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蓄积与把握”导写
2024-09-24高良连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一位成功人士回答说:“我从不做没把握的事。”而另一位成功人士则说:“我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有把握的。”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联想、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属于二元思辨关系型,关于成功的两种做法——“只做有把握的事”与“敢于做没把握的事”,看似矛盾的双方,实则都能统一到“成功”这一结果中去。这就要求考生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解读和辨析,在思辨中明确成功的关键要素。
“从不做没把握的事”,即是做事情之前要做好周全的准备,待时机成熟,争取一举成功。这里成功的秘诀是万全之备后的有把握;“没有一件是有把握的”却能成功,意思是不畏惧失败,敢于挑战与冒险,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奋力一搏。
“从不做没把握的事”,虽说做好了准备,但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一味要求万事俱备,则很容易困于保守,错失良机;“没有一件是有把握的”虽说敢于冒险,但若没有足够的实力基础而一味冒险,则又容易失于急躁冒进。只有将二者辩证统一起来,平时注重积蓄力量,遇到时机又有勇于挑战的勇气,方能在成功之路上行稳致远。
参考立意:把持实力,勇握时机;“有无把握”的统一;做好“把握”,才能追求“没把握”……
例文
成功之天平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杨超艺
在论及成功的秘诀时,有人表示从不做没把握之事,有人表示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有把握。窃以为,两家之言,各成道理。“有把握”与“没把握”两者表面对立,实则统一,只有两端兼具,方能架起成功之天平。
“有把握”是以谨慎态度、稳重精神坚守慎终如始的人生信条,体现理性沉着的价值取向,让人们有底气以一步一个脚印之实践,去书写成功的篇章。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窃以为不跲、不困、不疚、不穷,方为智慧。在走向成功的路上,要持“有把握”之“定”,立足实局,不要冒失进取,方能不失大丈夫行健之气魄。古有留侯张良通达天下之局势,行“有把握”之事,方有劝都关中以成就高祖大业;近有企业家曹德旺把握世界汽车发展大势,投资车窗玻璃生产,将福耀玻璃带到了世界舞台。在行大事之时,不应空抱于幻想,而要立足现实,不做没把握的事情。
而“没把握”是以冒险精神、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谱写成功的史诗。
鲁迅先生曾在论证批判“拿来主义”时批判一类做孱头的人,不肯大胆伸手去拿,只能拘泥于自己的成见里。“做没把握之事”是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局限于固化思维,解放思想,大胆拿来。达伽马、哥伦布若不肯做无把握之事,不敢开辟全球航路,何来世界之紧密结合而为一体?窦宪若不敢做无把握之事,不敢深入大漠,何来大汉百年安定太平?莫做孱头,打破鲁迅笔下使众人昏睡的铁屋,大胆去试,大胆去闯,为成功创造新的不可能。
然而,敢闯并不是鼓励大家盲目去闯,而是在具备实力的基础上善于把握时机去闯。“有把握”乃“无把握”之前提,“无把握”是“有把握”之指向;“有把握”是实力基础与认知理性的深度,“敢于挑战没把握”是价值呼唤的高度,只有将二者相结合、相统一,才能架起成功之天平。缺少“有把握”,便缺少对事物客观的认识;缺少“敢于挑战没把握”,便缺少成大事之主观能动性,陷入机械式的行进中。
我们当将“有把握”与“敢于挑战没把握”相统一,在足够的实力与理性态度的基础上,勇于挑战,方能以行健之气魄、过人之胆识,达到梦想的殿堂。
评点:作者紧扣材料中的一对思辨关键词“有把握”与“没把握”,在行文中对二者进行详细的概念界定与关系思辨,在论证中厘清了概念,思路清晰,让观点更明确、有深度;论证过程中思路清晰,例证丰富,语言流畅,说服力强且颇有文采。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