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县皮影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2024-09-25马亚丽 叶林峰 牛宇 强敏
摘要:陕西华县皮影被国内外公认为是皮影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然而,在现代数字化社会中,华县皮影和其他皮影戏一样,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传承方式单一等发展困境,亟须进行保护和传承。现分析、总结华县皮影数字化发展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发展途径。
陕西渭南华县独有的皮影戏艺术,作为中国以及世界民间艺术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现着中国戏曲与民间手工艺的完美融合。华县皮影俗称碗碗腔,也曾被誉为时腔,以渭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四周,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经过隋唐两代的发展与完善,在宋元时期逐渐传播开来,并于明清时期达到了繁荣鼎盛的局面,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年的悠久历史[1]。其特点在于对皮影的造型艺术追求至臻至美,塑造的角色性格鲜活,选材考究,工艺精湛,唱腔板式繁复而不失流畅,乐曲伴奏优美动听,演绎手法多样。乾隆、嘉庆年间,戏剧文化巨匠李芳桂创作了《春秋配》在内俗称“十大本”的经典剧目,经岁月流转,不仅传承了下来,更是在其他戏种的吸收与再创中焕发新生,对陕西乃至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
然而,随着电影、电视的广泛普及,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将观影人群分流,影幕前留下的多为年迈的老人,传统的皮影失去了大量观众。华县皮影因缺乏时代创新性与娱乐性,遵循古法,脱离时代发展,导致其受众面窄。因此,华县皮影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广泛运用数字技术与多样的传播媒介,丰富传承与传播方式。
华县皮影的发展困局
华县皮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不可撼动的文化地位与艺术价值。然而,近年来在互联网发展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华县皮影也面临诸多困境。其不仅表现在自身优势的埋没、发展的受限,还表现在对外宣传力度不足,不被大众熟知。如今,华县皮影正面临诸多现代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挑战,单一的民间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华县皮影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顺应时代趋势,进行数字化发展,打开闭塞的文化传播通道,进入大众视野,华县皮影才能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就目前华县皮影乃至中国皮影出现的生存危机与传播困境,本文将从以下方面予以分析。
第一,皮影艺术自身生存发展受限。任何文化如果只传承不创新,注定是发展不起来的,唯有创新才是文化发展的动力。皮影艺术亦如此,破除发展困境需要创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传统皮影的内容相对老旧,演绎可能存在套路化、模式化,在今天看来显然是落后的,没有结合现代人喜欢的剧情进行演绎,没有新意便没有灵魂。
第二,皮影艺术传播形式单一。作为传统艺术,皮影还只存在于民间节目演出,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氛围下演出。线下演出毕竟只是少数人观看,传播渠道闭塞不畅通,传播范围受限,文化影响力被大大削弱。因此,皮影脱离数字化发展传播显然是不可取的。
第三,皮影艺术缺乏与大众交互。文化想灵动,需要和人互动。如果皮影艺术只是一味地“曲高和寡”,则很难与大众建立亲密关系,很难走进大众心里,久而久之就会脱离大众视野。只有多在媒介前“露面”,才能加深大众对皮影艺术的印象,并且对皮影艺术产生兴趣。
华县皮影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
陕西华县皮影是中国皮影艺术中具代表性的地方皮影之一。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华县皮影的大众娱乐功能与文化传播功能正在被蚕食。目前来看,皮影行业信息闭塞,传承方式与传播方式较为落后,皮影的视觉形象也较为传统与老套,且由于岁月变迁,大量的皮影文物颜色已经褪去、本体缺损严重。因此,亟须通过数字化手段去保护、传承、创新、推广皮影艺术,华县皮影戏数字化项目的实施有多重意义。
首先,数字化手段可以保护和传承华县皮影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将皮影戏数字化,可以记录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剧本和音乐等元素,防止它们在时间的推移中被遗忘或消失。
其次,数字化项目可以促进华县皮影戏的传播和推广。数字技术使皮影戏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普及度较高的数字媒体平台传播给更广泛的观众,吸引大众关注,从而提高传播效能。这样一来,不仅能吸引更多人了解和欣赏皮影戏,还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一代参与和学习皮影艺术。
此外,数字化还可以提升华县皮影戏的表演效果和互动体验。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实现更丰富的视觉效果、音效和舞台设置,为观众带来更加生动、逼真的皮影戏表演。同时,数字化可以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供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感的观赏体验,扩大传播面。
总的来说,华县皮影戏数字化项目的实施可以保护传统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促进传统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为观众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艺术体验。
华县皮影数字化发展的可行性
皮影戏是最早将影子与音乐伴奏、配音联合运用的一种视觉艺术。皮影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的皮影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展示。在数字化过程中,传统的皮影表演可通过数字化设备进行录制、剪辑和传播,使这一传统艺术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例如,用摄像机、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图形等将皮影表演的影像数字化保存,并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传播和展示。
动画技术也是数字化的一种形式,它将造型艺术形象符号进行分解,再创造性还原,使静态画面变成动态画面,让观众通过动画艺术形象欣赏和了解皮影戏,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皮影艺术。因此,皮影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在以下方面实现创新与发展。
