过对剪辑软件的合理使用,帧率的变化更为顺畅。变速技巧主要以短视频的属性为基础,在短视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短视频算法计入的分散率、完爆率等数据,需要视频内容具有新颖性、创新性和多变性,而变速可以让视觉节奏得到合理调整,满足观众的情感节奏,更能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
转场与剪辑,在短视频中,转场的应用得较为常见,是镜头转化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是剪辑技术的一种延伸。诸如短视频在转场方面,经常运用的“天空转场”等。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短视频的创作过程,在视觉方面,更注重鲜明性,技术手段的运用强调先进性与新颖性,节奏变化上应用的手法更为丰富多样。这些手法除了和影视语言体系有内在联系外,其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与创新。
短视频镜头下创作的视听语言运用与创新
以北京冬奥会遗产系列宣传片《驭雪者》为例,视频中直观展示了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有力促进了京冀两地产业联动发展,也迎来了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期,特别是各种冰雪装备。在这一作品中,运镜、变速以及转场的结合非常巧妙,作品一经推出便深受网友喜爱。
连贯的运镜体系和转换模式
传统影视和电视在创作期间,对内在逻辑较为关注。而在短视频拍摄中,同样注重运镜的逻辑关系。但是短视频创作的区别在于,无论是衔接方面,还是剪辑频率、转换模式,均有明显不同,应用的场景具有丰富、自由的特点。并且,在拍摄短视频时,运镜需要将作品风格作为立足点,尽可能保持作品风格的统一性,以加深观众的印象和认可度。
北京冬奥会遗产系列宣传片《驭雪者》中,炫目的运镜和节奏感较为强烈的变速,再加上高频率的镜头切换,在视频内在逻辑的不断推动下,音乐与音效的有效整合,可以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在作品的运镜上,创作期间并没有将内容作为主要线索,而是从运镜方向着手,以此作为线索,作品中的固定镜头较少。素材在整理时,同样将镜头运动方向一致的镜头划分在一起,画面的内容则位居其次。在剪辑过程中,将运动方式一致、运动速度基本相同的镜头连接起来,由此让剪辑的画面效果更为顺畅。同时,在作品中,将连续的推镜头以及后拉镜头连接起来,让整个场景的跳跃更为明显。由于运动速度相对连贯,所以观众的视觉体验感也会增强。这种方式可以让受众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在观看作品中注意力更为集中。
通过对《驭雪者》作品的分析,转向镜头的应用较为常见。在连续运动的镜头中设置转向镜头,诸如一组画面连续多个右摆镜头,后面衔接的镜头则是以航拍的形式呈现。这种镜头的来回切换,不仅可以将观众的视线拉入到下一个镜头,创意感十足,还会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北京冬奥会的气氛。
变速技巧和节奏控制
在短视频创作过程中,新鲜感是提高作品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可以在镜头内部以及作品整体节奏变化上加强创新。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只有少部分运动镜头的展示速度为正常,基于内容搭配与之相符的音乐,在镜头内部,将加快或放慢的手段融合其中,保证从视觉上能营造出时间差异。在短视频拍摄中,此方法的应用效果好,可以快速掌握其中技巧。并且,多拍摄升格镜头,将音乐和镜头整合,还能适当调整镜头播放速率。通常情况下,如果镜头帧数不足的情况下,慢速的呈现流畅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借升格镜头,在后期剪辑期间进行合理调整,可以将其调整成常速或降格镜头,以此让画面的呈现更为直观和连贯。现阶段,在拍摄宣传片时,为让视觉变化的呈现更为明显,对大幅度的动作、变速等方式应用较为广泛。
从宏观角度分析,在《驭雪者》作品中,在前半部分主要以加快的速度进行展现,行至39秒处,剪辑的节奏随着音乐旋律而逐渐将速度放缓,单一镜头的时长增加,剪辑率降低,在接近结尾时,随着一段激昂的陈词和音乐节奏的加快,剪辑率提升。在3分20秒的视频中,镜头较多。在最后的剪辑中,作品以一句“哪有驭雪非凡的人,只有逐梦向前的你”戛然而止,整体效果干脆利落,具体如图2所示。
从剪辑到转场
在短视频时代中,虽然传统的“遮挡转场”“相似物转场”等方式依然沿用,但转场逐渐成为短视频创作期间展示技巧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当前短视频创作,通常会利用此类方式展示作品的创意和技巧。可见,在短视频创作者交流中,转场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关键点。从以往“杂耍”的遮盖到现如今的“炫技”呈现,短视频在创作期间,影像语言越来越重要。比如,在北京冬奥会遗产系列宣传片《驭雪者》中,背景同期声的简单阐述和一次次握手,衔接了一个快速变换的现实社会,用真实的触感感受现实。
通过对北京冬奥会遗产系列宣传片《驭雪者》作品的解析,总结其在拍摄和剪辑方面的应用,可以为后续短视频创作提供借鉴。在对作品拍摄期间,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分别是情绪、动作和内容,以此增强作品的视觉体验感。首先,在画面的呈现上,能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情绪的调动,并把控好整个视频的节奏,让段落的划分清晰、明了。在段落中,结合内容对运镜手法灵活应用,保证运动方向的一致性,通过选择相近运动速率的镜头,完整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的段落,突出视频的层次感。最后,以画面内容为立足点,适当调整,在画面内容的支持下,将运镜转向和转场有效衔接,突出作品的连贯性和代入感。
强化镜头意识
在影视创作中,强化镜头意识是基本功,也是深化以及优化创作的基础。诸如在李子柒的短视频中,其每个短视频具有上百个镜头,拍摄时间长,在遇到传统工艺时,其还会专门学习。并且在拍摄短视频前,还主动学习基本技能,包括构图、取景等,最终创作出精美的视频。同样,在今后短视频创作期间,也应该在视听语言上下功夫,熟悉镜头组接的设计和运用,对分解拍摄、重新组合等蒙太奇技巧、手法熟练掌握。比如在《驭雪者》宣传片中,以冰雪为主体,重点突出科技的创新,着重展示各种冰雪装备。宣传片中不仅有生动的解说,还有多次的手部镜头,一次次的触摸中将观众带到短片中,感受先进的冰雪装备,感叹科技的创新,以及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快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综合而言,在创作短视频时,拍摄者的摄影摄像技术水平要不断精进和提升,对视听语言科学运用与创新,促进镜头质感的提升。同时,在短视频行业的飞速发展下,越来越多博主为博眼球、吸引注意力,时常借助恶趣味等镜头,导致作品质量下降。对此,创作者应该主动避开在镜头中出现敏感画面,让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