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浸润民心
2024-09-25刘颖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而群众文化活动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通过有效组织以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提高群众的文化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国家非常重视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现探讨群众文化活动的定义、意义以及简要分析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以期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工作,以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群众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之余得到精神层次的愉悦。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在新时期,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群众的实际需求,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打造积极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做好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以及开展工作。
群众文化的定义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广大人民群众是主要参与者,发展群众文化,旨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主要方式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一是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是社会性行为,文化活动是群众关注的对象;二是文化活动多种多样,涉及多方面,如文化娱乐活动,通过正确引导可以使社会文化活动具有教育性。目前,社会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公园、住宅区内小广场等场所,以广场舞、打陀螺、打太极拳等活动为主。还有一些社会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政府各部门或业务单位的活动上,可以将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各类惠民工作结合起来。新时代,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对党的精神文化的坚定承诺结合起来,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工作重点。
农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广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对国家的未来、社会的构建和个人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为了增强其影响力,相关单位需要指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借助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加以传达,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际的生活准则。同时,应将文化活动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情况相结合,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推动其广泛传播。
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群众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农村传统文化要敢于去芜存菁。将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推动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既要传承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也要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而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
文化活动不仅是丰富群众休闲娱乐生活的选择,更有利于塑造和强化群众的正确观念,如世界观、生命观与价值取向。此外,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大众文化修养的提升。例如,诗文朗读及合唱团等公共活动,有助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某些地区会在重阳佳节举办盛大的民俗舞蹈表演,并加入互动环节以推广重阳节的相关知识。元宵节举办灯会,鼓励人们参与制作花灯并进行评选,以猜灯谜的形式普及元宵节的相关知识。群众文化工作者利用传统节日宣传民俗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源动力,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价值内核。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村民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相应提高,在拓宽经济发展渠道、促进对外经济交流方面创造了更多条件。例如,现代村民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使消费者购买到称心的产品,同时增加了自己的经济收入。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现状
群众文化观念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与习俗正不断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村民对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然而,通过观察现阶段群众文化生活的实际状况可知,部分群众的文化意识和思维深度不够深入。村民作为农村文化的主要受惠群体,需要提升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投入度与参与感,提高对农村文化活动的了解和重视,进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群众文化发展不平衡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在此背景下,文化活动的开展依赖于每一位参与者。但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从新媒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活动开展缺乏平衡性。各地应结合本地的特色文化开展文化活动,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并关注文化活动的具体形式与开展计划。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与地区之间在文化活动开展方面存在差距。这种地区间的差异性影响了文化交流,使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
活动类型单一,文化产业少
虽然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但活动类型较为单调,并且没有展现文化服务于本地的特性。某些传统文化遗址遭受破坏,对群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随着时代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群众文化活动缺乏创新,不能满足更多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可见,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不符合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整体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群众文化创新路径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建立完备的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并加以维护,如图书馆、社区公园、体育馆、活动中心等,并组建当地民间艺术团体,为举办各类文娱活动提供条件。所以,政府应承担推动农村文化设施发展的主导责任,不仅要提高对此类项目的关注度,还要提供资金支持,保证新建或现有的设施都能有效运作,给村民提供开展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场地,使其能在休闲时间与邻居互动交流,既享受快乐又加深感情,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创建农村群众文化品牌
品牌意识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文化发展中也应当具备。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区域文化展示的窗口和载体,创新群众文化品牌,要突出文化主流和地域特色,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品牌的创建,在吸引更多人关注的同时,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并鼓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促进文化活动的创新性发展。
强化文化队伍建设
为提升公共艺术的发展质量,需要加强文艺团队建设。首先,相关机构必须设立专门负责公共艺术的岗位,严禁代办和兼任的情况出现。此外,要打造健全的人力资源体系,以吸引有实力的专业人士加入。其次,县市级文化中心可以创建一支民间文化志愿团体,向农业艺术爱好者和具有文化才能的农户给予无偿指导和训练。再次,必须关注文艺人才的培养,以便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贡献。最后,应积极调研文化活动,建立成果评价制度,科学高效地评估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在团队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使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获得知识和快乐,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组织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的内容要丰富、有趣味,否则可能会影响活动对群众的吸引力。因此,为完善活动规划,活动组织者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有的文化和资源,还需要依据人们的爱好制订活动计划并加以执行。例如,在东北地区,根据人们喜欢二人转和大秧歌的情况安排和举办相关活动。此外,在农忙后,可选择向群众放映有关文化教育的电影或电视剧,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文化比赛。
加大文化活动中心的宣传力度
文化活动中心对推动和促进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实践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力。要有效利用影响力,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调动其领导力和引导力,以此鼓励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增添生活乐趣,还能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首先,相关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在传统节庆时组织各种富有创意的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也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使人们能在享受文化的同时缓解压力、了解社会进展。其次,各文化活动中心需要树立典范,引领方向。例如,设立榜样区域以便形成扩散效应,由局部带动全体群众积极参加公共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农村的文化水准,助力地区经济发展。最后,文化活动中心需强化宣传效果,借助“两微一端”等平台推广各类文化活动,并且举行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动,如攀岩赛、画展、音乐之夜等,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能激发村民的热情,扩大文化活动中心的影响力,进而促进全民文化素养的大幅提升。
优化组织理念,创新多样化的开展方式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引起各领域的高度关注,并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为现代化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传统的组织理念与开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方式的创新力度,优化组织理念,从而满足现代化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要求。树立先进的组织理念,明确新时期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目标,明确重点工作、核心工作,使各部门、各工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确保整体工作质量与效率。从群众文化组织方面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发挥群众文化组织的核心作用,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以此为基础,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发挥自身的引导、组织作用,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全面落实和完善管理制度,可及时发现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推动各地区群众综合素养的提升。
利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功能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区、语言、习俗等构成了我国独特的文化景观,互联网为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此外,信息技术在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也可用于组织和发展群众文化活动。鉴于此,全国各地的群众文化活动将产生大量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和偏好,专业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合理探索创新文化活动的发展方向和组织形式,对总体规划实施科学指导。
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农村群众文化的推广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实现。第一,丰富活动方式。政府可以推行合作或国有民办等,激发社会团体的热情,助力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第二,适时进行指导。政府应当定期向相关人员提供指导服务,协助他们获取更丰富的文化资讯和资源,进而激发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是当前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重点。
综上所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在促进农村转型发展、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职能部门需提高重视程度,充分考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整体要求和地区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与运行机制,持续提高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水平,促使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
(作者单位:中共吉木萨尔县委员会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