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武术海外传播议题设置的思考
2024-09-23李臣曾凡玺郭桂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国内外重要会议强调的“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文化具象传播事务,为中国武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议题设置植入了政策指向。审思常态化的配合国家领导人出访、主动向海外派遣武术师资,以及融入联袂演展等中国武术海外传播议题,重演展轻理念的传授方式引发了武术传播困境,可以围绕讲好中国武术的“国之大者”故事、“人文交流”故事、“奥运圆梦”故事、“和合共生”故事设置议题,以构建合乎新时代特征的中国武术海外传播话语体系进行理性应对。
关键词:中华武术;海外传播;议题设置;中国故事;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4)04-0029-06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1 ]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优良作风的总结,更是对新形势下国家层面科学擘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 ]的创新性发展,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供了根本遵循。而鉴于中国武术被赋予的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使命,武术传播主体理应深入阐释中国武术内隐的独特精神特质,夯实中国武术的使命担当与文化自信,进而铸牢文化认同意识。
基于“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 3 ]学理认知,探寻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逻辑源流,审思新形势下中国武术在推动中华文化高质量海外传播中承担的载体责任,以叙事图式议题设置为学理基点,思考“讲好中国故事”的武术海外传播议题设置可行性方案,能凸显中国武术所体现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道法自然”等中华智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及“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贡献民心融通的信仰力量。
一、“讲好中国故事”议题与武术海外传播文化事项的耦合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如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而中国武术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代表性项目,在增进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效益,谋求民心相通共同体,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都始终展现着汇聚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和合智慧,因而当下中国武术海外传播的具象实践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国家意志,呈现出了高度的学理契合逻辑。
(一)“讲好中国故事”议题与中国武术“走出去”文化事项的耦合逻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外宣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效能,奏响了要把中国故事讲述精彩的文化大合唱。如“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中央的同志要讲,而且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不仅宣传部门要讲、媒体要讲,而且实际工作部门都要讲、各条战线都要讲”[ 3 ]的国家政策明晰指向,既展现着汇聚各方面力量一起向世界宣介中华文化的惠民效益中国制度优势,更敦促着推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不同传播主体整合各类资源聚力讲好中华优秀文化故事,并借助中国智慧、中国理念的环球传递,贡献促进海内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可行性方案。
就长期以来作为肩负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先行载体使命的中国武术海外传播而言,因其承载的典型中华文化瑰宝(如国粹、国技、国术等称谓)符号,承载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文明交流互鉴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担当和拼搏精神等”[ 4 ]感召力基因,以及海外民众认同的“他们习练武术既是为了健身、防身,也是为了从中了解和领悟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有的提出通过习武健身‘懂得做人的真谛’‘完善人生的价值’”[ 5 ] 13跨文化沟通功能,使得中国武术在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宏大图景中,迎来了显性爆发的生长空间。如通过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对外汉语师资输出、国际武术联合会、洲际中华武术节、金砖国家运动会等多元渠道提供给海外受众武术文化产品,在扩大目标国民众对中国武术良性具象认知的同时,更推进着中国武术的海外传承发展进程。
(二)常态化的中国武术海外传播议题设置
