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

2024-09-25许烨婷

文化产业 2024年27期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人类文明互鉴、维护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跨文化语境条件下,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国外传播,必须从跨文化的角度,融入国外各民族的语言空间,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深刻内涵,创新传播路径,建立中医药文化双向、互动、共鸣、高效的体系。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人类文明互鉴、维护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怎样把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并生根发芽,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侧重阐述中医药在跨文化语境下呈现的文化内涵,并探析更为高效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

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2009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中医药文化把个体与社会紧密相连,把人类生存、疾病防治放在更大的环境中进行考量,体现了医理与哲理的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基本内涵。

传播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研究者不能仅从本民族的文化思维出发挖掘其内涵,必须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从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出发,在遵循中医药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不同的语言空间和文化背景,挖掘其文化内涵,进而提升传播效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挖掘中医药的深刻内涵。

一是中医药文化体现的科学观。中医具备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完全重复性和疗效的不完全确定性使其更显神秘。现代科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科学的概念也随着科学本身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而提升,对科学本身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深入研究科学这一概念,会发现中医药理论为科学贡献了一条独特路径。以时间为轴,科学大致经历了博物学、唯象学、物理学三个阶段。旧的认知方式尚未彻底消弭,新的认知方式已诞生,不同的认知方式也被允许合理地并存。就是说,与大多数现代学科进入“物理学”阶段不同,中医药理论还处在“唯象学”阶段,后一阶段的产生不等于要消灭前一阶段,后者仍然是“必须”的存在,二者是共存关系。

事实上,中医先哲通过观察,了解星空天象与地面上气象气候、物象物候的变化和对人体的影响。中医诊疗体系并非简单地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叠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运用整体观,综合施治。这些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也彰显了中医药的科学性。

二是中医药文化体现的人本观。“以民为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传统医学健康领域,“以民为本”体现在对个体生命的维护、尊重和关怀。中华文化讲求中庸之道,子曰,“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中医药理论讲究阴阳调和,万物相生相克,人体的五脏六腑只有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身心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中医药的养生观念倡导顺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调节身心,倡导“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随着实验医学的出现,人们更加崇尚技术的力量,希望通过医学技术避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身心的侵害。20世纪中叶,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促进医学技术突飞猛进。20世纪70年代开始,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学科逐步发展、成熟。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正逐步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立足于人的身心健康本身,把维护健康作为医学的首要目标。医学中人本思想成为广泛的共识,而中医药学正在贡献自身的力量。

三是中医药文化体现的发展观。中医药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加持下,中医药理论和中药产品的疗效不断得到检验,诊疗和用药的精度不断提高,药品研发不断产业化,中医药理论与诊疗手段得到发展。因此,强调中医药的发展观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中医药文化自古以来就兼具包容性、开放性的特质。历史上的中医药理论在向外传播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引进不同地域的动植物,充实药物种类,近代以来中西医结合成为重要学科。中医药理论在包容、开放中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科学观、人本观、发展观,可勾勒出跨文化语境下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医学是人类生存、繁衍的重要保障,中医药所包含的价值观,体现在人类的起居生活、风俗习惯、饮食观念、健身方式的变迁中以及数千年生产工艺的变化中。从砭石到针灸、从陶器及酿酒工艺的产生到中药炮制的演变,都展现了中医药深刻的内涵。中医药文化体现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是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外延,传播者要善于通过这些具象化的表达,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跨文化语境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影响

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跨文化语境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使用语言的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生活背景、人文地理、历史文脉不同,在价值观上存在差异,对事物的认知也会不同,即使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上也会存在障碍,甚至产生冲突。

中医药学阐述人类健康理念,能够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获得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方案,成为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有生力量,从而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共通互融。实践证明,中医药因其独特的诊疗体系、诊疗手段和可见的疗效,与现代医学的诊疗体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新领域,并为制药企业产品开发提供“灵感”。中医药所蕴含的价值观,表达的不仅是中医药理论的来源,也表达了为人、为医的道德准则和社会伦理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伦理,易引发共鸣。