创作与呈现
动画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需集合所有画作机械拍摄形成动画,此前需大量人工绘制与传统制作,与皮影的技术手段类似。而三维动画的出现开拓了新的创作空间,它以特殊的质感和立体感表现景物运动和变化,工序更自动化,将动画稿直接输入电脑完成上色,大大缩减工艺程序,中间动画可用电脑直接生成,节省人力物力。
此外,采用增强现实技术和全息影像能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文字、图像和立体影像的结合,可以使华县皮影在宣传和展示过程中更加真实立体,使大众有更强烈的参与感和融入感[3]。另外,还可以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设计皮影的人物形象、道具造型和舞台布景,同样会出现令人惊艳的效果,因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对数字化图像进行着色、变换、增强、缩放等操作,且不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造成实质性的损失[4]。
传播与推广
数字媒介如网络、手机等,使华县皮影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传播与推广。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为传统表演增添新的艺术元素,同时,为其背后的艺术家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发展机会与资源
数字经济的浪潮为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皮影戏这一悠久的文化遗产,可以与现代产业,如软件开发、互动娱乐及文旅业融合,共谱新篇章。地方机构宜将华县皮影艺术纳入旅游发展战略,策划一系列皮影主题景点,以此增添文化的厚重与魅力,并在互联网平台开展活动,吸引大众的目光。在推广皮影文化艺术的同时,利用数字经济促进其经济效益增长,并提升其社会认可度,为其传承与繁荣提供资金与政策双重助力[5]。
互动体验
数字化技术可以为皮影带来更丰富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皮影创造更加丰富、生动的舞台效果,使观众获得更具沉浸感的观赏体验。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体感设备等参与皮影表演,增强参与感和互动性。但是,数字化可能无法适应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参与方式。因此,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喜好,设计构思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数字化能够为皮影艺术注入新活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艺术家和文化机构需要积极应对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势,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表演的独特魅力和精髓。
实现华县皮影数字化发展的路径
数字化方式记录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精确捕捉并模拟皮影的细微特征,如其独特的牛皮纹理和丰富的色泽。从初步素描到皮影的成型,再到皮影在舞台上的灵动姿态,每一个创作环节都可以在数字领域得到细致入微的再现。光与温度的变化不再是影响皮影保存的因素,因为它们已转化为永恒的数字档案。在传统皮影戏的演绎中,观众见到的不仅限于白布背景上跃动的皮影,还包括幕后艺术家精妙的操纵技巧与音乐的和谐搭配。数字化技术能够构建一个虚拟舞台,不仅能复原表演现场,还可以再现艺术家的操控,以及他们与音乐间的无声对话,每一细节均可被数字化技术捕捉、记录[6]。设计师可以通过三维动画技术,将皮影艺术巧妙融入数码世界,不但可以重现影人形象,更能通过扫描技术细致地体现皮影的纹理,并巧妙制作成立体数字模型,赋予古艺新生。这样的处理手法将赋予观众全新的视角,使他们能够从每一个角度,无拘无束地欣赏皮影的立体之美[7]。
皮影数字动画制作
首先,在设计皮影动画的人物时,深入挖掘角色内涵与剧情脉络,参照华县皮影戏传统造型,巧妙融合现代审美,赋予角色鲜明的个性与时代气息。其次,在动画制作阶段,运用Flash、2D、3D等形式,打造流动性和表现力并存的数字影像。此外,音乐配搭需要依据故事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精选声音素材,采样、录制、合成等方式并用,通过巧妙的旁白、歌曲和音效搭配,使之与动画画面完美同步,构建生动的数字皮影画卷。最后,可以借助VR、AR、MR等前沿技术,将皮影戏的数字化内容与现实场景融为一体,为观众创造身临其境的观感,增强皮影的娱乐性以及观众与皮影的互动性。
皮影元素数字游戏开发
皮影是二维影像的先驱,奠定了数字游戏媒介发展的形态。如果从现代观念解读,皮影可以被视作古代的角色扮演游戏,其本质可归入游戏范畴。在古代,不仅成年人以观赏艺人操作皮影为乐,小孩子也喜欢通过手影游戏进行娱乐。皮影戏之所以历经千年而生命力不减,就是因为其表演形态蕴含了互动性与可传播性,这一特质与当代游戏的互动性和传播性不谋而合。
因此,陕西华县皮影可与当下热门的数字游戏进行联动,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游戏角色或装扮。或与游戏公司合作,共创一款以陕西华县皮影为主题的数字游戏。
新媒体传播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投放华县皮影艺术热点视频,相关内容需优质且丰富,可随时随地灵活传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视频可包括皮影戏表演、皮影制作过程、皮影传承人的工作等内容,吸引更多人了解甚至接触华县皮影这一非遗。
还可以将华县皮影与影视剧相结合,创作更多优秀剧本,拍摄更多与皮影艺术相关的优秀影片,发挥皮影艺术的精神文化价值。将传统皮影艺术与现代流行文化题材相融合,有心意更要有新意,通过影视化创作拉近皮影与观众的距离。此外,还可以将华县皮影与电视纪录片相结合,通过制作相关纪录片,真实自然地展现华县皮影的样貌和价值内涵。
运用数字技术开发文创产品
可以用异体同构的思维设计具有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将皮影原型从皮影戏中解构出来,把物质载体填充进去,开发皮影杯垫、皮影茶具、皮影文具、皮影背景墙、皮影台历、皮影书签等纪念品。
陕西省华县皮影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各方的重视和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仍面临知名度不高和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窘境。因此,在数字化背景下,我们需要为华县皮影建立数字化储存系统、发展数字化产业、实现数字化传播,通过利用新媒体吸引关注,以动画歌曲结合制作皮影数字动画、运用数字技术开发文创产品等手段,促使其艺术形式创新、传播途径创新、受众范围扩大,以促进华县皮影的深度保护和传承。
西安工程大学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陕西华县皮影文化传承的数字化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202310709020)。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