议题设置理论(the agenda-setting)的核心要义表明,传播媒介对现实生活中不同“议题”的强调程度,可以影响公众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要性的判断[ 6 ]。即媒介的议题设置影响着目标事件、问题、事物的传播效益。据此认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历史节点上,应当适时推选最能够彰显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且被海内外民众由衷认同的中华文化标识性话语,解答百年变局中国际社会希冀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命题。这其中,中国武术无疑具有极大优势。因为中国武术的传承传播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执政主体的国家意志赋能强弱,展现着与时俱进的演变特征。而纵览汉代以来的中国武术域外交流互鉴行进历程,其借助不同形式海外传播实践,传扬中国武术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如哲学思想、道德理念、人文精神等),有序扩大了中国武术域外谱系,进而赢得了海外民众在情感上、心理上、观念上认同且信仰中华文化,所以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实践是提高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感召力、影响力、亲和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审思近代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武术海外传播的议题设置,尽管在民国时期便已开启了中国武术域外传播的序幕,并取得了中国武术海外传播史上的光辉业绩,但以个体为核心的“昙花一现”式武术传播议题设置,显然不符合中国武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时代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主要以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为主要形式,强化全方位配合国家领导人出访、主动向海外派遣武术师资,以及联袂演展式的各类中华文化组团海外传播等交流主题。
具体来说,全方位配合国家领导人出访的武术国际传播议题设置,表现为中国武术代表团借助跟随国家领导人访问团参加国际性庆典演出、友谊晚会等形式,完成增进中外人文交流融通任务。如“2013年3月,少林武僧团随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参加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他们精彩的少林功夫表演,令俄罗斯观众大饱眼福,并引起俄罗斯媒体的极大关注,少林武僧团叹为观止的少林功夫和禅武文化展示,为中国武术文化走向世界增添了重要砝码”[ 7 ]。通过精准研判主动向海外派遣武术师资,政府职能部门挑选德艺双馨的武术师资,以及推送品学兼优的武术特长生奔赴海外高等院校或孔子学院传授武术技艺,在汇聚海外受众对中国武术的良性认知的同时,更提升了域外民众对中国武术的由衷热爱与参与度。如据外派非洲吉布提的高校武术教师口述,“他来之前,吉布提人是从电视上学习中国武术的,一招一式都很浅。通过此种主动向海外输送武术师资的文化交流形式,打破了日本空手道、柔道近30年在吉布提一统天下的局面,提高了中国武术在吉布提的影响力”[ 8 ]。在融入联袂演展的议题设置方面,中国武术以融入中外文化交流年、四海同春、欢乐春节、海外中国文化节、“一带一路”文化艺术节等标识性文化交流的形式,凸显其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核心纽带作用,更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文化智慧。如2019年9月首届莫斯科“中国节”举办过程中,“记者在现场看到,主舞台前,市民们踮着脚、探着头、高举着手机,不愿错过任何精彩瞬间。京剧、武术、舞龙等富有传统中国特色的节目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欢笑声、锣鼓声、歌曲声此起彼伏”[ 9 ]。由此观之,借助常态化的海外传播议题设置,中国武术博得了目标受众的美誉度、好感度。但从科学理论创新和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出发,中国武术海外传播能够为“合而不同”的共生共存图景、中华民族“崇和尚中”的文明理念显扬,以及人类未来“休戚与共”的文明互动进程植入怎样的命题,应当成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武术海外传播议题的核心事项(表1)。
二、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武术海外传播议题设置的理性思考
研判长期以来不同外宣方式展示中国武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具象贡献率,以及武术传播主体借助行云流水似的娴熟技艺、气吞山河般的豪迈气势、发人如挂画的拳道修为等功臻化境的武学智慧,博得海外民众热切期盼习练中国武术技艺同时,国家职能管理部门更需慎思“走出去”的武术传播主体通过多元传播方式,向海外受众过度传授武术技能的议题设置,对中国武术“走出去”过程中承载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带来的裂变式消解缘由。据此,可以用共通传播理论阐释武术传播实践,用武术传播实践升华武术传播理论,围绕中国武术的“国之大者”故事、“人文交流”故事、“奥运圆梦”故事、“和合共生”故事设置议题,把中国武术包涵的天人合一求真理念、治国保家谋略智慧、崇德向善修身之道、于人健康仁学要义等文化精髓,借助讲好中国武术文化惠民故事的议题赋能形式,构建起合乎新时代特征且融通中外的武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讲好中国武术故事所承载的中华文化自信力量。
