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路径探索

2024-09-23徐丽萍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17期

【摘要】初中阶段的教育在学生的整个教育生涯中举足轻重,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育现状来说,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对多门学科都保持强劲的好奇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深入的了解之后,学生对数学这一门学科渐渐失去了探究的兴趣.而这也正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教学难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关键原因之一便是忽略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锻炼.本文围绕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探索路径而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培养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基础阶段,数学教师应该抓住此时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路径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部分数学教师仍然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排名,不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考虑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教学策略时,应基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思考,从多角度让学生认识数学、感受数学,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所蕴含的魅力,进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

1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思维

数学这门学科要求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高,思维逻辑要强,数学的这一特性也决定了数学教学是锻炼学生思维逻辑的良好途径.针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养成预习的思维,每当在开始学习一节新内容时,数学教师都要为学生提前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并且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预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本节内容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并且学生在预习当中,数学教师也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有关本节知识的信息,锻炼学生从大量的资料中获取对自己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这一形式加深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当然,在学生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之后,初中数学教师便可以拓宽学生预习的思路,鼓励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为学生课堂提供表现的平台,学生在与他人阐述自己观点、交流自己看法的过程就是有效提升思维逻辑的过程.在开新课之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开端,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注意力,跟着数学教师的步伐更好地掌握数学课本知识.

例如 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工具——剪刀,为学生们进行一个小小的实验操作.在进行这一实验操作之前,数学教师要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剪纸时用力下压剪刀,会引发什么变化?”“进而会使什么也发生改变?”通过对学生提出两个直观的问题,既能够吸引学生在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时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学生从问题中明确地获取到所要预习的数学知识点,为学生基本划定所要预习到的有关本节内容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在预习中的效率.在学生开展预习时,数学教师也可以以问题为基础与学生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鼓励让学生尝试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表述,当学生表述结束后,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对于表述正确的内容,数学教师要给予学生正向反馈;对于表述错误的内容,教师也应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获取到正确的内容.这样,学生在与教师的讨论过程中,就能够对问题的始终有大概的了解.

2 培养学生有效的观察思维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观察思维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突破口之一.数学这门课程具有逻辑性强的特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尝试在课下以朋友的身份多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沟通的桥梁,围绕学生身边周围熟悉的事物展开相应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取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看法,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困惑,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来消除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抵触心理.在授课过程中,数学教师尽量将课本中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展示出来,增强数学知识点的趣味性.当然,要想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知识,自主地获取数学知识,便可以在授课当中强化学生的观察思维,将原本单一的授课形式转变为主动探究,有效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例如 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波动程度”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的基础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印象,数学教师可以提出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最多的休闲活动就是进行体育锻炼,数学教师便可以由此展开教学内容,收集一些有关体育项目的用户数据,让学生对某一项体育运动的参与者年龄进行观察与分析,从中加深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概念的印象.当学生获取到基础的信息数据之后,数学教师便可以再次给予学生一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映这项体育运动这一年以来参与人数的变化,学生要根据这组数据的数字变化来进行折线法的绘画,以直观的图像来观察数据的波动大小.通过将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来与观察教学法相结合,拉近了学生与数学这门课程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不再感到陌生,也让学生以观察的思维感受到数学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增强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回归到生活中的概念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相应的辨析思维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辨析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了数学知识或者进行数学习题练习时有自己自主的思维,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拥有举一反三的数学技能和思路.因此,数学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了数学知识的基础概念之后,便要为学生精选相关的数学练习习题,以此来加深学生的概念记忆以及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进行习题选择时,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内的学生能力进行分层:第一层次为数学知识掌握良好的学生,为这一层次学生选择习题时,不仅要让他们掌握所学习的基础概念知识,还要让他们在做习题的过程中有能力提升的空间;第二层次为数学知识掌握居中的学生,数学教师便可以为他们选择以概念知识为基础的拓展题;第三层次为数学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为这一层次学生选择习题时,数学教师可以围绕基础概念展开,让学生在掌握基础概念之上拥有对概念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一形式有效避免了题海战术的教学缺陷,也避免了时间的浪费.

例如 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与他们能力相符的练习题,并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当学生在遇到难题或做错题时,学生能够有时间来翻阅手边已有的学习资料,并将本次遇到的难题或错题记录到集中的作业本当中,其中的缘由也应一并记录到习题旁边,以便下次复习时清晰、明了、简洁.学生利用作业本集中的将自己遇到的错题、难题记录其中,不仅仅学生要时常复习,而且数学教师也要不定时地进行查看,从中了解每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当出现一些典型的例题时,数学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当中进行集中的讲解.每隔一段时间数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学生基于自己所积累的错题和难题来进行辨析互动,与伙伴分享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做题心得或者在做题中掌握了怎样的解题技巧,在习题讨论中从对方身上获取到不一样的解题思路,进而来提高自己的解题反思能力.

4 培养学生深入的拓展思维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求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在学习知识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多思考重实践,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以及已掌握的知识中理解数学、爱上数学.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围绕课本教材中所出现的数学重点知识来进行相应的课后拓展训练.在习题练习时,学生大多都习惯于以正向思维去看待一个问题,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找到一种答案,有时候甚至连一个答案都找不到,在这时就需要以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简单的来说就是利用结果来进行倒推分析,最终得出原始的原因,逆向思维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便会对数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不由自主地加入探索数学知识的行列当中.当学生利用适合自身的思维形式成功地解决一道数学问题时,学生便会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也会有所提高.

例如 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三视图”的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的便是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在进行三视图基础概念知识的讲解之前,数学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共同复习之前所学习过的几何图形的知识点:几何图形当中既包括平面图形,又包括立体图形,当初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基础概念有更深刻的印象,数学教师便让学生不拘泥于自己书桌的一方小天地当中,让学生在班级内走动起来去观察周围所摆放的物件,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物体,并与伙伴进行交流与讨论.现阶段,在学习三视图这节课的内容时,便可以将几何图形的知识点融入到三视图的课程当中,当对图形进行观察时,就不仅仅只停留于观察的层面,还需要学生将所观察到的视图进行表达,利用三视图将相对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表现出来.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立体图形三视图的画法,也让学生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找到几何图形与三视图这两节课程知识的关联性,为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情境当中以自身的能力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对此,数学教师可以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为目的来创设策略型问题情境,在问题的驱动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当中,从中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在策略型问题情境当中,由于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习惯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问题求解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行为习惯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促使学生能够结合问题来以自己的角度分析问题,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拓宽自身对数学问题的思维广度.或者数学教师可以故意将错误引入到问题当中,为学生创设纠错问题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为引导,分析问题中是否有错误存在,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正,从而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6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现阶段时代的发展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在学习当中的真实情况来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方案,拓宽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的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未来进行更高阶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路径浅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13):116-118.

[2]韦群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3):108-110.

[3]张孝伟.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3(04):143-145.

[4]刘长友.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23):48-50.

[5]蒋木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