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去新来,生生不息

2024-09-24蔡家玥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13期
关键词:吐故纳新黄州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诺埃尔·尼尔森在《每天制造一个奇迹》中写道:“无论何时,一旦有事物离开你的生活,就会有新的事物进入你的生活。”旧去新来之间,我们需要淡化得失,也需要把握时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更需要吐故纳新、于时代潮头自我革命的觉悟,方可谱写生生不息的篇章。

当旧事物的消亡成为既定事实,一味沉溺于失去,只会让过往的锁链拖住前进的步伐。《祝福》中的祥林嫂反复诉说阿毛遇害的经历,在一句句“我真傻,真的”中不断咀嚼自己的悲痛,以致陷入昔日苦难的泥沼难以自拔。并非所有的裂缝都能被弥合,一味执着于失去,沉溺于抱怨命运的不公,便再难看见未来中尚存的希望。

旧去新来,生生不息,生命总是在悲凉中透出淡淡温情。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言:“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在旧与新的转变中,我们终要学会悦纳未知,寻觅新的希望,开启新的可能。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当人世的喧闹离他而去,他得以在精神的孤独里剖析自我,在无言的山水中参透苦难。他习读佛经,垦荒种地,剥除迎合社会、取悦他人的矫饰,回归生命的本真和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走向精神的澄澈、自我的成熟与艺术的升华。黄州为他提供的只是一隅安身之处和一种新生的可能,而苏东坡以他的精神力量让这种可能得到了实现。坦然接受失去,同自己与世界的残缺和解,才能拥抱从裂缝涌入的阳光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我们既需要坦然应对人生得失的豁达从容,也需要拥有在洞察与抗争中自我更新的勇气。《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审视自己的无情、虚伪与堕落,同腐化的贵族阶层决裂,以真诚的忏悔和赎罪重获新生;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却也因此拥有无数生命的艳阳天。自我更新,是以正视自我的勇气和匡正自我的决心,以高尚战胜卑鄙,以理性驱逐愚昧,以热爱消解仇恨,在不一样的旅途上探索自我实现的多元可能。

自我如是,时代亦然。古今兴替中,敢于吐故纳新,方可生生不息。历史的旧去新来并非冬去春来的自然更替,而需先锋敢为人先,开拓全新奋进之境。所谓先锋,敢于破旧立新,秉“批评”“创造”之利刃,冲破旧秩序之铁屋,觅得新境中生生不息的希望。真理、热忱与关怀在他们心中亮起一天星月的清辉,让他们永远清澈、平静、饱满,在最深的夜里也清晰地知道自己应去往何方,以纯真坚实的脚步开辟新天地。

然吐故不等于弃故。而是把握扬弃之钥,开启重塑春天之门。《诗经》有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古老的邦国可通过革新实现再生,可见,新旧融通才能让历史的精华生长在时代的春风里。

旧去新来,生生不息。我们不妨看淡得失,以轻盈的步伐、澄明的心境迈向未来,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持续自我更新中,寻觅山穷水尽后的柳暗花明。

评点

作者准确把握二元思辨关键词——旧事物的离开与新事物的进入,以此明确立论。论证过程中着重分析了“旧去新来”的双层含义:不沉溺于过去、勇于自我革新,从自我到时代都是如此,继而以“吐故、弃故”的辨析进一步明确观点的内涵,层层递进,思辨性强。论据丰富,展示了作者丰富的素材积累与文学素养。

(指导教师:高良连/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吐故纳新黄州心理学家
多情最是黄州月
谁更难过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在黑陶之乡吐故纳新
试论“新旧戏剧论争”对传统戏曲的否定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
新教育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需吐故纳新
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