(一)自觉践行“以时为大”经世致用理念,讲好中国武术的“国之大者”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重要讲话中提及“国之大者”,并强调“要牢记‘国之大者’,胸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 10 ]。这启示我们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应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于此,要讲好中国武术的“国之大者”故事,其核心就是要讲好中国武术凸显“以时为大”的经世致用故事。武术传播主体通过主流传播媒介,聚焦中国武术凸显的独特经世致用文化属性,既要充分展现中国武术备受华夏民众推崇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江湖豪情,更要深度阐发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武术所肩负的“尚武强身,强种保国”御侮责任,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武术谱写的“以武为媒,增信释疑”文化交流图景,为世界范围内不同文明交流提供共建共赢共享的经验借鉴。
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武术的“国之大者”使命担当,体现着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统治阶层和业界精英们将其融入国势、国运等重大事务的战略性思考。因而,可以围绕“武术演展的威慑效益”设置议题,讲清楚“执干戚舞,有苗乃服”的以武化人、增信释疑认同故事,以凸显中华文化蕴含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善谋略调适智慧;可以围绕“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设置议题,讲清楚“‘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1 ]的匡扶正义、除恶扬善、重义轻利等忧国忧民故事,向世界民众传递博爱理念;可以围绕“君子人格的理想目标”设置议题,讲好“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的文武兼能成人修行故事,以诠释中华文化形塑“完人”必备的“文治武功”核心素养规约;可以围绕“武举仪式的国家叙事”设置议题,讲好“文武之道,既惟并用;宗敬之仪,不可独阙”的尚武任侠响彻华夏故事,以彰显中华文化内隐的“尚武基因”激励广大民众习武入仕精忠报国的固本底色。
再者,审思近代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肆意侵略和国人救亡图存强国实践中,中国武术被寄予的摆脱“东亚病夫”谥号所肩负的“尚武强身,自卫卫国”使命,可以围绕“尚武救国的抡才大典”标识性事件设置议题,讲好近代文化思潮影响下全民武化运动促进国家现代转型故事,以增强中国武术彰显的家国情怀及价值共鸣效应。另外,可以围绕“武术外交的具象叙事”设置议题,讲清楚其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先行使者“以武为媒”深化互惠合作故事,以展示中国武术凸显的中华身体文化“民心融通”“提振精神”“健康共享”等特质。因此,作为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茁壮成长并形成庞大体系的中国武术来说,因受到中华文化“主张面对现实,关心社会时势,积极入世和实践”[ 12 ] 371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武术都被置于规约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升和经邦治国的兼济天下事务核心议题当中,呈现出了其合乎时宜的“文之道,时为大”“国之大者”使命担当具象责任。
(二)传承弘扬“民心相通”互惠共享精神,讲好中国武术的“人文交流”故事
历史和实践表明,文化交流是贯穿人类进化全过程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而中国武术因其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包容会通品格,逐步绘就了其博大精深的传承谱系。从汉代开始,伴随中华文化以多模态形式传入日本,中国武术对日本武技的发展也开始了其深刻的影响过程,由此拉开了中国武术海外传播序幕。当然,在长期的中国武术传承、发展、传播历史进程中,密切配合不同时期国家层面文化交流活动,在促使与目标国民众的互通友好、平等相处、共生共存和谐能量积极展现同时,更助推着汲取了海外武艺精华的中国武术话语体系构建臻于完善,从而使“江湖”事项成为了文化精英讲述中国武术人文交流故事的标识性议题。至此,由武及家而国乃至天下的多维宏大叙事图景,成为了催发目标受众忠肝义胆、惩恶扬善、保家卫国等责任担当的根本信仰力量。而“功夫”话语议题设置,成为了中国武术“走出去”谋求民心相通的显性事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1 ],这为数智时代的中国武术海外传播提供了更加明晰的实践指向。因此,伴随5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基本覆盖,以及抖音、快手、微信等短视频平台的大众化普及,武术传播主体围绕中国武术的对外人文交流合作设置议题,不仅要发挥自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更要以“他者”视角考量其武术传播呈现效果;不仅要宣介武术相关组织依托组织内媒介、移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平台开展武术传播活动溢出的民心融通效益,更要关注其通过组织传播精准营造的“有限个体与无限天地阴阳合一的功夫研修境界”[ 13 ] 24所展现的道法自然信仰型武术传播图景;此外,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强大势能优势,全景式展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关系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自强不息的理念,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厚德载物、讲信修睦、包容会通的理念,处理己与群关系的精忠报国、革故鼎新、敬业乐群的理念”[ 12 ] 2,也应规避部分传播主体的功利化传播对受众可能造成的认知误读与价值曲解。
