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档案学科进步的动力机制探讨

2024-09-25原淑慧

档案管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档案学;学科建设;文化软实力;学术研究;技术进步;政策法规;社会需求;动力机制

1 引言

档案学动力机制是指推动档案学科发展的内生因素和机制,包括各种促使档案学不断前进和创新的动力因素和作用方式。这些机制可以从学术研究动力、技术进步动力、政策法规动力、社会需求动力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学术研究动力促使档案学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更新,技术进步动力推动档案学在信息管理、数字档案保存等方面持续创新,政策法规动力为档案学科提供发展空间,社会需求动力推动档案学发挥更大社会作用。综合来看,档案学动力机制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促进档案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构建档案学动力机制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档案学动力机制的建设可以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得到有效保存和传承,从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二是促进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档案学动力机制的完善可以激发学术研究的热情,推动档案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三是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和水平,通过档案学动力机制的建设,可以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推进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档案学动力机制可以促进包括档案学科在内的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定,为提升各领域的治理水平和本土影响力,为档案学科的发展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规范和保障。[1]五是满足社会需求和提升社会认同,档案学动力机制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信息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需求,提升档案学科的社会贡献度和认同度,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档案学科基础。

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动力机制,可以推动档案学科的发展,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档案学科动力。

2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多重动力分析

2.1 学术研究动力。学术研究动力包括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方法和实践完善、人才和智力增益、国际话语和学术地位增强等方面。

2.1.1 推动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通过学术研究的进展,可以提升档案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引领。比如:在学术研究动力的推动下,档案学领域不断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和保存中的应用,例如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这种技术创新为档案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同时也增强了国家在信息保护和传承方面的文化软实力。

2.1.2 促进方法和实践的不断完善。通过学术研究的推动,可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改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实践支持。[2]学术研究动力推动了档案学科方法和实践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例如,制定了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流程,采用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系统优化档案管理,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以及一众档案服务企业的相关研究团队分别开发了高效的档案管理系统和数字化处理工具,这些创新为国家档案管理实践提供了强大支持,并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实践支持。

2.1.3 丰富高水平人才智力资源。学术研究对于培养高水平的学术人才,丰富智力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档案学会每年举办的全国档案学术会议,吸引了大量年轻学者参与,培育了一大批具备高水平研究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档案学人才。这些人才和资源的积累和发展,既提升了国家档案学科的整体实力,也支持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3]

2.1.4 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学术研究动力推动档案学科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例如,中国档案界积极参与国际档案学术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档案理事会(ICA)等国际组织的活动[4],推动国际合作项目和研究成果的交流。中国国家档案局与多个国家的档案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5],并参与了多个国际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些活动拓展了档案学科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国际影响力,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话语要素、声誉要素、认同要素、认知要素等的张力,发挥了档案领域的独特作用。

2.2 技术进步动力。技术进步动力的重要作用表现在数字战略转型、文化遗产保护、新兴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

2.2.1 数字化档案管理和文化遗产保护。技术进步动力推动了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了档案信息整理、检索和传播的效率和便捷性。[6]同时,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促进了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加强了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能力和影响力。比如:故宫博物院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扫描和数字化存档[7],创建了“数字故宫”平台。该平台不仅方便了文物的管理和保护,还通过网络向公众展示故宫的文化遗产,使得更多人可以在线参观和学习,提升了文化遗产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2.2.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技术进步动力推动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档案信息的趋势和特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这种应用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智能水平和精准度,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比如:国家图书馆通过大数据技术对馆藏书籍和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用户的阅读偏好和趋势,从而优化馆藏结构和服务内容。

2.2.3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展示和传承中的应用。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是促进文化展示和传承的重要手段。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数字化文化展览和文物展示平台,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文化遗产的虚拟还原和互动展示。[8]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文化展示的体验感和吸引力,也加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方面的影响力。例如: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开发了一款虚拟游览应用,用户可以通过VR设备身临其境地参观兵马俑坑,甚至可以虚拟触摸和观看文物的细节。

2.3 政策法规动力。政策法规动力对于文化领域建设发展的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协同化等起着制度支撑作用。

