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题演练——艺术

2024-09-24钱湘健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13期
关键词:作伴艺术美路遥

文题

人生中的不圆满,能在艺术中得到弥补吗?艺术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艺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能够产生怎样的影响?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巴金曾说过:“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意为一个人不能仅仅依赖物质生活,还需要以精神作为支柱。而艺术就是滋养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于艺术中,我们可以感受美好,宣泄失意,窥见众生相;于艺术中,我们可以找到希望,获得力量。而当下,艺术在大众生活中渐渐边缘化。所以我们当思考艺术何去何从,如何来面对艺术。

叶雨彤和吕文琪两位同学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对艺术的理解与感受。叶雨彤引经据典,向我们呈现的是艺术的不同作用。通过艺术我们跨越时空,与艺术原型相遇,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精神品质。吕文琪则主要思考了艺术在当下社会生存的窘境,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有着巨大的冲击。但世人应该警醒艺术不可替代,它具有独一无二的美感,具有感化人心的人文力量,更能从创作者身上明白一些人生哲理,从而来启迪自己。文章深刻之处在于指出了艺术不仅仅是实体的作品,它还折射了创作者的人生经历,涵盖了创作者全部的思想、精神和情感,它是有灵性的。

生活不能没有艺术,不能没有精神,我们需要懂得欣赏艺术美,传递艺术美,更要努力去创造人生艺术美!

艺术为伴

□江苏省梅村中学" 叶雨彤

生活有艺术作伴,好比鸟儿生得一双强健的翅膀,飞越当下的苟且,去往诗和远方。

在我领略世界时,艺术拉着我的手,跑过朱自清的春、汪曾祺的夏、郁达夫的秋、舒庆春的冬;邀请我轻嗅新翻泥土的清香,静享露天竹床的爽利。它用绚烂的色彩填充我的目之所及,用缤纷代替乏味,用丰满代替单调,使我的周遭变得灵动。

列夫·托尔斯泰曾言:“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透过艺术作品,我感受到艺术家迸发出的饱满的情感。

通过艺术,我可以跨越时空,与梅菲斯特做交易,与浮士德一同向阳光明媚的生活进发;我与水生一起去翼中平原,携水生嫂一道打破死气的薄冰踏向温暖的红日;我坐拥上帝视角,窥见“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的鲜活,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的憔悴;窥见屈原“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激昂,“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时的悲叹。艺术用其丰厚的精神感染着我,滋养着我,充盈我空虚的内心。

它领着我,端坐在马车上,看到孔丘目光如炬,感受他的的坚定不移;它领着我,驻足于东篱旁,看陶潜的怡然自得,感受他的淡泊宁静。它告诉我《掷铁饼者》优美的线条背后是“相互理解、友谊长存、团结一致、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它告诉我《胜利交响曲》跌宕起伏的旋律背后是人类对命运的不屈。

艺术好像总是如此,只静静的,却无言胜万语;只悄悄的,但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它使我们在生活的三点一线中享受“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使我们季节更替时听得“蝉声沉落,蛙鸣升起”,我们用赤橙黄绿蓝靛紫描绘生活的多彩,用焦浓重淡清面对生活的枯燥。

我们生来有血有肉,可无艺术作伴便是麻木的傀儡。

艺术作伴,识盈虚之有数,觉宇宙之无穷。

艺术作伴,此生方见诗和远方。

那人却在,灯光阑珊处

□江苏省梅村中学" "吕文琪

西装革履的青年在他最引以为傲的围棋桌前,他一手紧握着两枚白子,微微发颤,额头渗出无数细汗。此时坐在他对面的,是集古往今来无数国手与棋圣之大成者——“阿尔法狗”。

“围棋不再是艺术了,怪物击败了人类最后的艺术家。”自那之后,诸如此类的怪物繁衍得越来越快,不断蚕食着人类能够称之为“艺术”的宝地。AI绘画,点击即生成,效果堪称完美。但实际上,它失去了艺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本质的要素,即创作者灵动的技法与丰富的情感。

我少不得移用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关于词的三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话在我看来,可释为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们为追求艺术苦心孤诣,衣带渐宽。当他们历经磨难,跨入艺术的殿堂时,回首望去,终于在满地荆棘中发现,自己苦求的艺术,不过是最朴素最基本的人生哲理的体现。若没有了“独上西楼”与“衣带渐宽”,所得的“艺术”,与那一串串冰冷的代码何异?而这,正是“人”之于艺术所在。

贾平凹在路遥逝世十五周年时作祭文怀念路遥。“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正如他笔下的孙少平,路遥一生在苦难中挣扎,不断求索,在广袤的西北高原上,谱写了一曲浓烈而悲怆的信天游。他笔下的艺术,不是故事的结局有多么完美,人物有多么臻于至善,而是同他的生命一样,是身为一个人,在长路漫漫上下而求索时,所收获得的一切。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人类不会寂寞,何况艺术?作为艺术的创造者,千人有千见,甚至一人在艺术之路上开拓时,所得艺术的也会截然不同!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是李白少年时独有的潇洒快意。当少年成暮年,当长安的三千繁华转瞬即毀,他的一生大起大落,“高堂明镜悲白发”“轻舟已过万重山”。正如同一个人无法踏入两条同样的河流,我们总会在艺术之路上回首望见无数个自我,生命和艺术的广度,才会不断被扩大。

可悲的是,就算没了AI的冲击,当下能被称为“艺术家”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王开岭先生痛呼,透过现代人轻薄的裙摆,只看到诗意的匮乏与浪漫的缺失。快节奏的生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即时多巴胺让人们前行不辍,哪还有时间于风尘仆仆中“蓦然回首”呢?

或许,我们都应该慢下来。慢下来,在生活中遇见无数个鲜活的自我、鲜活的他人;于琐碎的生活中不时停下脚步,轻轻回首,艺术就在那儿,待你来与它相遇!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作伴艺术美路遥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与睡莲作伴的追光者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书香作伴
写给远去的路遥
刘波:大海与我作伴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