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问题中的常见模型探析
2024-09-23张灿灿
【摘要】全等三角形问题是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一类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问题不仅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还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模型构造方法.本文根据几道例题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的三个常见模型,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全等三角形;初中数学;解题技巧
1 “倍长中线”模型
例1 如图1所示,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E是AD上的一点,AE=2DE,AE=3,BE=5,CE=4,则△ABC的面积为.
解 延长AD到点F,使ED=DF,连接BF,如图2.
所以EF=2DE.
因为AE=2DE,AE=3,
所以EF=AE=3.
在△BDF和△CDE中,
BD=CD,∠BDF=∠CDE,DF=DE,
所以△BDF≌△CDE,
所以BF=CE=4.
因为BE=5,
所以BF2+EF2=42+32=52=BE2,
所以∠BFE=90°.
所以S△BCE=S△BEF=12×3×4=6.
因为AE=2DE,
所以S△ABE+S△ACE=2S△BCE=12,
所以S△ABC=18.
评析 “倍长中线”模型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时较为常用的一类模型,中线本身带有线段相等的性质,同时在延长之后对顶角相等也可以作为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之一.
2 “K”字模型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存在两点A(7,0),B(3,-8),点P为一次函数y=x-1图象上的一点,且∠ABP=45°,求点P的坐标.
解 如图3所示,过点B作直线CD∥x轴,作BE⊥AB并截取BE=AB.作AC⊥CD于点C,作ED⊥CD于点D,连接AE,
则由“K”字模型可得△ABC≌△BED.
所以AC=BD=8,BC=DE=4,
所以E(-5,-4).
设BP交AE于点F,
则由∠ABP=45°,
BE⊥AB,BE=AB,
可得点F为线段AE的中点,
所以F(1,-2).
由B(3,-8)和F(1,-2),
易得yBF=-3x+1,
联立y=-3x+1y=x-1,
解得x=12y=-12,
所以点P(12,-12).
评析 “K”字模型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一类模型,其主要是通过构造垂直,从而得到全等三角形.此方法要求构造出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要相等,若不相等,则一般是相似三角形.
3 “半角”模型
例3 如图4所示,四边形ABCD为菱形,∠A=60°,点E、F分别是AB、AD上的点,且AE=DF.连接DE、BF交于点G,连接CG、BD.若CG=7,BG=5,则DG=.
解 如图5所示,延长FB到点M,使BM=DG,连接CM.
因为∠A=60°,AB=AD,
所以△ABD为等边三角形,
则∠A=∠BDF=60°.
因为CD∥AB,
所以∠ADC=180°-∠A=120°,
同理可得∠ABC=120°.
在△AED和△DFB中,AD=DB,
∠A=∠BDF,AE=DF,
所以△AED≌△DFB.
所以∠ADE=∠DBF,∠AED=∠DFB.
因为AD∥BC,DC∥AB,
所以∠DFB=∠CBM,∠AED=∠CDG,
所以∠CBM=∠CDG.
因为△DB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CD=CB.
在△CDG和△CBM中,
CD=CB,∠CDG=∠CBM,DG=BM,
所以△CDG≌△CBM.
所以∠DCG=∠BCM,CG=CM,
所以∠GCM=∠DCB=60°,
所以△CGM是等边三角形,
则CG=GM=BG+BM=BG+DG,
即DG=CG-BG=2.
评析 “半角”模型的关键在于找到含半角的角度,然后通过旋转实现构造全等三角形,由全等条件得到边角条件之后,再进行相关的证明或计算.
4 结语
上文通过三道例题介绍了全等三角形中的三个常用模型.在平时解题时,学生要学会总结归纳,分清不同模型的特征,抓住解题的关键点,结合平移、旋转、对折等操作构造全等三角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