但在跨文化语境下,中医药文化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障碍。中医药理论体系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中华文化的叙事特点。其中蕴含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将“人”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思考人体及生命现象,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研究疾病的防治。取象比类是中医哲学观的鲜明体现,“取象”是从研究对象中取出自身状态、运动变化的性质的“象”,“比类”则是将其他事物按照自身性质分别归属到已归纳出的性质的“类”,然后研究其相互作用。中医四诊、八纲辨证、阴阳调和等理论运用取象比类、司外揣内的方法形成理论体系。中医药理论独具特色的叙事特点,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不易理解其内涵。

怎样让其他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能够理解中医药文化呢?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必须注意两方面问题。

一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必须建立对话的“共同体意识”。只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塑造对话的“共同体意识”,传播才是双向、互动、共鸣、高效的,而不是单向、封闭、分歧、无效的。人际交往中应该存在超越个人意见的“绝对公正的应答性理解”,这种“绝对公正的应答性理解”指向全人类所有“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的时代精神和绝对的公共理性,不会被个人意志或历史语境所影响。这种“共同体意识”使传播内容符合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共同的价值认知、共同的利益诉求、共同的理想追求。

二是高语境文化传播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关注低语境文化对事物理解的差异。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Hall)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文化语境概念。低语境文化的人群表达直接、严谨、精确,高语境文化的人群表达婉转、含蓄。高语境文化国家在向低语境文化国家传播文化时,受众的接受程度较低。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思维模式,更多使用隐喻、象征等,语言表达方式丰富,使我国成为“高语境文化国家”。

高语境文化国家在对低语境文化国家进行文化输出时,要时刻注重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对于话语表达中隐藏的信息、符号,要进行转换、解码。属于高语境文化的中医药理论在传播过程中应当注重受众的文化背景,用明确的表达、通俗的语言、客观的逻辑传播其机理机制。要更加重视传播语言的“效度”,而不仅仅是“准度”。同时,跨文化语境下,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通、互鉴、互融,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也必须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从起居生活、天文地理、人文环境、防病治病到思维模式的构建、文化背景的阐释,再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从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传播中构建中医药文化语境。

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国外传播的策略

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国外传播,要实现跨文化语境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路径创新,就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当地受众的生产生活,把文化传播转变为文化服务。

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话语体系。中医药科普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形式,用当地受众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事物解读中医药诊疗思维和防治疾病方法。有意识地把中医药文化蕴含的科学观、人本观、发展观贯穿于中医药科普中,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同频共振,既要让受众“听得懂”,更要让受众“听得进”。

文化符号是文化内涵的表达。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通过可感、可视、可知的文化符号表达其内涵。传播是为获得回应而传输符号的过程。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播是文化符号在不同文化体系中使用,要不断融入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专门的人才队伍,把学术语言转换为传播语言,善于提取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寻找能在受众中引发情感共鸣的中医药文化符号和标识。

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媒介。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VR、AR等新技术逐渐兴起。运用新技术,用生动的视觉系统讲述中医药的起源、发展过程。事实上,中医药的发展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断积累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解读中医药发展史,能揭开中医药的“神秘”面纱,帮助国外受众理解中医药的内涵。媒介在文化传播中,不仅要起到桥梁作用,更要通过多形式、多角度构建起立体式、矩阵式的传播,逐渐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当地受众的生活。

建立良好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生态系统。在国内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业,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艺术馆等,形成各层面、各环节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中医药文化生态系统,这是中医药文化自信的体现。同时,国外受众到我国学习、参观、交流时,也能够全方位感受中医药文化氛围。

把中医药文化推广至各国,最终要体现在中医药保障民众身心健康上,推广养生项目、创办诊疗机构、研发中药产品是中医药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础。

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文化互补。中医药在各个国家落地生根,不仅能服务当地民众,也能吸收国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促进中医药发展。只有把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演化为一个推进文化互学互鉴互补的过程,才能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进而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