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灯高挂的地方是故乡

2024-09-25刘越山

经济 2024年9期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革命老区吕梁底蕴厚重,文旅资源丰富。吕梁是表里山河、大美山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壮丽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厚重的文化、辈出的英雄,还有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

明清民居孙家沟的“世外桃源”

建于明清年间、位于临县碛口偏东北处的孙家沟村,是一个独特而山明水秀的小山村。整个村子四面环山,中间形成一个盆地,四季长流水的小河从村中间流过,把村子一分为二。站在半山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村子就像一个莲花盆,弯弯曲曲的小河就像一根莲花茎,长在莲花盆中间。孙家沟南部片区有号称“山西最大四合院”的王家“十三连院”明清古建筑群,13个四合院,院套院、窑连窑。整体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完整记录了晚清至民国初期中国北方黄土丘陵地区农村的真实面貌,使人们能够感受当时黄土高原的窑洞村落、明清建筑、民居文化和建筑艺术。近年来南北两大片区共18套明清古院落,全部修缮一新。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鲜艳而喜庆,就像我国南方地区院落门前的“迎客松”,笑迎八方客。

“不是初一、十五,不年不节,大门屋舍缘何挂起了红灯笼?”也许是看出了记者心中的疑惑,孙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建龙告诉记者,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既是对新时代新农村的赞美和歌颂,同时也寄托着对外出游子的深切期盼,告诉并召唤他们:红灯高挂的地方是故乡。

红灯高挂的地方是故乡。孙家沟村共有342户905人,像全国许多乡村出现的“空心村”一样,孙家沟村实际居住人口也只有200多人。一些年轻人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选择了背井离乡,像落叶飘零、无根地飘荡在异乡的天空下。

“但最近几年,虽说多数的日子村里实际居住人口只有200多人,可每逢春节、假日,那些外出的人总会携家带口回到这里团圆、欢聚,多达1000多人。这时整个村子也便沸腾起来。”据王建龙介绍,“用艺术点亮乡村”,作为我国首个建立在大山里的乡村窑洞式艺术馆,“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2019年在孙家沟村落地后,极大地提升了农村的文化品位,扩大了孙家沟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村里陆续建起了5家窑洞民宿接待处,可同时容纳300人吃住。而特色的写生创作也带动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红枣采摘、品味农家美食、品读红色文化等,推动了村里特色红枣醋、散养乌鸡场的建设和发展,群众的收入水平开始稳步提升,仅农家乐服务业年收入就达40余万元。“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成立5年来,已举办各类画展40余场,签约美院写生基地近10家,通过艺术创作、艺术展览、现实写生带动更多的艺术家来吕梁、到临县,将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风淳朴、风光独特的吕梁作为创作、培训和展示的基地。2018年,孙家沟村实现了整村脱贫,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万余元。同时,孙家沟村还在2016年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201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1年评为吕梁市旅游示范村,2022年被山西省评为山西省美丽休闲乡村、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孙家沟村抢抓历史机遇,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修缮保存完好的11处传统古院落,新建了从三交高速口到孙家沟的乡村旅游公路,硬化村内大街小巷,道路两旁,房前屋后栽植绿化花草树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里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也有了更多可做的事情,有做导游的,有当情景剧演员的,有的开饭店,有的经营民宿,还有的养起了梅花鹿。乡村旅游让传统村落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甜美。

最近几年,孙家沟村确立了以打造“红色电波孙家沟”为特色的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从村头挂着的宣传栏可以知道,在1947年3月到1948年3月,解放战争至关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央后委从延安东渡黄河进驻吕梁期间,承载着全国解放区与中央机关情报集散工作的中央军委三局就曾驻扎在孙家沟。目前,村里正努力打造3A级红色旅游景区和全省红色教育基地,有不少省内、省外单位经常组织人员来到这里,利用孙家沟的红色资源,开展党建研学活动。

古村落张家塔的新活力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如今,吕梁市通过对古村落在保护中的创新性开发,既留住了乡愁古韵,也让古村落焕发新生活力。

距离孙家沟村不到20公里的地方,另一个古村落也焕发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张家塔村位于吕梁市方山县,由36个院落、252孔窑洞组成,始建于清代,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张家塔村赵姓始迁祖赵山及其后代八代人,励精图治、依山就势建成的城堡型民居群。整个村落用高墙围起,修建有砖灰结构的地下甬道,可以贯通全部院落,村民不出自家院门就能走遍全村各院,对内可相互通联,对外可严加防范。为了体验狭窄的甬道,记者时而拾级而上,时而躬身下行,绕来绕去最终出现在一处民宅的屋顶,置身于张家塔村的一处山腰。远远望去,依山而建的张家塔村如同一座堡垒。

“村里多数人都姓赵,村名为何叫张家塔?”据说是初中教师的村讲解员赵玉润告诉记者,清朝时期,赵山举家从临县搬迁到这里,当时村子仅有两户张姓人家。凭着勤俭持家的习惯,靠着耕读传家的信念,赵山和他的后人发展成了富甲一方、资抵全村的“首富”,于是,200多年间,他们在70多米落差的山坡上建造了这36座院子。赵山的后人们崇善尚德,感恩两户张姓人家当年的收留,所以仍保留原来的村名“张家塔”。

张家塔村近年来努力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和乡土文化保护相结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在乡村民俗展演、花灯展等多种活动的赋能下,张家塔村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村集体每年增收150万余元。2009年,张家塔村被列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被列入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2022年,被确定为山西省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2023年被吕梁市确定为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

近年来吕梁市深入推进乡村建设,着力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以乡村旅游为牵引,打造美丽乡村、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历史文脉,让有特点、有文化、有山水、有乡愁的村“活”起来、“火”起来,成为美丽幸福吕梁的乡村支点。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让记者深感高兴的是,随着张家塔村旅游产业的逐渐开发,村里外出的年轻人正陆续“回巢”,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奋斗致富。风尘仆仆,终有归途。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已经超过1200万人,许多优秀的人才正在实干奋斗,助力乡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只有这样,农村才能真正实现振兴,成为我们美丽宜居、充满活力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