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2024-09-23马向丽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17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下,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与拓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学会思考、构建数学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本质,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后,可以快速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全面提升数学素养.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进行阐述,对现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有效的思维培养策略,旨在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水平,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培养

1 前言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学生了解空间关系及数量关系等有很大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当学生面对复杂的数学题时,可以通过思维转变快速找到解决方法.结合数学教学现状,很多学生机械性学习,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当遇到较难问题时,无法应用已学知识解答.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教学实践,可以深入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在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构建自我思维模式.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完善教学策略,探索高效教学模式,逐步提升教学效果.在落实改革各项措施时,高中数学加速了教育改革步伐,加强教学创新,注重素质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需求,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其与化学、物理等学科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拓展思维模式,对各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1].

其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我们生活点滴中都蕴含着数学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价值.学生数学思维得到拓展,可以感受到学科魅力,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数学教师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搭建思维架构,围绕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推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3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3.1 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

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虽然教育模式和理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未能快速转变,依旧被禁锢在体制内,求同不求异,仅保留标准答案,学生的不同想法得不到体现,不敢表达不同意见.在应试教育长期影响下,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抑制着教育发展.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素质教育,鼓励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部分学校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高,很多情况下为了应付考试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部分教师按部就班依照教学大纲,教学中未融入自己的想法,完全按照大纲讲解知识,学生机械地学习知识,看似掌握了知识,却仅能应付同类型问题解答,一旦问题变换,不知如何入手,缺少自己的想法,思维模式被束缚,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2].

3.2 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对实践应用重视度不高,很多教师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教学环节固定,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模式老旧,这些都是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当学生在学习某一单元知识时,只会应用知识解答本单元问题,当遇到多步骤问题时,则无法快速找到解题方法.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数学知识无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学生思维受到束缚,教学局限于课本知识,学生无法获取到书本外的知识,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对于数学中的很多公式,学生死记硬背,对公式的推导方法以及应用意义了解较少,很多学生在学习知识后,如长时间未做练习题,则很快忘记知识,这与新课程改革教育要求相违背[3].

3.3 缺少创新教学模式

数学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教师思想理念跟不上教育发展步伐,教师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对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视度不高.部分教师虽认为创新思维对于学生十分重要,但在高考压力下,未能花费较长时间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灌输式教学依旧存在于高中数学课堂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提升学生的成绩,但对于学生是否真正收获知识和能否应用知识了解的较少.学生在枯燥的教学环境下,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低,机械性学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能力受到束缚,虽看似熟悉掌握了知识,但不会应用知识.

4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探究

4.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在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富有天赋,可以快速掌握知识,部分学生虽付出较多时间学习,但学习成果不够理想.高中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情感来推动学生思维和行动的转变,当学生打消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时,愿意自主投入到学习中,思维方式也会得到改变.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关心,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师鼓励下,学会自主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深化对知识点的学习[4].

例如 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空间的几何体”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带到课堂上,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几何体图片、视频,向学生讲解几何体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是什么样的几何体?学生认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鞋盒、足球等都是不同的几何体,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得到拓展,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兴趣为内驱力,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手工制作不同的几何体物体,使用画笔绘画、使用电脑作图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喜爱,生活化的课堂模式使学生愿意自主投入到学习中,这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好铺垫.

4.2 注重学生思想引导,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思维构建思想,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思维方式,使学生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快速掌握知识,减轻学习压力,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虽然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数学知识,到高中学习相对复杂的知识,但当学生步入社会后,可能很快会将所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搭建思维框架,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拓展思维,当遇到抽象问题时,可以在脑海中转化为具体形象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首先,可以归纳总结理论知识.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几个步骤,分解后学生可以发现每个步骤难度都不高,深入分析逐步解答后,可以对该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包含的知识点,再次遇到同类型问题时,可以快速找到问题点.学生思维模式构成,则可在脑海中快速查找知识点,利用形象思维和数学逻辑思考和解答问题.

其次,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思考.由于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数学考试题考查的并不是单一化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整合,不同的问题条件其答案也不尽相同,通过分类思考引导,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思考,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再次,加强数形整合教育.高中数学代数和几何属于两个重要板块,知识点间也存在内在的联系,数和形相互转化,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通过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提升解题效率,拓宽思路,形成抽象思维[5].

4.3 提升思维培养重视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高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育改革同时,应提升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度,改革教育模式和评价制度.完善高考制度,注重学生成绩提升的同时,完善高考人才的选拔制度,拓展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鼓励学校自主命题和自主招生,结合实际设置高考模式,改变传统的高考定终身理念,从注重考查学生成绩转变为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紧紧相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全面的教学标准,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应发展研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答问题,使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深入探索知识,理解数学理论.

例如 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指数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视频讲解联合教师课堂讲解,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教学情境,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在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拓展,创新能力得到激发.

4.4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深入创新教学理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深入探索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校交流、线上学习等方式加强综合能力提升.只有教师专业能力过硬,才能够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拓展教学范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打好学习基础.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机械化教学方式,加强自我思考和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教学实践,完善教学模式,探索科学的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发挥指导作用,又全面掌控教学局面,在学生遇到问题时,适当地给予指导,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带领学生共同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把控教学节奏[6].

例如 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学大纲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知识.围绕知识点,将学生分为几个讨论小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总结知识点,并在课堂上分享讨论结果.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把控节奏,在必要时给予适当指导.此外,还可在教学中融入实际案例,如房屋建造中包含立体几何知识,在讲解中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将创新教学理念循序渐进地融入日常教学中,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具有一定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吃力,再加上在应试考试模式影响下,学生学习压力大,思维方式得不到拓展.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教学内容,适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专题,有序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数学素养,促使其将所学知识点应用于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盼.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9):14-16.

[2]赵小利.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5):17-19.

[3]杜发红.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3(11):112-114.

[4]刘悦.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2023.

[5]姚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12):12-14.

[6]刘思琴.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A].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