2.3.1 规范档案管理和文化遗产保护。通过规范管理和保护档案文化资源,政策法规动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是我国规范档案管理的法定基础[9],该法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传承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明确了国家和社会各方在档案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2.3.2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创新。政策法规动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和实施[10],支持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政策激励和支持,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文化产品、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方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比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和措施,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持。[11]

2.3.3 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政策法规动力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支持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承和影响力。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建设,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的认可和影响力。我国政府实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例如,青岛“一带一路”电影节是该倡议下的重要文化项目。

2.3.4 强化档案信息开放和共享。通过政策法规的引导,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和传承效果[12],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信息资源开放和传承方面的影响力。比如:近年来新修改的《档案法》《档案法实施条例》均大幅增加了档案开放共享条款。通过这些政策法规的推动,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逐渐扩大了档案信息的公开范围,采取了多种形式提高档案信息的可获取性和可利用性。比如,国家档案局开通了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https://cxly.saac.gov.cn/)[13],许多地方政府建立了档案信息公开网站,提供在线查询服务。提升了国家在信息资源开放和传承方面的文化软实力影响力。

2.4 社会需求动力。社会需求动力能够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结构,融合文化产业发展资源,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带动文化消费和文化创新。

2.4.1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结构。社会需求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和创新。通过了解和满足社会对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需求,可以优化文化发展的结构,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比如:b00aeb9f5cedd5779926047840296d7b723356537667423994ab8bc168f42986社会对数字文化产品和虚拟文化体验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14]

2.4.2 融合文化产业发展资源。社会需求推动了文化产业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和跨界合作。通过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和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可以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教育、旅游等行业的深度融合[15],推动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增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综合实力。比如:在音乐领域,线上音乐会和虚拟音乐节成为新趋势,例如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推出的在线音乐会和网易云音乐的虚拟音乐节,通过高科技手段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音乐体验,促进了音乐产业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综合实力。[16]

2.4.3 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社会需求推动文化普及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素质的提升和文化传承。通过满足社会对文化知识、文化教育的需求,可以培养更多文化人才,推动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深度和广度。比如,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通过在线课程和公众讲座推广音乐教育,许多地方的音乐馆和文化中心也推出了音乐普及活动,提升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和音乐素养。这些努力推动了文化和音乐传统的传承和创新,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的影响力。[17]

2.4.4 带动文化消费和文化创新。社会对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发展。文化消费和文化创新都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音乐领域,像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音乐流媒体平台,通过推荐算法和用户定制歌单,满足了用户对音乐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并推出原创音乐人扶持计划,促进了音乐创作的多样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不仅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多样性,也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球文化市场的竞争力。

3 档案学多重动力机制的构建

3.1 档案学内生动力机制的构建和优化。档案学内生动力机制的构建和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健全档案管理法规、推动数字化档案建设、国际档案交流与合作、档案信息开放与共享、档案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方面,每一方面都需要体系化的系统性考量。

3.1.1 制定健全档案管理法规。在这一方面,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法规体系。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根据新《档案法》、《档案法实施条例》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档案管理法规体系,确保各地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这是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石和保障。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如何确保法规的贯彻执行、如何加强档案管理法规的宣传和培训,以及如何监督和评估法规的实施效果。

3.1.2 推动数字化档案建设。积极推动数字化档案建设,将传统档案资源数字化存储、管理和利用,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和可获取性,是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和信息服务能力的关键。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建设和完善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特别是县以下各级档案机构。这包括设备更新、数字化存储系统的建设,以及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与备份机制。此外,需要进一步探讨数字化档案的标准化管理、数字化技术与档案保护的结合,以及数字化档案的长期保存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策略。

3.1.3 加强国际档案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档案交流与合作,通过实际的合作项目可以立竿见影地提升国际影响力。当前的核心事项是实际启动和实施具体的国际合作项目,形成实质性的合作成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意向和协议层面。除了积极参与国际档案交流与合作,还应深入研究国际档案标准与规范的对接、国际档案交流平台的构建与管理,以及国际档案项目的评估与经验分享等方面的操作和措施。