具体来说,在人际传播方面,通过各级武术协会、多元武术赛事、显性武术课堂等形式,开展凸显鲜明数智特征的武术具象传播活动,讲好习武受众由武术知识匮乏的“局外人”变为功法技能娴熟的“局内人”,并全身心传扬中国武术的成长故事。在组织传播方面,围绕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资源整合和高效管理设置议题,讲好中国武术代表团配合国家领导人出访以增进民心融通的情感触发故事;以及依靠中国武术海外传承发展的谱系形式(如学缘、血缘、地缘、业缘、趣缘),讲好域外民间的武术传播推进中华文化根植海外民众心底的共存共赢共享故事。在大众传播方面,围绕传扬“美美与共”和谐理念的系列功夫影视作品设置议题,讲好“中国武术中所蕴含的亲仁善邻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的价值导向、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 14 ]惠及普罗大众的安身立命故事,以及优秀武术影视作品透显的中华文化“和而不同”“兼善天下”理念化人故事。
(三)精准塑造“国家在场”赛会演展形象,讲好中国武术的“奥运圆梦”故事
中国武术的奥运梦归根结底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平等对话梦。中国武术的奥运之旅始于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并由此开启了华夏民族“以武为媒”的奥运筑梦、追梦、圆梦征程,有序谱写了中国武术队的宏大赛会演展叙事盛景。围绕“中国武术奥运演展”设置强国议题,能消解海外民众对华夏民族“刻板、落后”形象的整体认知,也有效增进了海内外民众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的热切向往程度。如当时的中国体育考察团领队袁敦礼说,“我是学洋体育的,以前认为国术犹如古董,有之不嫌多,无之不嫌少。今天才发现外国人如此喜欢你们(国术队)的表演。我们考察团回国后,一定大力提倡国术。”[ 15 ]
或许是源于中国武术首次奥运之旅引发的“蝴蝶效应”,在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举办了“北京2008武术比赛”,超越了奥运会期间不能在举办地城市开展奥运项目以外的其他比赛的相关规定。这不仅体现了国际奥委会对中国武术的特殊关照和充分肯定,也展现着长期以来国际武联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武术取得成就的整体效益。因此,国际武联对照奥运项目标准进行中国武术的全球推广、普及,推动中国武术进入更多区域性综合性运动会(如亚运会、东亚运动会、泛美运动会等)。中国武术海外传播也应借力主流媒体、官方微信、微博以及客户端App等媒介,讲好奥运会吸纳中国武术运动的互惠共享故事,讲清楚中国武术彰显的“和谐”“尚中”“守一”等基本精神契合“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共生理念故事,使“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的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映射中国武术内隐的崇德向善、仁爱非攻、内外兼修等文化特质。
抑或是北京奥运会期间“特设武术比赛”引起的“反木桶”效应,国际武联成为了国际奥委会认可的第31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成员,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度和赛事规模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助推中国武术成为了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2020年1月8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将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 16 ]。审思中国武术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历程,“武术传播的国家在场”议题设置,通过职能管理部门的行政赋能、主流传播媒介的重点宣介及融媒体平台的精准推送,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实现迭代进阶,进而形成促进其在地化传承发展的有生力量。《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战略任务指出,“实施中华武术‘走出去’战略,对标奥运会要求,完善规则、标准,力争武术项目早日进入奥运会”[ 17 ],这是推动中国武术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动力引擎和催化剂。中国武术迸发的光焰、激情与活力,蕴含的处世智慧,以及其身心健康促进效益,应是海内外民众由衷认同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真实诱因。
(四)深度阐发“道法自然”固本培元智慧,讲好中国武术的“和合共生”故事
“‘和合’思想是包括儒佛道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内核和因子,它作为对中华文化本质的概括,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精神,‘和合’之境也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美好向往和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18 ]。据此,对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来说,武术传播主体应以“和谐成就了武术特殊的美,构成了武术发展的根基”[ 5 ] 44为核心要义,借助智媒体时代各类传播媒介、移动互联平台的信息聚合功能,围绕中国武术透显的“身心、人际、天人”和谐智慧设置议题,讲好中国武术海外传播助力中外人文交流合作共同体构建的“和合共生”故事。
围绕中国武术透显的身心和谐设置议题,要讲清楚中国武术的化人“求真”故事。既要阐释好武术桩功修炼时“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13 ] 23拳道研修之效,对于人体生命系统形神共养展现出的“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气血滋养之功,更要讲透拳学革新家王芗斋先生倡导的拳道理念,“拳学适于神经、肢体之锻炼,可因而益智,尤适于筋肉温养、血液之滋荣,更是呼吸顺畅,肺量加强,而本能之力亦随之渐长,以实现一触即发之功能”[ 19 ],之于习武者在拳道践悟中追求有限个体潜隐的身体良能全景式激发固本培元真义。
