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数学项目化学习设计研究

2024-09-23付磊波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17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与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阵地,其项目化学习方式亟待改进与优化.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数学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数学项目化学习设计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高中数学

1 引言

在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知识革命.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云计算的蓬勃兴起,再到大数据分析的高度精准与人工智能的迅猛飞跃,这些技术的不断演进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传统单向灌输知识的教育模式已逐渐跟不上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步伐,因此,教育的核心逐渐聚焦于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不仅仅局限于对公式和定理的机械记忆,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能够以数学的视角洞察世界,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与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数学学科中占据核心地位,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诸多领域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当下的高中数学教育实践中,项目化学习这一创新教学方法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项目设计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部分项目设计得过于简单,缺乏足够的挑战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而另一些项目则设计得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的理解与解决能力,导致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感到挫败.其次,虽然部分项目化学习活动形式丰富,但深度不足,学生在活动中往往只是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机械操作,缺乏独立思考与深入探究的机会.因此,高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阵地,其项目化学习方式亟待改进与优化.

2 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设计

项目化学习,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前沿实践,其核心在于将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挑战转化为驱动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源泉.该方法鼓励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践、探索、设计与决策等多重环节,积极应对并攻克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这一独特的教育过程,不仅锤炼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更促使他们深刻掌握学科知识的核心要义,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对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教师应积极推广并应用这一教育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3 当前高中数学项目化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首先,忽视问题的数学本质,实际上意味着教师在项目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到数学背景与特性的融入.有时,教师可能会将数学问题嵌入一个与其关联不紧密的场景中,或是将数学知识视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简单工具,而忽视了对数学原理和方法本身的探索.这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能触及问题的皮毛,而无法窥见其中的数学本质.这种教学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也限制了他们在实际运用中的灵活性.

其次,核心知识目标的偏差理解,也是项目设计中一个常见的问题.项目化学习的初衷是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追求项目的全面性和复杂度,而忽略了对学科关键概念的深入挖掘.因此,在设计项目时,教师应当紧扣学科的核心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核心概念.

再者,探究任务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在项目设计中同样至关重要.探究任务是项目设计的核心环节,它承载着学生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任务.但如果这些任务之间缺乏连贯性和递进性,学生便难以形成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深度思考.因此,在设计探究任务时,教师应当注重任务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层次递进,通过逐步深入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4 高中数学深度学习与项目化学习的契合性

深度学习和项目化学习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具有高度的理论和实践契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目标的一致性

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度学习和项目化学习都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通过理解、批判性思维和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项目化学习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和项目成果的展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数学项目中,学生需要理解并应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还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阶思维能力:两者都注重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通过批判性思维和知识整合促进高阶思维;项目化学习通过复杂任务和真实情境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例如,在一个涉及统计数据分析的项目中,学生需要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4.2 过程的契合性

理解与内化:深度学习强调通过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项目化学习则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展,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例如,在几何学习中,通过设计一个建筑模型项目,学生需要理解几何原理,并应用这些原理来设计和建造模型.这一过程不仅可加深他们对几何知识的理解,还可促进知识的内化.

主动参与:两者都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项目化学习通过项目任务驱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例如,在一个数学探究项目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提出、假设的检验和结论的得出过程中,这一过程可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4.3 方法的契合性

探究式学习:深度学习和项目化学习都倡导探究式学习.深度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和探究活动促进理解;项目化学习则通过项目任务和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知识应用.例如,在一个关于函数性质的项目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究函数的变化规律,这一过程可促进他们对函数概念的深入理解.

合作学习:两者都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深度学习中的合作探究有助于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和深度内化;项目化学习通过团队合作,促进知识共享和社会互动.例如,在一个团队项目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不仅可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还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4 评价的契合性

多元评价:深度学习和项目化学习都主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深度学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思维发展,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项目化学习通过项目成果展示和过程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能力发展情况.例如,通过项目报告、口头展示和团队合作情况,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

持续性评价:两者都强调持续性评价的重要性.深度学习通过持续的反思和评估,促进学习者不断改进和提升;项目化学习通过阶段性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例如,通过定期的项目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5 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策略

5.1 创设真实数学问题情境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将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相结合,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这将是一种多么令人振奋的体验.

例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议题,这是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而数学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围绕环保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例如,针对碳排放问题,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减少碳排放,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如何影响能源消耗和经济成本?”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统计、比例、函数等,来分析和解答这些问题.通过计算不同措施的成本效益比,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各种措施的优劣,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而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搭建具有理解性的学习环境

为了打造一个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环境,教师应精心构建一个富有支持性的学习空间,这个空间不仅要作为学生汲取知识的沃土,更应成为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殿堂.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公式和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因此,教师搭建的学习环境要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数学期刊、在线课程等,让学生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全面认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可引入多种学习支架.概念图作为一种直观展示知识间联系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流程图则能够清晰地展示数学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此外,还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学习环境增添更多的色彩.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数学原理的奥妙,将使学习环境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5.3 衍生性问题任务化

在搭建起一个富有理解性的学习环境之后,教师不能只进行对知识的单纯传授,而要进一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且富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任务,以此为基础,组织一系列项目化的学习活动.

例如 以“绿色出行”项目为例,教师可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同出行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成本效益.学生首先需要收集各类出行方式的数据,如汽车、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的碳排放量和运营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运用所学的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知识,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和计算,从而得出各种出行方式的综合成本.接下来,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数学优化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最经济、最环保的出行方式.他们可能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境,如交通拥堵、天气变化、时间限制等,这些都将影响最终的决策.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4 产出多元项目成果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的项目成果来全面展示其学习成效与理解的深度.这些成果不仅限于传统的书面报告,而是涵盖了更具创新性的表达形式,如设计精美的海报、内容生动的演示文稿,乃至富有创意的视频和动画.这些多元化的成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以展现个人风采、交流学术思想.在校园展览厅中,色彩斑斓的海报悬挂在墙面,它们不仅是学生学术研究的成果展示,更是他们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的体现.此外,演示文稿也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借助演示文稿,向师生展示其研究成果、实验过程及心得体会.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动画效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信息,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这些成果的制作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吕世虎,吴振英.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9):12-17.

[2]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3]夏雪梅.在学科中进行项目化学习:国际理解与本土框架[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0(06):11-20.

[4]吴孟灿.基于PBL的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