3.1.4 促进档案信息开放与共享。倡导档案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政策,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和利用。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制定具体的档案信息开放与共享政策,并确保这些政策能够被严格执行。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实现档案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关键。在这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档案信息开放与共享的具体政策设计与执行机制、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以及档案信息利用效益评估与监督机制等方面的详细实施路径和方法。

3.1.5 加强档案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加大档案学人才培养力度,是未来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持续高效地进行的保障。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培养一批实际操作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档案专业人才。[18]这方面,除加大档案学人才培养力度外,还应当更具体地讨论档案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路径,档案专业人才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档案管理队伍的组织结构优化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的详细实施措施。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的体系化和系统性考量,档案学内生动力机制的构建和优化还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融合、社会参与与民众意识、持续发展与创新机制、国际标准与本土实践结合、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从整体上完善档案学内生动力机制,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3.2 档案学协同动力机制的构建和优化。主管部门、学术机构、档案馆、档案服务企业以及社会其他各方在构建档案学动力机制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多方共同参与的档案学协同动力机制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3.2.1 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在构建档案学动力机制中扮演着指导、监督和管理的角色。他们需要制定健全的法规政策,明确档案管理的方向和标准,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在体系化和系统化考量下,主管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监督各方的执行情况,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并能够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推动档案学动力机制的整体发展。

3.2.2 学术机构。学术机构在构建档案学动力机制中发挥着研究、培训和智力支持的作用。他们通过开展档案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通过档案管理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为档案管理的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在体系化和系统化考量下,学术机构需要与主管部门、档案馆等其他机构密切合作,形成协同合力,推动档案学动力机制的协调发展。

3.2.3 档案馆。档案馆作为档案资源的主要管理和保管单位,在构建档案学动力机制中负责档案资源的整理、保存、开发和利用。他们需要制定档案管理规范,建设数字化档案平台,提供档案查询和服务,推动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共享。在体系化和系统化考量下,档案馆需要与主管部门、学术机构和档案服务企业等其他机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档案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3.2.4 档案服务企业。档案服务企业在构建档案学动力机制中扮演着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和存储等专业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他们通过技术手段提供档案数字化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服务,为档案馆和其他机构提供专业支持。在体系化和系统化考量下,档案服务企业需要与各方密切合作,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

3.2.5 社会其他各方。社会其他各方包括公众、行业协会、媒体等,在构建档案学动力机制中扮演着监督、参与和推动的角色。他们通过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参与档案利用与推广、推动档案制度的完善等方式,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在体系化和系统化考量下,社会其他各方需要积极参与档案管理工作,形成多元化的合力,共同推动档案学动力机制的全面建设和优化。

只有主管部门、学术机构、档案馆、档案服务企业以及社会其他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保护,推动档案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4 未来研究方向

以档案学科动力机制建设服务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未来研究的重点在跨界融合、体系化建设和模式优化。

4.1 跨界融合。档案管理作为一门跨学科的领域,需要与信息学、法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进行更紧密的融合,探索跨领域合作与创新,以应对日益复杂多样的档案管理需求。通过跨界融合,可以更好地整合各学科的优势资源,推动档案学动力机制的协同发展和创新。

4.2 体系化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档案学动力机制体系,包括主管部门引导监督、学术智库服务、档案馆资源供给、服务企业拓展支持、社会各方参与协作等多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档案事业的协同发展和长期稳定运行。体系化建设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各方的职责与协作机制,以及建立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

4.3 模式优化。针对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需要探索并优化档案学动力机制的运行模式,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引入新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改善服务体验等手段,不断优化档案学动力机制的工作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同时,还可以探索创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如数字化档案管理、云档案服务等,推动档案学动力机制的创新发展。

总之,未来档案学动力机制的研究方向涵盖加强跨界融合、推进体系化建设和优化模式等多方面内容,通过持续深化研究和实践,将有效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和效率,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更显著的贡献。

5 结语

通过分析学术研究动力、技术进步动力、政策法规动力、社会需求动力等对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作用,探讨档案学多重动力机制构建和优化具有现实意义。在内生动力和协同动力研究方面,需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并明确主管部门、学术机构、档案馆、档案服务企业以及社会各方的功能与实现。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除对内生动力与协同动力的分析需进一步深化外,重点还应在跨界融合、体系化建设和模式优化等方面,以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