围绕中国武术内隐的人际和谐价值取向设置议题,要讲好中国武术的与人“向善”故事。要讲清楚“崇尚伦理、讲求仁义忠信的中国武术文化鲜明特色,至今仍使得中国武术在世界人们心目中不仅是技击、健身之道,更成为精神修养、人格净化的一种途径”[ 20 ],所彰显的儒家“仁爱”观念认同力量,对于普罗大众汇聚以“善”为内核的价值标准及个体品德修养(如克己谦逊、尊师重道、崇德向善等)正向效能提升的深切观照;更要讲明白以中国武术为媒介处理人际关系时展现出的“点到为止”“蓄而不发”“畏威怀德”等处世智慧,对于规约世界民众淡化恃强凌弱、见利忘义、逞勇斗狠等观念,进而转向“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 5 ] 48君子人格具有的信仰效益。
围绕中国武术承载的天人和谐物我相通修行智慧设置议题,应讲清楚中国武术的崇和尚美故事。“拳为道,道寓于拳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武术养练观,既契合着“东方人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同自然交朋友,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在这个基础上再向自然有所索取。”[ 21 ]这种综合思维模式和普遍联系思想,更展现着武术技艺研修的自然之道,以及武术的神韵和意境之美的文化自信、自觉,从而向世界民众展示习武者崇和尚美的信仰式身体修行故事。
三、结语
中国武术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文化使命,中国武术海外传播呈现出的谋求民心相通及画出“美美与共”最大同心圆的独特效益,在赢得域外民众对中华文化产生由衷认同感同时,更倒逼其“讲好中国故事”之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贡献率。武术传播主体可以围绕讲好中国武术的“国之大者”故事、“人文交流”故事、“奥运圆梦”故事、“和合共生”故事设置议题,以构建合乎新时代特征的中国武术海外传播“情同与共”话语体系,破解当前重演展、轻理念的中国武术海外传播引发的裂变式文化传播困境。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0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张垒.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N].人民日报,2021-08-04(09).
[5]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4.
[7]丁传伟,李臣.“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3):127-133.
[8]光明网.华中师大教授在吉布提传播中国传统武术[EB/OL](2013-05-08).http://roll.sohu.com/20130508/n375261193.shtml.
[9]吴焰,屈佩.文化交流让两国人民走得更近[EB / OL] (2019-09-23). https://politics.gmw.cn/2019-09/23/content_33178165.htm.
[10]赵纪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之大者”[N].学习时报,2021-08-23(02).
[11]童超.看得见的中国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110.
[12]顾作义,钟永宁.守望中国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二十六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
[13]姚春鹏.黄帝内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4]李臣.中国武术海外传播与价值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8-01(08).
[15]郑光路.中华武术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J].文史精华,2008(6):59-64.
[16]王悦.武术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J].中华武术,2020(2):6-7.
[17]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2019-09-2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18]陈立旭.和合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J].浙江社会科学,2018(2):83-92.
[19]王芗斋.“意”无止境[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4:42.
[20]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41.
[21]季慕林.“天人合一”新解[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1):9-16.
[责任编辑:王妍]
收稿日期:2023-05-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武术深度国际化传播研究”(17ATY011)
作者简介:李臣(1980-),男,河南南阳人,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传播与文化认同研究;
曾凡玺(1999-),男,河南南阳人,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郭桂村(1982-),女,湖北荆州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